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此时已经识破了三艘德国军舰的诡计,于是下令,向三艘德舰接近,接近的同时保持舷侧对准德国军舰,希望利用火力的优势尽快重创一艘德国军舰,以摆脱以少打多的不利局面。
三艘德国军舰见到致远舰向己方驶来,也明白了致远舰的意图,三艘德舰于是加快速度,想要赶在致远舰拉近距离之前对其完成包抄。
致远舰抢先一步,一艘德舰进入了射程,三门210毫米火炮一起开火,这一次致远舰使用的是高爆榴弹。
这种轻型巡洋舰为了提高航速和续航力,所以只在弹药库和轮机舱外装备了比较薄的装甲,两枚炮弹在舷侧附近的海水中爆炸,飞溅的弹片射穿了木制的甲板,甲板内的隔舱中装着大量的燃煤,这也是19世纪军舰设计的思路之一,即燃煤可以充当军舰的防护,尽管从战争史来看,这个设计体现的防护作用并不明显,可是这些燃煤却保护了这艘德国军舰。
第三枚炮弹直接击中了甲板,巨大的气浪和弹片炸断了高高的桅杆,观察员当场丧命,致远舰继续逼近受伤的德国巡洋舰,这时,其余的两艘已经绕到致远舰的尾部,向致远舰的另一舷侧迂回。
邓世昌并没有下令大口径火炮移动,致远舰上还装备着各种口径的机关炮十几门,他下令机关炮对准接近的德舰攻击,大口径火炮则继续攻击那艘已经受伤的德国巡洋舰,修正了弹道之后,邓世昌果断下令五炮齐射,在致远舰的设计上,舰长只需要按一个电钮,军舰上的火炮就可以实现齐射。
这五发炮弹对那艘轻巡洋舰产生了致命的打击,一发炮弹击中了舷侧的炮房,炮房外面薄薄的一层铁甲根本不足以抵御威力强大的炮弹,炮弹击中了堆积的弹药,最令人恐怖的殉爆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在舷侧发生,波及了轮机舱,幸运的是火药库在装甲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这艘战舰的航速一下子就降了下来,失去了战斗力,只要致远舰继续对它攻击,沉没是早晚的事。
这时,迂回到另一侧和舰尾的巡洋舰同时开火,致远舰一瞬间弹如雨下,探照灯,飞桥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致远舰上位于舷侧炮台的一门150毫米舰炮被炸坏,失去战斗力。
邓世昌下令,全舰的大口径火炮转向另一舷,可是转向需要时间,尤其是舰尾的那门210毫米主炮,由于舰尾的甲板下面布置了生活舱室,所以无法在这个地方布置复杂的液压传动装置,于是这门主炮就不得不采用人力运转,转向的时间就更慢了,而那些小口径的机关炮,并不能对德国巡洋舰造成致命的杀伤。
也就是说,致远舰还要承受至少三轮的火炮齐射!
第057章舰队决战
就在致远舰旋转炮口的时候,两艘德国巡洋舰又发动了一波齐射,一枚150毫米高爆榴弹在致远舰舰尾火炮前方爆炸,弹片像舞蹈的死神一样跃动着,几名炮手中弹身亡。
这时,舰首的那座两联装主炮已经调转过来,主炮开火,炮弹准确地命中巡洋舰的左舷,那艘巡洋舰的一门火炮顿时丧失了战斗力致远舰的主炮带有制退复进机结构,射速达到2。5分钟一发,这样的射速在大口径火炮中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可是在巡洋舰的速射炮之下,还是显得太慢了,而且致远舰的速度又远远落后,所以很难躲开对方巡洋舰的炮火,现在的致远舰就好比一个困在角落里的拳击手,无路可退,只能拼命挥动拳头,希望对方能先倒下。
致远舰剩下的那门150毫米主炮转过头来,开始对德舰的攻击,十几门机关炮也向德舰倾泻着炮火,很快一艘德舰的甲板起火,德舰调整火炮俯仰角度,集中火力攻击致远舰的水线位置,于是十几发炮弹就重重撞在水线位置,海水开始涌入,德舰上的水手以为:致远舰很快就会沉没了,于是发出了一阵阵欢呼!
