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受不到?”叶应武伸手轻轻按在赵云舒小腹上,“某能够真切的听见孩子在说什么,他说娘亲美若天仙,爹爹貌比潘安。”
“扑哧!”陆婉言她们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而赵云舒俏脸微红,伸手握住叶应武手腕:“哪有你用手去听的?”
“无论用什么,某都相信,某能听得见孩子内心的声音,因为某爱着他的娘亲,自然也爱着他。”叶应武迎上赵云舒的目光,毫不犹豫地回答。
伸手推了一把自家夫君,赵云舒微微侧身:“这话你去跟絮娘和琼娘姊姊说去吧,她们的孩子也快出生了。絮娘姊姊刚才还感觉有些不适,娘亲已经带着稳婆过去了,算起来时候似乎也差不多了。”
叶应武一怔:“真的?”
“我姊姊骗你做什么。”赵云微在一旁小大人一般掐腰说道。
叶应武惊呼一声,一溜烟儿直冲向絮娘的住处。而陆婉言她们对视一眼,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个时候感受到微微有些不适,就算是从现在开始,恐怕也得需要几个时辰才能结束,自家夫君还真是个急性子。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当江南已经沉浸在暖暖的春意当中,敦煌城外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沙大漠。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仿佛已经被温暖的春意所遗忘,城外的积雪还没有散去,斗大的砂砾和石头随着狂风不断的茫茫大漠上翻滚。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站在敦煌城头,梁炎午一边举起手臂,用衣袖遮挡住大风,一边看着城下的景象。
“蒙古鞑子在这个时候选择进攻,还真是出人意料啊。”唐震也是皱了皱眉,就在敦煌城的北侧和西侧,大量的蒙古骑兵正在集结,而更多的唐兀人、色目人和回回人的步卒更是摆成整齐的队列,攻城云梯和投石机都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向前移动。
梁炎午苦笑一声:“对于蒙古鞑子来说,恶劣的天气现在反而成为了他们能够寻觅到的最大依靠。现在神策军的骑兵损失殆尽,甚至就连王进将军都卧床不起,而距离敦煌最近的援兵,除了吐蕃人之外,就只有还在武威的天雄军,这绝对是蒙古鞑子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良机。更主要的是,一旦天雄军从武威继续向北移动,无论是威胁河套还是支援河西,都会让蒙古鞑子不得不收缩防线以预防被天雄军突破,到时候这敦煌可就真的拿不回来了。”
“这风太大,除了火炮之外,咱们的其余箭矢恐怕很难发挥作用啊,恐怕蒙古鞑子也是打着这样的算盘。”唐震皱了皱眉,“而且在蒙古鞑子看来,神策军远征河西已经有数月,想来是人马疲惫,此时进攻正是时候。”
周围的明军士卒听到这句话,都下意识的挺直腰杆。而梁炎午的余光正好看到这一幕,不由得笑着说道:“别的蒙古鞑子判断倒是没有差错,但是说士气低落,就未免太小看神策军了。”
唐震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神策军经过几个月的风霜打磨,还能够保持极高的斗志,实际上归根结底依赖于王进带领骑兵向星星峡的那一次决死突击。当全军骑兵归来不过千人,当压在所有人头顶上的阴云被这些绝域归来的勇士击破,将士们或多或少的对那场星星峡之战都有了向往,更或者说是钦佩和愤怒。
数千袍泽弟兄战死在红柳河和星星峡,这样的深仇大恨,对于素来团结的神策军简直是奇耻大辱。大家谁都不会忘记那些骑在马背上素来趾高气昂的家伙,是如何以强硬之姿态从河洛到关中势如破竹,更不会忘记当时在京兆府城下,这些家伙是怎么无所畏惧的向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蒙古大军发动冲锋。
