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教诲,我明白了。”
    袁克定同时躬身道:
    “孩儿受教。”
    “大爷,可,若是真如蔡锷担心的那样,因主官失和,而至有损战事,那到时搁协约国那边可不好交待……”
    儿子的提醒却只是让袁世凯一笑,而后他又说道。
    “这远征军中还有谁?”
    思索着,袁克定似乎明白了:
    “爹,你的意思是把韩武捧上去,让他们三方相制。”
    袁世凯笑点了点头说道:
    “这还不够。”
    “那大爷的意思?”
    已经坐了下去的袁世凯略做沉吟:
    “当初为什么先任了蔡松坡和徐又铮,对韩武的位置却是未做任命?”
    “爹,您是想……”
    “不是我想,而是李致远想?”
    “李致远想?”
    这会到是轮到袁克定迷糊了,似乎李致远并没有插手远征军之事啊。
    “蔡徐两人,与其介入,不如做观,韩武的不争实际上是李致远的不争,他不是不争,而是现在不争,所以你爹就顺水推舟,把韩武给担在那,这一担在那,他就坐山观虎斗,这边对蔡松坡的命令,还算遵从,那边对徐又铮也不违背,现在……”
    冷笑着,端起茶杯,袁世凯却又是冷笑一声。
    “现在,他徐又铮又岂会没看出来,李子诚想当这个渔翁,可就是没想到,这渔翁身后还有税吏!”
    当晚,总统府中就有人把消息传给了段祺瑞,段祺瑞听完后,却是沉默不语。此时,他正在和徐树铮下着棋。
    “公而无畏!”
    念叨着这四字,徐树铮吃了老总一个子,随后说道。
    “老总,这四字里有深意啊!”
    点头,随后又摇头,段祺瑞随后说道。
    “咱们这位大总统是告诉蔡松坡,无论如何,他都会支持他的,又铮,若是你再把那些杀手锏使出去,即便是他蔡松坡在远征军待不下去了,但你这里,怕也难了……”
    “老总,大总统好手段啊!。”
    感叹一句,徐树铮又吃了段祺瑞一子,同时故意卖了一个破绽,老总喜好下棋,不过棋艺并不怎么高明,若是别人轻易赢了他,他还会气上半天,极了解他脾气的徐树铮自然知道如何同他下棋。
    “他这一手,不可不谓之高明,向蔡松坡表明了心迹,又向我透露了一个意思,若是再这么下去,估计远征军司令部中,也就没有我的立足之地了!”
    仔细地看着棋面,段祺瑞点了点头。
    “这是大总统特意安排的,项城或许有种种不足,可论及权术之道,却远在你我之上。”
    对此,徐树铮并没有反对,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三足而鼎天,大总统的手法玩的到是巧妙,可惜,明眼一眼也就看出来了!”
    徐树铮这会提的是他在来京的路上,想通的一件事,虽说想通了,可他还是按最初的计划实施,按照他的话说,不过也就是将计就计,大总统有他的主意,而徐树铮却有他的想法。
    “看来这事是没有回旋余地了!”
    点点头,连吃两子的段祺瑞看起来心情似乎不错。
    “大总统是不放心咱们,把咱们趁机把远征军吃了!”
    在他话音落下时,徐树铮却又急吃他的一子,只让段祺瑞一愣,甚至都未能反应过来,好一会方才说道。
    “可那是块谁也吞不下去的肥肉,太腻人,能腻死人,蔡松坡出这个头,一开始看,是大总统棋高之招,可现在看来,到也解了你我的难!至于其它……韩武那边,他怎么样?”
    “韩武和他的东家一样,看似一心为公,可这公心里头,谁也看不出有没有私心,他那个东家,想的是渔翁得利,所以一切都能忍着,现在看……”
    “要为他人做嫁衣了!”
    “又铮,虽说与蔡松坡略有间隙,可你要记住,到了欧洲,时局不同,到时可要顾全大局,别记项城找到理由!”
    “老总,放心吧,这棋……乱不了!”
    话落棋下,徐树铮的唇角一扬,看着段祺瑞说道。
    “老总,您输了!”
    朝晖烂漫,冬日的朝阳显得甚是暖人。
    蔡锷在家中奋笔疾书。随着他振腕而起,一幅“道不同亦相为谋”的墨迹淋漓的大字跃然纸上,而这时雷飚却是走了过来,看着刚刚放下笔的将军说道:
    “将军,东西我都收拾好了,咱们什么时候走?”
    蔡锷的目光从字上移开,投到下属身上:
    “什么时候走?去哪儿?”
    “回云南啊。”
    “谁说回云南了?”
    “那远征军司令,您辞职不干了,不回云南,在这干吗?还受那帮王八蛋的气啊?”
    “雷飚,你不用拿话激我,我还真想回云南了……”
    将军的话却是让雷飚兴奋地说:
    “好,我这就去通知一块儿来的弟兄,咱们一块儿回去!”
