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当众人以为他们已逃出虎口之时,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阵震天的喊杀之声。一瞬间绝望的利爪撕裂了刘琦等人的最后一丝希望。
建安七年十月,刘表部将张允兵变,斩刘琦投曹。江北樊城大营更是在一夜之间便易手曹营。消息一经传到襄阳满城为之惶恐。本还打算隐瞒刘表死讯的蔡瑁听闻刘琦身死樊城陷落,当即就乱了手脚,哪儿还敢再打什么小算盘,连夜便将蒯良、蒯越、邓羲、韩嵩、王粲、刘磐等重臣召入府中坦承状况。
本就在为刘琦身死樊城易手而忧心忡忡的众臣,乍一听自家主公竟在两天前便已撒手归西。顿时就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之中。直到过了半晌之后治中邓羲方才带着哭腔呢喃道,“使君薨落,公子身亡。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事已至此,当务之急因速立新主,以安民心!”刘磐铁青着脸打断了哭哭啼啼的邓羲。在他看来樊城之所以会陷落完全是刘琦的责任。倘若刘琦不是隔三差五地跑到襄阳城外扮孝子,而是留在樊城大营整顿兵马广纳豪强,更本就不会被张允钻空子。值此乱世相比所谓的家主之位。兵权才是一个军阀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刘磐是很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只抓兵权,不参与伯父一家的继位之争。哪怕此刻伯父已身死也一样。刘磐不介意让刘琮继承家主之位。毕竟一旦刘琮继位,蔡瑁必会为了保住他的外甥而与曹操对阵。如此一来,刘磐便可乘机渡江北上占领上庸郡做一个土皇帝。
此刻刘磐的提议得到了从事王粲的附和,“刘将军言之有理。琦公子既已战死。理应由琮公子继承家业。”
蔡瑁一听王粲提名刘琮不由心中一喜。虽说眼下襄阳危在旦夕,但能看到自己的外甥成为荆州之主终究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只是还未等蔡瑁高兴多久,就听中郎韩嵩叹息道。“幼主新立如何抵御强曹南下?”
韩嵩的一声长叹犹如一盆冷水泼醒了蔡瑁。确实,樊城易手,旦夕间曹操便会挥师襄阳兵临城下。而刘琮又年幼根本无法统治襄阳乃至整个荆州,因此抗击曹操的重任最终必然会落到蔡瑁身上。一想到曹操曾经诛吕布、灭袁绍的骄人战绩,想到不久之前曹军在新野布下的山崩地裂之术。蔡瑁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只觉自个儿如坠冰库。
事实上。不仅是蔡瑁在场的每一个文武都无法正面回答韩嵩的问题。豪言壮语固然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做起来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眼下的情况分明就是谁力主抗曹,就由谁来领兵出征。于是乎,若大个议事堂再一次陷入了尴尬的沉默之中。
半晌之后,眼见蔡瑁和刘磐都没有请战的意思,蒯良不由轻咳一声,打破沉寂道,“樊城一失,襄阳已无险可守。为今之计,唯有弃襄阳南渡,借长江天险阻曹军南下。”
耳听蒯良提议弃襄阳南渡,在场众人皆陷入了沉思之中。不可否认,蒯良的这一提议确实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退路。然而问题是襄阳是刘表在荆州的根基所在,更为确切点说刘表部在荆州的实际控制区域仅限南阳、南郡、江夏三郡。除开此三郡以及刘备所占的长沙,荆州的其他郡县皆是穷山恶水之地,众人若真如蒯良所言护着刘琮弃襄阳南下,那简直就像是被流放了一般。无怪乎,邓羲、韩嵩、王粲三人一听要南下。那脸色是一个比一个难看。
且就在一干人等为是否南下纠结不已之时,就听屋外传来了一个尖锐的声音,“吾儿不会南下!”
众人寻声回望,就见蔡夫人正一身缟素地站在门口,一双凤目闪烁着坚决的光芒。邓羲等人眼见蔡夫人竟以女眷之身直接干政,无不暗暗皱起了眉头。蔡瑁更是赶紧起身惊诧道,“夫人怎来了?”
