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时,他语间的嘲讽意味随之越发浓厚起来,而梁启超却是一阵好奇。
    “前半段?怎么,少川,这事还有后续不成?”
    “卓如先生,您是只知的前言,不知后续啊,”
    接着顾维钧便又继续说道。
    “日本舰队与公海相遇“同心”号后,首先升旗至敬,而我舰军官军衔底于日旗舰,所以,未曾回礼,随后“同心号”以旗语jiāo涉时,日人又鸣放礼炮达二十一声,同心舰亦未还礼,日舰队随即驶离,我等yùjiāo涉而不得,直到方才,我才以淮海经略使公署外务长之身份向日本公使馆提出抗议!相信,很快东jiāo民巷就会传出消息!”
    “日人卑劣,可见一般!”
    一听事情竟然有这种内幕,更让梁启超一阵火大。
    “是啊,值此敏感时期,日人yù陷经略使与水深火热之中,其心可诛,其意可恨啊!”
    “确实!”
    点头赞同之余,梁启超又看着顾维钧说道。
    “少川,你大可放心,日人之野心,意在促我国之内luàn,梁某一定执笔为致远明辩,届时,此等妖言自可消于无形!”
    接着梁启超又把话题一转。
    “少川,现在致远伤势如何?可是要紧?月底,这国会可就要重开了!”
    虽说梁启超表面是关心李子诚的伤势,但是实际上,任谁都能听出梁启超话里的意思,他话里的本意无非是询问此事之后李子诚会不会来京。
    而顾维钧却在沉默片刻之后,语气不无沉重的点点头。
    “国会重开,只要经略使伤愈,定会往京,与大总统共商国事!”
    顾维钧话没说死,也没说活,但梁启超还是听出他在说话时所加重的“伤愈”两字,这两字看似简单,但梁启超多少还能是能品出一些文章。
    难道……
    看一眼顾维钧,梁启超却是在心里嘀咕起来。
    一直以来,对于陇海的李子诚,梁启超可谓是颇有好感,有时候甚至会生出,若是李致远早生三十年,也许中国之境将大不同的感觉,这个人虽说年青有才且有能,有德且有术,可谓是难得一见的人物,也正因如此,对于其赴京任国务总理,可谓是乐见其成,而且他还多次在sī下对密友称。
    “若他日,李致远主政,梁某于国会,当行以在野之责,但绝不行党争之纷。”
    虽说并不见得他能左右党内所有人,但以其影响,若是他配合李致远,再辅以国社党,甚至国事研究会,届时,中国之事大有可为,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袁世凯甘愿让权,不过对此,他却一直持以乐观态度。
    他早已看出,无论是清末或是民初袁世凯之所以能这样为所yù为,其根本的力量在于袁的手里掌握着北洋军,而现在李致远的手中,也有一支不逊于北洋军的强军,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才会重开国会、重设国务院,他的目的是为民避免两虎相争之局。而李子诚之所以接受这个邀请,同样也是为了避免必有一伤之局,可以说,这两人一老一少,却都是能容之人。
    但在返京后从杨度那里得知“府五院五”的分割之后,他多少明白,袁世凯的能容还是有限度的。外jiāo、司法、财政、陆军、海军?这五个要害部mén归总统府,而教育、内务、农林、工商、jiāo通五部归国务院,也就是归李子诚管辖,表面上看似公平,可梁启超却深知这五五分的背后,是袁世凯尽揽中央大权。
    且不说军权,单就是说外jiāo、财政两项,国务总理一无外jiāo之权,二无财政之权,那这个国务总理能干什么?中国之事,莫过外jiāo,无外jiāo之展即不展内政,而千政莫过于财,国务总理无财权,如何开展政务?
    而袁世凯却是集军权、财权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李子诚既便是来京,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更何况现在还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从顾维钧话里的意思,梁启超多少明白一些原因,李子诚不愿来京,但却不能不来,因为他不愿背信,现在他受伤了,对他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可于国呢?
    月底国会重开,如届时李子诚不就任国务总理,那么骑虎难下的袁世凯势必将任命他人作国务总理,以李子诚为人,定会发电祝贺,从此中国必将呈不分实裂之局,李子诚又会重新回到过去他那一套“自发扬其实业,自教育其子弟”的作法。
    而这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了!
    那最坏的结果呢?
    未及去想,梁启超却在心里立即阻止了这个念头再想下去,以当今中国之势,一但两虎相争之局一成,不知会有多少人冒出来举兵luàn国,而曾被江苏陆军、中央陆军联手痛打一番的日本,为陷中国于内luàn之中,势必会竭力扶持各方势力,到那时,可真就国将不国了!
    沉yín片刻后,梁启超却是开口询问道。
    “不知致远何时能到连云?”
    “大约明日吧!”
    顾维钧略加思索后答道。
    “明日、嗯!明日!”
    心下思索着,梁启超便在心下作出一个决定,在他看来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

第367章 袁世凯的妥协 (求月票!)

