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倾宋-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守卫阳关的蒙古将领已经被杀掉,而作为他副将的一名色目人正在断断续续的给向导说着周围蒙古驻军的情况,再由向导一句一句翻译给王进和唐震。这色目人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眼中的南蛮子会举着刀出现在他的眼前,然后将不可一世的蒙古人杀得落花流水,以至于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学习汉语这种卑贱之人才会使用的语言。

而现在只要能够保住性命,这名百夫长愿意说出他知道的一切。

唐震听了一个大概,转身看向王进,这家伙的手里还提着一把带血的刀,也不知道刚才是不是劈砍了几个蒙古骑兵,不过唐震并没有在意,如果不是因为没有赶上,恐怕唐震也不介意过过瘾:

“这家伙太紧张了,咱们的向导也就不过是个普通的汉人,能够听出来个大概,刚才你没来的时候他想说的意思就是敦煌和玉门关大约还有三四千人驻守,多数都是回回人、色目人和唐兀人。”

王进点了点头:“这么看来某派遣一个厢的兵力前去进攻玉门关还有些大材小用了。”

“某总是感觉这河西的气氛有些诡异,所以还是小心为上。”唐震皱了皱眉,“既然周围也就只有玉门关和敦煌两处还有蒙古鞑子驻扎,那咱们还是抓紧直接向敦煌进发。”

苏植从一侧说道:“这个简单,过了阳关这道路某走过两遍,不需要向导也可以带着弟兄们顶上去。”

王进摆了摆手:“这个不要慌张,刚才老唐你说气氛有些诡异,某也察觉到了,这些蒙古人在河西基本上就是一路丢城弃地,咱们从开始西征就是一路长驱直入,说是在一路追杀也没有错。这可不是蒙古鞑子一贯的风格,之前北伐的时候蒙古鞑子就算是兵力不济,也会挑选一处两处的城池死守,从而拖延时间,可是这一次······”

“或许蒙古鞑子已经真的抽不出兵力了?”苏植挑了挑眉,“要知道蒙古鞑子内战这么久,应该已经没有功夫顾及河西。”

“此言不假,不过蒙古鞑子就算没有功夫顾及河西,也不应该这样近乎自暴自弃的败退,甚至可以说是大溃败。”唐震的声音转冷,“忽必烈绝对不是什么庸才,之前陛下还是龙潜的时候,忽必烈翻覆手掌之间就能够让天下震动,这两年过去,只能说明是陛下雄才大略甚至是天降圣人,却没有办法说明忽必烈就是这样不知取舍的傻子。”

苏植脸色顿时微微一变,他当初能够北上敦煌,前往这等十面埋伏的绝境,说明他个人的胆略和智慧都足够被人认可,现在被唐震这么一说,心中也是咯噔一下,寒意顺着脊梁骨直接爬上来。

“报,前方十里发现蒙古鞑子哨骑!”一名哨探大步跑过来,脸上流露出疑惑的神色。

“可有什么异常?”王进立刻看出来这人脸色不对,几乎是下意识的握住刀柄,所以历经沙场的人在面对危险的时候,第一刻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兵刃,因为那才是能够帮助他们绝处逢生的最好伙伴。

那名哨探点了点头:“那支哨骑虽然并没有旗帜,不过看得出来衣服样式绝对不是咱们之前碰到的蒙古哨骑。”

唐震和苏植诧异的对视一眼。

而另外一名流星探马却是从东南方向而来:“陛下急诏!”

“陛下?!”王进等人站在关城上霍然回头。

那探马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城墙,将明黄色绣有赤龙的诏书直接塞进王进手中:“陛下诏书,八百里加急,命令无须跪拜焚香接旨,速速阅读!”

