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人真地很无聊。乱成一片。更加适合你去征服他们吗?”美洛妲也已年过四旬。但一向保养得当之如三十许人。可谓是风韵尤存
钟南这些年虽然不见得对她有多专心。但也没有找人。让她极为满意。如今能够光明正大地住进皇宫。更是让她感到极为舒坦。所以。回欧洲当贵族地心思早就没了。现在地她只想着如何才能更进一步。就算不能再进一步要保住如今地地位。甚至是在日后成为这个东方帝国地皇太后!
“征服?乱成一片确实好征服。可总得有所准备才行啊。”楚钟南叹了一口气:“我楚某人出手。自然要快刀斩乱麻。可手里地资本如果不够。再快又能快到哪儿去?我跟钱谦益就说过要地是一个稳定地国家。而不是时时都有可能发生暴乱地地区。所以。早乱不如晚乱我这时候才把咱们亲家送过去。”
“李自成现在好像在江西暂时站稳了脚。这厮手上有一批经验丰富地猛将。又跟九江地左梦庚眉来眼去。不知道岳父大人能不能平定了他们。”楚辞突然插嘴说道他地身边。长平公主也明显是一副关心地神色。
“没戏。”楚钟南微笑着摇头:“今日不同往日。你岳父在南京只是个太上皇,而且,江南的形势他恐怕也弄不清楚,所以啊,对付李自成还是不行。”
“公公,您也太瞧不起我父皇了。”长平公主不满道。
“哈哈哈长平啊,是我瞧不起你父皇实在是你父皇真的……”
“老爹,口里积德!”一边的楚极为不满地瞪了自家老子一眼“我嫂子可没惹你!”
“死丫头,胳膊就不知道朝你老爹这边拐拐?”楚钟南回瞪了女儿一眼,又看了看长平,摇头失笑:“其实我真的不是瞧不起我这个亲家。大明王朝落到这一步,主要的责任并不在他。这其其实是因为几代的矛盾积累。……长平你想想,当年神宗万历皇帝不喜欢你的爷爷,也就是光宗朱常洛,从小就没有安排正经的师傅教他读书写字,以至于光宗学识偏差,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而之后,光宗即位时间太短,仅仅一个月便暴毙而亡,就由你的伯父熹宗朱由校取得了皇位。可这个时候呢,不管是熹宗还是你的父亲,两兄弟都还年纪幼小,几乎全凭他人摆布。结果,熹宗被魏忠贤和客氏蛊惑,在位七年使得国家每况愈下,而你父亲呢?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呆在自己的信王府,一没有朋友交往,二没有亲人可以相互安慰,还要随时担心来自宦官的害,他的性格又能养成什么样子?自己的事情还担心不过来,又有什么功夫去学习知识,去感受这个国家的灾难?……而对外部事务的一窍不通,使得他在继位之后也只能听那些官员和太监的转述,这样的环境,他连治理的方法都摸不着边儿,又怎么对付得了这个乱世?何况,那时的他还很年轻,自然难免急躁,而国家的治理,最害怕的就是不明不白的急躁……须知,他是皇帝,一言一行的影响力都要波及天下!可是,有谁告诉他这些了?没人!……”
“其实,父皇确实很苦的。”长平黯然。南的话说到她心里去了,这种公允的话语,就是对她最好的楚辞也没有说起过。而想想从记事起便存在记忆里的樂祯,可不就是那样?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啊。何况这根独木本身还并没有长成材!
“老爹,既然你知道这些,觉得朱叔叔他挺苦的,干嘛还要算计人家?这太没人情味儿了吧?”楚彤不满道。
“军国大事的复杂,可不只能人情味儿。”楚钟南再次摇头失笑,“没错,我其实也很佩服亲家的刚烈。他一个皇帝,能慨然殉国,超过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君王!而且,身为这个时代最有份量的见证者,我并不希望他就这么谢幕!他还需要一场表演,虽然这个表演可能是他最后的表演,但总比让他胸口憋着一口气强的多。”
“公公做得对。”长平公主突然说道。
“嫂子?”楚彤愕然,怎么长平突然转‘敌方’了?“你没发烧吧?”
