《千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宋-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
        欧平换上干衣服去拿赏钱,欧阳刚换了衣服,身后就有一男子给欧阳递一件衣服。欧阳回头一看惊道:“薛邴?薛指挥使?”
        “真巧,欧公子。”薛邴见欧阳东看西看,知道他在找什么道:“公主不在,我是独自出来踏青,恰巧见欧公子浪中腾飞,这才过来打个招呼。”
        “我们找个地方小坐喝两杯。”
        “前方就有一个酒肆。”
        酒肆是临时搭建而成的,没有雅间,全是露天,四张桌子坐满了踏青的人。薛邴要了点酒和欧阳到岸边边喝边聊。
        薛邴首先道:“还没恭喜欧公子得中省元。”
        “客气客气,纯粹是运气。”欧阳打个哈哈道:“公主可好?”
        “安好。”薛邴道:“如果不是今日遇见公子,恐怕过些时日我还会登门拜访。”
        “这话怎么说?”
        薛邴看左右无人道:“得知公子高中,公主就让卑职和公子说一声,如果可能,还是异地为官的好。”
        “……公主有把握了?”
        薛邴不否认也不肯定再道:“公主说,欧公子既然不愿意裹进这件事来,公主也不敢勉强。即使将来事败,也决然不会出卖公子。”
        “……公主这收买人心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了。”欧阳汗道:“那麻烦薛兄替我谢谢公主。”
        “何需客气。不过,要说这张玄明倒真有点才干。”
        篡位的才干,估计当年公主没反就因为没找到这小子。欧阳来东京混一圈后,再也不以貌取人。徽宗身边的一干人全是长相出色的人,要按电影来说,那相貌怎么也不能是个反角。当说年节后回京面圣的太监童贯就不得了。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颐下生着胡须,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太监也有胡须)。还有蔡京眉目疏朗俊秀,风度儒雅从容,很有点美男子的味道。这些人欧阳都见过,当然是悄悄的见,除了和李师师上床外,看看这些传说中奸臣也是大宋游必不可少的节目,原本以为是一群尖头鼠目的人,但没想个个外貌都非常出色。
        其实这些奸臣水份很多,如蔡京是干了很多实事的人。历史奸臣定论标准是小蔡主持过花石纲,他主持期间,连中产人家都能破产。最最主要是他被流放时候金银珠宝装了满满一大船,结果老百姓都不卖给他东西吃,活活饿死。
        欧阳觉着这些都和自己关系不大,即使是公主篡位成败和自己关系也不大。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实在不成,就卷铺盖逃命。
        欧阳还知道公主对自己前五策根本就没上心,对无间道倒是很有兴趣,毕竟宋朝时候还没有特务机关,但欧阳细听之下,自己这国际版的无间道,已经被公主运用到了内斗上,这不能不让他多少有点郁闷。
        薛邴和欧阳在一边聊着,欧平倒也识趣没有上前打扰。薛邴向欧阳讨教了一些卧底应该注意的事项,欧阳也不吝啬。直到日西斜,两人才告别。





    初识庙堂 第四十六章 殿试
     更新时间:2011…1…12 11:44:40 本章字数:3774

        接下来的日子,欧阳也不寂寞,他上谷县拜访展铭。住了几日后了解,展铭原先的志向也是考举,怎奈自己父亲是衙门捕快,按照投举规则,展铭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的,于是最后子承父业当了捕快。欧阳对古代同行的遭遇深表愤恨,但自己目前前途不明,也不敢过于造次。在展铭的陪同下游山玩水数日后,又在东京周边的县转了转。感受最深的还是花石纲。
