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5年前。胡锐翔加入军情局地时候。科技仅限于一些“小玩意”。比如装在纽扣上地摄像机、贴片式跟踪器、微型录音机、遥控飞机等等。只需要简单训练或者看看说明书就能搞懂这些“小玩意”地使用方法。
    3年前成为高级间谍。获得”代号时。胡锐翔面对地则是一大堆“高科技”。
    为期半年地培训中。胡锐翔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
    虽然只有37岁。但是比起周翔这类前”地间谍。属于“80后”地胡锐翔更注重传统。而不是日新月异地高科技。
    接过搭档递来地水瓶。周翔喝了两口。继续全神贯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实际上,周翔只比胡锐翔小7岁,属于同一代人。与胡锐翔不同地是,周翔拿到计算机软件工程与电子工程双博士学位之后才加入情报机构,成为军情局有史以来第一批“高学历”间谍。
    刘晓宾担任军情局副局长之前,周翔这类间谍只能干辅助工作。
    作为军情局历史上第一个以局长搭档身份担任专门负责技术类工作的副局长,刘晓宾推动“情报技术革命”时,重视的不仅仅是高技术对情报工作产生的推动效应,还非常重视技术地实际操作与应用。
    周翔非常幸运,成为了军情局第一批得到提拔、与高级间谍搭档的“技术员”。
    李存勋正式上任后,提拔了数名与局长直接联络的高级间谍。半年“强化”培训,胡锐翔这类老资格间谍“技术不足”的问题暴露无。按照刘晓宾的建议,李存勋给每位高级间谍配备一名精通技术的搭档,充分发挥高级间谍地经验与技术人员的能力。
    实践证明,新地搭配方式非常理想。
    “OKK,结果出来了。”周翔将屏幕转向了胡锐翔,说道,“先离开的轿车属于朝鲜武装力量司令部少校参谋、武装力量副统帅高级助理李孝文,后离开地轿车属于平壤‘新概念’汽车租赁公司、五天前租给了一个叫谷良平的商人。军情局地记录显示,此人是大连某进出口公司的老板,三年前第一次来朝鲜,在新义州经济特区开了分公司,主要经营出口贸易。三年间,总共四次入朝,非常有规律,间隔时间四到五个月,每次在朝鲜停留五到七日。问题不是很大,应该是普通商人。”
    “普通商人会与掌握军事情报的参谋见面?”
    周翔微微皱了下眉头。
    “扩大交叉对比范围,查出谷良平第一次公开活动的时间,还有他在大连开设的进出口公司的具体情况。”胡锐翔沉思一阵,说道,“把他四次入朝的准确时间调出来。”
    周翔点了点头,先调出了最简单的信息。
    计算机屏幕上的信息,胡锐翔思考了一阵,说道:入
    有问题。如果我没有记错,他第二次入朝的第三天,力量司令部的一名上校参谋在平壤郊区死于交通事故;他第三次入朝的第四天,刚刚从平壤卫戍部队调入武装力量司令部的一名少校军官家里失火,被活活烧死了。他第四次入朝,与李孝文在平壤郊区见面。你觉得,这些都是偶然事件吗?”
    周翔暗暗一惊,对胡锐翔的记忆力不得不深表佩服。
    “这个叫谷良平的人,不是日本间谍、就是韩国间谍。”胡锐翔看了眼搭档,说道,“如果他的第一次公开活动时间在第一次入朝前一年,我的猜测就不会有错。”
    “查到了。”周翔长吸了口气,“确实如你所说,他的第一份记录是2022年1月。”
    “公司呢?”
    “正在查。”周翔在计算机上输入了几行指令,“注册手续完整,地址是延安路27号,等等……公司的注册时间是20177年7月,比他第一次公开活动早了三年半……”
    “情报机构的皮包公司。”胡锐翔淡淡一笑,说道,“把消息发回去,要求协助调查。”
    “已经传回去了。”
    “发出黄色*情报安全警报。”胡锐翔沉思一吓,说道,“三年内四次入朝,搞掉两个高级参谋,又瞄准第三个高级参谋,这家伙的目的不小。”
    “也许想获得朝鲜的军事情报。”
    胡锐翔点了点头,发动了轿车。“要求提供李孝文的详细资料,我们在这边展开调查。
    ”
    两人驱车前往平壤市区的时候,军情局的情报分析人员按照操作规程将刚刚收到的“黄色警报”送到了刘晓宾的办公室。
    管理拥有几万名员工的军情局,李存勋与刘晓宾不可能事事过问。
    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李存勋上任后制订了新的规程。情报安全分成了3个大的级别,从低到高分别用绿色、黄色与红色表示。绿色警报由部门负责人处理,黄色警报由相关副局长处理,红色警报由局长处理。
    因为周翔属于刘晓宾负责的技术类间谍,所以警报送到了刘晓宾的手中。
    看完后,刘晓宾给技术部门安排了相关任务,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平均下来,每天有5次黄色警报,99%以上的黄色警报都是“虚警”。他国间谍在朝鲜、越南、老、柬埔寨、缅甸、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伊朗、阿根廷、巴西等国秘密搜集军事情报的安全警报最为常见,“虚警”率也最高。原因很简单,这些国家的军队购买或者获得了共和国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在无法从共和国获得相关情报的情况下,美日韩印俄法德英等国的情报机构只能在这些国家身上打主意。
    绝大部分时候,不需要军情局出手,这些国家的情报安全机构就能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刘晓宾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刘晓宾去了李存勋的办公室。
    “晚了五分钟,这可不是你的习惯。”
    “没办法,刚刚收到一条黄色*情报安全警报,朝鲜发回来的,问题应该不大。”刘晓宾坐到沙发上,顺手拿起了李存勋放在茶几上的香烟,“需要的文件准备好了,各部门的工作也安排好了,什么时候去接人?”
