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不上岗(穿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配不上岗(穿书)-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男人说这些话,是怕小妻子的陪房同在此列,她会不乐意,毕竟,郑玉薇是主母,陪房也是她面子的一部分。
  其实秦立远多虑了,郑玉薇觉得这很正常,她听过这等令人心惊的事后,反倒催促夫君,让他日后多多盘查,不要让人转了空子。
  秦立远欣然,妻子人虽小,却深知轻重。
  郑玉薇想起早晨之事,她蹙眉,对美景说道:“你先回去歇歇吧,顺道告诉李嬷嬷与良辰一声,日后要注意咱院里的人手,看是否有不寻常之处。”
  说了来,这事儿能这么快被揭破,当中有姜氏的一份功劳,不过郑玉薇不会感激她便是了。
  她心有余悸,这些皇子太有能耐了,连这等方法都能想到,让人惊叹。
  不过,话又说回来,原文中这计谋应该也有,不过估计廊道事件肯定就不会发生了,没了男人亲自夜审,便不会戳破此事。原文中,这些探子应能潜伏得更深。
  如此,三皇子登上大位便要加上不少阻力了。
  郑玉薇放下茶盏,摸了摸下巴,这般说来,她也算间接为三皇子登上大位出了力吧。
  哦,对了,还有姜氏。
  “夫人,我不用歇息的。”这边厢,美景摇摇头,道:“良辰她们那里,我回去便说。”
  她吸了口气,打起精神,主子说得对,为了府里的安稳,大家都这样,没什么好害燥的,还是不要在意的好。
  “嗯,那也行。”郑玉薇回神,她应了一句。随后,她揉了揉眉心,以帕掩嘴打了个小哈欠,“那我歇会吧。”
  郑玉薇无奈,昨天睡了很久,现在刚起来没几个时辰,她又困了。
  她这一胎,倒是不怎么孕吐,就是嗜睡的很。
  “夫人,您慢些。”美景连忙上前,搀扶起郑玉薇,伺候着主子往里屋行去。
  ******
  储玉居,正房。
  “姑娘,这秦家正是欺人太甚了。”一个身穿杏黄比甲的丫鬟一边为主子奉上茶盏,一边愤愤不平嚷道。
  “碧莲胡说八道些什么!”
  那丫鬟身后,有一个蓝衣中年嬷嬷闻言立即呵斥,她蹙眉道:“主家的事,不是你可以随意多言的,还不赶紧住了嘴。”
  丫鬟碧莲撅了撅嘴,嘀咕道:“本来就是,昨天宴席,听说秦家女眷统统没出席,连侯夫人都是如此。谁知到了今天,居然还不让咱姑娘拜宗祠。”
  中年嬷嬷面色沉下来,道:“侯夫人及秦家夫人为何没有出席,你昨夜不是知道了么?”
  碧莲闻言脸色立即一白,咬唇低下头,没敢再说话。
  那嬷嬷姓唐,是张秋词的乳嬷嬷,她见碧莲噤了声,方抬头对主子说:“姑娘,你别听着丫头瞎咧咧,老奴打听过了,府里怕是有大事发生,全府上下都要仔细盘查,下午应该轮到咱们院子了。”
  说到这里,唐嬷嬷叹了一口,道:“就是因为如此,才耽搁了姑娘拜宗祠。”
  新妇一日没拜宗祠,便未得到夫家正式承认,唐嬷嬷想到此处,也是心下沉凝。只不过,她不能再给主子增添烦恼,只能这般理性分析一番,既安抚姑娘,也说服自己。
  “嬷嬷,这些我懂。”张秋词啜了几口茶,放下茶盏,抬头道:“我运气不好,亦是没有法子。”
  张秋词微微苦笑,这几年来,她运气就没好过。
  “不过,这宗祠肯定要拜的,大约就是晚几天罢。”张秋词对唐嬷嬷说:“嬷嬷你也别说碧莲了,这丫头就是嘴巴快。”
  她娘家门第不错,这个问题倒是不惧,只是……
  张秋词凝眉,府里到底出了何事?竟连新妇拜宗祠这般大事都给耽搁了。
  张秋词知道在自己初来乍到,若是不可知之事,大约她也不能打听出来,于是略想片刻后无果,她也不纠结,转头看向碧莲。
  “碧莲,如今我出了门子,与往日在家时是不一样,你要是管不住嘴巴,那我只能送你回去,让祖母给你配个好人家,也算全了你我主仆一场的情谊。”
  碧莲伺候了张秋词十年,向来忠心耿耿,只是这嘴巴上的毛病却老改不掉。
  今时不同往日,张秋词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她是宣平侯府五个主子最末的一个,当谨言慎行,须知祸从口出,今日这般疾言厉色,也是为碧莲好。
  碧莲闻言慌张,她连连承诺道:“姑娘,我日后定不会再胡言乱语,姑娘不要赶我走。”
  张秋词面色沉凝,见碧莲急了好半响,她方颔首说:“你能记住便好。”
  随后,她问唐嬷嬷,“嬷嬷,小厨房的汤炖好了吗?”