如果致远舰是一艘一般的巡洋舰,那么它将很快倾斜,沉没,可它是一艘穹甲巡洋舰,所谓穹甲巡洋舰,就是它的舰身并没有像铁甲舰那样铺满装甲,它的舰身还是木制结构,只是在轮机舱和弹药库之上加装了一层装甲,“穹”字在汉语里是中部隆起的意思,“穹甲”就是这层装甲是中间平,两边坡的结构,两边坡的底部正好延伸到水线之下,这样,就算是水线附近的船体受损,海水会被装甲挡住,不会大量涌入船体。
就在这时,那艘远远落在身后的平远舰终于赶到了,平远舰的大口径火炮只有一门260毫米主炮和二门150毫米主炮,尽管这样,也足以对德国军舰造成威胁,德国军舰见到平远舰赶到,也不恋战,迅速驶出胶州湾。
先前受伤的巡洋舰和发生机械故障的威森堡舰已经脱离了战斗,致远舰和平远舰追赶不及,也返回了胶州湾内的临时港口。
这次交锋,让德国舰队司令迪特里希信心倍增,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先前的看法,这是一场骑兵与炮兵的较量,骑兵可以摧毁炮兵的大炮,然后从容地离开,他认为,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重创北洋舰队,然后在谈判桌上为德意志帝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于是迪特里希用电报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威廉二世,野心极度膨胀的威廉二世随即命令迪特里希便宜行事,尽管孱弱的大清国不堪一击,可是它就像一只垂死的刺猬,北洋舰队就是它背上的刺。
这次冲突被后世称为“胶州湾海战”,德国政府随后指责清政府向己方军舰发动攻击,德国军舰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自卫手段,英法俄等国也纷纷指责清政府,法国甚至开放金兰湾港口,供德国舰队休整,补充燃料,英国也表示愿意提供香港的港口让德国的军舰休整,尽管西方国家在此前龃龉不断,可是在对付清国的问题上,态度却出奇地一致。
清政府也指责德国军舰无端的挑衅行为,并呼吁西方列强保持中立。
1894年11月7日,威森堡舰修复了动力系统的机械故障,受伤的巡洋舰前往香港休整,11月8日,德国舰队进入胶州湾,炮击青岛,造成十二名平民死亡,四十五人受伤,北洋舰队成建制在胶州湾内进行巡逻。
11月9日9点,德国舰队在北方的天空发现了大量的煤烟,迪特里希知道这是因为北洋舰队使用劣质燃煤,所以产生了大量的煤烟,德国舰队比北洋舰队提前两个小时发现了对方。
10点30分的时候,德国舰队发现烟柱越来越多,烟柱下面的军舰轮廓也越来越清晰,迪特里希判断:他们找到了北洋舰队的主力,共计九艘军舰。
迪特里希发现北洋舰队采用“叠阵雁行队”,这种阵型,五艘军舰在前,四艘军舰在后,在后的军舰落在前一艘军舰身后的45度附近。迪特里希决定采取纵队战术,这种战术便于发挥舷侧火力,由于德舰的速度普遍较快,所以迪特里希命令舰队采取侧翼迂回包抄战术,争取再局部形成以多打少,在击沉两到三艘清国军舰之后就撤出战斗。
二十分钟之后,德国舰队变阵完毕。11点的时候,迪特里希下令舰队提前开饭,甚至允许士兵少量饮酒,在饭后甚至可以自由吸烟,要知道,那个时代的军舰主体是木制结构,吸烟极有可能引发大火。
这时,北洋舰队终于发现了德国舰队,总共七艘军舰。提督丁汝昌知道,舰队中最有战斗力的定远舰和镇远舰,因为服役期过长,长期使用劣质烟煤,锅炉年久失修等问题,航速远远达不到设计之初的15节,而对方的三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航速普遍可以达到15节,更不要说那四艘航速更快的巡洋舰了。
丁汝昌发现了对方舰队成一条纵队,舷侧面向己方舰队,向自己的东南方向行进,知道对方想要对他实行包抄,于是丁汝昌决定,舰首向自己的东北方向偏转,航速较快的穹甲巡洋舰致远舰,靖远舰,济远舰,经远舰向东北方向迂回,与定远舰和镇远舰等五艘军舰对德舰形成包围之势。
丁汝昌希望借住定远舰和镇远舰的火炮威力,重创一到两艘敌舰,迫使对方撤出战场。
在蒸汽动力时代,海战的阵型便于参战方发扬火力,增加生存力,所以舰队的决战,抢占阵位的时候就开始了。
