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新明朝-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依着古礼,取字往往是冠礼最后一道程序,但这年头风气变化剧烈,早已经不流行冠礼了。再说李大人乌纱帽都戴了一年半多,这时候到高什么冠礼岂不笑话。
    因而黄师爷化繁为简,截了最后几个步骤,因地制宜变通一番,基本上只保存了敬酒、取字、共贺等几个步骤。
    陈英祯陈巡道端坐在上,接受了李估敬酒后便开口道:“估者,辅也。亚圣曰:辅世长民莫如德。取其句首为汝字,切勿忘其中之意!”李估深腰长揖“谢过东山公取字。”陈巡道号东山,李估今后执弟子礼,就以东山公敬称了。无论品味如何“辅世”自此便成了李估的字,虽然大概并不常用。
    宾客散去后,陈巡道与李估回到按察分司衙门闲谈“本该请老师为你取字,但老师却先来了信,将此托付与我。”陈巡道的老师自然指的是内阁次辅许阁老。次辅大人的含意先不去想它,新鲜出炉的李辅世连忙谦逊道:“有东山公赐字足以慰平生,何须惊动许阁老。”其实这也不完全是他谦逊,陈英祯乃是景和五年春闱大比的第五名,只比状元榜眼探huā稍差一筹的高名进士。在以科举为主业的士林,此等人物给李估取字,将李估列入门墙,确实是李估这个功名白板之人的荣幸,哪怕是个形式sè彩浓厚的过场。
    以二十一世纪官场比喻,李大人今天光荣入党了李大人辞别出门时,黄师爷送出来,笑道:“本来东主先为你拟了个字叫辅国,蕴意很不错。今天早晨临行时突然想到你姓李,便作罢了,改为辅世。”
    李估刷的冒出一头冷汗,幸亏陈巡道及时的意识到了。唐比有个当权大宦官便叫做李辅国的!。

二百九十二章 山寨版帝王术重现
    府城事结,李估坐船回到虚江具家里,只等收拾完毕便上任去也,书迷们还喜欢看:。自此李估不见外客,静下心来仔细思量自己上任的事情。
    普通人甚至没当过地方官的人对县里政务可能没有多大概念,觉得区区一个县能有多大点事?
    李大人这几天在纸上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政务都列了出来,总结如下:田土、户口、贡赋、力役、驿传、巡检、里舍、学校、保甲、赈灾、祀神、风俗、话狱、缉捕、仓场、漕运、盐法、关市、催征、解支、科场、礼典、马政、河工、修建以及本县所属官吏考核、上司交办事项等等。
    看着这张密密麻麻的表,聪明如李大人也有点没头绪。
    他虽然熟悉县衙事务,但坐在正堂位置如何总览全局却有点头绪不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衙大事小事何止百十项,千头万条不知怎么抓起。更别说江都县还是事务繁剧的大县。
    只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了,区区没任何经验的书生一朝中举都能当知县,他李估凭什么当不好?
    便叫来张三吩咐,让他去街上找算卦先生占卜一个黄道吉日。
    张三应下还没走,就见门子进来禀报:“圆容法师来访”
    “什么道士和尚的,不见!以后长着些心眼!”李老爷发脾气道。
    门子小心道:“这圆容法师正是刘老太爷。”
    李估怔了一下,自己家里所指的刘老太爷必定是他那岳父刘老巡检,原来他法号叫圆容啊。不过他突然过来作甚?
    将那圆容法师请进来,李估细看之下,一年多不见,老泰山比当初略显几枯瘦头光铮亮。比时不知为何神采奕奕,长须飘飘,全不见出家时的颓废模样。
    “听说贤婿出掌一方,可喜可贺!”
