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的张宏。
太平公主这一举动可以说是赤裸裸毫不掩饰她对张宏地宠信,她不仅不曾责怪过半分张宏行事的卤莽,反而大有添风加火之势,她所派来的剑南道兵士,在护卫着张宏的同时,无疑也在为江南楚氏增加着压力。
太平公主有了举动,京城便接连对江南道之事传达了旨意,皇帝陛下对江南道之事赋予了极高的重视,当然也表示出了他无上的威严与愤怒,于是江南道上一些官员在皇帝陛下的愤怒中纷纷落马,此时的楚氏也再也顾不上这些官员。当然,皇帝陛下毕竟还是擅长平衡之道的,所以他所针对的那些官员都无关大局,并不足以损耗楚氏的实力。
张宏很久以前曾经以观察使马周的名义向皇帝陛下弹劾江南道官员们,而那个时候不出张宏意料皇帝陛下采取的是冷处理,可这等局面下,显然不能再冷处理。
于是在一部分官衔不高的官员被拿办之后,楚氏很快开始惶恐京城的镇压,这场莫名其妙的动乱在演化成造反之前,以楚氏在江南道的地位也终于开始劝说那些士子商人们。
当然,楚氏肯定是粉墨登场,他们在劝说着这些人都各自回府的同时也强调着杀人凶徒定然难逃发网,直指张宏。
这是一个两伤的局,当然也仅仅是表面上的两伤,其实在这一局中张宏毕竟是最终获得了他的预期,可对于楚氏出面的调解,依旧是直指着张宏之时,张宏非但不借此下台,反而变本加厉。
一时间,布下这一局者显然是挫败张宏之手,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这少年居然有如此野心以及胆量,也根本没有人能够想到一个商人之事居然将整个江南道,甚至便连剑南道也牵涉了进来。
佛不度我,我便成魔,我不是佛祖,我也不度苍生。
江南楚氏 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波
剑走偏锋并不可怕,虽然这样的行事风格往往会伴随着最极致的风险,可若是你在行事之前便能够计算到最糟的后果,那再大的风险也不可能会对你带来致命的伤害。简单些来说,便就好做最坏的打算,求最好的局面。
将计就计而彻底激化江南道的局势,最终演变成如今江南道那些满腔热血的士子才士们将矛头直接对向了朝廷。这样一个逆天的举止其实张宏刻意谋求的局面,他不会去忧虑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因为他很清楚若是他不如此而为,那后果一样不是他所能承担。
试想,若是因柳宗和一事使得张宏在江南道彻底失去了与楚氏对抗的机会,那他将面临怎样的收场?自然便是黯然退出江南道,逃回京城。然后依旧只能是没有任何强硬的后台在京城陷入平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争斗中,下场不难想象,似他这等没有立场之人,定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针对江南道之事,张宏只能剑走偏锋,虽然现如今的局面差有不慎便可能使得皇帝陛下为求江南的安稳而放弃于他,但张宏根本没得选。左右都是可能含恨离开江南道,那张宏实在没有理由不去赌这一把。
所幸,皇帝陛下与太平公主给他的信任超出了张宏的想象,而即便局势演变至今,皇帝陛下与太平公主也依旧不曾有呵责他地意思降临。这是张宏最为安心之事,也是他先前放手一搏时最为关心的一点,他很清楚他必须得仰仗着京城那些大人物们的意思。
