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鸦片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鸦片战争-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寄这翻话可不是假话,说起晋商的那可是家喻户晓,这乔致庸因为乔家大院地电视剧在中国算得上一个名人了,此刻让刘寄能够目睹电视剧中的真实历史人物,也算是一桩幸事。
    乔致庸不敢抬头,旁边一名将军捅了捅他说道:“小子,皇上叫你上去。  ”
    乔致庸低着这名作了个揖。  脸带笑容地应了声好。
    到了近前,乔致庸跪了下去,脑海里回忆着礼部官员教的几句口号大声说道:“草民乔致庸字仲登,叩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  万万岁。  ”
    “起来吧,到席中挨着王鼎落坐吧。  ”
    听皇上发了话,乔致庸起身站立在一旁。  自然有膳房的太监为乔致庸搬来桌椅坐下。
    这次的宴席皇上恢复了古代的礼仪,每位大臣前都摆放着一张小桌子,所有人围着座成了一圈。  乔致庸的位置摆放在了王鼎的右边,待他坐定下来往四周打量,见周围都是一身绿色制服地将军们,唯独旁边的王鼎大人一身朝廷官服。
    王鼎乃陆军大臣兼兵部尚书其座位在皇上左侧首位,他见乔致庸面带笑容的打量着他,也微微含笑一礼。
    乔致庸见王鼎头上官帽二眼顶戴。  红宝石顶珠。  心知是位朝廷众臣,连忙还了一大礼。
    待乔致庸重新坐定席间有人奏起了鼓乐。  接着有近卫军官兵上前表演助兴。
    这酒宴设在露天,周围繁花似锦,如此清幽之地,今日却变得剑拔弩张,鼓声涛天。  场中数十名士兵捉对儿厮杀,引得周围将军们喝叫连连。  这些将军可不必世袭的旗人将军,这些将军们可都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栋梁之材,这次对将军的选拔刘寄可算是煞费苦心,第一政治资历一定要清白,第二必须是有功之臣,第三最好是进过军事学堂。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当然喜欢这种打打杀杀的娱乐。
    乔致庸却不太喜欢这种调调,他朝旁边地王鼎一看。  见这位一品大员泯着小酒,眼光看着周围的山水花草慢悠悠的欣赏着。
    乔致庸顺着目光看去,见周围春花灿烂,芳草萋萋,大树上新绿的叶芽儿翠绿欲滴。  他不觉念道: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  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  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王鼎笑道:“严次山的词有些伤感,乔老弟在此处用,有些不妥了。  ”
    乔致庸抱拳笑道:“大人教训的是,小民也是一时偶发,不想扫了大人兴致,望大人宽恕。  ”
    “乔老弟过谦了,能得皇上青睐,足见你有过人之处。  这次到京,你我同席也是缘分,今后有用得着本官地地方尽管开口。  ”
    两人一翻交谈顿时拉近了不少距离,这乔致庸早年中过秀才,如果不是弃儒经商,不定也会是今日朝廷中一员大臣。  所以与王鼎相谈间言语颇多合处,说到皇上以雷霆霹雳的手段一举裁汰八旗,两人都是拍手称好。  对于这次朝廷的巨变,能如此平稳的过度,乔致庸是赞不绝口,他却不知道广州八旗被解散时,因为官员处理不当,聚众闹事,后来被新军镇压了下去。  当然这些话王鼎也不可能说给乔致庸听。
    其实对于这次朝廷的大改制,王鼎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现在新军总数达到130个镇,他相信假以时日,这支虎贲之师重现汉唐盛世也将不是神话。  当然在怎么兴奋说话也要看对象。
    酒席到了**众人杯盏交错,猜拳行令,王鼎是朝中众臣,又是这些将军们的上司,自然不敢有人来灌酒。  乔致庸却是惨了,被这些将军们敬来敬去,喝的烂醉如泥。
    刘寄在主席上看的哈哈大笑,他也没有约束这些人。  毕竟这些人大都是从军中提拔上来地干将,他们中多数都是寒门出身,今日任了将军,有了爵位。  想一想从一个行伍之士,成为了一个将军,能不兴奋吗?