  “好了,好了。”唐嬷嬷立即点头,她询问主子,“姑娘,您亲自给姑爷送去罢。”
  她欢喜,这般才是夫妻相处之道,女人是绝对强不过男人的,自家姑娘要是倔强,转不过弯来,将来便要吃上大亏。
  这道理张秋词其实很懂,只不过情况不同,应对的法子也不一样罢了。
  昨日秦立轩不留心她,她亦不愿意在秦家宗室女眷失去脸面,因而才会如此行事。
  但婚礼过后,两人关起门来过日子,她就要尽心经营好。
  不过。
  张秋词还是摇了摇头,道:“嬷嬷,你领人送去便可。”
  过犹不及,凡事皆不可一蹶而就。
  唐嬷嬷想了想,便明白主子的意思,她既心疼自家姑娘,又无计可施,只得郑重点头,道:“姑娘放心,老奴定当办好差事。”
  “嬷嬷,你切记,一定要亲自交到二爷近前。”张秋词想起今日府里的不同寻常,她不禁又嘱咐了一句。
  秦立轩大概不会见唐嬷嬷,不过她是秦二夫人的陪嫁嬷嬷,将汤品交代秦立轩贴身长随手里,还是可以的。
  张秋词不想陡生波折。
  唐嬷嬷领命而出,将小厨房里炖着的山菌野鸽汤拿起,小心放置在填漆提盒内,方命院里侯府分过来的仆妇领路,往前院而去。
  这山菌野鸽汤,张秋词一早便命人炖下,再三叮嘱小心看守,便是为了中午这一遭。
  原因无他,秦立轩一大早携张秋词给姜氏敬了茶,两人一出钟瑞堂,他便独身往前院去了,看样子,大概短期内都没打算回来。
  张秋词当时面色并无变化,步伐依旧不急不缓,不过,回到储玉居后,她便吩咐厨下备了这盅汤品。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来啦~~~
  感谢亲亲们的各种支持撒,么么~
  还要感谢给文文灌溉营养液的亲们,么么哒~


第70章 
  唐嬷嬷穿过三重内仪门,进入前院。今日盘查一日往昔严格; 她也没在意; 填漆提盒夹层里早塞了棉絮; 里头的汤菜不凉即可。
  张秋词嫁进宣平侯府后,她往返前后院送菜汤已有近一个月; 因此; 唐嬷嬷时间把控得极好; 到地方时,秦立轩刚吩咐传膳。
  秦立轩的贴身长随平安上前; 接过唐嬷嬷手里的填漆提盒,笑容可揖地招呼几句,方提着东西往里行去。
  主子成亲头两天,大书房那边已经遣人传过话,一院仆从都明白上头意思,因此,哪怕是贴身伺候秦立轩的平安,也不敢怠慢储玉居那边来人。
  “二爷。”
  平安拎着提盒; 熟门熟路进了次间; 给主子请了安; 然后回禀道:“二夫人遣人过来,给二爷准备了汤菜。”
  他乐呵呵地扬手亮出手上提盒; 又笑道:“二爷,奴才给你布上。”
  说罢,平安手脚麻利; 迅速将填漆提盒的盒盖打开,将里面的汤菜放到圆桌上。
  秦立轩抬目,瞟了一眼几碟子犹带热气的菜,没有出言反对,任由平安忙活着。
  张氏头几回送来的东西,还没到秦立轩跟前,便被他硬声拒绝了。这些精心准备的菜肴汤品,下仆们也不敢动,只好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实在不能用了,方撤下去处理掉。
  这没过几天,秦立远将府里彻底清洗过一遍,开了宗祠,将张秋词录入族谱后,方有闲暇唤了秦立轩过来,好好说道了一番。