而这一次骑兵冒险出击,说到底也是为了能够化解蒙古对于敦煌的压迫,将战线推出去。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整个红柳河滩和星星峡下,蒙古骑兵埋骨近万,而一度缓和的忽必烈和海都部矛盾再一次变得激烈,双方在冬天里甚至因为缺少粮食而爆发了几次惨烈的冲突,只不过到最后谁都没有占到便宜。
这些骄傲的甚至有些孤傲的家伙,化作无定河边骨,换来整个敦煌数月的修整,从而使得现在的敦煌城早就已经不是神策军刚刚攻占时候的敦煌城了。而所有将士想要为红柳河边战死的弟兄们报仇的火热心思,却是没有在寒风之中消散,反而因为一个冬天的酝酿,已经越来越热切。
所有的士卒看向下面蒙古人的目光当中,更多的不是恐惧和担忧,而是熊熊燃烧的斗志和愤怒。
“军心可用。”梁炎午微笑着说道,手已经不知不觉的放下。这个时候似乎也没有什么好遮挡的了,一切都已经光明正大,一切都已经摆在了这敦煌的城上城下,双方大军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不只是军心可用啊。”唐震回头感慨一声,城中的妇孺老弱已经自觉地开始帮忙搬运守城用的檑木滚石,而被困在敦煌的几支商队更是直接调来全部的马车帮着守军运输火炮和箭矢。更有大量的丁壮,不需要神策军的征发,就纷纷抄起家伙跟着一起上了城头。
军心可用,民心亦可用!
神策军在敦煌几个月,无疑让敦煌汉人百姓感受到了身为大明子民的好处。他们不再是最低等的族群,在他们头顶上也没有了作威作福的蒙古达鲁赤花,甚至那些平时见到他们都要想方设法嘲讽折辱的色目人和唐兀人,现在都已经自觉地夹着尾巴做人。
这样的平等待遇是他们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中原沉沦胡尘百年,而敦煌河西算起来实际上在唐末就已经被异族占领,主人走马换个不停,但是对于汉人的欺压和剥削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汉人就像是羊群,哪怕是因为饥饿而瘦骨嶙峋,西域的统治者也要想尽办法榨干这羊群身上最后的一点一滴鲜血。
苦难和黑暗,在四百年后终于烟消云散,森然的队列、迎风飘扬的赤色旗帜,这里的百姓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威武雄壮的军队,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强大、所向披靡的汉家军队。
大明神策军打破了笼罩在每一名百姓心头的乌云,为他们带来期盼了数百年的光明和希望。
当现在,这光明和希望再一次受到威胁的时候,汉家百姓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与其城破之后继续承受无边无尽的压迫和苦难,更或者直接被屠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和这些大明好儿郎们一起拼搏一场。
敦煌城经过这几个月修缮,已经重新可以窥见西域第一雄城的威严,这也不枉唐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整个神策军即使是过年的时候都在城墙工地上忙碌。
城池上的缺口都被补上,更是将原来因为严重的风蚀而变得单薄的城墙重新夯土加厚,甚至还增加了大量的敌台和马面,另外将几乎已经被风沙掩埋的护城壕沟重新挖深,原本壕沟上木桥全部换成吊桥,并且甚至还把城门改为现在中原已经开始陆续流行的券型洞门,从而增加城门对冲车撞击的抵抗能力。
可以说为了让敦煌重新成为大明在河西的第一重镇以及最重要的屯兵所在,并且应付蒙古人随时都有可能的进攻,唐震在这座城池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并且通过商队运送来了大量的火炮、震天雷和飞雷炮,从而取代在西域的大风当中并不怎么有效的床子弩和神臂弩等弓弩,至于塞门刀车等城防器械,在这敦煌的大街小巷中更是随处可见。
现在的敦煌就是天罗地网,任何想要碰撞上来的敌人,注定头破血流。