    刘寄端着杯子起身说道:“诸位将军,把你们地酒杯举好,镇试问诸将军一言。  ”
    听到刘寄中气十足的声音,众位将军大臣们都肃静下来,一起面向刘寄地方向举杯站好。
    只听刘寄洪钟一般的声音继续说道:“将军们,你们是朕手中的长剑,朕的长剑有何用。  回答朕!”刘寄最后一句话,气冲牛斗,直上云霄,周围飞鸟为之一惊,扑簌簌的向天空飞去。
    将军们齐声吼道:“保国安民,杀敌扬威,誓死效忠皇上!”这雄壮的声音如同群虎猛啸,声音回荡在天地间久久不散。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八兰芳国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八兰芳国
    接见完乔致庸刘寄给了他一道手谕,让他亲自去找户部尚书包世臣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刘寄又手书了书信一封给雷履泰,把扶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意思明白无误的告诉了雷履泰,并让雷履泰从中华银行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重新组织一个班子专职进行银行管理,并准备大规模发行纸币。
    处理完这些,刘寄在案头发现了一封新加坡总督的奏折。  读完奏折刘寄的心头沉重起来,他默默回忆起心中的内容。
    1772年5月,一个名叫罗芳伯的中国人踏上了婆罗洲的土地,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婆罗洲的历史。  罗芳伯出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广东梅县石扇堡人。  罗芳伯自幼胸怀大志,而且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是个文武全才。  1772年,已经第,对仕途彻底灰心,于是带领一批客家青年漂洋过海,经虎门到达婆罗洲西部的坤甸。
    最初,罗芳伯在当地以教书为生。  很快,他发现婆罗洲的华人缺衣少食、夜无居所,生活十分困苦。  于是,罗芳伯决心要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  由于当地盛产黄金,罗芳伯就着手组建了“采金公司”,开发金矿。  金矿的开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经济发展。  此后,罗芳伯的名字不仅在华人圈子传开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听到也会肃然起敬。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  罗芳伯又开始处理安全问题。  当时,岛上社会治安极为混乱:土匪横行、海盗称霸,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土著首领则束手无策。  对此,罗芳伯先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  继而联合婆罗洲地苏丹,迅速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盗。  在战斗过程中。  罗芳伯出色的组织能力、勇敢的战斗精神令同伴们极为钦佩,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领袖。
    军事上的胜利提升了罗芳伯的政治影响。  平息了盗匪后,罗芳伯的声望如日中天,为他日后建立共和国提供了必要条件。  当时罗芳伯率领地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平定叛乱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  当地苏丹也表示臣服,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  但多次被他拒绝。  最终在苏丹的一再劝说之下,罗芳伯虽然表示可以接受政权,但决不答应做国王。  1777年,以东万律为首都地“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  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  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  但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为此,罗芳伯郁郁而终,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  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其实罗芳伯等人想要归顺清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想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  当时的东南亚并不平静。  荷兰殖民者在1596年就侵入印尼,160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不断在印尼诸岛进行侵略扩张。  荷兰殖民者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并不断派兵侵扰。  罗芳伯等国家领导人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兰芳小国地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只有借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镇住荷兰人。
    兰芳的这一举措起到了一定效果。  罗芳伯向清朝称藩的愿望虽然未能实现,但清政府最终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  兰芳也借助此点。  向外制造假象。  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  此举果然唬住了荷兰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  荷兰人担心对兰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对,他们不得不停止对兰芳地骚扰。
    鸦片战争胜利以后,现任的兰芳共和国大总长古六伯便再次提出加入大清国的请求。
    刘寄压抑住心头的激动,向外面叫道:“来人。  ”
    “召大臣们到军机处议事。  ”
    这次军机处议事的效率很快,所有人都一致拥护吸纳兰芳共和国加入大清朝。
    我们从地图上不难发现新加坡与加里曼丹岛隔海相望,鸦片战争中这个岛子西部的一个独特地国家兰芳共和国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战局。  战争的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中国夺得了新加坡的统治权。  现任的大总长古六伯是一个具有长远目光的领袖,他迅速的召集了国中几大势力商议兰芳共和国如何在荷兰殖民者的咄咄紧逼下如何长久的生存下去。  结果不难猜测,1842年,兰芳共和国向新加坡总督左宗棠递交了国书,恳请加入大清朝。
    这个兰芳共和国长久期盼地结果终于在1842年五月传来,当仲夏地海风吹拂着海滩上的椰子树时,一支庞大地中国舰队到达了兰芳共和国的首都坤甸。
    出现的坤甸港口的战舰船身庞大,一根根擎天而起的桅杆似欲刺破苍穹,主桅上一面迎风招展的龙旗,旗帜上那条金色的巨龙似欲破旗而出。  看到祖国的战舰穿越海洋来到了他们扎根的土地,等候在港口边的人群中,那些穿越死亡的客家人不由的激动起来,他们犹如一群终于找到故乡的游子。
    有人叫道:“好大的战舰,跟洋人的战舰比一点也不差。  ”
    旁边又有人说道:“若是差了,敢跟英国人打,连荷兰人都要害怕英国人。  ”
    东南亚的航海业非常发达,坤甸的港口完全能够容纳这些战舰,五艘战舰在一艘驶去的小船指挥下,缓缓的在港口中停泊了下来。
    一根粗大的缆绳从船上抛了下来,码头上几个粗壮的小伙子动作娴熟的将儿臂粗的绳子绕到了一根柱子上。
    战舰终于停稳了下来,先从船上下来的是一群南洋水师的官兵。  看到这些身穿蓝色水师制服的同胞们,兰芳共和国的华人们兴奋的叫了起来。
    当林则徐从舰船的舷梯上走下来时,汪嘉应快步走了过去,他高声叫道:“来的可是林则徐大人。  ”
    林则徐刚下走下舷梯,正在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便看到一位肤色如铜的壮年人,身穿一袭锦袍快步向自己走来。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九兰芳国2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九兰芳国2
    “英雄落魄海天来,笑煞庸奴亦壮哉。  燕雀安知鸿鹄志,蒲樗怎比栋梁材。  ”林则徐看着石牌上罗芳伯的诗词,不觉念了出来。
    此时两位英雄人物的心灵穿越了时空,相互交融在一起,林则徐深深的为这个怀才不遇的书生所感染,罗芳伯能在异乡闯出一片天地,其中的艰难困苦非常人所能了解。  最难得的是罗伯芳坚持不称帝,在功成之后交出手中的最高权利,在兰芳国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传统,让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制度实现在海外。
    林则徐恨不能与这位英雄能促膝相谈,他压抑住心中涌动的感情,怅然说道:“好,能写出此等字句,非平常人可比,难怪能做出非平常人之事。  壮哉芳伯!”
