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磨灭她骨子里的任性。
这时候薛崇训明白不能和她争锋相对,得哄。他觉得搞来搞去自己反倒比做娘的懂事似的,他急忙一副掏心窝一般的表情道:“您怎能那样想?”
太平公主此时的眼神非常威严非常让人敬畏,被看一眼就心理压力巨大,他冷冷说道:“你那样做,我能怎样想?”
而能迎接这样目光的人,恐怕只有薛崇训,他面不改色地说:“儿臣还需要解释么,母亲在儿臣的心里比性命还要重要。”
这句话乍一听很假,但太平公主的脑海里浮现出薛崇训用胸膛挡住刺客一剑的情形,他做得出来,就一点不假了。想到那一副场面,如同生在昨日,她仿佛能听见薛崇训的怒吼在耳边响起。太平公主的神色稍稍缓和,但口上仍不相让:“你就得解释给我听听。”
第二十一章 发火
薛崇训有时候也是个牛脾气,惹恼了很犟,加上他认为话说到这份上已经脱离危险线胆子就更大,他也清楚太平公主是个明白人,所以在某些时候他根本不怕和她吵起来。!M/f/x/s!n/e/T/太平公主强硬地逼他解释,他头脑一热立刻就断然拒绝:“既然您要怀疑,我也就不解释了!”
旁边的人显然很佩服他的牛气,近侍们就没见过谁敢这样直接了断拒绝太平公主的任何要求的。就算薛崇训是皇帝,起先他不还是陪着好话么?不过现在看来,他们母子俩几乎一个脾性。
太平公主本来就被那檄文刺激得情绪不稳,这时候怒气暴增,一拍宝座的扶手,伸手指着薛崇训狠狠地说:“你非得说清楚不可!说!”
最后那个“说”字几乎是咆哮,在偌大的宫室中响起简直比天塌下来了还可怕,好像她要杀光周围所有的人。近侍们膝盖一软,吓得纷纷跪倒,上身伏在地板上。就连恃宠清高的玉清道长脸色都变白了,胆战心惊的表情压抑不住全部写在脸上。
薛崇训直视过去,片刻之后他二话不说拂袖转身就走。
身后传来了太平公主的愤怒:“站住!你给我站住!”她几乎是恼羞成怒了,没有人敢在她面前这样做,可是薛崇训头也不回,他没有对太平公主火,却用这样的方式来挑战她的权威。
太平公主“腾”地站了起来,回顾左右道:“来人,还不快给我拦住,别让他走!”
宫室两边都是丝绸锦缎织的幔帐,站着不少宫女,她们战战兢兢地爬起来,还没走到薛崇训的面前,就听得他冷冷地说道:“谁敢拦朕?”
宫女们面面相觑,被逼得要哭出来,一个“朕”字提醒她们,这个人不仅是太平公主的儿子,他还是天子。去拦他,嫌死得不够名正言顺么?
就在这时,太平公主情绪完全失控了,她顾不得常用的口气和威仪来施压,这种方式在薛崇训那里根本不管用,干脆离开了宝座疾步走了下来。这情况让薛崇训意外了,他几乎没见过太平公主这样有失仪态,他不禁站住转过身来,诧异地看着她,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太过火了?