梁炎午看着这些来往忙碌的百姓和士卒,轻轻舒了一口气。他原来的时候曾经听叶应武有意无意之间说过,华夏汉人民族是世上少有的温顺善良的种族,但是当他们被激怒的时候,当他们被挑战底线的时候,就不会继续成为忍气吞声的束手投降者,他们会选择用最轰轰烈烈的抵抗,来向世人证明,这个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未被征服。
目光落在远处整队的蒙古人身上,梁炎午喃喃说道:“我们从未被征服。”
唐震眯了眯眼,风虽然大,不过他还是听清楚了梁炎午说的是什么,不由得缓缓握紧刀柄。
华夏民族自上古先秦以致今日,不是没有屈辱,不是没有失败,但是从来没有彻彻底底的臣服。汉唐有和亲的耻辱,晋人有南渡的耻辱,两宋有岁币的耻辱,但是这么久以来,从来没有哪个王朝真真正正向征服者投降,真真正正被异族人征服。
汉唐的耻辱,已经在卫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的铁骑之中踏破;晋人南渡的耻辱,已经被淝水之战的杀声撕碎;而两宋岁币的耻辱,更是在大明翻卷的赤色龙旗当中化为齑粉。
华夏民族只要没有被征服,就永远有重新崛起的那一天,只要从未被征服,就永远不会丧失自己的铮铮铁骨,丧失自己的一腔热血。
“是啊,”唐震轻声说道,“我们从未被征服。大明从来没有失败,神策军也从来没有失败。”
话音未落,他已经霍然转身,迎着呼啸的罡风,一把抽出佩剑:“弟兄们,将士们,这一战,必胜!”
城头上忙碌的将士和丁壮都下意识的向这边看来,旋即纷纷高高扬起手臂:“必胜!”
“必胜!”很快整个敦煌城就被这呼喊声所淹没,哪怕是大风都没有办法将这吼声撕碎。
远处的号角声突然想起,唐震和梁炎午猛地转身,同时看向缓缓移动的黑压压方阵。
蒙古鞑子终于按耐不住,开始攻城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五章威风百虎齐奔箭
如果说朝廷那么多官员,除了兵部之外,谁在军中最受欢迎,恐怕就算是掌管粮饷的户部都比不上工部。
工部之所以在军中广受欢迎,除了主持的运河疏浚、直道修建等大工程直接促进了粮饷和器械的转运,甚至帮助明军能够实现更快速的战区转移,更重要的还是工部每一次发明一些“小玩意”,都能在军中引发极大的热情。无论是当初的飞雷炮,还是现在的火铳和火炮,可以说没有工部的那些工匠,大明的军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够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甚至可以说,工部那些在朝廷高额奖金之下废寝忘食的工匠们,正是大明主力战军所向披靡的守护神和坚强后盾。
看着正在小心操弄那些最新型火器的工部工匠,甚至就连张珏和高达脸上都流露出期待的神色,更不要说其他天雄军的将领了。当时工部几门火炮就将包围成都的蒙古鞑子打的落花流水,现在更新型的火器出来,也就意味着不知道多少蒙古鞑子又要倒霉了。
“这是最新型的火器,公布暂时命名为‘火龙出水’。”站在张珏身边,工部右侍郎陈元靓微笑着捋着胡子说道。工部所有研制出来的新型器械,都应该由工部主管官员带领验收,而对于火器这种有时可以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器械,一般都是郭守敬或者陈元靓亲自带着验收。
伸手指着另外一台看上去更像是塞门刀车的火器,陈元靓脸上满满都是期待的神色,对于每一名工部官员来说,看着这些器械从图纸上走下来,逐渐成为活脱脱存在于眼前的事物,绝对是一种别人难以体会的享受,如果说钱粮是户部的命根子,兵员是兵部的命根子,那么这些器械无疑就是工部的命根子:“这个则是工部根据火龙出水的原理,并且结合陛下的建议,设计的联动型火龙出水,可以在同一时间将数十枚火龙出水释放出去,从而大道类似于数十枚火蒺藜同时爆炸的效果。”
顿了一下,陈元靓脸上满满都是骄傲的神情:“此火器释放,如同猛虎下山、乳虎啸谷,声镇四方、威风八面。故陛下命名为‘百虎齐奔箭’,正好符合这种火器释放时候的景象。”