        十几吨的大石头,用人力从扬州搬运到东京,只为了图皇帝一乐,原因就因为这石头长的有灵气。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
        浪费不是罪,比如皇帝只吃一个猪尾巴,把猪其他部位全扔了,即使这样浪费,但让猪农得利,毕竟还是一种比较良性的循环。而花石纲的浪费似乎违反了能量守恒一般,只见糟蹋,只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为了将一个无用的东西从南边运输到北边。
        欧阳也看明白了宋徽宗在历史上昏君位置已经可以排到前三。前二是谁?欧阳不太清楚,反正总得给别人留点位置。
        五月初一前两天,一干进士报道,礼部交代殿试的注意事项,比如要少喝水,还有要啃什么植物可以防止殿试尿急。然后是礼仪,见皇帝不仅要跪,而且是趴在地上,名曰五体投地等等。
        ……
        五月初一,龙早抬头,风大、雨急。
        讲武殿,一干进士默默等待,欧阳头更低,因为他知道,即将出来的那个人认识自己。
        几个月前,他败在自己脚下,败的很惨。
        今天,他要来收债。
        细听殿外,风更大,雨更急。
        他来了,他慢慢的走到欧阳的身边,刻意停留了一秒,他似乎很享受对手拜服在自己脚下的感觉。但他不骄傲,轻做停留,他就朝前走,走到了三十米外的自己专用椅子上。他喜欢这距离,因为这距离不仅安全,更带给他一种强者满足。
        对手动了,他敏锐的感觉到对手动了。
        脚麻!欧阳怒,走这么一段路走了几分钟,有病快去看医生。
        “平身!”徽宗招呼。
        “谢陛下。”进士们分了两排站好,低头看地板,这是事先演练过的。
        徽宗很满意点头问:“各位都是我大宋的中流砥柱,不要拘束。谁是这次省元啊?”
        一礼部官员在一边踢了欧阳脚跟一下,欧阳无奈朝右走一步低头:“学生欧阳见过陛下。”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徽宗正确意思是,抬头看看老子是谁。
        选妓女啊,还抬头看。欧阳低头回:“龙颜岂是学生这等人能看。”
        “抬头。”
        “是!”欧阳抬头一看,然后很惊讶道:“是你?”那模样似乎是非常难以想象之事。
        徽宗非常非常满意欧阳的反应,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一边太监喝道:“大胆!”
        “啊!是你?”小样的,以为你当了杨戬,我就不知道你是赵努。
        杨戬还要呵斥,徽宗抬手制止道:“朕问你,为何你的乐悬之论写的如此废物?”
        “学生之才学,无论如何经天纬地,在陛下面前不过是小儿舞刀。”欧阳再道:“陛下武略学生不知,但文韬之高,一扇而知。学生即再学百年,恐怕不及项背。”
        靠!和杂家吃一碗饭的。杨戬一边心中诽谤。
        徽宗很满意欧阳回答,点点头再问:“你那策篇,朕觉着……”
        欧阳忙接话:“陛下一言一行均有大智慧,学生祖上有德,省试前得遇真龙,这才有策篇。”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朝中大臣看了你策篇后,都觉乃是利国利民的好文。”徽宗觉着总不能老和一个人说,于是道:“谁是第二名?”
