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倾宋- 第4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到眼前这一幕,吴言成就已经能够确定,这一场小小的攻防战,已经用不到自己操心了。毕竟为了保证火炮和飞雷炮能够完整的运回城中,吴言成手下这一支人数并不多但是足够精锐的小队伍,装备了大量的弓弩和火铳,这些“恶名远扬”的武器,足够在蒙古骑兵杀到明军阵前就把他们最后的锐气消磨干净。更何况在后面的阵中还有重装甲士等待着他们。

果然蒙古骑兵在神臂弩和火铳密集而不间断的打击下,很快就丧失了继续进攻的勇气,在地上留下上百具尸体,转而向两侧撤退。只不过这样的撤退等于将自己的侧翼暴露在了明军的刀枪下。然而看上去蒙古骑兵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这四支同样受到不少打击的队伍,显然已经没有心思和明军纠缠,只想要早早地从这地狱般的陷阱之中跳出去。

吴言成见状不由得惋惜的摇了摇头。如果他现在手中有足够的兵力,甚至更或者箭矢和铁弹能够充足一些,他肯定带着人直接杀上去,然而毕竟自己的主要目的只是调虎离山,而守城还需要大量的箭矢和火药,根本不能在这个时候浪费。

下意识抬头看向敦煌城的另外一个方向,吴言成轻轻呼了一口气。

老子在这边这么拼命,霍良你可千万不要把大事搞砸了。

————————————

当周围的士卒全都被抽调去支援回回炮那边营寨的时候,阿史那土门就隐约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他没有别的选择,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能够带着人承担看守存放火油营寨的任务,就已经说明上官对他赞赏有加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前去上官那里说三道四,阿史那土门明白那些掌握了他命运的人将会是怎样的不屑和气愤。

所以就算是感觉不对,在没有找到确切证据之前,阿史那土门不会跑过去说什么,甚至他多年来的人生经验告诉他,就算是真的发现了什么,也不能多说,当一只缩头乌龟有的时候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一旦上官没有听从你的意见而酿成大错,到时候十有八九会找个人当作替罪羊。而往往官职卑微的你反而是最好的选择,建议太晚、没有尽忠职守等等帽子扣上来,直接就是斩首了事。

作为第二等民族时间长了,阿史那土门很明白如果背锅的话,自己的那几位上官肯定毫不犹豫将自己推出去。死了一个色目人都头,并不妨碍他们的根本利益,而偏偏这个人还是突厥贵族,不啻于给原本还显得太小的都头身份镀了一层金,杀了这个人,一来可以稳定军心,二来也能够震慑越来越不听话的色目人。

蒙古高层肯定很乐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毕竟蒙古人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再杀中高级将领,恐怕会引起下面的不满,并且削弱对基层的控制。词中的利弊,只要是个人都能够权衡清楚。

所以阿史那土门宁肯当缩头乌龟也不愿意去当明白人。

有的时候死的最惨的还真就是那最明白的人,大家都看不清楚的局,就你看的最清楚,那岂不是显得你比其余人都厉害。枪打出头鸟,自然先把你整下去大家才有安稳过日子的可能。

刹那间,阿史那土门下意识的看向远方沉默在黑暗中的敦煌城。虽然蒙古百般封锁消息,但是因为现在明军的一路高歌猛进,大明对待俘虏和异族百姓的政策已经被很多有心人知晓,并且随着口口相传在蒙古的每一个部落之中流传。

据说南蛮子的政策甚是公平,不分民族,而是以奴隶和大明百姓的身份来区分社会阶层。被征服的民族百姓和战俘一开始都会以奴隶的身份出现,但是只要你主动报名投军、甚至是在大明各种工程设施建设过程中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那么你都有获得大明平民百姓身份的机会,而且不只是你,你的家人也会跟着脱离奴隶身份。