这些时日来,在皇帝陛下的震怒下江南楚氏已经不得不开始收拾现如今的江南局面,而这一场不折不扣的惊天之事显然也是以楚氏退步将欲收场。可是,针对张宏布下这一局的楚氏显然是不曾考虑过张宏的意思,而在他们想来,现如今这场两败俱伤的局面由楚氏来收场那对于张宏来说,显然也是最佳的收场,毕竟若是这事再一味地扩大影响。那后果绝对不是有着皇帝陛下与太平公主二人宠信地张宏可以承担的。
皇帝陛下与太平公主二人掌握着大唐绝对的权力这不假。可他二人毕竟只能是象征着大唐子民,而若是当天下之民,所有朝臣都来反对张宏,那想来无论皇帝陛下与太平公主再如何的包容张宏,也都不能轻易悖逆这大唐所有朝臣,万民的意思。因此,所有人,包括江南楚氏,皇帝陛下。太平公主这些人都以为张宏会借此下台,让这柳宗和身死一事由楚氏来自圆其说。
可张宏却给了他们这所有人一个惊骇,甚至可以说给了这大唐天下一个惊骇,即便他楚氏做出了让步,可张宏依旧不肯撒手。并且大有变本加厉之势。
这场针对张宏的江南之乱无疑乃是楚氏一手策划且挑唆,所以也可以说是楚氏引发了此事,而张宏则是刻意扩大了此事的影响。因此最后再由此事的始作蛹者楚氏来收场似乎也无可厚非,很理所当然。
但是,张宏却并非如此认为,在他看来,既然是他楚氏一手挑起了此事,那你想要结束这场闹剧显然得看看他是否会愿意收场。就算你楚氏在江南道再如何的一手遮天,可难道他张宏是你楚氏可以任意欺负地?你想挑起此事便挑起。想结束便结束。哪有这么简单?存着这样心思的张宏,终于暴露了他那一副彻头彻尾的市井刁民嘴脸。
也是楚氏开始劝说围攻杭州刺史府的那些来自江南道各地的士子们第三日起。张宏眼见刺史府外围攻地人愈来愈少,终于采取了他这计划中最后的一个步骤。同时也是他最为犹豫的一个步骤,他很清楚这最后一个手段若是施展出来那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这一日傍晚。当刺史府叫嚷地声息逐渐平息之时。杭州刺史府地大门突然打开。自其中在一少年地领头之下。那名日日出来责骂于这些人地将军一脸彪悍之意而随后走出。最后出来地乃是杭州府刺史卢从愿与一位素衫。风度翩翩之公子。
这四人。自然便是在刺史府内窝了好几天地张宏四人。而眼见府前依旧是人山人海。张宏嘴角莫名泛出一些冷笑。他看得见位于这群人中正在劝说着地那个人。也看得见一些居心不良暗中煽动这所有人地家伙。
“将那一甘蛊惑人心之人拿下!”面无神色。张宏冷漠而道出了如此一言。身后地韦和毫不犹豫。顿时跨下台阶。向着大人所指地那些人率着数十兵士如虎狼一般扑入人群。
全场惊诧。不仅是楚氏派来地那些人惊诧。便连来自剑南道扬州府地那名王副将也是站在那处满脸不敢相信而看着台上地那位少年大人。他是奉命来杭州府维持秩序地。那在他地意识中当然是认为这少年也希望局面趁早安定下来。
可不管他们再如何地惊诧。韦和依旧是蛮横而粗暴地将楚氏所派正在劝言地那几人干脆拿下。继尔顺手抓了几名柳宗和生前与他关系颇好地商人。从头到尾韦和都是一副凶残地笑颜。而被他抓起来地那些人则都是神色惶惶。面色发白。
以为身后站着整个江南道地这些人在这几日算是出尽了风头。他们也真地不会以为这少年敢对他们做些什么。可眼下这少年不仅对他们做了些什么。更是当场一顿殴打。继尔直接丢在了杭州刺史衙门!惊诧之后。乃是全场寂静。寂静之余当然是更为热烈地暴乱。谁能想到这凶徒居然不思悔改更是光天白日之下捉拿无辜之人?并且这些无辜之人中甚至还有一些是为他来说好话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猖狂之凶徒又岂能立我江南道耶!”在一名青年书生涨红着脸而竭力嘶吼之下,刺史府前的人群暴发一阵空前的激愤,可谓是群情激昂。