    “马上就去。”李存勋对着镜子系好了领带,拉了下西装,又看了一番,转身对刘晓宾说道,“你不去换套衣服?”
    “有问题吗?”刘晓宾看了眼身上有点褶皱的西装,“反正副元首也不是讲究的人。”
    李存勋笑着摇了摇头。“我觉得,你在技术部门呆得太久了,没出去见过世面。明年我让你负责管理行动部门,出去跑几趟,怎么样?”
    “得,我跟你执行的任务还不多吗?”刘晓宾也笑了起来,“好吧,我去换套衣服,你在门口等我,五分钟就好。”
    “给你十分钟。”李存勋看了眼手表,“副元首是个很细心的人,别丢了军情局的面子。”
    刘晓宾苦笑了一下,灭掉刚抽了两口的香烟,离开了李存勋的办公室。
    0钟后,两人乘车离开军情局,前往郊区的副元首官邸,接王元庆来军情局进行工作视察。
    李存勋与刘晓宾都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情报部门不是敞开门做买卖的商场,就算王元庆非常重视情报工作,也应该高调视察军情局的工作情况。
    *****
    封推期间,半小时一更,闪烁更兄弟们一起疯狂,让大家爽个够!
    求票求支持,啥票啥支持都来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i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章卷七 半岛硝烟 第十七章 大战在即
      
    到李存勋与刘晓宾,王元庆叫上叶致胜,让焦魃山推的安排。
    见到留下来的叶致胜,李存勋与刘晓宾有点不太自在的样子。
    “你们认识,我就不多介绍了。”王元庆知道李存勋与叶致胜的关系,“我在国务院忙了一整天,连晚饭都没有吃呢。小李,审讯有结果了?”
    李存勋点了点头,朝叶致胜看了一眼。
    不自在的原因不是不能当着叶致胜的面谈国家要事,而是在引发东海战争的保钓事件后,李存勋亲自审讯了叶致胜。
    叶致胜尴尬的笑了一下,也有点不太自在。
    几年前,他在李存勋面前就像一只蚂蚁,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现在却成了掌握着共和国实权的国家副元首的首席顾问。
    “是啊,我们跟小叶早就认识了。”刘晓宾帮李存勋解决了问题,“当初,为了担保小叶,老李冒了很大的风险。”
    “往事就让它过去吧。”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说正事吧,要不边吃边说。”
    “不用了,我们吃过晚饭才来的。”李存勋将一份文件交到了王元庆手上,说道,“审讯结果出来了,很出乎我们的预料。”
    “这么快?”
    “耍了点小把戏。”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老李亲自出马。别说高野那智。就算是村上贞。唯一地选择也得老实交代。”
    李存勋瞪了眼搭档。没多说什么。
    迅速翻看了文件。王元庆地眉头锁到了一起。
    “有什么大收获?”叶致胜打破了沉默。
    王元庆将文件递给叶致胜。说道:“确实出乎我们地预料。日本连最基本地技术都没攻克。看来我们一直高估日本地技术实力了。”
    “潜射弹道导弹属于顶尖技术装备,不但投入巨大,还不会轻易出售给其他国家。五个核大国中,英国早已放弃自行研制,转为从美国引进。别说日本,任何从头做起的国家没有二十年以上的技术储备都难以取得突破。”李存勋拿出香烟,迟疑了一下,说道,“虽然日本在上个世纪就掌握了运载火箭技术,抢在我们前面发射了人造卫星,但是运载火箭技术与潜射弹道导弹技术地跨度非常大。按照高野那智的交代,ZX…11已经彻底下马,ZX…2的研制工作一直不顺利。CIA的分析判断非常准确,日本在2033年之前不可能研制出潜射弹道导弹。”
    “可靠性有多大?”