    对于自己的岳父李大人戒心十足,当初的种种难缠尚还历历在目的。谨慎问道:“老泰山到北丘寺出家,1小婿公务繁冗,无空去见………”圆容法师纠正道:“贫僧并不在北丘寺出家。”
    李估尴尬立刻指着张三骂道:“蠢材!连名字都传错了!”张三高声道:“老爷饶过小的一遭罢!”“不过出家人所居何处并不重要。贫僧前来,特为将生平绝学倾囊相授!”圆容法师并不理会李估打岔,直道来意说。
    您老人家能有什么生平绝学?李估抱着怀疑态度请岳父入座、茶,总不能一直站着说话。
    圆容法师品了品茶“贤婿这里的茶比当年强多了。贫僧虽然一直做巡检,并不在县衙,但多年冷眼旁观精研谋术,也颇有所得。
    听说你要当一县之主,该用的上。”
    李估眼观鼻鼻观心任由老泰山说去。
    “法门三千道基唯一!还有个话怎么说的,烹小鲜如治大国”
    李估懒得纠正老泰山,继续装聋作哑。
    “经贫僧研究十数年发现,1小小县衙,居然就和朝廷一样内含之理上下皆通!天子坐金鉴殿,知县坐大堂。六房小吏便如朝廷六部三班衙役便似各卫军士,县丞主簿等佐贰好比公侯勋贵!”这倒道理,李大人提起了兴趣仔细听。
    “天子一己之力如何治国?用内阁、用中官而已!而县尊幕僚师爷就是县里的内阁,县尊长随就是县里的中官!”
    前面还好,后面这段比喻令李估不由得拍案叫绝,幕僚和长随的这个比喻太恰当了!
    将幕僚比为内阁,再合适不过。二者都是名不正言不顺,都是典章上并不明确规定的机构。而且大都由主上si人指定,主要职责都是协助主上处理公文政务,辅助sè彩浓厚,书迷们还喜欢看:。
    长随确实也像内监,权力同样来自于与主人的亲密关系,凭借主人的信任在外行事。
    这样一想,上行下效的县衙几乎就是朝廷微缩版!
    李估感慨片刻,这就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的威力啊,朝廷的模板一直套用到了最基层衙门。老泰山没有说错,果然是烹小鲜如治大国………
    听过老泰山此言,李大人立刻感到县衙条理分明了。毕竟他刚从朝中出来,对朝廷架构还是很熟悉的。
    再看向岳父,李大人的眼神多了几分佩服。他想起来了,自己这位岳父曾经靠着演义评书,自行研发出山寨版帝王术并加以实践的人物,虽然败在了不明大势之下,但仍是可圈可点的。某个靠着一部三国演义打天下的辽东贼子,也不过如此罢……,
    眼见震住了女婿,圆容法师自得道:“原以为这点微末心得,要埋入土中不见天日,不想有了出头之机,叫贤婿用得。”
    李估亲自斟茶笑道:“老泰山如何不继续说了?”
    前刘老巡检忽然精神抖擞“一言难尽!待我随你上任,再仔细教导于你!”
    靠!原来如此李估总算看出岳父的目的了。老人家八成是自认空有一身屠龙技却无处可施,所以人生无趣的很,现在喜闻女婿当了县尊,自然心中技痒不肯放过这个舞台。
    李估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国朝初年的大牛人物,号称黑衣宰相的姚和尚。此刻眼前不但有山寨版的帝王术,还有山寨版的姚广孝能让他去么?不能!这等于是找个太上县尊,吃饱了撑着!
    “朝廷有令,地方官不许携父亲上任!”“不妨,扬州有数个古寺名刹,你发个批文,我去游方挂单寄居,谁也不会晓得的,其他书友正常看:。贤婿不能这点面子也不给?”
    面对岳父的死缠,李估咬牙道:“老泰山!你昔日曾教导,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又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轩睡!所以根据你的论断,小婿不能带你去扬州,不然小婿就是你眼中不够格的县尊!”