        礼部官员忙一拉不知趣的欧阳回到行列。
        徽宗倒有心,一连问了十名进士。欧阳在下面也佩服,这要记住自己就算了,没想到前十名论和策这家伙都能记得大概。每个进士也没想到皇帝竟然看过自己卷子,纷纷眼泪鼻涕一起掉。欧阳感觉好笑,有两个都五十多了,竟然还象小孩一样。
        接下来,进士们就坐,发卷子准备殿试。欧阳看白卷祈祷,出策,出策。一般殿试是出论,这论还有生僻论之说。徽宗看欧阳轻轻一笑:“策,盐运之利弊。”
        欧阳大喜。
        徽宗补充:“欧阳,你是省元,朕特开一题。”
        欧阳大汗。
        “论乐悬之重。”
        “……”欧阳昏迷,这是报复,**裸的报复。
        徽宗看欧阳那死灰脸哈哈大笑:“你要答策也可以,不过你得做一件让朕新奇之事。但是,你是天子门生,又不可糟践了自己。”
        “……”欧阳想想后道:“我要一个质地好的竹笔筒,外加六颗骰子。”
        一礼部官员忙呵斥:“大殿之上,殿试之时,怎能……”
        “无妨,来人,去找来。”徽宗道:“如果你所做之事不能让朕满意,你这省元,朕就夺了。”
        ……
        六颗骰子摆放桌上,欧阳拿了笔筒一扫,六个骰子被其套进笔筒。一阵呼拉拉的乱摇之后,欧阳单手插腰,把笔筒砸在桌子上,然后喊道:“六六大顺,恭贺陛下身体安康。”
        徽宗很惊奇的伸头一看,果然六颗骰子全是六。龙心大悦:“好,好。有赏。”这个有意思,自己向来都是朝碗里扔骰子,最多是两碗一合上下摇动,哪见过这么摇骰子的。
        “谢陛下。”欧阳感觉自己实在有当幸臣的潜力。欧阳再道:“这物还可两人、三人、甚至十人同玩,名曰猜骰。”
        “哦?”徽宗吩咐:“来人,再备一付。”
        于是乎,欧阳就和皇帝在殿试时候玩起了猜骰。欧阳聪明,输多赢少不说,还狂拍龙屁夸皇帝聪明,观察力敏锐等等。一干进士则被这劈里啪啦的摇骰声整到苦不堪言。要说徽宗也聪明,试了几次后竟然也能摇起骰子,越玩越有兴致。直到最后,礼部尚书实在看不下去,悄悄对杨戬一示意,徽宗才停止了胡闹。
        “朕就准你策试。”徽宗意犹未尽。不过毕竟在殿试,这东西不吵就算,这么吵确实不成体统。但话说回来,要的就是这声音。
        “谢陛下。”欧阳坐下,这策他觉着不能写太好了,于是就根据当前的盐制挑一些小毛病,然后加几句无足轻重的举措。就算是搞定收工。





    初识庙堂 第四十七章 三元
     更新时间:2011…1…12 16:56:08 本章字数:3054

        “状……你妈。”欧阳记得这是自己第一次在宋朝骂粗话,骂了这句粗话,欧阳将脑袋一包,离开放榜地。竟然中了传说中才能中的连中三元,貌似自己是宋朝第二个。这么多年来,宋朝就五名状元没入阁,原先指望出个状元替自己挡挡风头,但没想到……这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惦记着自己。自己那策不是写得很一般吗?
        确实一般,但欧阳忘了他在哪?在北宋末年,庙堂高官早已经没有什么正直的大臣。徽宗当然不会自己一人看卷子,而枢密院几人都是揣摩皇帝心思出名的家伙。一看,好嘛,又来一个同类,而且皇帝还高兴着,点了。要说欧阳这省元好歹有点真实才学,但这状元,水份真真不少。至少连欧平都这么认为。但欧阳不知道,人家皇帝有那么一点点的小阴谋……
        虽然欧阳不待见这个状元,但是礼部不能不待见,于是就派人去找欧阳商量游街。欧阳心中严正拒绝,但无奈……还是被打扮一番,扔上了白马,然后满东京的展览。一群看耍猴的百姓群起围之,有的还是一路跟随。欧阳看看几个流口水的霉女心中道:姑娘,骑白马的未必是王子,还有唐僧。
        连中三元,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可偏偏中这三元的却是基本不读书的欧阳,欧阳自己都感觉讽刺。要是老赵头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找自己梦中PK。
        一时间欧阳成了全东京的名人,少年得志,是何等风光。并且登阁拜相也就将来的事。还有人将欧阳和茗卿故事发扬光大,到后面是两人在西湖边,圆月之下私定终身。风流才子,总是大家比较愿意谈论的话题。
        欧家庄又被折腾了,县里拨钱,在欧家庄村口修建状元亭。伯父则是见谁都乐呵呵说祖宗有灵。先生也一跃成为状元之师,气呼呼的被国子监礼请到县城书院。
        ……
        得了省元,少爷不高兴。得了状元,少爷更不高兴。欧平没敢问这是为什么,只知道欧阳心情很不美丽。他哪知道欧阳有自己的小九九。欧平这边想着,小二领了一个太监上来。
        “咱家奉皇上之命,请状元郎入宫。”
        欧阳叹口气,不惊不喜顺口问:“公公怎么称呼?”