    第367章袁世凯的妥协(求月票!)
    “如何尽可能的争取权力!”
    坐在病chuáng上,这个问题随着思绪朝北方飞去,问题已经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TXT电子书下载**
    一个国家如果同时存在总统和总理两个职务的话,那么这两个职务中的其一,必然将是虚设,在总统制的国家,总理是虚设,在内阁制的国家,总统是虚设。
    可是在中国呢?
    强势如袁世凯,又岂可能的甘愿作一个虚设的总统?
    那么自己呢?又怎可能甘心作当一副聋子的耳朵!
    而现在的《约法》更是从法理角度确认中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这意味着除非自己想尝试大动作,否则就不可能改变这一现实,而且现在任何尝试改变的企图,都有可能导致一场内战,而现在任何形式的内战,都将令中国错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宝贵发展时机,如果抓住不住这个机会,中国将错过历史上最后一个强国机遇。
    而且现在按照袁世凯的想法,至少在袁世凯死之前,自己只能接受袁世凯的“二一添作五”的权力划分,也就是以国务院掌握五个部,然后在这个五个部中展开自己的工作。
    想到情报中显示的袁世凯准备jiāo给自己的那五个部,而且其中两个还将作为“讨论还价”的筹码,李子诚便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权力太小啊!”
    如果自己直接接受袁世凯的那个建议,根本就是作茧自缚,到那时恐怕就是“政令不出迎宾馆”,不对,应该是“政令不出国务院”了。
    内务部、教育部、农林部、工商部、jiāo通部,这五个部中,权力最大的是内务部,负责全国的民治、警政、职方、考绩(地方官的任用、奖惩、土司承袭等),这个部mén落入自己手着实超出李子诚的意料,即便是按照最初的计划,内务部也是必争之部。
    原因非常简单,袁世凯不可能jiāo出的陆海军部中的任何一部,这意味着如何李子诚想拥有自己的武力,就只能在陆军部、海军部之外动脑筋,而负责全国警务的内务部是少有的几个可以“合法”拥有武装的部mén。
    至于其它四个部,却只是“发扬实业、建设国家”所必须的部mén,尽管jiāo通部因掌握全国港口、铁路勉强算是一个权力机关,而且是一个“féi差优缺”,但对自己来说,所需要并不是金钱或者说一个féi差去犒赏有功下属。
    李子诚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可以“发扬自身”的权力机关,那些权力机关相互配合,可以直接左右国家、影响总统府,而现在这五个部mén,除去内务部、教育部、工商部外,农林部、jiāo通部根本就不是自己需要的。
    也正因如此,自己才会行这着险棋,以一场刺案迫使袁世凯作出让步,从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权力机关,而在这些机关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财政部和司法部,财政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机关,财政是万政之母,陇海为何能拥有种种特权,究其根源不还是因中央财政窘迫,才使得自己用一笔巨款换来了陇海铁路沿线的特权。
    至于司法部,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司法部的权力并不大,可在后世的美国司法部却是美国权力最大的机关之一,不说其它,单就是联邦调查局、烟酒枪械炸yào局、麻醉器管制局这几个强力机关,而司法部可以依法律组建几个强力机构,这正是李子诚所需要的部mén。
    有了内务部,便可以种种理由设立内务部队或者武装警察之类的机构,有了财政部,便拥有了建立这些机关和武装的财政支持,至于司法部,则是建立像联邦调查局那样的中央情报机构的一个前提。
    而现在,这三个部mén仅只有内务部被袁世凯划归自己,再就是司法部总长由亲近连云的人出任,这到是还可以接受,可最为重要的财政部,袁世凯却没jiāo出来,没有财政部自己就失去了维持基本平衡的工作,没有财政部的支持,自己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建立“第二军队”,同样也没有经费建立联邦调查局之类的情报机关,仅只是依靠公司和铁路提供资金显然不太现实,想要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获得财政部,可袁世凯现在会因为自己挨这么几枪,就把财政部和司法部jiāo出来吗?
    “梁卓如,这次我可是要指往你了!”
    下午二时,袁世凯准时结束午睡起chuáng,然后拿起镶有铁托的藤手杖,从二楼下到一楼办公室。一路上手杖点在楼板上,发出“笃笃”的响声。楼下的人知道总统下楼了,全都屏息垂手shì立。下到最后一级楼梯,他似咳非咳地“哦”了一声。这是他的习惯,意在告诉大家,他要进办公室了。
    夏寿田赶紧过来打开办公室的mén,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即进mén,而是问:
    “卓如来了吗?”
    梁启超会主动拜访他,这着实超出的他的意料,不过对梁启超他还是颇为感jī的,从“张园案”后,他一直寻思着如何能辩白于天下,而昨天梁启超的那份通电,却是让他长松了一口气,现在终于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为他袁世凯说话了。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梁启超的那通电文章中,更是一条一条的逐条分析袁杀李的理由,最后一一推倒,然后又一条条的分析着逆党杀李的理由,最后又一条条的证实,在袁世凯看来,这怕是他一辈子看过的最jīng彩的一篇文章了。
    也正因如此,多日来,直到昨天,他才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
    “他早已在会客室里恭候了。”
    夏寿田恭敬地回答。
    袁世凯转身朝会客室走去。
    “大总统!”