11点20分,丁汝昌下令开饭,酒足饭饱之后,决战即将来临,北洋舰队的水兵大多都是老兵,所以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战斗,丝毫没有新兵那种兴奋和不安。
12点10分,德国军舰进入了定远舰那四门305毫米舰炮的射程,这时,德国军舰没有到达预定的包抄阵位,北洋舰队也没有完成对德舰的包抄,于是战局形成了北洋舰队以两个横队冲击德国纵队的态势。
丁汝昌很清楚,这样下去,必然要陷入乱战的局面,拉近距离固然对发挥定远镇远的大口径火炮有好处,可是由于北洋舰队舰船的航速普遍较慢,在乱战中不会占到太大便宜,于是他下令,首先开炮。
巨大的轰鸣声回荡在海面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队的会战开始了。
第058章流放台湾
由于距离太远,定远舰的第一发炮弹并没有击中德舰,尽管如此,这一炮也给了德舰不小的震撼,305毫米炮弹掀起的巨大浪花让每个人都心头一震。
距离渐渐拉近到4000米,这个距离是定远舰和镇远舰的有效射程,两舰的火炮同时瞄准对方旗舰——大选帝侯号,两舰的炮弹采用黑火药,这种火药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已经比较落后,相同质量的火药,黑火药的威力较小,而且黑火药会产生很浓烈的烟,这些烟对炮手的后续操作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两舰的主炮炮罩已经拆除,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些浓烟尽快散去,这里面有鲜血的教训,在丰岛海战中,日军炮弹的碎片钻进炮罩,高速飞动的碎片在炮罩壁上弹来弹去,大量杀伤了炮位上的人员。
尽管炮罩已经拆除,浓烟还是没有散尽,炮手忍着刺鼻的烟,把为数不多的高爆榴弹装入炮膛,填装发射药,准备完毕之后,火炮齐射。
德国军舰在设计防护时的思想是:只要战舰不沉,就可以拖回港口进行整修,所以在勃兰登堡级战列舰上,主装甲的厚度高达400毫米,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定远和镇远的355毫米装甲。
几枚炮弹击中水线附近的船舷,上面铺设的钢面复合铁甲发挥了作用,这种装甲外面是硬度较大的钢,内面是比较柔软的铁,由于两层材料的物理性能不同,来袭炮弹会在交界面面上改变方向,所以这种复合装甲的防护性能要优于只使用一种材料的均质装甲。
炮弹的撞击摇晃着舰身,可是并没有对舰身造成致命威胁,可是德国军舰甲板上层的建筑并没有防护,一枚炮弹穿过甲板,命中了水兵舱室,剧烈的爆炸旋即引发了大火,德舰不得不抽调一部分人员前去灭火;除此之外,位于舰首的主炮遭到毁灭性打击,强大的爆炸冲击波和飞散的弹片使舰首双联装260毫米主炮的炮管折断,炮位上的人员损失惨重。
这个时代的海战,谁都不可能在发射第一发炮弹的时候就击沉对方,所以,决定胜负的关键除了谁打人更狠,还有谁更能挨打。德舰凭借着高航速,很快把定远舰和镇远舰拉进了自己的射程,尽管勃兰登堡级上35倍口径火炮和40倍口径火炮需要计算不同的弹道诸元,但是德国水兵还是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素质,他们很快完成了计算,随即,三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向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舰发射了炮弹。
定远舰和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系出同门,都是德国伏尔铿工厂制造的,上面的复合装甲都是相同的,所以勃兰登堡级的炮弹并没有能够击穿定远舰的装甲,不过甲板上面的建筑却遭到了打击,勃兰登堡级炮弹中采用的火药并非黑火药,而是威力远远强于黑火药的苦味酸火药。
苦味酸的化学名为“2…4…6三硝基苯酚”,其中的2;4;6表示苯环上面硝基的位置,这种物质经过化学处理可以做成威力强大的炸药,通常称为黄色炸药,而勃兰登堡级上使用的这种炸药经过了特殊改进,在爆炸中心可以形成极高的温度,号称连钢铁都能熔化。