        “咱家排行老九,状元郎不嫌麻烦,叫九公公即可。”
        “有劳九公公带路。”
        皇帝请人自然提供交通工具,欧阳就这么乘轿进宫去。宋朝皇宫不大,可以说几个朝代下来最小的,后来还被黄河冲了。几代下来皇帝都想扩大,但周边老百姓不干。雍熙三年,宋太宗欲扩张宫殿,因皇宫附近百姓不肯迁徙,这项计划作废。从这点看,宋初皇帝都不错。由于没有城管,京城百姓的商铺摊位等都挤过了宫廷外的正道。按逻辑推理,城管和拆迁办是为谁服务则一目了然。
        ……
        含光殿,欧阳被平身起来一看,哈!自己竟然被邀请来参加诗友会,同来的还有本科进士一到十名。另外还有三省六部的吏部尚书在场。欧阳旁边一站就大概明白,徽宗这是给前十派官职来了。
        这宋朝官很有讲究,分为官、职和差遣。官名是现在的行政级别,就是行政待遇。比如七品、六品什么的。职,就是指馆职,比如在史馆的就冠上X职位。还有大学士等等都是虚衔。这两种是有官无权,有职无权。而差遣则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这样的字眼。比如XX县令,就是知XX县事。
        但凡进士,一律有官职,但是能不能得到差遣,那就要看运气了。毕竟差遣的实缺不多,当欧阳本次录取的进士就有130多人。哪有那么多的差遣可以安排。
        “入幕向云烟,归轩奈隔悬。”徽宗看看大家问:“谁帮朕接了这首五绝的下句?”定睛看欧阳,欧阳一头冷汗。
        “……”一干进士狂想中。
        “状元郎?”徽宗见大家这么客气,开始点名。
        这诗意思欧阳明白,就是到了黑夜,要离开云烟之地,想回家,但和家隔了悬崖。但知道意思有屁用,关键得对出来,还得压韵。
        幸亏这时候,榜眼在一边念道:“千秋黄阁老,百纳紫金丹。”这后句不承上句,而是反过来说明了这个要回家人的身份,和为什么要和家隔了一道悬崖。
        “恩恩!”徽宗点头。有点意思。但心中还是不太满意。他昏不是因为他笨,而是他没有履行当皇帝应该尽的职责。他看得出来,这次进士科的良才有限得紧。最少在诗词歌赋方面,这批进士都不能让他满意。
        “和朕说说,你们都想当什么官?”徽宗看欧阳:“状元郎?”
        “陛下英明,一切服从陛下安排。”我想当皇帝,你让吗?还不是你说的算。
        “蔡太师乃熙宁三年进士及第,你是政和五年进士及第。蔡太师看了你的策和朕说你是实干之人。既然是实干之人……地方官还有缺吗?”徽宗笑咪咪,不是好东西。
        吏部尚书一边道:“回皇上,而今出缺就知阳平县事令一职。”
        “……”一干进士立刻从艳羡变成了幸灾乐祸,欧阳心里也问候了徽宗全体祖宗女性。他哪知道,这几天,御史频频上书,说是阳平县空缺许久,请皇帝尽快委任官员。而杨戬和刘贵妃则在他身边吹嘘,阳平在刘老爷的治下安定繁荣。徽宗见美人高兴,倒也不想这么快放缺,但这事触动了大臣们。一干大臣除了个别外全是科举出身,现在看一个土财主管理整县早就不爽,所以要求朝廷填补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