凭借着这个政策,大明已经组建了静江军、大理军等等精锐异族军队,阿史那土门听曾经参加过成都之战的一名老百夫长说过,静江军和大理军那些疯子,打起仗来根本就是在玩命,毕竟只要他们铤而走险获得军功,一家人都会受益无穷,甚至哪怕没有军功就先战死,朝廷也有很丰厚的犒赏和抚恤,只是比大明将士略微少一些。

对于沦为奴隶的家庭来说,这已经很珍贵了。

阿史那土门并不是怕死的人,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好斗,甚至白天还曾经身先士卒冲击城墙,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心中没有牵挂。他还有在后方的家人,阿史那土门不敢想象如果自己战死在沙场上,自己的家人被成为大明治下的异族,成为奴隶,会面对怎样的境况。

自己那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而自己体弱多病的妻子,又如何才能在大明的统治之下挣得一线生机?

阿史那土门看着远方的敦煌城,一时间竟然怔住了。

然而一声锐响突然打断了他的思绪,他下意识的回头看去,脸色大变。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支明军骑兵已经从黑暗中杀出,明月的清辉洒在他们的盔甲和刀刃上,映衬着流光如水。这支明军骑兵飞快的对准营寨外蒙古步卒放箭。

“百夫长!”一直跟在阿史那土门身后的什长一下子惊讶的叫出来。

阿史那土门一把抽出佩刀,却是怔住了,他下意识的向火光熊熊升腾的地方看去。

声东击西、调虎离山。

不管怎么形容,明军这一次达到目的了。他们的目的根本不是回回炮,而是这边的火油营寨。城中明军在蒙古的回回炮之下苦苦煎熬了两天,终于逼迫蒙古使出火油这样的压轴武器,从而使得明军最终选定自己的夜袭目标不是威胁更大的回回炮,而是会在城破之后将自己逼入绝路的火油。

更何况蒙古肯定会重兵防守回回炮所在的营寨,尤其是当明军大张旗鼓进攻的时候,其余地方的蒙古步骑也自然而然的会被抽调过去。到时候存放火油的营寨,反而会成为最好下手的目标。

这从明军骑兵有如幽灵一般出现在这里,就能够看出来,蒙古到底抽掉了多少兵力前去支援回回炮所在营寨。

无数的黑色幽灵在月光下显露出身影,就像是沐浴月光而出现的黑暗之神,他们举起自己的兵刃,无声无息的带来最致命的死亡。当先的明军骑兵微微一顿,当他的手臂再一次举起的时候,一面赤色旗帜已经在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映衬下猎猎舞动。

大漠的风鼓动旗帜,无尽的沙丘衬托这一道道身影。

阿史那土门浑身上下已经冰凉。

在他的梦魇之中,大明军队往往是以涅槃凤凰的架势出现,永无尽头的火海熊熊燃烧,数千数万的士卒迈动步伐向前,一面面赤色旗帜飘舞,如同在火海中展翅翱翔的凤凰。

而现在的明军骑兵,以另外一种令人可怖的气势出现。

黑暗中的利刃,往往没有任何声响,却总能置人于死地。

阿史那土门麾下的士卒,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之中纷乱逃窜。而紧紧跟着阿史那土门的那名什长也担忧的抬头看向自己一直追随的人。

缓缓抽出的刀重新回到刀鞘中,阿史那土门小心摘下来佩刀,在周围人惊愕的目光之中缓步走到营寨门口。一名明军将领一下子拽住战马,手中的马槊反射着点点月光,带着寒意直指近在咫尺的阿史那土门。

阿史那土门直接跪倒在地,低着头举起了自己的佩刀,一言不发。

那名明军将领显然也是怔住了,不过旋即冷笑一声,他身边的士卒已经将无数火把扔进了营寨之中。

阿史那土门身后的那名什长沉吟片刻之后,同样跪倒在地。

周围的蒙古士卒再也没有丝毫的犹豫,黑压压跪倒一片。

大火在此时一跃而起,转瞬就将整个天地渲染成血红颜色。(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三章虽千万人吾往矣