她的衣裙下摆非常长,拽地长裙一般拖着,走快了非常之不活动,因为平时根本不会走得太快。她就这样很不活动地追了几步,眼看要抓住薛崇训了,不料脚踩到了下摆,一步跨出来就向前摔倒。薛崇训反应极快,身体一闪就托住了她的身体,她顺着惯性直接扑到了薛崇训的肩膀上,挥起拳头就打他的背。她虽然长得高,而且身材丰腴饱满,却从来过着娇贵的生活,手臂上根本没多大的力气,打在薛崇训背上跟挠痒似的。所以她不解气,竟然不顾仪态张口就咬在薛崇训的肩膀上。
太平公主病愈之后是非常健康的,牙齿又白又锋利,这下有感觉了,疼得薛崇训脸都白了。宫廷里有保暖设施(火盆),薛崇训进来是脱了大衣的,身上就一件轻薄的绸缎亵衣和一件单衣,这一咬下去估计咬进了肌肉|里。不过他没吭声,从疼痛里感觉到她是真的动气了,自己太过火……不过也不全是疼痛,太平公主扑在他的肩膀上,上身完全靠在了他的胸膛上,终于又感觉到了她温暖柔软的怀抱……他闻到了鬓之间的气味,感觉到了她的颤|抖。
薛崇训的脑子里一瞬间是空白的,他不知道自己的手是怎么放到太平公主的腰间的,但掌心刚刚触到她的腰时就清醒过来,他明显地感觉到太平公主的身体突然绷紧,咬他的牙也放开。于是他赶紧顺势故作扶稳她的动作,让她站稳了。
太平公主神情复杂地看着他。俩人僵持了片刻,薛崇训忙跪倒在地说道:“儿臣莽撞,刚才冒犯了母亲大人,请您责罚。”
太平公主好像突然恢复了理智,激动的情绪从她的脸上一点点地消失。她冷冷地说道:“你必须得解释,杜暹的事。”
薛崇训沉默了片刻,说道:“儿臣有两个考虑。第一,吐蕃北部的这场战役至关重要,必须要让杜暹全力以赴不计代价;他是带兵出身,出将为相是这种人毕生所求,承诺兵部尚书的职位,按照目前的格局做尚书再加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就等同于宰相,这样杜暹在西北会挥出最高水准的。第二,起初我组建内阁,是为了安排那些有拥立之功又在朝廷资历很浅的人,就是母亲所指的心腹,这些人于情于理不能亏待;但是现在问题出来了,内阁政事堂同时存在意义不大,反而减缓了理政效率,所以我下一步的打算是合并两个衙门,增加理政效率。这个解释母亲大人还满意么?”
太平公主面无表情地说:“你有什么事直接在我面前明说就好,何必弄些玄虚的?起来罢。”
薛崇训这才爬了起来,把嘴轻轻靠过去在太平公主的耳边悄悄说道:“再说窦怀贞之流,貌似对母亲忠诚,真不一定靠得住。”
太平公主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转身要向宝座上走去。薛崇训急忙轻轻扶住她的手腕,好言说道:“您慢点。”
这母子俩不知是演得哪一出,众人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场面,或者刚才生的事只是做梦?
太平公主也是好像什么也没生过一样,大模大样地端坐下来。薛崇训放开她的手腕,又轻轻给她捏肩膀和膀子,“儿臣不孝,惹母亲生气。”
“别在这装模作样,你跑到华清宫来请什么安,是为了见另外的人吧?”
薛崇训忙道:“儿臣哪敢装模作样啊,一是确实想问母亲安,二是预计她要生产了,我得陪在……皇后的身边。这要是儿子,咱们大晋朝不就有了皇储?”