“一并拿了下去!”张宏知道那不明真相的青年士子是出于义愤,是见不惯他这等恶势力的横行,可那又如何?他今日出来本就是火上浇油。
韦后不曾犹豫,依旧是粗暴而一脚揣在了那青年士子身上,趁着他趔趄将欲摔倒之际狠狠的将他揪起,便就如此拖着他向着刺史府而去。周围的那些这士子的朋友们当然会试图阻拦韦和,可在韦后身旁这数士名手持刀枪的兵士恐吓之下,又有几人能够奋不顾身扑上前去?便就是真的有几人敢。可毕竟都只是些手无缚鸡之力地书生。在这几十真正经历过杀戮地兵士之前,不足为道。
成功而激起了更大的暴乱,张宏随即施施然转身,向着刺史府内急步回转,而也是他身旁卢从愿与范慎仍是不解大人为何忽然显得如此慌乱之时,自刺史府前人群中猛然而投过来了许多烂菜叶子,烂鸡蛋等等污秽之物。
刺史府的大门很快重新关了回去,而那位来自扬州府的王副将却只能苦涩而面对更为激愤的暴民们。他很不理解那少年为何故意如此,但他却深知这少年在太平公主殿下心目中的份量。所以太平公主殿下一日不发话,他便只能竭力抵挡着,后果不是他所应该考虑的。
重新回到刺史府内的张宏极为从容的避开了那些污秽之物,这个时候他在看着面前这些方才被韦和所拿下这几人时,神色极为冷淡。而这尤其表现在他看着楚氏派来劝说之人时。
“将这几人丢入监牢,严加拷问,究竟是谁给了他们胆量,难道真不知这是在造反么?”张宏随意一指面前几个商人,也不管这些人在杭州府内,在江南道第三商会内再如何地有头有脸。
韦和狞笑着,恭身领命,随即却是呵斥手下兵士以极快的速度将这些人捆绑起来,直接拖向刺史府后处。
见此。那二名来自楚氏的人都是慌了神色。他二人乃是奉命前来调解的,虽然并不知道详细内幕。但却也知道其中一些事情,因此这二人连忙出声阻止:“张大人切不可如此。这样一来此事怕是更不好收场,而后果想来也不是张大人所能承担。”
很匪夷所思,他这二人是真的不能理解这少年为何如此地变本加厉,也真的揣摩不到面前这位清秀但却冷漠的少年究竟是在想些什么。
“如此颠覆黑白,便是你再怎样的权势赫赫也终将难堵江南道悠悠之口,必遭天谴!”青年士子开口,这个时候他已经被韦和手下的兵士松了开来,因此倒也能坦然站在张宏面前,只是那张俊秀的脸庞稍显扭曲,看着张宏之事分毫不掩饰他对张宏的唾骂。
张宏不曾理会这青年士子,依旧是在那颗老槐树下,他先是看了那二人来自楚氏之人几眼,随后满脸不屑而言道:“后果是不是我能承担我不会考虑,可既然你堂堂江南楚氏能够如此不顾颜面而采取卑劣手段陷害于我,那我为何要甘心被你等欺辱?莫不是真当我只能屈服在你等淫威之下?”如此言着,张宏淡淡扫了那青年士子一言,随后再道:“如这位兄台所言,你江南楚氏如此颠倒是非黑白,必遭天谴!”
楚氏那二人一时缄口,柳宗和之事的内幕详情他二人不知道,但利用柳宗和一死而刻意栽赃陷害这少年之事他二人却是知道的,因此面对着这少年如此凛然地话语,一时间倒也真不知该如何辩驳。
他二人地缄口却是让一旁的青年士子神色微愕,继尔看着张宏,又看着身旁两人,显得极为不解。
他不解,张宏其实更不解,须知,他本来是打算与这来自楚氏地二人好好辩驳一场的,而在此之前他也真不会认为这两个人会如此而缄口。似乎是会认下此事乃是他江南楚氏所为。
想不通,不理解楚氏这二人是在耍些什么花样,但张宏这个时候却已经不再想要理会这二人,既然他二人不开口,那更好,更利于张宏接下来地言辞。
将视线放在了那青年士子的身上,张宏微扬嘴角,冷漠之下显得不屑:“枉你十年寒窗苦读,却连这等辩驳是非之能都不存有,你且来说说。你聚众前来刺史府是否蔑视朝廷权威?天地君亲师。你又置我大唐国君于何处?再者,你如此一来若真被冠以造反之名,那你的亲人定然被你牵累,你又置这亲于何在?真不知道你那位先生是如何教出了这样一个蠢货!”
