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海军司令身份访问德意志第二帝国,又笼络了一批帝国海军潜艇部队的退役军官,让他们以教官的身份来到〖中〗国,为〖中〗国海军培养潜艇部队官兵。
    总体来说,在一九三五年之后,〖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很有条理。
    对〖中〗国来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几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否在即将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优势,甚至是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得看这几年的建设成果。
    所幸的是,在这几年内,诞生了不少“奇迹”。
    比如,到一九三九年,〖中〗国的四大造船厂都能建造舰队航母、大型巡洋舰等两万吨级战舰,而江南造船厂、北方造船厂与广州造船厂则各建成了一座四万吨级船台,具备建造四万吨级主力舰的能力。又比如,到一九三九年,〖中〗国的长春车辆厂、武汉车辆厂与上海车辆厂都完成了坦克生产线的建造工作,其中长春车辆厂能够生产四十吨级坦克,武汉与上海则能生产三十吨级坦克。
    再比如,到一九三九年,沈阳飞机公司、西安飞机公司与成都飞机公司都建立起了战斗机生产线,能够生产bf109e等先进战斗机,而南京飞机公司则具备制造双发轰炸机的能力。,不可否认,这些成就,大多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
    比如,〖中〗国陆军的第一种中型坦克,实际上就是mk4的翻版,只是根据〖中〗国陆军的要求换上了。径更大的坦克炮。又比如,〖中〗国空军的第一种单翼战斗机,实际上就是bf109e的仿制型号。再比如,当时〖中〗国海军的所有潜艇,都是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设计图,然后在国内建造。
    只是,到一九三九年前后,〖中〗国企业也开始研制符合〖中〗国军队需求的武器装备。
    最突出的,就是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在bf109e的基础上,为〖中〗国海军研制了第一种单翼舰载战斗机,随后又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工程师的协助下,设计制造了〖中〗国海军的第一种单翼舰载攻击机与轰炸机,完善了海军航空兵的装备体系,并且使〖中〗国海军航空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拥有世界上xìng能最好的舰载飞机。
    在坦克领域,长春车辆厂在一九三九年完成了第一种国产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
    由此可见,〖中〗国在军事装备制造领域,走的就是引进一仿制一研制的发展道路,并且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重大成就。
    不可否认,〖中〗国研制的很多武器装备都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sè彩。
    同样不可否认,〖中〗国在自研武器装备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国情与军队需求,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武器装备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中〗国的军事工业开始走自主研制道路的时候,才算真正成熟了。!。

第五十章 欧战风云
    “华盛顿条约”作废,军备煮赛再度开始,世界就不那么平静了。
    一九三八年,发生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十月底“华盛顿条约“作废后不到一个月,法国就宣布,二十万陆军不足以为法国提供基本安全,如果不准许法国扩充陆军,法国将别无选择的废除柏林和会强加到法国头上的不平等条款。
    这下,整个欧洲都沸腾了。
    要知道,限制法国军备是柏林和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大战之后,欧陆形成了以德意志第二帝国为核心的新秩序,而英国为了获得海权上的地位,承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陆的主导地位。为此,就得防止出现一个能够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直接威胁、破坏欧陆秩序的强国出现。也正是如此,柏林和会才把限制法国军备放在首位,而且是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基本安全承诺。
    如果法固扩军,欧陆秩序肯定会被打破,新的大战将不可避免。
    问题是,有什么办法限制法国扩军?