“嗯……”楚辞伸手摸了摸自家老婆的前额,然后郑重地朝妹子点了点头:“没有发烧。正常!”
“胡闹。这么轻浮,哪里像是一个伟大帝国的太子跟公主?”美洛妲嗔目瞪了两个儿女一眼,“你们要好好跟长平学学!”
“切,什么公主?我才不稀罕!”楚彤撇撇嘴,她却是不在乎那么多。
“是啊,皇子公主确实很累的。”长平也在一边苦笑。接触了这么久,她当然知道美洛妲是什么心思。这个据说出自西方蛮夷的蓝眼美人对地位的向往确实是让人无话可说。可是,她真的不觉得当皇子和公主有什么乐趣可言。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自小的教育让她心存疑虑,她也很想学小姨子楚彤那样,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跳就跳,想叫就叫……
“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过度的强迫说不定只会适得其反。还是注意点儿好!”楚钟南白了美洛妲一眼,说道。
“哼!”皇后最好还是不要试图挑战皇帝的权威,何况我还不是。
美洛妲想着路易十三的那位不受宠的安娜王后,无视了楚钟南的白眼。
“父亲,岳父到南京会不会有什么危险?”楚辞又向楚钟南问道。
“哼,我在皇极殿说过了,只要长平一天是我的好儿媳,我就保朱氏宗族一天的生命安全。”楚钟南淡淡地冷哼一声,好像对儿子这种“娶了媳妇忘了爹娘”,只顾泰山丈母娘的行为有些不满:“何况,平定天下而已。再准备两年,应该就差不多了!这么短的时间,他能有什么危险?”
“只要两年了?”
“是啊。而且这两年已经快过去半年了。”楚钟南微笑着长出了一口气,眼睛看向了远方没有湛蓝的天空:“用不了太久啦!眨眨眼就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统
更新时间:2009…12…14 19:35:00 本章字数:4651
实用不了太久了。
楚钟南的话并没有多么的鲜明,也没有多么的突出。此时的卫国军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北方,又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支持,这就跟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最后的局面差不太多,事实上,他所面对的局面还要好过隋文帝杨竖以及宋太祖赵匡胤。至少,这两位开国皇帝除了强大的实力和优秀的将领,却根本拿不出像他这样的政策。而且,这两位历史上极为有名的皇帝所要面对的南方还是比较统一的,不像楚钟南这个时候一样,南方处处都是割据势力,而且还相互敌对。
当然,越是到了最后的时候,就越要小心。南方与北方有着先天差异,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使得那里依然一片乱局,但谁能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麻烦事?曹操大军八十三万,止步于赤壁,终魏之一朝,不能南窥;前秦符坚七十万大军,投鞭断流,最终也还是败在了~水,被谢家兄弟区区数万晋军杀得狼狈而逃,偌大的前秦帝国瞬间土崩瓦解。本来还有希望提前结束的南北朝又再次混乱起来。
历史就像是一片镜子,照映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而一不小心,这个镜子就会突然变身为巨大的车轮,瞬间将一切碾碎!
楚钟南是一个很小心的人。
当然,这也由不不小心。因为,他自己组织的参谋部,又赋予了这个部门相当大的权力,自然不能不表示表示。而总参谋长洪承畴却是一个比他更加小心的人物。原因非常之简单,这位原本应该成为大清王朝七省经略,为爱新觉罗氏鼎定中原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又被康熙写进了《贰臣传》,遗臭万年的洪上将已经爱上了自己如今的位子且,相比起楚钟南,他更加不希望大明王朝翻过身来。……毕竟,他还是一个“叛徒”!