一个少年如此不留颜面而呵斥着饱读诗诗书的青年,这一幕很滑稽,因此便是范慎与卢从愿在这时看着大人与那青年时,面色也颇为古怪。
青年一怔,显然是不曾想到这少年如此恶毒,而依他本来的心思定然是会认为这少年恬不知耻。可在这个时候,当他已然是看见了他身旁那两位楚氏中人缄口,似乎是真的承认了是楚氏污蔑了这少年后,便有些窘迫,有些不解:“辩驳是非?你以一己之私逼迫忠良。陷柳宗和与死地,且更是变本加历欲图谋柳家产业,你又有哪些资格来说这些话?”
依旧是不甘,依旧是不能相信,但由他面上涨红的脸色不难看出他的理屈词穷。
“先贤曾言,耳听即不能为实,天听只能为虚,你说我迫害柳宗和于死地,我且来问你。是你看见我迫害柳宗和?还是你果真能够确定是我杀害的柳宗和?”张宏随意反问。轻描淡写间自有一股正气,他当然不能容许他在江南道士子间落得个骂名。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日后朝廷的肱骨,他又怎能不为将来考虑?
“这倒不曾肯定……只是……”青年士子这会显得混乱。他先前进来这刺史府时曾遭受屈辱,而那个时候他对这个少年地印象已经是极为肯定地一个恶劣印象,可这一切都因楚氏二人的缄口而使得犹豫一时:“只是若非你所杀害,你为何不曾站出来对簿公堂?又为何以强权而驱逐为柳宗和讨个公道的江南人士?莫不是做贼心虚?”
轻叹,张宏微微摇头:“大丈夫行于天地当是光明磊落,我既不曾陷入柳宗和,更不曾杀害于他,我为何要心虚?我为何要与柳家对簿公堂?又为何要容忍那些人对我的污蔑?不明情况之下便对我进行人身攻击,莫不是门外的那些人倒还有理了?”
咄咄逼人,但又显得强词夺理,而即便是如此,那青年却也一时间不知再如何开口,他这个时候倒真的很希望他身旁楚家这二人能够说句话,能够肯定这少年乃是作恶多端之人,只有如此,他才能将胸中满腔的正义发泄个淋漓尽致。
可不知为何,那二人却再也不曾开口。
张宏也不理解,但他已然不会再理会那二人,眼下之事还不曾收场,他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操劳费心:“你这几日便随在我身边,我倒要叫你看看究竟是我做贼心虚,还是你等污蔑忠良!”
张宏不会将这隐约对他卸下了防备的青年放出去,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试图去改观他在江南道士子心目中地形象,这都是因为这一场动乱还未能达到他期待的目光,所以他绝对不容许这青年出去为他正名,为他平反。
青年倒也果然是大义凛然,完全不会担心这少年将他留下来会不会对他不利,很干脆便点头应承了下来,事实上他对这场动乱的来龙去脉在这个时候也极为疑惑。
“将这二人送回去罢。”吩咐了如此一言,在范慎微笑领命时,那来自楚氏的二人却都是神色平静,想来他二人也知道这少年不会真的将他们如何,而之所以抓他二人进来,也不过是张宏对楚氏地一个表态,那便是绝不放手。
见张宏如此便放了那二人,青年显然更为惊诧,心中对他已然动摇的信念有了置疑,但很快他的眼中便又回复了怒火。乃是因为他看见了韦和那名将军,在刺史府外时,正是韦和当众揣了他一脚,而这对于他这等读书之人来说,简直是莫大地耻辱。
韦和很轻易便过滤了这青年的怒火,在他眼里这青年仅仅不过就是迂腐之人罢了。大踏步走向张宏,韦和恭身:“大人,为何要放他们回去?反正已是打定主意要与楚氏对抗,那依小人之见不妨直接关起来便是,不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