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甫信平也道:“数十万中原子民都在日本,还望上使别忘了他们!和平……”
陈兴华呵呵笑着,挥手虚扶,不置可否地点头。
幕府御所里,吵嚷声冲天,江户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置身争论声浪中,面无表情。
“十一年前,十六位大明藩王之后祭天将大明法统传给了大英中国的法统就落在了大英身上!这是毫无疑问的!”
“圣道帝是不世人雄,现在不过三十来岁,就已经光复了半个中国,还打败了欧罗巴最强的大国西班牙这样伟大的君王,我们怎么能违逆他的意旨?”
“当初我们锁国,是因为天主教……不,罗马公教祸乱天下人心。圣道帝也是禁绝罗马公教的!葡萄牙人早就被收了澳门,西班牙人也被打出了吕宋,祸害已除,书迷们还喜欢看:!我们就该大开国门,效仿先辈,继续尊奉中国!”
不少老中和奉行们都是这样的主张,德川吉宗心中也在挣扎着。
中国,终究是日本的榜样啊。蒙元时宋亡了,可不到百年,大明又站起来了。国势虽不如汉唐那样雄壮,财富也不如宋时那样灼目,依旧如一条巨龙,霸居这世界的东极。
中国终究没逃过三百年一大劫的命运,八十多年前,大明被满清灭了,满清到底是个什么情形,不太清楚,可能灭掉大明,还安定了这么多年,必然也是非常强大的。
没想到,从中国南面骤然崛起复仇的汉人,建起了英朝,十来年就占了中国的整个南方,虽然还没光复整个中国,国势似乎比大明还盛,连盘踞吕宋那么久的西班牙人都被赶跑,荷兰人更奉大英为南洋之主,不敢再跨雷池一步。
幕府统治一国,将军管领天下,虽然锁国,耳目并不闭塞,对这个大英朝,幕府上下就一个结论:强大,难以匹敌。
我们日本,历来都崇仰强者,这样的邻居,当然要低头侍奉,努力学习。
可是……
自德川吉宗继位后,迫于幕府的财政压力,一力推行改革。不仅放松了锁国政策,还在农事上下了大力气。以“复幕府旧制”为口号,一面强化幕府对各藩的控制,也一面小心地撑开了透向海外的窗
在德川吉宗继位的前十年里,他一面继续严守锁国政策,只允许荷兰人的船在指定的长崎等地交易,而且一年还只能来一艘,海贸依旧以中国和朝鲜为主。但又许可输入中国人翻译的西洋书籍,让国内学习“经世之学”,解决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这是不得已的平衡之策,幕府为什么要锁国?表面的原因是怕罗马公教的人心冲击,实质却是借着锁国,压制各藩,维持幕府超然于各藩之上的绝对实力。
为此他也延续,甚至光大了历代将军的政策,大建“圣堂”,讲习程朱理学,让“义理”深入人心
眼见这场“享保改革”即将有成,中国的变化却如一场飓风,持续不断地从南面刮来。交趾、广南、暹罗乃至吕宋,全成了南中国那个英朝的领地,甚至还远及扶南。而挂着双身龙旗的商船更塞满了南洋,据说就因为南洋更赚钱,而且没有那么繁琐的手续和限制,不仅来日本的走私“华船”越来越少甚至正规的商船堪合状都发不足额了,换在以前,那是中国商人千方百计要抢到的宝贝。
渐渐对南面的事有了更多了解,德川吉宗才隐隐品出了味道,这个大英,确实很强,但似乎走着一条难以理解的路,更近于西洋人的路。
这让他心存疑虑也让幕府这几年来,一直就静静地看着,看大英会走到哪一步,会变成什么样子。
戏没看完,自己雕被拉上了台,大英开始朝北看了,仅仅只是淡淡一眼,就抢邓琉球。
琉球不过是萨摩藩的领地,而且还是偷偷摸摸宣布的,就算是麻烦,也只是萨摩藩的麻烦,他和幕府重臣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没有任何反应,觉得还能继续看下去。
好了,选择终于逼上了门,大英派来使臣,要求澄清琉球的宗主