太平公主道:“长春殿外的树枝已经芽,冬天差不多也过去了,既然你来陪着,我过几天便回大明宫。”
“长安的雪尚未化完,母亲可以在华清宫多住一些日子,朝里的事我都安排妥当了。”薛崇训道。
“安排妥当?祭祀你可以委托大臣,内外朝预算总得过问过问吧?”太平公主基本不出宫门,可她好像什么都知道,身上穿着道袍,却没有一点修道之人的无为,她又说道,“华清宫的地势太低,亦无高楼,这两个月的仙丹也好像缺点灵气。还是承香殿的星楼更适合炼丹,吾意已决,过几日便带着玉清回宫。”
刚才他们母子俩大吵一架,不过很快就和好如初,薛崇训陪着她吃晚饭,看完戏,这才离开她的寝宫。然后他径直去见孙氏,李妍儿陪着都没睡,好像是在专门等着薛崇训。
李妍儿是他的老婆,现在母女俩在一块儿,孙氏却挺着一个很明显的大肚子,薛崇训多少感到有点尴尬。不过李妍儿很看得开的样子,见到薛崇训很高兴,说他还记得孙氏还算有良心。
薛崇训厚着脸皮呆了一会儿,孙氏也很不好意思,神色很不自然没敢当着薛崇训的面正视李妍儿,她挺着个肚子仍然放不下面子,口上正经地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陛下此时不在朝廷勤政,怎么到华清宫来了?我在这里有妍儿,还不少人照顾,陛下不用担心。”
趁李妍儿转身拿东西时,薛崇训便悄悄说道:“我专程来陪你的。”说罢亲了她一下。孙氏脸上骤然变红,轻轻推了他一把,小声道:“妍儿在这里,不要这样。”
第二十二章 薛翀
二月春风渐暖,因为一件喜事朝野庆贺:孙氏产下了一子(号称皇后所生)。。这个小子样子是否可爱、将来是不是聪明都不是最主要的,他降生于世的意义在于新的争权晋王朝有了继承人,他给这个王朝的延续带来了希望。皇帝薛崇训嫔妃众多,子女却很少,在此之前仅有一女,如果他真的没有儿子,意味着将来权力更替时会有暴风骤雨,身居高位的人们谁也不愿意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到时候没有顺利交接,还可能引长期内战,对普通百姓也不是什么好事。
不知从哪里传出了一些风声,流言这个皇子非皇后所生、而是皇后的亲娘孙夫人生的,这样的流言真假难辨,但多半出于有心之人猜测推论。之前生的事确实容易引起人们的想象,为什么皇后有孕三四个月之后才公开消息,为何非要送皇后离开皇宫,去往华清宫这座离宫?皇室显赫的地位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世人要悄悄说这些闲话很难避免;不过这样事要拿出真凭实据几无可能,谁吃饱撑的为了八卦消息去冒生命危险收集凭据?
朝臣们倒是不在乎这些八卦,皇帝就一个儿子,他是谁生的有什么要紧?只要父亲是薛崇训就行了,这一点倒是没人质疑。就算不了解孙氏为人,人们也知道她以前是住在大明宫里的,后宫就薛崇训一个男的,而且那么多人的地方;所以薛崇训当初允许丧夫的妹妹过风流生活,说法就是允许她出宫居住。
长春殿的产房内,产婆和宫女们都跪着,她们非常害怕,因为床上满头大汗疲惫地躺着的人是孙夫人、皇后的娘,这些帮助孙夫人顺利生产的人也不图赏赐,她们稍微用点脑子想就会想到:可能被灭口。薛崇训那俩母子脱离了任何律法道德甚至人间规则的约束,他们想杀几个人连理由都不用,比捏死几只蚂蚁还轻巧……这不能怪薛崇训,如果没有他扮演这个角色,会有很多人来争这个角色;这个时代的共识,必须有一个至高权力者,就像天上必须有一个太阳。
不过薛崇训好像没有要杀她们的意思,他说道:“你们都下去,华清宫谁管账的,传朕的口谕找他领赏。”
一个比较机灵的老妇忙道:“谢陛下恩,皇后娘娘一定能很快康复贵体。”
皇后娘娘……关她什么事,她正活蹦乱跳地抱着不知是儿子还是弟弟的婴儿呢。那老妇简直是瞪着大眼看白色说是黑的,指鹿为马大抵就是如此。
薛崇训点点头,挥手让她们回避。转身坐到床边对孙氏说道:“我得为他取个大名。”
孙氏没什么精神,仍然很期待地看着他。薛崇训沉吟片刻道:“就叫薛翀罢,左羽右中的翀。”
“陛下赐的名字有何深意?”孙氏问道。
薛崇训笑吟吟地说:“没有什么深意,就因为翀这个字平时人们用得少,比较生僻。今后天下臣民要避讳,也不会因此给子民带来太多麻烦。”
孙氏感动地看着他,他这句没什么深意其实就包含一层很重要的意思:整个天下都要避讳的字,无非君主和君主的尊长;薛崇训暗示的是这个儿子将来要做君主,等于是承诺要立他为太子。