    当袁世凯矮壮而笔tǐng的身躯出现在mén口的时候,梁启超立即起身迎接。
    “卓如先生,您来了,快坐,快坐吧!”
    袁世凯招呼梁启超坐下后,自己也在对面沙发上坐下。刚落座,袁世凯又冲内shì吩咐道。
    “上茶!”
    “卓如啊!也就是你了解我袁世凯啊!”
    一声感叹之后,袁世凯看着梁启超,那目中除去实诚之sè,更多的却是感jī之意,显然在这个时候,任何人能站出来为他直言,辩那不白之冤,他都是感jī的。
    梁启超倒是没有受功,只是谈应一句。
    “大总统所言诧异,梁某只是道出事实而已!”
    “卓如,我这一辈子,代人受过不少,可唯有这次,不甘,却非为已不甘……”
    点着头,袁世凯却是不自主的感慨起来,他看一眼窗外,然后说又说道。
    “我是为咱们中国不甘啊,如今中国方显初兴之局,若因此,再陷内luàn,岂是中国之福?我等又岂能对得起列祖列宗!”
    听着袁世凯的这番感慨,对于袁世凯这种不多说客套话,总是单刀直入的谈话作风,杨度是熟悉的,梁启超也不转弯抹角,于是他便顺着他的话,随即转入正题。
    “大总统,今日启超前来拜见大总统,却是为了另一件事。”
    “哦?”
    袁世凯微微一愣,另一件事?什么事?
    “什么事,只要卓如你的事,我一定尽量去办。”
    而梁启超越摇头说道。
    “大总统,我并不是为一已sī事,而是为国事来!启超想问大总统,为何李致远受伤达六日之外,大总统还未遣人前去宣慰,以宽国民之心!”
    “这个……”
    袁世凯微微一愣,一时难以直接回答,他也曾想过派谁去,可询问过几个人,他们都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说出自己不适合去的原因,总之,没人愿意趟这池hún水。不过梁启超的话却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他知道像梁启超这样的的,如果不是有所决断,他断然不会主动来找自己。
    “卓如有什么好的人选吗?”
    “大总统,听闻府院权责业已划分!”
    虽说知道袁世凯对自己多少有所戒备,但这会梁启超还是主动去说一些事。
    “嗯,确有草案!”
    对此袁世凯倒是没有隐瞒,事实上,他还刻意lù风出去,以显示自己绝不会因为“贪恋权力故而杀李”。
    “中央所属十部,五五分属府院,确显大总统之心,可大总统可曾想过,兵权,财困难具为总统府所辖,李致远又岂会甘心来京。”
    在梁启超说过时,袁世凯习惯地mō着胡须,但听梁启超这么一说,袁世凯心里却是咯噔一响,整个人随之在寻思着:这梁启超在想什么,难道他想当李子诚的说客,不对,以梁启超的为人,他断不可能充当李子诚说客,也没有必要充当李子诚的说客,要是充当李子诚的说客,他也不会发表那篇文章于前。
    “兵权,财权为国之利器,中国为总统制国家,岂能轻易予人!”
    袁世凯用毫不留情的话语一棍打死梁启超的话语,可谁料,梁启超越是笑了笑,然后说道。
    “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
    一句话却是让袁世凯一愣,他诧异的看着梁启超,却看到梁启超的脸上只是挂着微笑,似乎只是随口一说而已,虽说惊讶于梁启超会说的这么直白,可对这句话,袁世凯却是体会颇深,前清那会,他之所以下野,只是因为彰德会cào,显出的北洋军威,使得朝廷忌惮,所以他被迫下野,再后来,他这一辈子最怕的那个nv人——老佛爷一死,再到后来,武昌兴义,面对那些嫩的能捏出水来的宗室党,先是靠着对北洋军的影响力,他重掌了北洋兵权,掌兵权之后,又bī小皇上退位,可以说,这一辈,他的官路实际上就是兵路,成于兵、兴于兵、勃于兵,而现在……
    “可财为兵之母,无财则无兵!”
    虽说知道梁启超说的是事实,没有兵权也没有财权,李子诚肯定不愿来京,而现在这刺李案不过只是给他一个借口而已。
    “有财不见得有兵,可无兵定不保财!”
    此时梁启超似乎不见了那个“宪政专家”的模样,有的只是一个老jiān巨滑的政客模样,可他说的这些话听在袁世凯的耳中,却是颇为受用。
    有财不见得有兵,这个兵指的是兵权,无兵权之人想保财权,又有几分可能?
    若是这样的话,手mō着胡须思索开来的袁世凯,细细品来,发现无论民二还是现在,自己都忽视了一点,就是忘记了自己怎么从满清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