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是什么如今勤王,而是光明正大清君侧或者造反了!
雒阳没有了危机,那么李煜的大军也就没必要留着。后者也知道这点,这本来就是他北上勤王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对的,什么黄巾军则连配角都算不上。
说来也是真是讽刺,全国最大的叛军居然不是主角,反而是那些打着勤王旗号组建起来的义勇军才是正主。好在一切麻烦,否则萌芽前消失,这次勤王算是成功了。
“感觉不是滋味啊!”回去的路上,李文不免抱怨起来。
“有什么好抱怨的?”李煜回头问了句。
“打得不过瘾,打得比较过瘾的也就是白波黄巾了,但依然打得不爽!”李文抱怨道。
其他几个将领虽然也没说什么,但看得出他们此刻心里也不是很满意。这一路北上几乎是顺风顺水的,打了一场碾压级别的战争,但实际上却一点都没有技术含量。
“说到底,黄巾军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甚至不少将领都没有学习过兵法韬略。若这样你们还输给他们,我可不饶了你们!要敌人的话,以后要多少有多少,关键是这次不少人经历了战斗,见了血,这便是大收获!
以前我就常听人说过‘不见血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算平时锻炼得再好,没有杀过人,没有和别人拼杀过的士卒,总是少了一份血性!
看看如今后面这二万余士卒,他们的精气神和刚刚出征时相比,可提升了不少!”李煜却是觉得这次出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一则避免了刘宏被人换下来的危险,二则也让这些士卒得到了锻炼,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目的达到了,也不需要继续用兵了!
大军回程的时候却是比来时慢了不少,到底是衣锦还乡,也不着急,是故就慢慢前进,五六天后才渡河回到了自治区范围。
“我们又回来了!”踏入自治区范围内的第一时间,李煜微微一笑。(未完待续。)
第33章思想的变化
时值公元184年夏季,农历七月,今年的雨水不是很丰富,好在自治区的水利建设一直在抓紧,是故农民并不为水源不足担心。
陵阳县,原本是陵阳镇,不过自从几天前主事回来之后,这里又有改回了陵阳县。黔县和桃源镇也回到县级,就连启越乡也升级为启越镇。
清晨,老郭一家在睡梦之中清醒过来,时间不过也才早上五点半左右。
老郭的媳妇早早张罗着早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治区的百姓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去年甚至养了不少黑白相间的牛,据说是奶牛专门用来产奶的。如今上学的娃儿每天早饭一杯牛奶或豆浆,外加一个大大的鸭蛋,日子过得比他们老百姓好多了。
“老郭,我把伢子送学校去了,早饭已经做好了,你先吃啊!”郭家的媳妇儿朝着屋内高呼一声,然后就带着已经七岁的大娃儿,还有三岁的小伢子去了学校。
自治区在前年开始,在各地开设了不少的启蒙学院,似乎叫做‘幼儿园’的。其实也算不得是启蒙,主要是把孩子带过去帮忙照顾,三岁就能入院,六岁之后再去小学就学。
幼儿园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局,不过也有不少私人开设的幼儿园,后者收费贵一些,但关键是别人一岁半两岁的也收,条件和官立的也差不多,倒也有不少没时间带孩子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过去。
“知道了!”老郭还打算睡久一点,也就嘀咕了句,继续翻身睡了起来。
幼儿园其实是六点半多才开院,不过去小学的校车却是在六点出发。乡村没有小学,只有幼儿园,是故郭家媳妇还要先把孩子送到校车那边。
说是校车,其实就是马车,一辆车可以装十多个孩子。学校是住宿制度,每十天休假四天,也方便这些乡下的学生在休假的时候回家。
“伢子,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不要惹麻烦知道吗?要好好学习,以后才有出息!”郭家媳妇把二十文钱递了过去,这是伢子这十天的零花钱。
自治区提供一日三餐,学杂费全免,还免费帮忙教学,对于家长来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而对于李煜来说,财政开销的确是很大,但关键能大量培养有文化的子弟,这些可都是自治区未来的人才储备,与这个比起来,那些开销都不是什么事情。
“娘,我知道了!”伢子那么多同学面前被说,自然也不好意思。其实其他几个同学也不觉得什么,毕竟他们离开家的时候也是被那么交代的。
以前常常听说,家里很困难,别说读书,就算是吃饱都成问题。自从四年前来到了自治区,他们不仅不是没有户籍的山民,而且还开始承包了土地。这几年的收成都不错,所以家里就有了余钱。这不,零花钱都有的拿了!