蔡夫人却根本不理会众人的反应。此时的她已经得知了刘琦的死讯。虽然刘琦身死替刘琮继承家主之位扫清了障碍,但刘琦的死也同样让蔡夫人更加疑神疑鬼起来。试想刘琦在樊城都能被底下的部将刺杀,那年幼的刘琮一旦离开襄阳城的保护岂不成待宰羔羊。更何况蔡氏的根基在南阳,离了南阳又岂会再有人将她母子放在眼里。先前刘表的过世曾经一度令蔡夫人精神恍惚。不过一旦涉及儿子的生死,她便立即回复了往日的强悍。只见蔡夫人无视上来劝阻的蔡瑁,径直走到大厅中央。以不容置疑地口吻再次宣布道,“吾儿不会离开襄阳,更不会南下!”
蒯良听罢蔡夫人所言,扭头意味深长地同蒯越对视了一眼。蒯越似乎一早就料到蔡夫人会反抗,就见他不咸不淡地说。“夫人若不想南下,也无妨。越有一计可解眼下之围。”
“何计?”蔡夫人脱口问道。
蒯越环视了一番同样伸长了脖子等他出谋的蔡瑁、刘磐、邓羲、韩嵩、王粲,缓缓吐出了两个字道,“投曹。”
“投曹!”“投曹?”
众人怎么都没想到蒯越竟敢在这档口直言向曹操投降,一个个都楞在了当场。倒是先前提议南渡的蒯良在一旁捻须微笑。然而就算是蒯越捅穿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在场的众人依旧不敢应和蒯越。
相较众男子的扭扭捏捏。蔡夫人仅微微思略的一番,便斩钉截铁地点头道,“那便投曹。”
“夫人!”
蔡夫人抬手阻止了想要上前的蔡瑁。旋即横眉扫视了一圈在场的重臣道,“曹公与蔡氏有姻亲之盟在身,吾等若投曹献荆州,曹公段不会亏待吾儿与诸君。”
“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夫人深明大义,实乃荆州之福。”蒯越与蒯良双双朝蔡夫人拱手称赞道。
作为刘表生前最为器重的两位军师。蒯越和蒯良从一开始便已看穿蔡瑁、刘磐、邓羲等人根本没有抗曹的勇气与决心。这种情况下若一味地与曹操硬碰硬对抗,那刘琮最终的下场极有可能会像刘琦那样被手下取了首级送与曹操。既然注定守不住荆州,那还不如早一点向曹操投降。毕竟眼下众人手上还有条件可以同曹操讨价还价。真要离了襄阳,离了南阳,那到时候投降的待遇可就差得多了。所以蒯良先前弃城南渡的提议其实是在以退为进,用南渡来逼迫邓羲等人露出真面目。恰逢此时蔡夫人出现反对南渡,蒯越便顺水推舟地提出投曹。在蒯越看来蔡夫人是东莱蔡安贞的远亲,而蔡安贞又与曹操结有姻亲之盟,以蔡夫人的脾性为了儿子的安危必会答应投曹一事。最后蔡夫人也果如蒯越所测,仅凭曹蔡联姻便答应了投降曹操。
有了蒯越和蒯良起头,又有蔡夫人的强硬表态,在场的其他文武重臣自然也没二话,纷纷表示赞同投曹。于是乎,翌日一早年幼的刘琮便在襄阳众文武的拥护之下继承了家主之位。而刘琮即位后立即发布了两条指令,一为替父亲操办丧事,二为派邓羲作为使者前往樊城向曹操称降。
此时的曹操已将行辕搬到了樊城。面对刘琮奉上的降表,曹操可谓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说他之前依靠新野一战击溃了刘表的数万大军,又遣曹仁拿下了扬州重镇寿春,进军速度不可谓不快。可北方的蔡吉却已然结束了幽并之战,若非钟繇机敏夺下太原,整个并州险些落入蔡氏之手。对曹操来说早一天结束荆州之战,他便可早一天抽手对付蔡吉。因此他在得意之余,当即便将帐下幕僚招入大帐商议受降一事。
众幕僚眼见刘表身亡,刘琮请降,无不大呼天佑曹公。然而曹操的谋主荀攸却手持降表微微摇头道,“收取襄阳易,安置刘琮难。”
曹操背手而立,扭头问道,“公达,此话怎讲?”