    此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不是大战结束时的那个样子了。到一九三六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陆军总兵力就缩减到了一百万以内,而且常备作战部队只有六十万,整个国家都在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努力,削减军备是降低财政开支的主要手段,而降低财政开支又是恢复经济秩序的主要手段。
    可以说,在法国提出扩军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备规模处于历史最低位。
    面对来自法固的威胁,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选择,只能扩充军备,也就得在经济上付出代价。
    此事还没扯清楚,欧洲大陆上就爆发了一场战争,即红俄入侵芬兰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芬兰是俄国的一部分,即俄国在战胜瑞典王国之后,从瑞典夺取的领土。俄国在一战中战败后,按照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签署的条约,芬兰获得独立,成为斯看的那维亚半岛上的第三个国家。问题是,芬兰独立的时候,有一部分领土的归属权并没有搞清楚,即卡累利阿地峡。
    这块地区的面积并不大,战略价值却真关重要。
    只需要说明一点,就能明白卡累利阿地峡的重要xìng。红俄在北方只有两座港口,一是阿尔汉格尔斯克,二是摩尔曼斯克。前者在白海深处,而后者直接面向北冰洋。此外,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摩尔曼斯克是非常难得的夏季不冻港,而这座港口离卡累利阿地峡还不到两百公里。
    也就是说,如果芬兰控制了卡累利阿地峡,就能威胁摩尔曼斯克。
    更重要的是,芬兰在独立之后,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非常亲密。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芬兰能够独立,主要就靠德意志第二帝国。
    此外,芬兰在经济上也严重依赖德意志第二帝国,其主要产品都出口到德意志第二帝国。
    显然,在红俄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已经表明,俄国在战争期间很容易遭到封锁。比如bō罗的海就完全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掌控之中,黑海的大门又被土耳其控制,远东离俄国的心脏地区太远、而且受到〖中〗国与〖日〗本威胁。对俄国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出海口在北方,而能够为其所用的就只有两座港口。
    为了确保摩尔曼斯克不受到威胁,就得控制卡累利阿地峡。
    正是如此,红俄在一九三八年底,发动了侵芬战争。
    这下,欧洲更热闹了。
    法国在西边要求加强军备,红俄则在东边发动战争,摆明了不把德意志第二帝国放在眼里,甚至可以说在公然挑衅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陆的霸主地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有所舍弃。
    要知道,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做好与任何一个强国开战的准备。
    一九三九年春,在俄芬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向法国做出让步,承认二十万陆军对法国来说远远不够,准许法国把陆军总兵力增加到五十万,并且拥有坦克与重炮。
    这个时候,法国已经正式组建了空军。
    事实上,法国的所作所为,等同于撕废了柏林和约,也就等同于破坏了大战后形成的欧洲秩序。
    两个月后,红俄占领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俄芬战争结束。
    很明显,在两个强国的夹击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势力范围正在缩小,其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
    一九三九年六月,德皇威廉二世正式下令,帝国陆军扩充到一百五千万,常备兵力增加到一百只十万,并且组建一支总人数不少于两百万的战略预备队,再次实施兵役制,即所有成年男xìng公民都得服役。
    紧接着,帝国陆军公布了新的建军计划。
    按照德皇批准的陆军扩军规划,三年之内,帝国陆军将获得五千辆坦克、三千门自行火炮、一万二千门火炮。与此同时,帝国空军也将获得四千架飞机,其中二千四百架是攻击机与轰炸机。
    到此,欧陆军备竞赛全面展开。
    事实上,这个时候法俄已经缔结了秘密同盟条约,相互约定,在任何一方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攻击的之后,另外一方都得立即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动攻击:如果其中一方主动攻击德意志第二帝国,另外一方至少得保持中立。
    这份秘密同盟条约,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主要策动力。
    问题是,法国与红俄都严重低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潜力。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马放南山、刀剑入库”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裁减了三分之二的陆军,最终把陆军总兵力降低到了一百万以内,但是帝国的战争基础并没受到影响,反而有所增强。主要就是,在战后的二十多年里,帝国的兵工厂并没有闲置起来。比如,在支持〖中〗国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帝国兵工厂就是主要供货商,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大批武器弹药。
    又比如,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帝国兵工厂是佛朗哥将军最主要的支持者,当时西班牙军队百分之八十的武器装备全都来自像克虏伯这样的帝国企业。这些都使帝国的军事工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甚至在一九三三年之后,有了较大发展,从而确保了帝国的战争实力。
    更重要的是,帝国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六千多万帝国军民过了几年苦日子,最艰苦的时候甚至连粮食供应都不能保证,很多帝国家庭都不得不靠野菜维生,但是在大战之后,帝国是最主要的战胜国,获得了惊人的战争红利。别的不说,与英国分享印度,就为帝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好处,也使绝大多数帝国民众从中获益。到一九三七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十年的时候,帝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了。别的不说,柏林不但是欧洲的文化与艺术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的文化与艺术中心。富裕起来的帝国民众,在物质生活极大富裕之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正是如此,帝国民众对战争的热情度,显然不会太低。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帝国的战争潜力就不可估量了。
    要知道,到一九三八年底,帝国的人口总量已经突破八千万,而且还有大量移民等待加入帝国国籍。同期,法国人口总量还不到五千五百万,英国只有六千万,红俄也刚刚…突破了一亿。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法俄低估了帝国的战争潜力,才会公然挑衅。
    毫无疑问,法俄的行为,将不可避免的引发新的欧洲战争。
    问题是,法俄能够在下一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权,获得胜利吗?