    眼见被女婿严词拒绝,兴致勃勃而来的老巡检登时黯然失sè,像老了十岁。
    李估劝道:“您老人家清心静气,颐养天年,何必定要落足红尘。”“呸!清净个屁!寺里那帮和尚,谁不在周边林子里养女人?”圆容法师骂道。
    李估装作没听见,难怪岳父想出来跑江湖,他本不能人事,在这种寺里呆着不是平白受刺ji么。
    好言好语送走了失意的岳父,李大人再看那张政务表单,似乎不那么眼晕了。
    虽然打断了老泰山借自己之手,行使山寨版帝王术的人生梦想,但李估也不得不承认,老泰山的思路为他打开了一条通道,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李大人细细思索国朝体制,这绝对不是效率最高的,也不能是最清廉的,更不是完美的。但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保证“第一人”完全不管政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勉力运转,最多是因为缺了零件运转的不那么流畅。
    同时在现有体制下“第一人”即便荒废已久,但只要想收回该有的权力,随时可以拿回来,一般不会出现大权彻底旁落、成为傀儡的局面,体制内人物造反的可能xing无限接近于零。
    这种机制,就是靠着从地方到朝廷的庞大官僚体系叠屋架chuáng、层层牵制换来的。
    别的优点缺点李大人都不关心“第一人可以偷懒”这点才是即将上任的李大人最欣赏的,能轻松又不丢权的法子才是好法子。
    一个大县的政务是多么琐碎繁杂,李大人心知肚明,但他又不想当工作狂,书迷们还喜欢看:。
    东山公当虚江知县时,有黄师爷襄助,但仍然几乎整日坐在县衙理事,未来的署理江都县李辅世大人绝对不愿意学他那样烦劳。
    虽然朝廷体制开创于太祖,以工作狂为指导思想,但是祖宗法度敌不过人心yu望,工作狂体制渐渐演化成了懒人体制。在这其中,李大人认为很是可以借鉴一番的,而他又在中枢要地任职过,对朝廷运转比较清楚。
    国朝前代天子想偷懒,就设立了殿阁大学士,又成立了司礼监进行牵制。
    如果他想保证对县衙县政的足够控制,那么也必须有足够的幕僚和长随,对县衙中的本土胥吏进行监控,这就是新字上任后权力的博弈。
    李估的目光又一次落到了那张政务表单上,心里按着轻重默算一下,发现如果想做到举重若轻,至少需要四个即可靠又具备相应经验能力的师爷。
    但现在手中只有一个崔监生堪用李大人叹道:“不仅二十一世纪,十八世纪最缺的也是人才啊。”脑中搜索本县里的可靠“人才”李大人悲哀的发现,自己作茧自缚了……,
    去年年初,苏州府大变故后,府衙为之一空。某掌权推官贪图银子和人情,一股脑将自己信得过的人才统统塞进了府衙填补吏员的空位…几乎包括了妻家、关家、本家所有的有点能耐的人物。
    现在这帮人美滋滋的在天下最富裕、钱粮最多的府衙当经制吏员,估计没人愿意背景离乡、抛弃自己的吏员编制,陪着某前推官去外地打天下。强人所难不是不可以,但很重要的忠心度就不好保证了。
    早知道就不该全弄进府衙去,漏出几个备用就好了,当初目光短浅,犯下了竭泽而渔的大错。李估此刻只能暗暗苦笑,人生经验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二百九十三章 区区知县的排场
    意识到若不想当累死在岗位上的民之父母,必须要找几个幕僚分担的李大人不禁长吁短叹,人或许有很多,但他比较苛刻,感觉合适的没有,书迷们还喜欢看:。
    正想法之际,那托了他的福,去年中了秀ォ的同族侄孙李正从县学过来串门。听说小叔爷有这个难题,李秀ォ眼神一亮,拍着xn脯道:“你看我如何?”
    “你?不专心学业备考举人了?”李估不由得心下评定一番,这侄孙为人机灵,不迂腐,也有几分悟xn,稍加调教倒是可以用。但李正摇头叹气道:“去年八月去考了一回,便觉那真不是人考的!