“刘琮虽年幼,其母蔡氏却是牝鸡司晨之辈。更何况蔡氏一门在南阳根基颇深,若放任其继续盘踞荆州,主公日后难免会像刘景升一般受其制肘。”荀攸捻须分析道。
有关刘表惧内的传言,曹操是早有耳闻,也知刘表的这位蔡夫人之所敢如此嚣仗着其有娘家撑腰。所以听罢荀攸所言,曹操的脸上顿时泛起了一股杀意,“此事孤自有分寸。”
一旁的刘晔见状,心知曹操已对南阳蔡氏起了杀心。不过刘晔对南阳蔡却有着另一番见解。但见他暗自清了清嗓子,小心翼翼地上前向曹操进言道,“主公,据晔所知南阳蔡氏乃蔡安贞远亲。故晔以为主公大可将刘琮母子送往东莱以绝后患。”
其实蔡吉出身南阳蔡氏并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由于她起家之地在青州所以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点。此时经过刘晔一番点拨,在场众人的心思顿时就活络了起来。就见荀攸意味深长地朝曹操提醒道,“主公,蔡安贞至今未与二公子行周公之礼,身边亦无子嗣。若南阳蔡氏北上……”
曹丕未能同蔡吉成婚诞下子嗣,也算是曹操一直以来的一块心病。虽然他也知蔡吉只将曹丕当质子使唤。可是蔡吉若是迫于某种威胁真同曹丕行了周公之礼,那情况就另当别论了。想到这里,曹操当即抚掌大笑道,“妙哉,就按诸君之计行事。”
第七十二节 刚柔并济
远在并州的曹丕并不知晓他的父亲曹操又在盘算如何撮合他与蔡吉完成周公之礼。此时此刻这位刚满十五的少年正伴随着未婚妻的车驾驰骋在通往幽州的官道之上。随着南匈奴单于送还蔡文姬以示友好,蔡吉在并州的攻略也算暂时告一段落。并州的齐军需要休整,互市的榷场需要筹建,更毋庸说九、十月份还是农忙季节,实在不适宜再起兵戈。因此蔡吉在将并州委任给张辽与庞统之后,便拔营起寨前往幽州视察蓟城。
蓟城在战国时是燕国的上都,地理上又毗邻齐军的易水港,因此此番被蔡吉的幕僚提名为三大候选幕府之一。而蔡吉这个穿越者也对作为京津前身的蓟城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愫。不过不管蔡吉对蓟城有何好感,也不论此城在后世是几朝古都,仅就东汉而言蓟城眼下只是一座地处偏远的城池,论规模与人口皆不能同另两座候补城池平原和临淄相提并论。因此蔡吉还需实地勘察后方能做出最终决断。
事实上不仅是蓟城,位于北方边境的幽并两州人口都少得可怜。须知并州一州的人口甚至都不及渤海一郡。因此就算此刻正值农忙季节,车队所经过的官道两旁却尽是连绵不断的荒野与群山难觅一丝人迹。
见此情形坐在车驾内的蔡吉不禁唏嘘道,“昔年燕昭王卑身厚币,得乐毅、邹衍、剧辛相助,成就一方霸业。何曾想五百年后的今日燕地竟会是十室九空,一片萧条。”
蔡吉的一番感叹引起了一旁蔡琰的共鸣。这位归汉的才女如今已被蔡吉聘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就听她跟着幽幽一叹道,“自董卓乱天常至今,十室九空者又岂止燕赵之地。”
“蔡文学言之有理。战事一日不终,百姓一日不宁。”蔡吉深以为然地点头道。
天灾、饥荒固然是造成汉末动荡的诱因之一,但真正令东汉人口锐减的原因则是战争。据后世统计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时,东汉人口约为5000万。然而经过黄巾之乱和三国混战。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全国人口锐减到了140万。待到三国归晋,西晋重新统计人口,全国人口总计也不过1616万,这其中还包含了归附的870万胡人。也就是说历经黄巾之乱、三国混战之后,西晋的汉人人口竟已不足八百万。
诚然如此巨大的人口损失中包含了一部分世家豪强瞒报的人口,但同诸侯混战所造成的死亡相比却是微不足道。关于这一点蔡琰显然比蔡吉更有切身体会,所以她对未来也更为悲观。就见蔡琰黛眉微蹙连连摇头道。“汉室祚衰,诸侯逐鹿,休戈止杀又谈何容易。”
蔡琰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坐在她身旁的年轻女子正逐鹿中原的诸侯之一,不由赶紧收声低头告罪。然而蔡吉却并没有因此感到不快。不可否认蔡琰说得都是事实。以蔡吉、曹操、刘备、孙策为首的诸侯确实是中原混战的罪魁祸首。但他们这些诸侯在发动战争的同时也在终止纷争为局部带来和平。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自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这会儿的蔡吉非但不会为自己的诸侯身份感到内疚,反倒是颇为自信地说道,“休戈止杀固然不易,然孤身为一方诸侯保一方太平却是不难。”
蔡吉一席话说得颇有小富即安的味道,但在蔡琰听来却是难能可贵。毕竟值此乱世会将百姓放在心上的诸侯可不多。于是就听蔡琰由衷夸赞道,“齐侯爱民如子,实乃百姓之福。汉家之幸!”