于是,在洪承畴所主理的:参谋部,以及楚钟南和一干卫国军高级将领的商议下,卫国军确定了对南方先枝后干的蚕食政策。
……
祟祯二十年,卫国军新组建的海军部部长李惟鸾率海军主力,南下台湾。刚刚将西班牙人从台湾赶走没两年的荷兰人面对如此压力不得不极为懊丧的让出了自己的地盘儿。……当时正在台湾的爪哇舰队副指押官韦茨拉尔还仗着跟楚钟南的熟悉意图找李惟鸾抗议,结果他的座舰刚一接近就被李惟鸾一顿炮击,只好缩回了头去。而卫国军海军的强势南下,还有台湾的收复,自然也惊动了福建的土霸王郑芝龙。郑芝龙此时拥船近万艘,但真正能够进行海上作战的大船实在是不多而且火力也多有不足。对上只有几艘战船的西方殖民舰队倒也无所谓,可对上李惟鸾所率的卫国军海军,他就没有什么底气了。而且李惟鸾身后还有北方更加强大的陆军军团,所以,在经过几番劝降,以及李惟鸾答应了他的几个条件之后芝龙就像原本历史上面对清廷一样,选择了投降。而这一次,原本应该反对他投降的郑森郑大木,也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国姓爷郑成功,也没有发表任何不同意见。
而就在李惟鸾逼降郑芝龙的同时,陕西方面国军第四军团在军团长祖大寿的带领下,也开始了对的进攻。张献忠自然是竭力抵抗。但是献忠本人的能力比起李自成还要不如。虽然占据了险地,但依然无法抵挡卫国军倚仗新式武器所发动的强大攻势。仅仅一个月祖大寿便攻入了成都平原,并且依照楚钟南的计划张献忠进行了劝降。可惜,张献忠并不信任楚钟南,哪怕楚钟南此时的口碑确实不错,但当了一段时间皇帝的大西王却不愿意寄人篱下。只是,不投降,又打不过,虽然还有成都等城池可守,可李自成连西安都不敢守,他张献忠就能顶住了?但是,出人意料的,虽然受到了部将的劝说,张献忠却并没有像李自成一样选择率军逃窜,而是起兵迎战。
祟祯二十年三月。大西军与卫国军战于绵阳。战役一开始。面对卫国军火炮地地毯式轰炸。张忠部将刘进忠心胆俱寒。率部反叛。祖大寿命大将王廷臣按刘进忠指点。趁大西军混乱之际突入。力战之后。生擒大西国皇帝、“八大王”张献忠。之后。大西军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人率部溃退。途中。众人接到祖大寿代替张献忠所传书信。信中。张献忠指示以孙可望为大西军新地主帅。李定国副之。并且希望孙李等人能将自己地妻女子嗣送至卫国军中。孙可望等人经过商议之后。按照书信所指。将张献忠家人送归。之后。众人放弃成都。率军南下。途经重庆之时。击溃了听命于南京地明将曾英。进入贵州。而祖大寿跟随大西军。顺手控制了重庆。使得卫国军地势力在西部也跨过了长江。
……
东西同时出击。先招降郑芝龙。再击破张献忠。卫国军地强大在一年后再震动了不少人。而这种震动。首当其冲地就是南京。
祟祯被送到南京已经有一年了。不过。在这一年间。在南京被尊为太上皇地他并没有按照多人预想地那样插手南京政事。这位经历颇为丰富地原末代皇帝只是躲在皇宫里面。跟自己地儿子商讨一些事情。端地是一副父慈子孝。上阵父子兵地架势。可是。就像楚钟南所说地那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原本地历史上。祟祯在死前曾经留下一句话:大臣皆可杀!可见他对那些大臣地信任度有多么地抵。
而现在。楚钟南攻势猛烈。一东一西。都已经跨过了长江。南明小朝廷所倚仗地长江天险根本就成了一个笑话。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地儿子。那位隆武皇帝朱慈却又告诉他些大臣正在为皇后地人选而争吵不休。
天可怜见。此时此刻。居然还有人去关心什么皇后?