    林则徐已经来到了加里曼丹两天了,大总长古六伯把他招待极为周到,可是对于具体的事务始终有些支吾。  林则徐不动声色的观察着,这两天里他对于兰芳国的情况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兰芳国是以兰芳公司的形式维持与运转的,公司总厅设在万律地区。  在林则徐看来罗芳伯这位令人钦佩的英雄之所以,以共和的形式建国,也有其现实的一面。  那就是兰芳国的派系势力太多。  天地会、四大家围、兰和营还有兰芳会,各自都有一个圈子,在外界的压力下他们是兰芳公司。  在内部他们又相互制约与斗争。
    林则徐从石碑上收回目光,朝住处走去。  他的身后两名负责保卫林则徐地卫兵悄悄的跟着。
    对于坤甸的热带风光林则徐是由衷的赞叹,许多让林则徐叫不上名的热带植物郁郁葱葱布满在道旁,即使是无人打理的荒地里也开满了旖旎多姿的花朵,在林则徐居住地吊脚楼外,更是有一颗十数人合抱的大榕树,其巨大伟岸地身躯亭亭华盖,遮掩了附近数百米的方圆。
    沿途观赏着这些热带风情。  林则徐不急不燥的走动着。
    一行人不觉回到了居住的屋子前。  这次出使的侍卫官胡林冀正站在门口处等候着。
    眼见林则徐回来了,胡林冀快步迎了上来说道:“中堂大人。  下官刚才得到一个消息。  ”
    林则徐缓缓的说道:“道来。  ”
    “现在兰芳国正在和岛上的万那土王发生战争,兰芳国已经连续吃了几次败仗。  听说古六伯要下台了。  ”
    林则徐淡淡笑了笑,这位皇上钦点进京师讲武堂地天子门生,也是挺机灵的,居然到外面自个找到一条有价值的情报。  不过这些消息对林则徐来说已经过时了。  对于这位办事积极的后进,林则徐觉得还是有必要提点一下,他抚须说道:“兰芳国的天命不在他们自己手里。  ”
    胡林冀听得愣了一下。  仔细思索起来。
    林则徐自顾走进屋里,这间木屋虽然下面悬空,但是单看上面的样式,决对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建筑。  窗户的格子雕刻成牡丹地图形,堂屋里供着文圣孔子的雕像,在堂屋右侧有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这里显然是一间书房,房里文房四宝俱全。  正对门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水墨画,画中一坐巍峨耸立的大山占据了大幅的画面,整座山浑厚苍奇,铁骨铮铮,那悬崖峭壁似欲迎面扑来,让人胸中顿生被山势填满地感觉。  在大山的脚下一间茅屋寥寥数笔而成。  屋前小桥流水浑然天成,整幅画让人心中尘埃尽去,唯有流水潺潺之声。  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非淡泊无以明志,下联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六伯曾告诉林则徐,这间房屋是罗芳伯生前用过的书房,屋子里的摆设仍然是大总长生前的样式。
    林则徐再一次的站在画前,感受着画里的氛围,心中按下的情愫又跌宕起来。  他在画前站立良久,默默的一言不发。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古六伯低沉的声音传了进来。
    林则徐应了一身。  回过身来面对着进门地古六伯,他地面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招呼道:“是古总长来了。  请坐,请坐。  ”
    两人在书房里坐定下来,林则徐向外面叫道:“上茶。  ”
    落座后地古六伯,脸上带着一丝难堪。  他微微的低着头,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好半响才开口说道:“我也不必瞒着林中堂了。  现在的总人已经不是我了,而是谢桂芳。  而且谢桂芳准备和荷兰人签订条约,荷兰人已经答应了将任命他为“甲太”。  ”
    此时胡林冀刚刚端着茶碗进屋,听到古六伯的话他立刻醒悟过来,为什么林则徐会说,兰芳国的天命不在他们自己手里。  胡林冀想的入神,茶碗中开水簸出,烫的他差点丢手,好在在讲武堂的刻苦锻炼让胡林冀反应极快,方不至于出丑。
    林则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