琉球的宗主权不是什么大问题,让幕府重臣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是日本的未来,是日本到底该怎么跟大英相处。
不少重臣建言跟大英友好,以便学习效仿,德川吉宗也有这个想法。他自小也是学着和歌和华文长大的,程朱学也很精熟,中国就是一座入云的高山,始终立在日本的眼前,怎么也难逾越。追寻、超越中国,是任何一位主政天下的将军心中最深沉的梦。
可这几年从中国传入的书籍,还有那些“报纸”,显示着中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让熟悉了程朱,熟悉了汉唐和宋明那个中国的德川吉宗迷惘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上古先秦的诸子百家,欧罗巴列国的种种学说,都融在了“天道”之下,还跟民间广兴的天主教并行,让那个大英的面目显得格外混杂,高深莫测。
看不懂这样的中国,幕府和他,依旧紧紧关着日本的大门,直到大英为琉球的宗主权敲上了门。
“英朝只是占着中国一隅,根本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听说那个国家全都是贪婪的商人在操纵国政,我们日本就该离得他们远远的,绝不跟他们有什么来往!”
“琉球只是英朝侵略我们日本的第一步,那个圣道皇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在南洋四面开战,他肯定怀着征服我们整个日本的野心!我们就该当作蒙古人一样防范!”
“决不能退步!一旦让出了琉球,萨摩藩怎么办?他们对我们幕府只会更加不满!我们就该守护幕府的威严,以全日本的安危为旗号,团结各藩,共同抵挡英朝,这样他们一定会知难而退!”
德川吉宗很有些惶恐,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原本他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赶紧把琉球吐出去,触怒这个正崛起的新中国,绝不是什么好事。可另一些重臣的咆哮,又让他认识到了身为日本人的尊严,以及身为幕府将军的职责。
“巴嘎!你们这些马鹿就不会想想一百多年前的旧事?还有一千多年前的旧事?我们大和民族,从古至今,都只能以中国为尊,以中国为师。就算是太阁那样的人物,能号召天下人集结百万大军,最终又是什么结果?”
“我们一直都学习中国,就连西洋人的知识,都要靠着中国的翻译才能明白。听说他们派了一只强大的舰队远行欧罗巴,现在已经学透了西洋人的知识,加上中国几千年拥有的知识,如此伟大的国家,我们还以为能跟它平等相处吗?”
“最近从中国传来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真是高山仰止啊。那种发出轰鸣,吐出黑烟的钢铁机关,在大英一国里满地都是,能举起万斤重物,能转动几十台织机,纺出价钱低得惊人的丝绸棉布。他们的战舰丝毫不比西洋人逊色,听葡萄牙人说,他们的国崩更是举世无双,能将大地撕裂,睁开眼睛,仔细去看吧!”
一位年轻的低阶奉行起身,无比激动地述说着。
“智慧!知识!大英就像千年以前的大唐,我们日本只能仰望,只能膜拜!为什么不紧紧跟从这样伟大的国家,反而要为一片原本就不属于我们的土地而跟大英为敌!?”
这是青木昆阳,幕府的书物奉行,主持着江户圣堂,讲授程朱儒学,但现在的他,似乎已经开始偏离了儒学圣徒的道路。
德川吉宗觉得青木已陷入狂热的崇拜中,这些话有损幕府和他这个将军的威严,却不料青木昆阳接着高声喊道:“殿下就该像舒明天皇那样,朝贡大英!让我们日本成为大英的属国!”
众人顿时哗然,连之前力主交好大英的人都纷纷跳了起来,高声唾骂。我们日本可是天照之国,天皇垂拱,将军治世,怎么可能还向他国称臣?
