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txt》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穿残汉txt-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盖祝贸錾淼乃久话咽苛址旁谘劾铩S谑羌堂袍贾螅物G再次上演马踏太学的“壮举”,逮捕太学学生千余人。

    虽然汉末士林与宦官的历次争斗都以失败告终。直至黄巾之乱爆发,董卓入京,才将宦官一党一并铲除。不过士大夫们也从历次的斗争之中发掘了一条左右朝堂的捷径,那就是以清议结党。倘若身为天子的刘协看不出表象背后实质,许都难保不会重演当初桓、灵帝时的党锢之祸。而这一次双方的实力更为悬殊。且不论曹操手中掌握的兵马。就以党人素来仰仗的太学而言,如今天下间的青年俊杰大多正忙着前往各方诸侯帐下效力,哪儿有功夫陪一票要兵没兵要权没权的士大夫闹党争。孔融与赵彦的号召力实在无法同当年的太傅陈蕃相提并论。更为要命的是以曹操脾气,一旦爆发党锢之争,他怕是不会像宦官那般只终身禁锢了事,搞不好整个许都都会被其血洗一遍。

    思虑至此,忧心忡忡的吴硕再次向刘协进言道,“陛下明鉴,乱世用重典。曹操施政虽重申韩之术,但终究也是为了大汉江山。孔融与赵彦着实不该非议朝政。”

    “罢了,罢了。朕回头斥责孔卿与赵卿几句。”刘协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

    “陛下!”吴硕加重了语气道,“此事非同小可,不是几句斥责便可了事。”

    “吴卿此话何意?难道还要朕下旨追究不成?”刘协不悦道。此时的他实在是不能理解吴硕为何要死咬着孔融与赵彦不放。再怎么说此三人都是他刘协器重的重臣,怎能在曹操即将接任丞相的节骨眼上起内讧。

    可吴硕却一步不让地点头道,“陛下明鉴,就是要下旨追究,如此一来才不会让曹操落下口舌。”

    耳听吴硕讲到这份上,刘协中算是明白了些门道,却见他试探着问道,“吴卿的意思是朕保护孔卿与赵卿?”

    “正是如此。曹操为人外宽内忌,其班师回朝后怕是不会放过孔融与赵彦。陛下若能抢先一步治他二人之罪,想来曹操便也不方便再为难孔、赵二人。”吴硕欣慰的颔首道。心想天子这下总算是开窍了。

    眼见吴硕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刘协只觉心头堵得慌,当即便脱口而出道,“话虽如此,可孔卿与赵卿终究是大汉的朝臣。朕,朕就不信,曹操真敢因几句言语,就治朝臣之罪!”

    吴硕瞅着刘协还在嘴硬,不由长眉一扬反问道,“陛下想以孔融、赵彦之性命赌一把乎?”

 第十三节 大将军

    年末替公司项目收账中,比较忙~~~还请各位书友见谅~~~

    ———————————————————————————————————————

    刘协最终接受了吴硕的进言下旨责令孔融与赵彦闭门思过。然而面对来自天子的警告,孔融和赵彦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反应。相比有所收敛的孔融,赵彦就像一枚充足了气的皮球砸得越重跳得越高。虽然在表面上接受了天子的责罚,可在私下里赵彦对在“背后”参了自己一本的吴硕却是鄙夷异常。在赵彦看来吴硕的做法同当年依附权宦的无耻之徒没有两样。身为一个饱读圣贤之书的朝廷命官决不能就此屈服于奸佞的淫威之下。所以就算是被罚在家闭门思过,赵彦依旧在府中终日与造访的文人名士畅谈时政,言辞之犀利让诸多年轻的学子都叹为观止。一时之间赵彦俨然已成许都士林之领袖,其影响力甚至一路远扩到了荆州。