在炮弹击中定远舰的甲板之后,随即燃起了大火,木制甲板剧烈地燃烧起来,冒起的浓烟把瞭望楼围了个严严实实,观察员已经无法观察目标,求解弹道数据,定远舰的主炮已经相当于无法使用。
就在定远舰和大选帝侯号互相炮击的时候,位于定远舰右翼的致远,靖远等四艘军舰,已经驶入了对方的射程,插入了对方的纵队队形,双方已经形成了乱战的局面。
这种乱战的局面在蒸汽动力时代的海战中屡见不鲜,双方没有了固定的队形,各自为战,海面上浓烟滚滚,这种情况下,旗舰很难对全局进行指挥和掌控,于是双方舰队的司令——丁汝昌和迪特里希不约而同下令,各自为战。
在这种状况下,德舰的高航速和高射速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北洋舰队的舰船上,一时间弹如雨下,德国舰队的四艘巡洋舰像四条凶狠的恶狼一般,把平甲巡洋舰经远舰困在核心。
所谓的平甲巡洋舰,是与穹甲巡洋舰相区别的地方是:平甲没有穹甲那样中间平,两边坡的结构,只有一层平的钢装甲,来保护弹药库和轮机舱。这种装甲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层装甲位于水线之下,一但外层舰身被击破,海水就会涌入舰身,这样一来,水会囤积在装甲之上的舰身里,军舰将会沉没。
这个致命的缺陷很快在战斗中体现出来,经远舰在德舰的围攻下,身中数十炮,舰身开始进水倾斜,轮机舱开始进水,经远舰管带为了防止锅炉爆炸,不得已下令熄灭进水的舱室中的锅炉,随着进水量的增加,经远舰锅炉全部熄灭,经远舰最终丧失了全部动力。
舰体的倾斜加速了舰身的沉没,最终,经远舰管带不得不下令弃舰。
在这个过程中,北洋舰队也对德国舰队进行持续不断地打击,由于北洋舰队火炮的射速普遍较慢,所以在整个交战过程中始终落于下风。
海战进行了四个小时,伴随着经远舰的沉没,德国舰队首先撤出了战场,北洋舰队也随后撤离。
这场被称为“黄海海战”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队交锋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德国舰队方面,一艘巡洋舰丧失了战斗力,其余军舰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北洋舰队方面,经远舰沉没,在胶州湾海战中受损的致远舰失去战斗力,值得一提的是:据战后统计,定远舰舰身中弹多达187处,却无一处炮弹击穿装甲。
德国舰队一路向南,进入了英国的殖民地香港,英国随即做出一副外交斡旋的姿态,积极调停,想要息事宁人的清廷最终同意赔偿军费白银五百万两,将冲突的“始作俑者”,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革职,褫夺其“葛尔萨巴图鲁”勇名,流放台湾岛。
11月25日,邓世昌站在那艘前往台湾的船上,透过舷窗他眺望着那茫茫云雾中笼罩的台湾岛,正如他三十八岁那年,接收致远舰回国的时候,在茫茫渤海上眺望那片他深爱的土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他加入海军的那一刻起,他就想好了大将难免阵前亡的宿命,可是无法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囚犯,被流放到台湾,他低下头,手中的蘸满了墨的笔,挥洒在雪白的宣纸上,似乎要写尽那未酬的壮志!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他还不知道,很快他就将遇到一位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的爱国情怀的舰长,他将在另一个陌生的地方,施展他的抱负。
第059章看门人的难题
1894年11月25日,满载着钢铁冶炼设备的英国运输船驶进琉球的港口,也带来了德国舰队和北洋舰队交战的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