    拿起印鉴在宣纸上盖了一下,仔细的看了一下字,方才抬头看着雷飚的蔡锷却是摇了摇头:
    “现在还不是时候。”
    雷飚顿时便是一阵极为不满的嘟哝:
    “我就知道你舍不得走……”
    那里是舍不得,根本就是不愿,蔡锷深知,这或许是实现那个梦想的唯一机会了,建立国家军队,这不过是方现一丝曙光,又岂能因一点挫折,而前功尽弃?
    雷飚看蔡锷写的字:
    “将军,您这幅字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道不同亦相为谋’。”
    蔡锷拿起字幅,呵气吹去纸上未干的墨迹,随手递给雷飚说道:
    “裱好了,就挂在这书房的正墙上。”
    道不同亦相为谋!
    当初之所以来京任职,不就是抱着这一信念来的吗?袁世凯或许有私心,但是那私心却未尝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化私为公。
    这时,门外传来仆人的话声。
    “老爷,筹备处韩处长求见!”
    韩处长?
    听闻是韩处长,蔡锷却是一愣,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过去两人的交往只局限于公事,很少有私交,不过通过过去的接触,对于韩武这个人他却是极为欣赏。
    “请……”
    话音一落,蔡锷却是朝书房外走去,显然是为了亲自迎接韩武。
    “添仁!”
    一看到韩武,蔡锷便热情的迎了过去,与往日喊职称不同,他特意近乎的称其字。
    “松坡先生!”
    韩武自然也没有疏远的意思,不过他却是不敢称其为“兄”,而是恭称其。
    在两人进了客厅,仆人上茶时,蔡锷这时方才注意到其左手间托着一个精致木盒。
    “添仁,你这是……”
    见对方似乎是在送礼,蔡锷的眉头微微一皱。
    “哦……”
    感觉对方的神情变化,韩武却是笑了起来。
    “松坡先生,我也是受人之托!”
    “哦……”
    淡应一声,心下略有不快的蔡锷自然知道,托韩武的人恐怕还是“迎宾馆”的那位,正欲说“无功不受时”,以推却这礼时,却看到韩武打开了木盒,盒中赫然是一支极为精致的小型手枪。
    “这……”
    对方的诧异却是让韩武笑了起来。
    “这不,远征军即将出征,而且又将到松坡先生生日,总理特意选购一只手枪,送予松坡先生,韩武来时,总理特意吩咐,一来是为将军送行,望将军能不负国民之托,二来,也算是生日之礼,虽是礼轻,但还请松坡先生不要推迟!”
    将木盒前推,韩武又特意强调一句。
    “这是总理用个人薪金所购,绝不损公之嫌!还请松坡先生莫怪,总理原本欲亲自拜访,可您知道,总理那边有府院方面的顾虑,总理特向韩武吩咐,还请松坡先生莫怪。”
    如果说前者只是让蔡锷微动,而韩武的这句话却是让蔡锷一阵动容,他接过木盒取过那只黝黑发亮的手枪,巴掌大小的手枪入手极为轻巧,手感更远胜于勃郎宁手枪,再一看枪身铭文。
    “四式手枪?”
    “这是连云枪械公司生产的新型手枪,话说总理送给您还有些私心,他说没准等松坡先生到了欧洲,也许能为这手枪打开销路!”
    言语之间的玩笑,到是让蔡锷一阵容动,喜好武器可以说是军人的天性,把玩几下之后,感觉这的确是一支好枪的蔡锷将木盒收起。
    “请添仁老弟转告总理,松坡定不负国民重托!”
    枪虽是不贵,但从这份薄礼中,蔡锷心下却是对总理充满了好感,从他来京之后,袁世凯送宅、送金,可谓是极尽笼络,可在他看来,袁世凯的那么多礼,怕还比不上这么一支只值几十元的手枪,而蔡锷所看重的恐怕还是这份薄礼中的那份心思。
    在他这番话落时,韩武又补充道。
    “另外,总理还有一事相托!”
    “哦……”
    眉头微微一跳,蔡锷却是一阵奇怪,这未免也太……
    ~…~

第56章 施以谋(求月票!)