    不过对于许都的文武百官来说,赵彦的名声鹊起只是乱世风云之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真正搅动天下局势的是天子对曹操与蔡吉的封赐。诚然众人皆知曹操就任丞相是迟早的事,但真当刘协第三次颁下圣旨,还是在朝野之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特别是蔡吉一同被封为大将军,更是让原本就已经微妙的帝相之争益发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话说,世人皆知曹操与蔡吉乃翁媳关系。如今他二人一个贵为丞相,一个受封大将军,若以一家人而言,其权势可谓是远胜当年的董卓,实力更是笑傲刚刚被诛的袁绍父子。面对如日中天的曹、蔡两家,身为天子的刘协显得极其势单力薄。如此悬殊的差距不仅令忠于汉室的人士忧心忡忡,同时也让一些“识时务”的人士开始心思活跃起来。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曹操与蔡吉这对“翁媳”组合。毕竟蔡吉眼下只是与曹丕订婚而已,谁都不知晓两人何时才会正式成婚。而有关齐侯将曹家二公子当仆役、马夫使唤的流言却早已传遍了许都的大街小巷。倘若曹蔡联姻并不如人想象中的那么坚若磐石。那天子的这次册封就不止是论功行赏这么简单了。于是乎,在忠君爱国之士痛心疾首的时候,在善于钻营之辈四处奔走的时候,有那么几个人选择了以沉默应对曹、蔡两家的崛起。

    已经升任为丞相主簿的司马朗便是少量沉默者中的一员。自打在官渡一战同生共死的经历令司马朗便一跃成为了曹操的心腹之臣,同时也让他比外界的人更为了解曹操与蔡吉之间那种既合作又防备的特殊关系。因此在天子颁旨册封曹操和蔡吉之后,司马朗十分谨慎地选择了沉默旁观。不过就在司马朗深居简出的时候,河内老家的老仆却为他带来了一个既值得高兴,又令人头痛的消息。

    “张夫人母子可平安?”司马朗一面快速扫视着手中的家书。一面随口问道。

    堂下的老仆连忙一脸献媚地向司马朗恭贺道,“平安,皆平安。恭喜主人,二公子为司马家添了一员男丁。”

    可榻上的司马朗却捏着家书,哭笑不得地抬头反问道,“仲达得了两年风痹吧?”

    没想到司马朗会冒出这么一句的老仆先是一愣,旋即便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原来司马朗的二弟司马懿为了不出仕已经装风痹病装了两年了。而所谓“风痹”是指一种严重的风湿病,患病者往往卧床不起难以动弹。可既然得了风痹难以动弹,那又如何能行房事?不能行房事又哪里来的儿子?想到这里,老仆脸上也露出了尴尬的表情。却见他讪讪一笑道,“二公子不是装病嘛。”

    司马朗听罢老仆所言不由长叹一口气。其实他又何尝不知司马懿这两年都是在装病。话说司马家乃是河内的大族,司马懿更是打小就天资聪颖。在汉末有关系,有才学,就有仕途。所以早在二十三岁时司马懿便被河内太守推举为了上计掾。按照东汉的官僚体系,“郎”属于官,“掾”属于吏。郎官如果做得好,会下放地方担任县令等职位。然后再升迁为郡守或者直接调回中央,可谓前途光明。吏员做得好呢,也有机会进中央为郎官。继而按部就班地一路向上晋级。上计掾的工作就是将各县统计上来的户数人口、钱粮收入、财政开支、治安情况等等数据,进行核对验算,然后整理成郡级的上计簿,在十二月份亲自跑到京城呈递给司徒。倘若运气好的话,上计掾还有机会得到皇帝亲自会见。当初蔡吉进京面圣的一大任务就是向刘协呈递上计簿,并因此博得了士林一致好评。

    由此可见上计掾虽是吏,却能“计吏拜官”,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毕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像曹操那般有个做中常侍的干爷爷,能在二十就入京为郎官。所以相比同龄的士子,司马懿的并不低。然而就在司马懿打算在上计掾的位置上大展身手之时,桓帝却下令:“今后严禁留上计掾在中央为郎官。”被堵死晋升之路的司马懿一气之下,辞去了上计掾一职,从此赋闲在家不再应招出仕。就算后来袁绍、曹操等当世大诸侯派人请司马懿出山,也都被他用装病的方式一一敷衍了过去。