主事是个好人,免费让他们读书,还给他们提供一日三餐。以后长大了有出息,要知恩图报,好好为主事效力,这几基本上是所有学生都被念叨得最多的一番话。
把大娃送去上学,眼看又要十天不见,郭家媳妇难免有点挂念。不过为了孩子能够念书,她觉得也必须要狠心才行。于是立刻转身,把小伢子送去幼儿园。
来到幼儿园那里,时间刚好是六点半多一些,这不幼儿园开门了,幼儿园的老师也把小伢子迎了进去。
老师会帮忙照顾这些娃儿,关键会给他们做点游戏,手工或者教他们拼音和数字,做点简单的启蒙。到了六岁,进入小学,再学习这些内容就容易多了。
对于家长来说,这里最方便的地方,就是有人帮他们带了小孩。这下子他们就能从带小孩的麻烦里面解放出来,然后去工作或者劳动。
回到家里,老郭正好在吃饭,郭家媳妇也就在碗柜里面拿了双碗筷,给自己舀了碗稀饭。早饭吃稀饭,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习惯,再加点玉米或者番薯进去,味道更好。
有钱人家据说天天吃稀饭,不加任何别的东西;这人越穷,里面的玉米和番薯丝就越多,有些满满一碗的玉米粒或者番薯丝,米粒都看不到几颗。但不加米又不行,单纯吃玉米和番薯丝胃有碜得慌。
“土豆准备熟了,三十多亩地的土豆,只怕要雇一两个人来帮忙收才行了!”吃完早饭,老郭念叨了句。
土豆六十几天左右成熟,属于早熟品种,产量大而且口感也不错,做菜做饭都可以。官府最近也在大量收购土豆,做成土豆泥给那些就等待安置的安民吃,价钱也不低。
“这才三十亩地,家里已经雇了两个人帮忙了,加把劲不就做好了,哪里还需要继续找人来……”郭家媳妇舍不得花这个钱,以前苦日子过久了,现在也还没有能够放得开。
“这不还有别的地要种么?咱们家承包了十多顷的土地,番薯玉米土豆蔬菜哪个没种?更别说主要还是稻田,里面还养了鱼。我算过了,今年中原那边收成肯定不好,到时候粮食能卖出个大价钱,多出来的部分请一两个人回来,能把田种得更好,收起来也能更快。早点卖就能多赚点,说不得请人的钱就回来了!”老郭却是算起数来。
以前他可不会考虑这些,到底是没有文化没这个条件去想。但启蒙之后,大名郭义会写了,甚至居然也会开始算起账来了。
“这也有道理,那就请呗!”郭家媳妇也不好忤逆当家的,在心里算了算,也是那么一回事,也就同意了。
“现在我就在想,到底要请谁好些!咱自治区的人自然是最好,不仅启蒙还懂规矩,手脚也干净。就是价格贵了点,算起来不划算;那些南下逃难的难民最是便宜,但不少大字都不识一个,不少人还随地大小便的不干净,个别手脚也不干净……”老郭顺便说出了让他头痛的地方。
自从春季开始,北方闹黄巾,大量的百姓,据说有上百万人南下逃难来了。一开始不少都在自治区外围建立了难民营暂时住了下来,说到底自治区没有那么多土地安置他们。
十几天前主事回来了,据说自治区也因此扩大了,这才有了地方安置他们。不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个人还要进行居民登记,甚至几个新的县城也要如此。
平时,这些难民也要帮忙做事,否则没饭吃。不过想要多赚点就要自己找活干,工钱自然是低得可以,只是自治区的百姓却觉得他们不懂规矩,有点看不上他们。
说来讽刺,几年前他们还是黑户,区区山民而已。但如今居然也有资格看不起中原那里的百姓,这样情况以前想都不敢想,都是主事带来的好日子。
自治区的百姓也知道这点,心里自发的支持和拥戴主事。现在就算朝廷说要撤换主事,他们也不愿意,就算跟着主事造反,他们巨大部分人,甚至九成九的人都会愿意跟着主事去造反!
这背后多少也有墨门的功劳,个人崇拜主意开始在自治区蔓延。很多人都认为李煜是上天派遣下来拯救黎民百姓的使者,不少人甚至在家里给他造了长生牌位,日夜供奉。
“总有那么几个老实人,官府不是发动过我们了吗?有需要就帮忙雇佣一下他们,反正算算价钱也差不多,好好选人便是了!”郭家媳妇想了想回道。
“那好,迟点我就去挑人!”郭义想了想也对,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
迟些时候,郭义果然是随着车队去了边境,在难民营里面挑了一户人家回来帮忙。这户人家一家三口,小孩子年纪大概是在十多岁左右,在以前算半个劳力,一男一女都正值壮年,但是营养似乎跟不上,有点消瘦。
按照那家主的说法,他们三个算两个人的钱,老郭觉得有点造孽了。小伢子不去读书却要劳作,以后长大了就算去读扫盲班,只怕也没有太大的出息了……
不过他郭义也不是官府,也没有能力资助小伢子去读书。现在人家生活都成问题,也不好强求太多。索性也就雇了他们,晚上顺带帮他们扫扫盲,算是额外的酬劳也罢。
墨门的人一直在宣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条件的时候就先照顾好自己,有条件就汇集身边的人们。
这个宣传与‘大华夏民。族主义’的宣传的配套的,这让老郭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民族,什么叫做国家。知识很多人都认为,大汉不是国,至少他们不太认可,反而是自治区给他们更多的归属感。不过民族的概念他们懂,其实大家都是同胞,不管是否在一个地方居住。
华夏自古都有区域保护意识,百姓对外乡人总是排斥,说到底就是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乡里乡亲的利益。如今多少有点改变,至少老郭懂得要维护自治区的利益。
在这些宣传下,他觉得自己能力范围内,总要帮帮别人,尤其大家都是同胞!