    欧洲局势动dàng,更加彰显了〖中〗国的重要xìng。
    说白了,在面对法俄挑战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无暇他顾,根本不可能照顾到其他地区的利益,因此需要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强国,帮助维护其全球利益,因此就得尽可能的增强〖中〗国的国力。
    一九三九年七月,德皇威廉二世访华。
    虽然冯承乾只是海军司令,但是他拥有德意志第二帝国亲王的头衔,因此娄他在北京接待到访的威廉二世。
    第一天,冯承乾陪同威廉二世检阅了〖中〗国军队,即〖中〗国陆军。
    只是,德皇的兴趣不在陆军上。众所周知,还是皇储的时候,威廉二世就对海军更有兴趣,不然也不会让腓特烈三世安排他去帝国海军部任职,更不会主动辞去陆军上校军衔,成为海军军官。
    在北京逗留了三天,会见了刘伯恩总统与吴铁生大元帅后,威廉二世提出,想去看看〖中〗国海军舰队。
    德皇有这样的要求,冯承乾等人自然不会拒绝。
    别忘了,〖中〗国海军的家底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赠送的,而且当时还是皇储的威廉二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七月十一日,冯承乾陪同威廉二世登上了前往青鼻的专列。!。

第五十一章 攻守同盟
    上了列车,威廉二世好像轻松了许多。
    冯承乾知道,威廉二世并不善于应酬,甚至不大善于与人交流。
    也许,这与他在出生时就落下的残疾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幼年的时候,威廉二世在同龄孩子面前都很自卑,又非常好强,xìng格非常倔强,从来不肯服输,导致他很不合群,甚至与自己的弟妹都经常闹矛盾。
    “陛下……”
    听到冯承乾招呼,威廉二世才发现列车已经开动了。
    “这是今年的新茶,你尝尝。”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冯承乾就教过威廉二世如何品茶。
    在欧洲,特别是英国,茶不是用来品的,而是用来吃的。英国人喝茶,往往会把茶叶捣碎,然后吃掉。威廉二世小时候在英国住了好几年,因此养成了这种习惯。在认识冯承乾之后,才知道茶叶是用来泡水喝的。
    “冯亲王,想过回帝国助我一臂之力吗?”
    冯承乾一愣,大概没想到威廉二世会如此直接。这也表明,威廉二世确实不太善于同别人交流。
    “我这次来访,主要就是想见见你,跟你好好谈一下。”
    “陛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威廉二世笑了笑,说道:“不是不开心,而是需要我担心与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让我应接不暇。”
    “这么说,陛下应该考虑换一位首相了。”
    “没用,换谁都一样。”威廉二世叹了口气,说道“我已经向法国做出让步,也默认了俄国占领卡累利阿地峡。可是,这两个国家的野心太大了,依然不肯罢休。出行前,法国提出了阿尔萨斯与洛林地区,还要求我们放弃卢森堡公国,承认比利时永久中立,不然法国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俄国也在东边搞事,想夺回萨摩亚地区,罗马尼亚国王已经向我求援,希望帝国能够出面干预。”
    “这不是在搞事,而是在制造战争。”“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就算法俄不出手,我们也会出手。”
    冯承乾的眉头跳了几下,没有接德皇的话。
    “你应该明白,不是我们想打,而是法国与俄国逼着我们打。”“没有回旋余地了?”
    威廉二世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已经做出让步,准许法国扩充陆军与建立空军,也默认了俄国在北方的扩张行动,但是我们不会再做任何让步,如果法国与俄国认为我们的妥协是软弱的表现,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不能退让,就得有完全之策。”“所以,我希望你能回来。只要你肯回到帝国,我立即授予你帝国大元帅,由你统领帝国三军。”
    “陛下,我一己之力,恐怕……”
    “你有多大的能耐,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可以说,没有你1就没有现在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威廉二世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难道,你愿意看到曾经呕心沥血创造的辉煌硕果就这么丢掉吗?”
    德皇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客气得不能再客气了。
    只是,冯承乾并没动心。在他离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那一天,就没再想过回去辅佐德皇再创辉煌。
    再说了,现在的德皇是威廉二世,而不是开明的腓特烈三世。
    就冯承乾所知,威廉二世与他的父亲有很大的区别。别的不说,腓特烈三世就很少干预政府工作,与威廉一世一样,几乎是垂手而治。威廉二世就不矢一样了,不但喜欢过问政府的事情,还经常对政策指手画脚。
    甚至可以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现在四面楚歌,有一半是威廉二世的功劳。
    早在一九三二年,时任帝国首相的马克斯亲王、帝国陆军大臣鲁登道夫、帝国海军大臣希佩尔与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