    司马朗心知上计掾之事对司马懿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也知司马懿一直都有待价而沽的心思。然而如今这等乱世又岂容你一个小小的书生耍性子,耍手段。至少就司马朗对曹操的了解,曹操是绝不会容忍有人戏弄于他。与其日后被校尉押解来京师,还不如自个儿先来京师候命。思虑至此,司马朗便向老仆吩咐道,“汝速回河内,让仲达即刻启程入京。”

    “这……若二公子不肯呢?”老仆试探着问道。毕竟司马懿已经不止一次拒绝入京,若其真使起性子来,夹在中间的下人们可就难办了。

    不过这一次司马朗终于板起了脸,郑重地宣布道,“汝就告诉仲达。若其下不了床,吾就派人将他抬来京师!”

    这一头司马家的老仆刚要启程前往河内请司马懿入京,那一边带着圣旨的钦差俨然已经抵达了东莱。留守东莱的郭嘉在安顿好钦差之后,立马就用飞鸽传书将其受封大将军的消息传达给了远在幽州的蔡吉。

    此时的蔡吉已然离开涿郡一路北上巡视到了位于幽州边境的渔阳郡。渔阳因位于渔水之阳而得名,位置大致在后世北京的密云怀柔地区。不过汉末的渔阳虽地处偏远,但在历朝历代都是重要的关隘。早在战国之时燕国便在此造起长城连通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镇。秦一统六国之后,设立渔阳县,发闾左屯边于此。西汉将渔阳县升级为渔阳郡。其辖地也一路扩展到了渤海之滨。蔡吉此番率部巡视渔阳除了与鲜于辅会面之外,多少也有向幽州各方势力示威的意思。毕竟幽州素来民风彪悍,没有足够的实力可服不了众。只是蔡吉没有想到自己前脚刚到渔阳,后脚刘协便封自己做了大将军。如此一来她这次的渔阳之行就又多了一份仰仗。

    “恭喜主上荣升大将军。”

    渔阳城外的长城之上,幽州众官僚连同齐侯府文武齐声向蔡吉道贺。相较之下作为当事人的蔡吉倒是显得颇为镇定。本来嘛,一旦恢复丞相制,大将军便成为了一项可有可无的闲职。事实上就算不恢复丞相制,以目前东汉的局势,蔡吉当上了大将军也指挥不了其他诸侯的兵马。更毋庸说历史上汉末的“大将军”结局都不怎么好,何进死于非命。袁绍身败名类。而蔡吉这个大将军则明显带着制衡曹丞相的意思。

    不过蔡吉看不上刘协所封的大将军,却并不代表其他人就会小觑此头衔。毕竟大将军是两汉最高军事长官。就算眼下没实权也是一张足能唬人的虎皮。更何况蔡吉还是河朔地区名符其实的大诸侯。在不少人看来只要眼前的女子稍稍努力一下,便可让大将军之名变得名符其实起来。

    这不众文武刚向蔡吉道贺完毕,渔阳守将鲜于辅便忙不迭地单膝跪地向其表忠心道,“恭喜大将军。渔阳众将士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面对鲜于辅露骨的表态,蔡吉面带微笑着上前扶起对方说道,“鲜于将军请起。将军替大汉戌守边关多年劳苦功高。”说到这儿蔡吉又扬起头环视了一番周遭的文武,高声宣布道。“孤已向朝廷上表鲜于辅将军为渔阳太守,太史慈将军为中山太守,张清将军为辽西太守。张辽将军为上谷太守 。往后河朔攻防就拜托四位将军也。”

    蔡吉的话音刚落,被点名的四人立马神色一凌,齐步上前恭敬地朝蔡吉抱拳道,“臣等必不负大将军重托!”