    几十个也未必有一个撞上大运的,如何指望的住?有个秀ォ功名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不如追随小叔爷赚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李估不动声sè,一边吩咐安排饭食留住李正,一边使人火速去西水镇传信。半个时辰后,李正父亲和西水李氏族长双双杀到福新巷李大人宅邸。正在大吃大喝的某意图堕落的秀ォ惨遭左右开弓,被押回李氏宗祠跪祖宗不提。
    这厮作为本族唯一的读书种压力真的很大李估目送三人远去感慨道。
    又回到书房,写了几封求助信,差人送到府城黄师爷等处,有困难不向组织求助岂不白加入了。
    又过了三两日,却有一名老者带着黄师爷的荐书来了。
    李大人见了便觉眼熟,仔细询问,原来是当年苏州府府衙那个庄姓老吏,议论新推官李大人上任后三把火却被李大人亲耳听见的那个此人那时被黄师爷欣赏,带到按察分司去了,没想到如今又被黄师爷推荐给他充任幕僚。
    姓名:庄成贤:年龄:四十八岁:属xn:衙门老油条:学历:能书会写但无功名:工作经验:苏州府府衙承发房典吏、苏松分巡道按察分司典光特长:熟知衙门显规则、潜规则、不明不白规则:最大心愿:将丑陋女儿嫁出去,书迷们还喜欢看:。
    以这老吏的见识和经验,又是黄师爷敢推荐的,想来当师爷绝好,李估暗暗点头,留下了庄先生。
    又过一日,却见赵大官人施施然来了“要不我勉为其难一下?
    扬州风月无边,听说四方荟萃名家云集,我是可以随你去见识见识的,薪银束储什么的就免了。”
    李估无语,将他轰了回去。
    一直等到四月中下旬之交,李大人实在等不下去了。按照官场惯例,五月是大凶之月,一般不在这个月到任,所以他四月底前就要赶到扬州。
    真可惜,时间太短,不能在家乡仔细寻觅合适人选了,深感遗憾的李估便打发人去南门崔监生家里传口信,定于后日出发。
    不过下人倒是带回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崔监生按着族谱改了名字,他是真字辈的,新名字便是崔真非。有意思,向本官表示痛改前非么?李大人想道。
    临走前,李父突然又向儿推荐了一人。这居然也是李估认识的,当年曾经手持李父书信求见并为他与钱皇商之间说亲。
    姓名:周杰希:年纪:三十五岁:属xn:失意文人:学历:秀ォ:工作经验:钱府西席,县衙户房编外书办:特长:口舌如簧、打算盘:最大心愿:从政。
    李估考校了一番,觉得可用亦留下了,何况此人的长辈似乎对父亲有过恩德。
    闲话不提,却说四月下旬,李大人摆开排场,带着师爷、家眷、仆从,用了五艘大船,亮出旗号浩浩苏dn北上杀奔扬州,书迷们还喜欢看:。
    其中长随张三早提前出发了,他携带李大人的“红谕”要先期赶到江都县衙,督促县衙做好各项迎接工作,这也是国朝官场惯例。
    红谕内容如下:“新任扬州府通判江都县正堂李为公务事。照得本县择于月底到县,由江南水路上任。日期另行知会。迎接俱在东门外伺候,不许远迎。衙门应细心修整,务必清洁。六房科职掌编成须知册,到县即投,勿得违错。”
    收到这张红谕,江都县衙就要干四件事。一是打扫县衙:二是编纂本县政务材料称为须知册:三是组织迎接仪式的人手:四是将卸任知县请出县衙,暂住到县公馆。
    一路无话。四月二十四日,李估渡江抵达江都县瓜洲渡,并宿于驿馆,准备后日正式走马上任。同时又派另一个长随韩宗再次提前出发,赶到江都县衙门,传送了一张牌票。
    牌票内容如下:“新任扬州府通判江都县正堂李为公务事。照得本县择于四月二十六日申时上任。应用夫马,合先遣牌知会,着落兵房一一遵行,毋得违误。计开:大轿两乘,中轿三乘,小轿三乘,马车五。其余铺兵、吹手、伞夫、皂隶、执事等项,仍依旧例俱于东门外伺候。”四月二十六日清晨,李大人从瓜州鼻出发,慢慢沿河北上。不早不迟,恰好于申时抵达东关渡头,就是他南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