霍良虽然很不想接受眼前这名色目人都头的投降,但是他别无选择。

他身边的骑兵,都是当初从红柳河滩撤回来的将士,是亲眼看着、经历了那一场“可怜无定河边骨”大战的人。当时王进强行命令他们撤退,霍良哪怕是百般不愿,也必须要接受这个任务,因为当时战死在那无边风雪中的弟兄们,需要有人来报仇。

好在王进最后还是被及时赶到的吐蕃援军救了一条性命,否则霍良不敢想象自己将会怎样愤怒,以至于甚至忍不住在刚才就直接将马槊刺入那名色目人都头的胸膛。

但是他不能做,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不能做。

大明现在需要一个蒙古人投降的楷模,更需要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整个河西之战的胜利。而且神策军现在也不能引起蒙古鞑子的愤怒和抵抗意志,否则说不定援兵还没有来,神策军就已经在敦煌全军尽墨了。一支斗志越来越低的蒙古军队,才是现在神策军最需要的。

而大量的敌人举手投降,无疑是瓦解对方斗志的不错选择。

心中仿佛有火焰在熊熊燃烧,霍良看了一眼跪在身前的色目人都头,在西域呆的时间久了,借助忽明忽暗的火光,他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一个突厥人。不得不感慨一句,多少年前,突厥人在大唐军队的旗帜之前跪地投降,多少年后大明军队再一次在这黄沙大漠大开杀戒,突厥人在威风了这么久之后,再一次成为大明的臣服者。

数百年的屈辱,数百年的弱小,在这一刻已经烟消云散。

甚至霍良都快忘了,自己是守城的一方,而蒙古鞑子才是攻城者。

“带下去!”霍良挥了挥手,就算是自己再不情愿,也得保证这些色目人的安全。

十几名骑兵前去押着俘虏回城,而其余的骑兵再一次在霍良身边聚集。

火油已经全部被点燃,熊熊大火一下子将整个营寨吞噬,甚至就连周围的寨墙也都被火焰吞噬掉,就算是明军骑兵也不得不向周围退让。

“师长,咱们现在怎么办?”一名旅长策马上前,火焰之中他的表情看上去有些狰狞。

霍良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打量前方连绵的营寨。

蒙古鞑子的步卒此时估计还在城对面,甚至还在路上,所以等到他们回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现在这些营寨在明军骑兵的铁蹄之下就是待宰的羔羊,就算是在心思沉稳的人,也会心动。

更何况这些在红柳河边屈辱撤退、眼睁睁看着弟兄们去送死的骑兵。所有人的胸膛之中仿佛都有火焰在熊熊燃烧,血液滚动,似乎随时都能够炸裂。男儿的耻辱,一生有一次就够了;大明将士的耻辱,只能用敌人的鲜血和这冲天的大火来洗礼!

“杀!”只有一个字,翻滚着从霍良的口中喷薄而出。

“杀!”无数的明军骑兵拽紧马缰。

月光下,火光中,一道道身影猛地窜出,沿着高低起伏的沙丘飞驰。

一面面赤色旗帜,骄傲甚至猖狂的在风中舞动。

而就在这些骑兵的身边,被随手砍翻的蒙古黑色旗帜,就算是大风也没有办法重新将沉重的旗帜和旗杆吹卷起来,直接重重的砸落在地上。

在明军骑兵的看押下缓缓向敦煌方向走的阿史那土门,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这自己曾经守护的旗帜,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这一刻他的心中无比清楚。

挡着面旗帜飘落的时候,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而另一个时代,才刚刚开始。

————————————————————

一轮明月高悬在戈壁大漠的上空。

不断有火红色的光线在黑暗中划过,刺破繁星明月和戈壁大漠构成的寂静美好画面,直接没入另外一片高低起伏的沙丘中。片刻之后火光和烟尘腾腾升起。

“轰轰轰!”火焰冲天,轰鸣声不绝于耳。

百虎齐奔箭对着四下里散开的蒙古骑兵一阵狂轰乱炸。被明军的新式火器吓破胆的蒙古骑兵,根本没有靠近接敌的意思,纷纷向更远处撤退,或者用逃遁来形容更加贴切。

“冲上去!”一名都头提着刀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冲。

不断有石头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山坡上还有很多蒙古士卒在抵抗。因为这山坡的坡度比较大,所以明军虽然用弓弩和火铳尝试着压制,但是效果却不怎么好。