孙氏偏过头看了一眼李妍儿,她的眼神十分复杂。薛崇训会意:“孙夫人很爱护皇后,那对她的儿子也会同样爱护,孩子可以让你养,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前朝李家的人还叫父亲哥哥,也没什么要紧的。”
“妍儿……”孙氏尴尬地唤了一声,李妍儿忙抱着婴儿坐到她的身边,睁着一双水灵的大眼睛应了一声,等着她说话。可是孙氏张了张口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薛崇训细心地观察着她的脸,仿佛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纠缠反复。李妍儿等了一会儿,便露出一个笑容:“薛翀很乖哦。娘就别胡思乱想了,好好养着吧。”
“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妍儿……”孙氏叹了一口气。李妍儿笑道:“以前不是说过么,娘要是喜欢,我不会舍不得的。”
薛崇训站起身来:“你们先聊着……这两天我就要回长安了,你们还得在这里呆至少一个月,身体恢复了一起回来。”
……
长安有很多大臣上表祝贺,薛崇训回去之后一概不看,他交代温室殿的那两个女人,只有从西北战场来的奏章要及时禀报他,其他的全部依内阁政事堂的批注,一律准奏。
他最关心的就是杜暹在西北的一战,此战的胜负将关系到今后几十年甚至更久的边疆格局。杜暹有晋军精兵五万,加上吐谷浑等国的联军、吐蕃末氏的兵力,总兵力不下十万,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薛崇训放心不下的是高原作战,对于汉兵来说十分不利,导致这场战役的胜负很难预料。
而东线的内战他并不怎么重视,无论崔启高裹挟到多少人马都不足以让薛崇训产生压力,在晋朝军政财政都没有出现太大问题的局势下,一帮临时组建起来的叛军,缺乏训练、缺乏专业的军械装备,薛崇训怎么也无法把他们当成对手。
而且崔启高的人马扩充太快,可能也缺乏反间谍的意识,导致不少内厂的细作混进了他的队伍。现在薛崇训通过内厂机构,对这人的情况是了如指掌,连他的作战计划都搞到了。据内厂的禀报,细作没能混进叛军军机核心,不料崔启高没多少保密准备,这厮在军营里当着众多武将宣扬自己的抱负和计划,周围也没隔离士兵,于是什么都泄露了。崔启高的方向是向北,主要进取河北,抓住河北百姓反抗征丁的机会。据薛崇训判断,他可能还和契丹、奚有所勾结,在河北活动还能得到外族的策应。
此人在薛崇训的眼里也算一个有能力的人,做事一套接一套,善于抓住时机,这些都是优点。但缺陷也很明显,崔启高一系列的计划太粗大,不够细。从他的保密措施和颁布的一些在细则上前后矛盾的法令就能瞧出弥断。因为无数的漏洞,使得河北总管李奕掌握了极大的主动。
……进入四月,一份奏报败仗的奏章却完全出乎薛崇训意料之外,它不是他最担心的吐蕃战役,恰恰是他以为全在掌控中的河北内战。李奕战败了。
通过兵部急报上来的官方奏章描述的是李奕在叛军正北布置防线时,中军突然遭到叛军优势兵力的突袭,左右翼准备不足没来得及救援,李奕中军就溃败了。李奕和几个副将被围,然后自杀。
薛崇训很纳闷,崔启高难道是神机妙算?除非这个时代有飞机作为侦查工具,不然哪能见缝插针时间和地点把握得如此准确?不久后内厂的密报解开了薛崇训的疑惑。
原来那滑州刺史周吉在州衙被攻破之后下落不明,接着和一众家奴逃到了河北,向李奕自。李奕本来打算将此人押解回京交由朝廷定罪,周吉求情说自己丢城失地回京肯定是死罪,与其背着罪名而死不如给他兵器冲杀敌营,搏个战死的名声。副将们也劝李奕不用费事,押回京了事;但李奕心软,被周吉慷慨的话说动了,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况且皇帝也曾有过这样的做法,在关北三城用罪将为敢死队冲杀敌营。
不料周吉带人进入崔启高控制的地盘后,立刻就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崔启高部沿原路进击李奕中军,周吉当了向导。李奕军外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