    李存勋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高野那智地精神防线已经彻底崩溃,我有绝对把握。”
    王元庆冷笑了一下,沉思起来。
    “如此说来,日本有绝对的必要推动半岛战争。”叶致胜合上文件,接住刘晓宾递来的香烟,说道,“十年之内都无法研制出潜射弹道导弹,村上贞正与东机谷胜肯定担心我们在找其他理由单独打垮日本。与其单独与我们交战,还不如趁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借助美国与韩国地力量对付我们。”
    “这就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王元庆长出了口气,说道,“高野那智的话证实了我们的担心,战争肯定会在年内爆发。如果我没猜错,此时日本外务大臣与韩国外长已经达成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和解协议,为柳宗纯挥师北上奠定了基础。”
    “问题是,日韩国内的民族主义思潮非常强大,且相互敌视。即便村上贞正与柳宗纯愿意联手,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民众的思想观念。村上贞正还好说,毕竟发展核武器、打赢独岛战争,让他拥有了无人能够企及的威望与影响力。韩国局势刚刚稳定,柳宗纯靠鼓吹民族主义上台,在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地情况下,与日本和解,等于葬送政治前程。别说民众不会答应,连军队都不会答应。”
    李存勋与刘晓宾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叶致胜的观点。
    王元庆淡淡一笑,说道:“我觉得,反而是村上贞正的日子难过,柳宗纯的处境理想得多。”
    3人同时皱起了眉头,都有点不太相信王元庆的判断。
    “这么说吧,在独岛问题上,日韩和解的前提是日本让步。”王元庆拿起香烟,没有急着点上,“日本民众的胃口远远超过了韩国民众。
    历史上,日本曾经独霸亚洲,拥有与美国同等的大国地位。虽然被美国控制了数十年,日本民众地奴性大大增强,但是在军政府上台后,特别是在村上贞正执政期间,一系列强硬政策激发了日本人的斗志、唤醒了日本人的野心。相对而言,韩国处处宣扬‘大国思想’,不正是自卑心态的直接体现吗?别说普通韩国民众,就连柳宗纯都承认韩国只是地区强国,从未想过韩国能够成为全球大国。在柳宗纯提出的发展计划中,除了统一
    复独岛。”
    “心态只是一部分,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确实如此,但是心态能够决定一个国家地基本政策。比如,炎黄子孙都在为中华民族复兴努力奋斗,我们的基本政策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日本与韩国地这点差别,足以决定两国的基本情况。千万不要低估政治家地手腕,只要日本在韩国问题上做出让步,柳宗纯必然大做文章,宣扬韩国已经在独岛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转移国内矛盾。如此一来,他地地位不但不会被削弱,反而会更加巩固。只要让军人相信,韩国有能力通过一场闪电战完成统一,军队就会竭力支持柳宗纯。”
    李存勋与刘晓宾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王元庆的分析。
    叶致胜迟了一下,没再反驳。
    “村上贞正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韩国那边一动,日本民众坐得住吗?独岛战争后,日本民众既信服村上贞正的能力,又对村上贞正有了更高的期望,希望村上贞正能够率领日本成为全球大国。历史证明,日本是一个非常短视、也非常急于求成的国家。三年来,日本的潜射弹道导弹计划严重受挫,大国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反而遭到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的全面制裁。如果村上贞正在独岛问题上与韩国妥协、甚至向韩国让步,即便最终目的是把日本推上大国宝座,短视的日本民众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吗?当然,村上贞正会首先稳住军队,不会拿自己的前程与小命开玩笑。”
    “如此说来,战争将无可避免。”
    “我已经给国务院安排了相关工作。”王元庆看了眼李存勋,说道,“高野那智让我们看清了现实,但是无法让我们知道日本与韩国即将采取的行动。韩国与日本在济州签署协议比协议内容更有影响力,我认为军情局应该更加重视韩国与日本的国内情况,密切监视韩军与日军的调动与部署。虽然我不是将军,也没有当过兵,但是我认为柳宗纯要想统一朝鲜,就得发动闪电战,力争在我们出兵干预之前结束战争。”
    “这样的话,必须高度重视朝鲜的情况。”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示意刘晓宾继续说下去。
    “我们一直在监视朝鲜,特别是朝鲜高层。几天前的军事调动,除了针对我们之外,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发生军事政变。”
    王元庆的神色立即阴沉了下来,非常清楚刘晓宾这番话的意思。
    3年来,朝鲜经济高速发展,新思潮冲击着包括军人在内的每一个朝鲜人。朝鲜军队的高级将领、特别是各地驻军的高级将领一直在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随着将领成为经济发展的既得利益者,“金氏家族”的独裁地位肯定会受到威胁。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关键时刻朝军将领绝对会牺牲“金氏家族”。
    问题是,金哲男确实没有多少头脑与能耐。突然让几十万军队换防,不知道动了多少人的“蛋糕”,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或许,柳宗纯会在朝鲜高层做文章。”
    李存勋没有多说什么,因为王元庆一直看“金氏家族”不顺眼。
    “如果柳宗纯需要理由,朝鲜发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王元庆沉思一会,说道,“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
    “也许出手制造理由的不是柳宗纯,而是村上贞正。”
    看了眼李存勋,王元庆笑了起来,说道:“看来,不需要我多说什么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