德川吉宗终于有了决断,他不能得罪大英,否则会招来祸患,但他在大英使臣面前也不能太过软弱,不然又难以控制这一国。所以……他其实还是没有决断,就只能先听听大英使臣的真实来意了。
物头和仆役们如临大战一般,将幕府御所的大殿收拾得一尘不染,生怕被大英使臣见着了脏污,德川吉宗也找来青木昆阳,不计较他之前的狂热叫嚣,虚心了解大英的官制礼节,以免自己接见来使时出丑丢脸。
按道理德川吉宗不该这么早抛头露面,由大老接见来使,谈好实际问题,他再出面走个过场,可这种紧要关头,他也顾不得了。
大殿里,受下陈兴华一个长揖,德川吉宗眼神有些迷离,还真是上国天使呢,这装扮,这气质,就是正宗啊,其他书友正常看:。
将军点头,微微鞠躬,顿时显得还礼太过,失了身份,可跪坐周围的大老、老中、奉行们却没什么反应,都觉得这是应该的,中国毕竟是上国,日本可是吸着中国的奶长大的……
陈兴华的沉冷嗓音回荡在大殿里:“本使前来,除了琉球之事,更有要务,与日本国王交代。”
原本就沉静的大殿,因这一句话,更像是陷入到凝固的时空中。
陈兴华接下来的话,如巨神在天际轰鸣,震得德川吉宗和每一个在场的日本人都心头剧震。
“我大英天朝,携手旧日藩国,建亚洲共荣。日本国从古至今,都是我中国藩属,自该唯我天朝马首是瞻……”
瞻~~~
最后一个字的回音在殿中似乎一直没有消逝,让下面跪坐着的臣下也一直发着呆,直到德川吉宗发出一阵猛烈的咳嗽,大家才如梦初醒。
藩属!?
日本国是中国的藩属!?好像、似乎、也许、可能……以前是有这样的说法啊。
如今这大英,不是来谈琉球的宗主权,是来谈日本的宗主权!
这这这……
这是要干什么!?
德川吉宗压抑住自己大喘气的冲动,两眼圆瞪,死死盯住了陈兴华,臣下们脸上的表情也一般无二。
(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萨变乱
日本为中国藩属这种说法,最早起自东汉时倭奴国朝贡,光武帝授“汉倭奴国王”金印,书迷们还喜欢看:。但当时日本尚无统一国家,倭奴国只是当时日本上百部落之一,这说法也就只有象征意义,毫无政治法统。
可这说法确实也不是毫无凭据,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满,可是货真价实地受了明朝“日本国王”的册封,还不止他一人,而后的足利义持、足利义教,也受此册封。这跟大明万历皇帝受文臣蒙骗,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的事情可不一样,这几位将军都是主动请封的。【1】
而这个“日本国王”的名义,更早出自明初中日之间的冲突。当时日本是南北朝时代,后醍醐天皇委任怀良亲王为征西大将军,征讨室町幕府,怀良亲王以九州为据点,也就跟大明有了来往。
此时明朝初建,但倭寇已显,跟明朝中期那些实质是中国海盗的“倭寇”不同,明初倭寇是真的倭寇。朱元璋遣使来到九州,向“日本国王良怀”递书问责。怀良亲王不知道是太傲慢,还是将明使当作元使,竟扣押主使,杀了五名从使。
而后大明派出了阶级更高的使节,此时怀良亲王服软了,赔罪外加遣还倭寇劫掠的人口,遣明使以下国自称,也用大明年号,看起来就像是大明的藩属国。
怀良亲王虽放低了姿态,但倭寇依旧猖獗,朱元璋威胁要攻日本,怀良亲王也强硬相对。鉴于蒙古征日本的失败,朱元璋吞下了这口气。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2】
由这段恩怨来看,中日之间不仅相互不了解(比如把怀良亲王称为“日本国王良怀”,怀良亲王死后,遣明使依旧顶着这个名义),朝贡关系也跟琉球、安南和朝鲜等国不同。日本人绝无自居大明藩属的认知。
但室町幕府主政后,足利义满为行“替天计划”,取代天皇。向明成祖朱棣称臣,获得大明“日本国王”的封授。在这段时期,就政治现实而论。日本还真当过大明的藩属,其他书友正常看:。
可这现实终究没能上升到法统。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在日本,天皇是法理上的最高统治者,而且具有神格,不可能向他国称臣。幕府将军受大明册封,不影响日本的“国格”。
法理归法理,现实难以抹灭,毕竟幕府将军是实际的掌权者。因此足利义满以及后两位将军受大明册封的事,让日本上层颇为纠结,索性也就闭口不谈。时轮飞转,一两百年过去了。日本人也大多忘了这事。
德川幕府再开,不管是将军还是重臣,对足利幕府的历史可不陌生,陈兴华开口就揭疮疤,德川吉宗和一干重臣顿觉痛彻心扉。
“日本人是怎么对答的?老实说,我在殿外可真是捏着把汗,万一日本人恼羞成怒,砍了知事该怎么办?”