毕竟不远处就是几座唐代的烽燧,古人既然选择这个地方建立烽燧,自然也能够说明此地本来就是险要形胜之处。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已经消磨掉了大多数城楼墙体的痕迹,让那两个土墩子看上去已经完全和周围的沙丘连为一体,匆匆过路的人恐怕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两个土墩子曾经是一个王朝极盛的象征,曾经是这条丝绸之路上商旅们守望之地。

而现在,蒙古的大军就等候在这两个烽燧之间的重重沙丘之间,只是显然他们一开始打算的出其不意并没有达成效果,天雄军显然是有备而来,并且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准备。

从一开始的以火器开路直接驱散进攻两翼的骑兵,到现在的弓弩压制进行强攻。看上去天雄军似乎早就已经安排好了这样的战术,而蒙古又正正好好将自己送上门来。

不过事已至此,蒙古骑兵还能撤退,步卒根本跑不过外围游荡、随时准备扑上来的明军骑兵,所以这些蒙古步卒依托周围陡峭的山势和沙丘,显然是打算负隅顽抗。

能够被挑选出来围点打援的,自然都是蒙古步卒当中的精锐,对蒙古的忠诚之心自然也要远远超过敦煌城外的那些,所以明军也没有指望着他们投降。更何况这些人投降了,天雄军本来就没有捞到多少的功劳,岂不是又要打折扣了?

毕竟对于天雄军,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防守川蜀。川蜀是大江的上游,占据川蜀便能够顺江而下威胁江南,历史上征伐南面王朝,一般都会先拿下川蜀,一来是为进攻开辟一条新道路,二来也是能够防备敌人退入川蜀群山之中死守。

等到关中被大明收复,天雄军就无形之中成了大明各个主力战军当中唯一一个没有接敌的,对于刚刚取得成都之战胜利、战胜了刘整这个心头大患的天雄军来说,憋屈是肯定的。谁都想有出人头地、大展雄风的机会,天雄军自然也不例外。

还在老天似乎也青睐他们,神策军西征,天武军必须防守河洛,所以天雄军就成了进驻关中的不二人选。紧接着便是河西的一场场血战,更是将天雄军一下子推到了最前面。

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天雄军上下自然也都同仇敌忾。

当第一批冲锋的士卒在蒙古人的箭矢之中陆续倒下,第二批将士已经吼叫着冲上去。火炮和飞雷炮对准蒙古士卒人影闪动的山丘一顿狂轰乱炸,而弓弩手和火铳手们更是杀红了眼睛,端着神臂弩和火铳就要和步卒们一起发动冲锋。

“绕过去,杀!”一名天雄军旅长狠狠一抽战马,上千名骑兵追上他的身影,兜了一个圈子意图找到蒙古鞑子薄弱的侧翼。

“军心可用。”看着前赴后继冲向敌人的天雄军将士,高达喃喃说道。

张珏点了点头,上一次沙丘一战,天雄军依托山丘布下车阵,最后将围上来的蒙古骑兵击溃,只不过因为不知道有没有埋伏,所以张珏和高达并没有敢下令追击。

现在距离敦煌又近了一步,但是士卒在这戈壁荒漠中跋涉的距离也长,所以张珏和高达并不敢确定这些身材瘦小的将士们,还能够支撑多久,还是不是可以和蒙古鞑子拼命。

眼前的战况表明,张珏和高达的担心有些多了。前赴后继的天雄军将士用一道道背影回答自己的主将,大明天雄军斗志仍在!

百虎齐奔箭的强大威力已经使得蒙古骑兵有如惊弓之鸟,刚才也是百虎齐奔箭还没有释放,蒙古鞑子骑兵就已经开始撤退。因此随军出征、一路上因为风餐露宿而满是疲惫神色的工部工匠们,现在脸上也都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