  秦立轩虽心中仍有不愿,但也没打算再让公务繁忙兄长为自己操心,此后,储玉居再送东西过来,他便允许其上桌。
  他想,放着就放着吧,反正自己不吃,权当让大哥放心好了。
  不过,有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平安等人得了大书房的话,便开始有意无意地说起储玉居的好话了。
  这些下仆伺候秦立轩多年,颇为了解他的性子,每次说话都恰到好处,一个月水磨功夫下来,也有了些作用。
  好比此时,平安揭开汤盅,往里面望了一眼,惊喜道:“二爷,这是三鲜素汤,二夫人有心了。”
  秦立轩素来苦夏,现在已进入炎炎夏季,他肉汤一口喝不下,历来只喝爽口的素汤。
  张秋词确实有心,要知道,平安的主子是秦立轩,他虽奉命说好话,但他却没往储玉居透露过这些消息,也没让下头人放出风声。
  这是储玉居自个费心打听的。
  他小心窥了眼秦立轩面色,继续笑着说:“要不,奴才给二爷盛一碗?”
  秦立轩闻言,下意识就要开口拒绝,只是他瞟了眼汤盅后,下意识又想起兄长循循教诲,这张氏,也算是兄长给他挑选的。
  罢了罢了,反正不是倩儿,谁也一样,兄长忙得脚不沾地,他不能再为兄长增添烦扰。
  且秦立轩心底也清楚,自己再不乐意,日子还是要过的。
  他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平安大喜,他算是完成主子交代的事了,因为接下来的,便不是他一个奴才能插手进去的。
  他立即取了一个白瓷汤碗,盛了一碗三鲜素汤,捧到秦立轩面前。
  秦立轩执起汤匙,慢慢地勺起碗里的素汤,送进嘴里。
  这汤咸淡适宜,正合他口味。
  秦立轩缓缓喝了一碗汤,平安立即殷勤笑道:“二爷,要再添一碗吗?”
  他睨了平安一眼,没好气道:“你二爷就光喝汤不需用饭了。”
  小小的白瓷汤碗不大,往日,秦立轩也不是没用过两碗汤后,再行用膳的,但此刻平安也没提起,只笑着拍了一下嘴巴,骂了自己几句。
  平安伴了秦立轩十余年,秦立轩对他还是很不错的,他讨趣了几句后,主子便让他自行下去用膳便可。
  秦立轩对心里接受了的人,向来是很宽容的,平安也习惯了,因此他乐呵呵打了个千,便告退下去了。
  退出次间后,平安并没马上回去用膳,而是脚下一拐,往东厢的耳房行去。
  “唐嬷嬷,我给你还提盒来了。”平安进了耳房,笑盈盈说道。
  据平安观察,储玉居那边也是能耐人,又有了大书房支持,将来如何也未可知。他是个机灵的,这时候顺道结些善缘,将来或许能有大好处。
  他与唐嬷嬷接触了一月,也算能说上几句话了,今日事情有了进展,他便亲自过来还提盒了。
  “李小哥,怎好劳动你。”唐嬷嬷立即起身,上前接过提盒,笑着说:“你随意打发个小幺儿过来就好。”
  平安姓李,他年纪虽不大,但却是秦立轩贴身伺候的人,因此唐嬷嬷十分客气地其为李小哥。
  平安也不卖关子,他直接抱拳笑道:“恭喜嬷嬷,贺喜嬷嬷。”
  “李小哥,难道……”唐嬷嬷又惊又喜,她很是期盼看着平安,有些迟疑问道。
  对于勤劳往返两地的唐嬷嬷来说,能让她欢喜的事就一件。刚才一见平安亲自出现时,她便隐隐有些猜测,只是仍不敢相信,难道是真的?