即使是高达这种久经沙场的宿将,听到这句话都不由得眉毛一挑,刚才“火龙出水”的释放景象他已经看到过了,所以一想到上百支火龙出水同时打中一片地方,会是怎样的场景。
所谓的火龙出水,实际上就是另外一个时空当中戚继光抗倭曾经用过的二级火箭,通过两次推动远远增加火箭的射程,从而使得看上去体态较小的火箭能够超过床子弩和火炮的射程,并且类似于火蒺藜的杀伤效果,更是使得明军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有效打击快速集结靠近的蒙古骑兵。
毕竟现在蒙古骑兵已经总结出来针对火炮和飞雷炮等明军火器的战术,就是在远处开始集结,然后在即将进入射程的时候再一次向四周散开,从而以最大可能减少火炮和飞雷炮对骑兵集群的杀伤。
从冬天里明军和蒙古骑兵的几次交手来看,蒙古人已经在着重训练这种战术,并且想尽办法在实战中进行磨炼和改进。这在两淮军合蔡镇一战中就可见一斑,如果第一旅的飞雷炮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恐怕绝对不会被蒙古人压在镇子当中打的险些全军覆没。
明军在前线的战报反馈到工部,工部立即加速对于新式二级火箭的研制,并且在叶应武的授意之下直接在刚刚研制成功甚至还没有参与过实战的火龙出水上面制造百虎齐奔箭。这也使得呈现在天雄军面前的,就是火龙出水和百虎齐奔箭两种实际上没有太大原理差距的火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工部自然相信能够凭借着百虎齐奔箭来重新克制蒙古的战术。不过因为这种火器刚刚生产出来,并没有真正经历过实战考验,所以工部并不能确定在战场这种相比于试验场更加混乱和恶劣的情况下,百虎齐奔箭能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所以百虎齐奔箭实际上也就只生产了三台,而火龙出水也就只有百枚,一旦天雄军想要向北支援进军,根本没有办法真的依赖这种新式火器。
“河西那边好像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张珏笑着说道,“北伐之前,恐怕陈相公是没有办法看到······”
陈元靓微微抬手,正声说道:“陛下之前就有预感,蒙古鞑子绝对不会消停,因为一旦蒙古不再挑起边衅,那么大明就有时间腾出手来准备北伐,所以蒙古就算是必然会失败,为了能够继续拖延下去,也会想尽办法在各处地方进攻,而最好的选择就是河西的敦煌。”
张珏和高达都是军人,更是天雄军的统帅,算得上大明的高级将领,不用陈元靓再过多解释,他们就已经明白过来。蒙古想要阻拦大明进行大规模的北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用边境冲突来拖住大明,使得大明不得不集中全力于一处,甚至其余各路主力战军都得随时准备支援,以防前线被蒙古鞑子突破之后,后面的厢军根本没有办法阻拦。
而对于蒙古人来说,敦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敦煌在玉门关之外,距离敦煌最近的明军,除了战力并不强,更多还是依靠人多势众的吐蕃人之外,就只有远在武威和京兆府的天雄军。一旦切断玉门关和阳关到敦煌的道路,就等于拿住了敦煌的命脉。
更何况神策军的骑兵主力基本上都消耗在星星峡,所以现在神策军根本没有骑兵能够用来突围和求援,只能依托城墙死守,对于蒙古人来说,自然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目标。
“可是蒙古鞑子在星星峡一战中也是损兵折将,怎么可能又抽调出来足够的人马进攻敦煌?”张珏皱着眉头说道。
“在星星峡之战中损兵折将甚至伤到元气的是海都,而不是忽必烈。”高达轻轻吸了一口气,显然现在一切的事实都在无声的证明敦煌很有可能将会面对一场惨烈的攻守大战,“忽必烈本来派出的人马就不对,而且在王进虚晃一枪直奔星星峡之后,只是在后面远远的吊着,等到吐蕃人出现,一触即走,实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