回到礼宾馆,罗五桂好奇地问陈兴华。
“砍了我也好,两国就此再增血债,让国中那些高呼中日和平的人闭嘴。至于日本人的反应……无非是敷衍推搪。”
陈兴华淡淡地说着,之前在御所大殿里,德川吉宗脸色瞬间苍白,那些幕府重臣也如被塞了满口粪便,老半天没清醒过来,这让他能从容不迫地将后面的话说出来。
大英要求德川幕府缴回历史上的“倭奴金印”,以及足利幕府的“日本国王印”,由大英重新向德川幕府授“日本国王印”。此后德川幕府要传位,也需要得到大英的认可和封授,完全将日本跟安南等藩属国等而视之。
不仅如此,陈兴华还传达了大英圣道皇帝的上谕,南洋有事,各藩属均要出力,日本也要出人出钱,尽到藩属的义务。末了陈兴华终于提到琉球,说琉球为大英藩属,藩属之间的攻战绝不许可,日本必须尽快缴回之前的琉球密约,并遣使向天朝赔罪。
有那么一刻,陈兴华觉得,德川吉宗会跳起来,亲自拔刀来砍自己。
但德川吉宗却平静了,只说这些事……需要研究。
当陈兴华转身而去时,听到大殿之上爆发出巨大的声浪,那肯定是在痛骂他,可他不在乎,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为此他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
这项任务是他从冯静尧手里抢过来的,这几年掌管勃泥公司的经历平淡如水,他就希望能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而日本……他跟日本可是有仇的,他的祖父在会安,就死于日本浪人之手。
皇帝对日本的态度有些摇摆不定,敌视之外,似乎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也影响到了朝堂对日决策。陈兴华觉得,能以自己的一条命,让皇帝,乃至一国,能将日本也列入国敌清单,值了。
罗五桂虽知此行是要激怒幕府,也希望目标达成,可听到陈兴华这话,也觉得脖子发凉,文官就是文官,一张嘴比一个舰队的杀伤力还大。
两人正在讨论,幕府会多快作出反应,一个人急急而来,是萨摩藩的玉里良,他一脸凄绝,咬牙切齿地道:“你们中国人,良心大大的坏了!”
玉里良来此可不止是骂人,听他说到正事,陈兴华和罗五桂就抽了口凉气,幕府没反应,萨摩藩先有了反应?
礼宾馆门口,一个人正跪坐着,头发披散,衣衫拉开,手里还举着一柄肋差,嘴里正念念有词,背后站着一位武士,斜举武士刀,看这架势,就知道是要切腹,背后那武士是当介错的。
“萨摩藩绝没有与中国人共谋,绝没有叛国!我岛津盛常在此切腹,证明萨摩藩的清白,为中国使节冒犯了将军谢罪!”
要切腹的竟是萨摩藩家老岛津盛常,这般决绝,让本以为自己已经很能豁得出去的陈兴华也心头大跳。自己是不怕死,这人是怕活着……
“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