    ~日期:~10月20日~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日凌晨,一片银色的东京还在鹅毛大雪中静静地睡着,整座城市一片宁静,白天熙来攘往、喧嚣不宁的街道此刻清凉孤寂、音无人影昏黄的路灯下,清洁工正在那里打扫着街道,对于京中的贫农而言,现在清洁工却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只要一人工作,至少一家五六口人不会愁吃喝,当然,这一切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每天都要打扫几次街道。
    此时国…务…院总…理官邸内,依如往日的灯光通明,在北京,灯光通明的国务总…理官邸,早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一景,对此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如果说有那一天这里的灯光突然熄灭了,他们反倒会不自然起来,当然更多的也许是的。的这里会不会出什么事
    此时,在总…理办公室内,吊灯散射出柔和的光芒,正在看着报告的李子诚的面前一会儿是欧洲的万里硝烟、铁甲奔腾,一会儿又是俄国境内的炮火连天、纵横厮杀,一会儿又是欧美亚非市场的商战,作为国务总…理,每天,总有太多的工作等着他,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他早已经恢复了当初身为秘书时,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的“习惯”。
    这种“习惯”或许不是好习惯,但是李子诚总是有理由说服自己,一来嘛,自己年青,二来嘛,时不待我,中国没有时间再去等待,自然的,他的这种以身作则,倒是为中国报纸增加了一个新词“国…务…院效率”。
    事实上,自从李子诚进入国…务…院之后,国…务…院所属五部以及其它国…务…院从属机构,就在发生着一种变化,一种在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变化。比如进入国…务…院的记者以及前来办事的人,经常可以看到国…务…院的很多职员连坐着也保持笔挺的姿势。那是一种最不舒服的坐姿,而之所以选择这种和**过不去的坐姿,按照他们在接受公务员培训时的说法,就是要时刻保持精神的警醒。防止因过份舒服而懒散消沉,而这一规则却是学自**公司。
    勤奋自律,可以说是**公司对职员的根本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因为大量的**公司职员进入政府机构,给这些政府机构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作风转变。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皆设有食堂,不过食堂内的饮食相当简单□至对于很多国…务…院部门原有雇员和新雇员而言最难过的一关就是吃不惯食堂的饭菜,事实上,菜简单到了极点,一碗米饭、一块肉、一份青菜、一份紫菜汤,但那些“公司人”却是吃起来津津有味。
    在中国,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人们极少用选择和**过不去的方式来保持精神的警醒,至于对“吃”的讲究。恐怕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与中国比肩,可这里却要求他们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工作态度去进行着个人的工作,或许不是要求。但是最终却因为那些被称为“公司人”的新公务员的示范效应,使得一些习惯正在慢慢的于国…务…院部门养成,除去他们的带动示范作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国务总…理的李子诚也和他们一样,用同样的坐姿工作,吃着同样的简餐。
    午夜十二点,一份盛在不锈钢餐盘中的简餐送到李子诚的办公室中,在李子诚用餐时,张一麟也端着餐盘走了进来。对于长时工作的人而言,霄夜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霄夜很简单,一份汤、两个素包如此而已。
    “总…理,听说你要让蔡松坡去陆军医院接受身体检查?”
    在与总…理一同用着霄夜时,张一麟有些诧异的提到一个他刚刚得到的消息♀个消息还是他从韩武那里知道的,这个消息到让他觉得很是意外,虽说总…理会去笼络蔡锷,但让其去医院检查身体却远超出张一麟的想象
    “没错!”
    放下小汤碗,李子诚点点头。
    “我听人说蔡松坡早年患有结核病,所以消他能接受全面的检查……”
    之所以会要求蔡锷检查身体,原因非常简单,在历史上蔡锷会在护国战争后身亡,正是因为其早年患有的结核病复发,李子诚并不消几个月后,从法国传来蔡锷的死讯,当然更为重要的却是不消因蔡锷的死亡,导致远征军落入徐树铮之手。
    对于徐树铮或许心怀些许好感,但李子诚却清楚的知道,与蔡锷的心中只有国家不同,徐树铮有着太多的私心,他或许会是段祺瑞的“摇扇军师”,但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自己的“摇扇军师”,可蔡锷却不同,只要自己能把持住立场,蔡锷就能在未来交给自己一只“效忠国家”的国家军队,而不是徐树铮的私人军队。
    可以说,蔡锷的身体将直接关系到,欧战之后,中国的局势安稳,本着有病早治的原则,还是要提前给他检查身体,作好预防性治疗。
    “嗯,不仅他,以后每个公务人员每年都应至少接受一次身体检查,当然这笔费用需要由个人承担!尤其是国…务…院系统内的公职人员,加班……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或许是为了寻找一个借口,李子诚适时的提到“健康检查制度”。
    “如果某一个公职人员的健康有问题,就应该放假疗养,这是对他们负责,同样也是为我们的事业负责!”
    “可,总…理,这会不会令蔡松坡反感!”
    张一麟有些的的询问道,蔡锷如果因此生出其它想法,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一他要是以为总…理准备拿他的身体作借口,从而为韩武谋得职务呢?
    “蔡松坡是位真君子!”
    微微一笑,吃完霄夜的李子诚又接着说了一句。
    “君子岂有小人之心!”
    相信,对于一些人,李子诚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相信,对于蔡锷即是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军力得胜之后,主动放弃职务的仅他一人而已。虽说还有一些其它原因,但总得来说,他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纯粹军人第一人,他是值得相信的。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同样是一种试探,试探他是否以同心待已,这同样关系到未来的计划。只要他能以同心待已,那么未来的大事也就可定了。毕竟现在中央在重树中央权威中对地方作出让步,但是待远征军归国之后,就要靠远征军的军威了!
    “嗯,仲仁。那个,大总统那边有什么消息没有?”
    在提到身体的时候,李子诚自然的想到另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袁世凯的身体健康,按照历史上的进展,他和蔡锷可是一前一后。
    “消息?”
    心下微愣,张一麟却是想起那个传言——“袁家没有活过六十的”,而且他私下也曾打听过,袁家一脉似乎真的没有活过六十岁的人。而项城已经五十七岁了!
    “总…理,我觉得健康检查制应该稍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