    李敏站在人群中看着蔡吉以大将军的身份接受四位战将的叩拜,心头一阵五味具杂。遥想四年之前,李敏怀着借袁绍虎威对付公孙度的想法,远赴东莱与当时还是袁绍下属的蔡吉商洽合作事宜。那时的他怎么都不可能想象得到仅仅几年的功夫,本该作为跳板的蔡吉竟一举替代曾经不可一世的袁绍成为了河朔霸主,大汉的大将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袁绍谋逆称帝之时,李敏并没有依附袁逆,而是呆在易水港静观中原战局变化。之后随着蔡吉出兵援曹,齐军捷报频传,李敏也就彻底下定决心站在了蔡吉这一边,同时也想借蔡吉之势有所作为。

    且就在李敏在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动用自己在幽州的影响博取蔡吉重用之时,蔡吉转过头望着李敏含笑道,“李老是幽州名士,对幽州民风政务颇为熟悉,孤也已上表李老为幽州刺史。”

    李敏乍一听蔡吉任命自己为幽州刺史,心中不由怦然一颤。不过他终究是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官僚,不会像太史慈、鲜于辅那般轻易喜形于色。却见李敏低头上前,向蔡吉俯身一拜道,“大将军谬赞。老夫年事已高,恐难胜此重任。”

    “李老过谦也。”蔡吉说罢微微侧身向身旁的庞统颔首道,“士元,汝既已出任幽州别驾,往后就要多向李老讨教治民之术。”

    “统谨遵主上教诲。”庞统抱拳领命后,跟着又转身朝李敏作揖道,“统才疏学浅,还请李使君多加指点。”

    李敏隐居易水港多年,对庞统并不陌生,心知眼前的这个态度谦恭的年轻人足智多谋,素来深受蔡吉器重。此刻蔡吉上表他李敏为刺史,摆明了就是要为庞统做照应。毕竟庞统只有二十二岁,若直接任命其为幽州刺史,难免会受人诟病,难以服众。而如今有了李敏做刺史,蔡吉便可向天下人做交代,庞统则可以别驾的身份在幽州大施拳脚。

    虽说李敏一眼就看穿了蔡吉目的,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安排。毕竟李敏现在要兵没兵,要权没权,根本没有实力去同庞统争夺实权。更何况日后庞统在幽州所要实施的一些政令也未尝不是蔡吉的授意。作为一个老官宦,李敏深知大刀阔斧是年轻人的专长,而沉着稳重是年长者的优势。正所谓路遥知马力,他李敏犯不着急于争一时之气。所以这会儿的他淡定地朝庞统拱手一拜以作回应。

    眼见李敏与庞统两人客气的互拜,蔡吉满意地点了点头,“善。孤相信有二位齐心协力,用不了几年幽州定能兵强马壮,百姓安康。”

    李敏听罢蔡吉所言本还想谦虚几句,却不想庞统却抢先一步向蔡吉进言道,“主上,幽州想要兵强马壮,百姓安康,必先重一法!”

    “哦?何法?”蔡吉饶有兴趣地问道。

    庞统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宣布道,“重豪强兼并之法!”

    “重豪强兼并之法?”蔡吉故意重复了一下庞统的进言,同时也暗自观察了一下,在场众文武的反应。只见包括李敏在内的幽州官僚,在庞统话音落下的一瞬间,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神色为之一变。

    而这会儿的庞统却根本不理会李敏等人的反应,继续进言道,“是。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主上心怀天下,又岂能重蹈袁绍覆辙。”

 第十四节 兼并之祸

    在从长城回渔阳的路上,鲜于辅与太史慈等人一路有有笑,称兄道弟。反观李敏、田畴等幽州官吏却个个沉默不语,心事重重。对于这样的反差,蔡吉并不意外。像鲜于辅这样的武将,立身之本在于军队。只要蔡吉不夺他兵权,双方便能比较平和地继续维持上下级关系。而李敏、田畴等人或出身世家,或来自本地宗族,一旦蔡吉动手治理豪强兼并,势必会牵涉他们自身的利益。正所谓牵一发动全身,哪怕李敏、田畴能做明达法理,也无法改变此举会触动幽州世族豪强利益的现实。

    其实不止是幽州,整个河北地区都存在相似的问题。因为之前袁绍受世家出身的影响,以及拉拢世族豪强支持的目的,他在冀、并、幽三州一直都执行对儒学士大夫和地方豪强有利的政治与经济政策。其核心是对大族豪强采取“宽弛”的态度。此举的效果自然也是明显的,作为回报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