这样的事情不是少数,不少人都收到了墨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墨门的外门弟子或记名弟子,甚至更多的人成为内门弟子。据说成为内门弟子之后,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也更能被重用。只是要进去,却不是一般人就能进去的……
长期宣传的结果,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这个变化有时候很快,有时候则是潜移默化。
很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思想的转变,但对于第一次进入自治区的人来说,这里和外面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未完待续。)
第34章自治区印象
赵全来自汝南郡新蔡县,原本就是个当地佃户,后来县里闹了黄巾,地主家被攻破,人也差不多被杀光。
不少人被裹挟到了黄巾贼的队伍之中,好在波才说自愿为主。赵全认为黄巾贼没什么前途,就没有加入,带着家里人南下逃难,最后居然一路来到了自治区。
本来他只打算在庐江郡什么的扎根,或许什么时候可以回到新蔡县。落叶归根的想法谁都有,奈何到处都不收留,听说如今就自治区收人,这不一路南下就来到了这里。
偏偏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这里的人已经收满,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安置他们。是故许多难民就围绕着自治区外围搭起了窝棚,凑合着安顿了下来,反正就是不走了。
当时李煜还没有回来,赵全也不知道去哪里才好,这吴越之地到处都是蛮荒,一个不小心说不得就窜出一个野兽出来,到时候全家只怕都不保。可是到了这里,他们的干粮也用完了,也不可能去别地方了。
赵全不由得苦恼起来:“怎么自己就随便到了这个地方,早知道就不来了!”
只是这下麻烦了,要走只怕没有多余的粮食,要留别人又不收留,顿时只能暂时和大家一起蹲在窝棚区域。这里的卫生自然不怎么样,反正拉屎拉尿到处都是,饿了就出去抓鱼抓虾,甚至有人吃树叶树皮起来。
终于,在第三天有官员陆续进入到了营帐外,派人进行宣布自治区的决定。
即日起,自治区将修建三十多条大路,这是联合别的县进行修建的,需要大量的人手。觉得有点力气能修路,关键老实不偷懒的,可以过来报名。
不多时,甚至自治区的那些官员,还设立了一个招工点,不少自治区里面的店主、农场主、工厂主也是陆续出来招工。据说提供一日三餐,还有住宿,甚至还有些微薄的薪俸。
自治区三个镇一起发力,多多少少解决了大概二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又拿出了一笔钱,让留下来的重新搭建窝棚,逐渐治安管理员和卫生督察员。
很多人不知道这官职是啥的,不过能当官顿时就有不少人报名。
赵全想过报名,只可惜名额似乎已经满了。只能看着别人挂着一个‘红袖章’,在上级的指导下整治治安。
第一天,他们要求所有难民建设了若干个厕所和澡堂。甚至还有一些穿着儒袍的士子来到他们之中,告诉他们保持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都说病从口入,但是为什么谁清楚?如今倒好,在这些士人的解说下,赵全一家子也明白了,原来还有病菌这种瘟虫存在。再加上听说吴越之地的水里或许有寄生虫,又说有些村子被这些寄生虫弄得几乎灭绝,不少人就怕了。
怕了,那么就自然知道注意,说来不过是不喝生水,水要烧开了才喝或者洗澡。反正建立了几个公共澡堂,倒是不愁洗澡的地方。关键是要明白,方便要去公共场所里面便是。
原本的窝棚大部分也被拆除,倒不是驱赶他们,而是重新组织他们伐木建立新的住所。这是几个官员讨论的结果,打算在自治区外围建立若干个村庄安置这些百姓。
原本的地方用石灰粉撒过,不少粪便和垃圾都被清理了干净。很多人认为这很麻烦,很繁琐,不过官员不断的强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百姓们觉得这应该不是忽悠人。
百姓对官员还是非常敬畏的,官员既然那么慎重,而且不断强调,那他们也不敢造次。甚至不少人都变得神经兮兮起来,官员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不敢有别的想法。
从第一天开始,自治区开始为他们提供粮食,一日两餐,但基本上都是土豆泥番薯粥。不同的是中午的时候会有一小碟咸肉,晚上就一小碟咸菜。
一般的难民都是这样的伙食,只有被招募有了工作的,才能吃得更好一些。自治区不缺粮食,但也不可能免费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粮食。
“当家的,你看我们是不是也找份工作?据说只要工作满一年,就能得到自治区的户籍……”来到自治区外围已经超过十天以上,赵全的媳妇在吃饭时,低声询问了句。
这让赵全有点诧异,以前他媳妇几乎都不怎么说话,什么都由着他来安排。但没想到来到这里才那么十多天,居然已经开始会自己去想问题。
“找工作谁不会,看看这外面几十万的难民,自治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