哪知蔡吉听罢却笑着摆手道,“蔡文学过奖也。孤保一方太平,既为民生,亦为逐鹿。”
眼见蔡吉前一刻还在唏嘘“战事一日不终,百姓一日不宁”,后一刻却依旧念念不忘逐鹿大业,蔡琰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女诸侯终究也是诸侯,同样拥有一颗争霸天下之心。再一想自己如今已是这位女诸侯的帐下幕僚,蔡琰只觉她的一生还真是跌宕起伏。事实上,蔡琰可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女子。年少时蔡琰的最大志向并非相夫教子,而是像班昭那样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留名青史。诚然而今父亲蔡邕已不在人世,蔡琰也不再是懵懂少女,但能在蔡吉这等女诸侯身边侍奉。想不留名史书怕是也难。
“蔡文学可知孤逐鹿至今最为看重何物?”
蔡吉冷不丁地发问,打断了蔡琰飞扬的思绪。回过神来的蔡琰在侧头想了一想之后,旋即拱手作答道,“民心。”
“善,正是民心。”蔡吉微笑颔首后,旋即又神色一凌傲然道。“不瞒文学,孤以一介女流之身能得今日之成就全仗两点,一为宽惠柔民,一为重战尚武。故孤治下州郡愈安定,孤帐下大军便愈强劲。柔民与重战于孤而言,乃相辅相成之物,缺一不可。”
蔡吉这番话可不是在自吹自擂,而是她这些年逐鹿天下的真实心得体会。须知战争对平民所造成的伤亡除了直接杀戮之外,还包含了因战争引起的饥荒与瘟疫。特别是在汉末这等农业尚不发达的时代,一场规模盛大的战争往往会毁掉一个地区一年的收成。因此哪怕关中、中原等地区拥有长安、洛阳之类的大城市,却始终无法恢复人口与农业生产。反倒是东莱、渤海等偏远的临海郡县,因远离中原主战场又享有海洋保护,从而幸运地保留下了大量的人口与耕地。加之蔡吉又善于运用后世经验治理民生,于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作用下最终成就了而今东莱郡“粮仓”的美名。更让蔡吉有了足够的资本去“宽惠柔民”收拢民心。
当然光有“粮仓”可不见得是桩好事。正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没有相应的武力做后盾,蔡吉就算是再怎么擅长经营内政,在其他诸侯眼里亦不过是条任人宰割的鱼腩。好在蔡吉这些年凭借对历史进程的了解招纳了不少名将谋士。所以那些将蔡吉视作鱼腩的诸侯,最终反倒是成了她餐盘里的鱼腩。
蔡琰虽没有与蔡吉一同经历创业,但她熟读史书,以史为鉴之下许多道理自然是一点就通。因此在听罢蔡吉一席自白之后,蔡琰便顺势向其问道,“不知齐侯此番巡视幽州是柔民。还是重战?”
“柔民为主,备战为辅。”蔡吉不假思索道。
耳听蔡吉欲在幽州柔民为主,备战为辅,蔡琰不由心头一动疑声问,“齐侯可是要军屯?”
“孤正有此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