  她心头期盼没落空,平安面带笑意,接着说:“正是,正是,今日二爷用了一碗汤。”
  唐嬷嬷闻言激动非常,她喜道:“那真是太好了。”不枉她家姑娘废了足足一个月心思,俯身低头,费心心思要打开缺口。
  她每天往前院来,如今阖府上下,谁不知新进门的二夫人不被二爷中意,日日挖空心思讨好夫君。
  唐嬷嬷极赞成这般行事,且就算张秋词不做,她也要一力苦劝的,但做归做,她实际还是很心疼自己奶大的姑娘。
  张秋词是张家嫡长女,自幼金尊玉贵,如今亲事屡遭打击不说,进了秦家门也不得安宁,一个月来,几乎把脸皮撕下来不要了。
  好在,好在,现在终于有机会拨开云雾见青天,能窥见一丝曙光了。
  唐嬷嬷激动得眼角都有了泪花,她忙再次掏出一个鼓囊囊的荷包,塞进平安手里,道:“李小哥,真是劳烦你了,在二爷跟前一再美言。”
  她确实很感谢平安,自她过来的第一天,对方的态度就不错,熟悉些后,就更好了。
  平安半推半就收下荷包,他也不占功,笑了笑,悄声给唐嬷嬷透些消息,道:“嬷嬷,这也是大书房的意思。”
  说罢,他朝唐嬷嬷挤了挤眼睛,方告辞,“好了,我回去了。”
  骤然得知这消息,唐嬷嬷欢喜盈胸,比之方才那一波要远大得多。
  大书房指的是哪位主子,唐嬷嬷已经待在宣平侯府一个月了,她当然清楚,有了家主支持,她姑娘的路便能顺遂多了。
  唐嬷嬷经事不少,哪怕这般欢喜,她也不忘送平安,“李小哥慢走。”
  平安离开后,唐嬷嬷一刻也坐不住了,她拎起提盒,领着人匆匆赶回后宅。
  一连得了两个好消息,她迫不及待要告诉主子。
  唐嬷嬷回到储玉居时,张秋词还没回来,她只得先到小厨房打点午膳。
  直到午时过后,张秋词才自钟瑞堂返回,她看着面色如常,步伐不疾不徐,缓步进了正房。
  她屏退宣平侯府那边配过来的下仆,待屋内只余她的陪房事,张秋词白皙的脸庞方显露出疲惫之色,被碧莲搀扶着进了次间。
  唐嬷嬷立即命人传膳,她立在罗汉床前,很是心疼,只是,很多话却不能明说,憋了半响,她方低声道:“从前,老夫人打听过,这姜太夫人是个慈和人。”
  怎地如今就这般货不对板了呢?
  洞房过后,秦立轩并直接住到前院,日子与未成亲前一般无二,此后,张秋词每天在钟瑞堂待的时间便越来越长,到了今天,回来时已经是过午。
  这般下去,怎生是好?
  偏偏这种事情无地可说,儿媳给婆母立规矩、伺候进膳天经地义,就算拿回娘家说,亦只能在私底下抱怨,一旦摊在明面上,娘家还得严加嘱咐女儿,需好生伺候婆母。
  唐嬷嬷的潜台词,张秋词当然懂,她疲惫地靠着一个秋香色弹墨引枕,挨在罗汉榻上说道:“哪家新媳妇不是如此。”
  话虽如此说,但张秋词却微微垂下眼帘,据她这一个月以来的仔细观察,再结合成亲当晚的干戈,她心中自有想法,这婆母大约是个有意思的人。
  她直起身子,执箸扒了两口饭。
  唐嬷嬷一边细心给主子布菜,一边叹道:“要是有侯夫人般的福气,那便万事大吉了。”
  张秋词闻言,不禁苦笑。
  她如何能跟大嫂比,大嫂的福气,位居超品候夫人还是其次,关键是,她把丈夫的心紧紧拢在自己身上。
  进门一个月,一些大面上的消息,张秋词早已清楚,侯爷当家作主,说一不二,且他爱重妻子,通房姨娘一个俱无,房里仅新婚娇妻一人。
  侯夫人有孕三月出头,侯爷若要招人伺候,早就安排了,如今没有,那便是没有了,要知道,对于男人来说,公务繁忙从来不是没有这档事的理由。
  张秋词叹了一声,女子不比男子,若命不好,多要强也是无用,不该是你的,怎么挣也无法到手。
  她对唐嬷嬷说:“我没这个命,还是先好自己的日子罢。”
  提起这个,唐嬷嬷精神一振,她立即一扫方才忧心,高兴地将两个好消息给主子说了一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