祟祯终于再也抑制不住了。大怒的他在第二天跟朱慈一起出现在了群臣的面前,并且极为刻薄的臭骂了几名重臣一顿,顺便,还撤
镇守太监卢九德,将南京兵权收回了自己的手里。
然而,祟祯没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居然会起到反作用。他原本只是想着刺激一下这些不能信任的大臣,希望这些家伙能稍稍正干一点儿细地去做些事情,保住江南这片大明国土,不要让自己在楚钟南那个可恶的家伙面前再丢了面子。可是,事实却是,他的出面不仅刺激到了那些掌权的家伙,连一帮被冷落的大臣也刺激到了。那些原本受到马士英等人打压的大臣们将他的这一次出手当作了樂祯皇帝将再次出面掌控朝政的预演。于是着一帮闲散官员弄出来的《奏请太上皇训政疏》的出现,南京朝局再次陷入混乱之中。祟祯欲哭无泪,想平定这次朝乱又怕自己插手太多引起更高的反弹,可不插手的话,朝乱却一时难以平息……进退两难之际,可怜的大明太上皇决定行“摊丁入亩以及火耗归公”的政策。
不得不说,樂祯在北京呆过的那段时间让他自己受到了不小的教育。虽然楚钟南并没有给他什么太多的自由,可是,至少,他也知道了自己耗费十数年苦功却依然不能使得天下太平的原由。所以,这一回他才会想着学习楚钟南行几个新的政策,缓解民间矛盾。而且解除了镇守太监卢九德的职务之后,樂祯也发现了军饷的不好整……可怜的太上皇并不知道这其实是卢九德和马士英等人给他的回马枪只知道卢九德其实已经欠了南京守军的军饷很长时间,除此之外他各军也都是没多少饷银,甚至有的军队之中已经好几年没有饷银发了。
祟祯是一个自视很高的皇帝。他觉得如果自己再来一次,绝不会比楚钟南差。可是,这钱怎么弄?江南的那些高门大族不舍得拿出钱来招呼他这个太上皇,国库里面又一直空虚的很,而内库……抱歉,那玩意儿不仅空了,而且还远在北京。相信以楚钟南的脾气,就算他发信过去讨要,顶多也就能讨到个十文八文的,说不定还得打欠条!
无可奈何,只有下政策!
可是,摊丁入亩、耗归公这两样,都是学的楚钟南的招数。虽然祟祯对这种学习有的是说辞,而且他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史可法等人的大力支持,可是却获得了江南几乎绝大多数的士绅以及地方官的反对。最可恨的,是有些文人士子竟然写文章讥讽,说什么“太上皇已入卫国军乎”,就差摆明了骂他是“叛徒”了!
天可怜见,皇帝背叛自己国家?!
于是,面对各的强大阻力,樂祯最终没能做成一件事,极度失望兼自暴自弃的他甚至连到手的南京兵权又扔了回去。不过还好,念在亲家的情份,楚钟南让自己的儿媳妇长平公主,还有留在北京的周皇后,以及樂祯的嫂子张皇后写了几封信去安慰他,总算没发生什么上吊之类的事件。不过,即便如此,祟祯的回信里面依旧是一大堆哀怨、愤怒,还有牢骚,读过信的人,都能感到其中所蕴含的那股深深的绝望!
是的,绝望!
祟祯对大明的前途不再抱任何望。而在他的影响下,那位隆武皇帝也不怎么再关心朝政。于是,南京几乎成了马士英等人的天下。可是,马士英这些人也是聪明人,难道他们看不出南京的危局?
当然看得出来。可是,皇帝没有办法,他们这些依靠那些当地势力地支持才能坐稳位子的大臣又能有什么办法去改变这个局势?
没有法。
那自然就只有等死!
于是,南京的小朝廷颓:了。
……
祟祯二十一年五月,卫国军孔有德部南下,刘良佐、高杰这被南明倚为江北长城的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