王进急忙看了一眼火漆,旁边唐震已经抽出匕首,麻利的将火漆撬开。

只是看到了第一行字,王进和唐震等人的脸色就一变再变。

难怪一路以来蒙古鞑子都没有丝毫的反抗,难怪神策军西征势如破竹,因为忽必烈至始至终就没有打算保住河西,在抽调干净河西的精锐之后,忽必烈就留下一群老弱残兵装装样子,这也是为什么一向彪悍的蒙古士卒,在面对明军的时候多数不是誓死抵抗而是选择乖乖投降。

一旦神策军进入河西,再顺着河西进入西域,那就等于大明插手西域、插手窝阔台汗国了,海都虽然最大的精力还是放在和忽必烈的生死对决上,但是对于这突然间冒出来的敌人,也不会掉以轻心。

甚至一旦神策军展现出来其强大的战力,恐怕忽必烈和海都还可以联手先把神策军这支孤军生生围杀。神策军看上去人数不少,甚至还有七八千骑兵作为最大的依赖,不过毕竟神策军中多数都是步卒,在西域荒原上作战,步卒守守城池还好,出城就只有被吃抹干净这一种可能。

毕竟海都和忽必烈单独拉出来一个,对于大明来说都不可怕,甚至就连一支川蜀军只要准备得当,照样可以在成都府硬生生拖住忽必烈几乎全部的主力大军。

但是现在神策军很有可能面对的是海都和忽必烈的联军,而神策军并不是大明的全部主力战军,只是其中之一,就算是加强过后的七八千骑兵,面对数万骑兵铺天盖地的掩杀,也只有溃败这一种可能。

就和刚才阳关这支骑兵如出一辙。

更何况西域不比中原有坚城可以固守,也不比川蜀有险峻地形能够依托,一望无垠的荒野和沙漠,是骑兵来往纵横最好的地方,也是步卒的地狱,就算是神策军能够守住敦煌城等城池,也会因为缺少水分和粮草而不得不面对饥渴。

“咱们这是当局者迷啊。”唐震沉沉叹了一口气。

险些就成了忽必烈最好也是最逆天的棋子,让他怎能不感到抑郁。

“如果某没有猜错的话,刚才那支蒙古哨骑应该不是忽必烈的,而是海都的。”苏植脸上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已经隐约感觉到,从当初的敦煌大屠杀开始,这就是一个早就布置好的圈套,或者说是忽必烈早就预留好了的后手,因为他没有办法预估那一场浩浩荡荡的南征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所以他不得不考虑到每一种可能。

枭雄,奸雄,一个合格的统帅。苏植心中百感交集,被忽必烈利用成为一枚完美的棋子,甚至苏植怀疑自己能够回到洛阳也是蒙古人在背后放水。或许放眼天下,也就只有陛下能够和忽必烈一较高低了。

而现在看来,似乎一直占据上风的陛下,在河西输了?

王进收起来诏书,沉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既然已经走到这里了,那就没有临阵退缩的道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下一步也是最后一步便是拿下敦煌,敦煌是整个河西的尽头,再往前走就是察合台汗国的地盘,现在虽然并没有多少海都的兵马驻扎,不过在名义上不一样。”

“你是说陛下想要让咱们在敦煌同时震慑两家,甚至寻求和海都他们结盟的可能?”唐震皱眉猜测道,“蒙古内斗,是祸起于萧墙之内,按理说是应该不会借助外人的力量来摆平对手的。海都也算是一个枭雄,绝对不会看着外来人插手自家事务。”

“不一定是联合,还可能是默契甚至是贸易。”苏植毕竟是在市舶司任职的,几乎是一瞬间就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通过河西给海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粮食甚至军备,从而扶植海都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压住忽必烈。”

王进和唐震互相看了一眼,轻轻吸了一口凉气。

好算盘啊!

“就是不知道海都有没有这个勇气吃下毒药了。”王进的嘴角边掠过一丝冷笑,“告诉前面的哨探,不可轻举妄动,只要那些蒙古骑兵不靠近,咱们也不要招惹他们,全力探明敦煌的情况!”

几名将领应了一声,大步离开。

而王进缓缓的伸出手,聚拢起城垛上尚且没有被人破坏的一捧白雪。在满是泥泞的城墙上想要找到这一捧完好的雪可没有那么容易。

唐震似乎明白王进的意思,缓缓上前一步,凝神注视着那一捧雪,喃喃说道:“几百年了,咱们终于又站在这里,见到了这在古人的诗篇中不断传颂的阳关雪。”

“是啊,”王进抬起头看向前方,阴沉沉的天空下,无尽的大地向远处竭尽全力的蔓延,一如这个王朝的野心、一如这些将士们的斗志,“不光是咱们要看到,以后咱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要看到这关城上的雪,看到这大明赤色龙旗下洁白的雪。”

王进的声音不大,不过当看到自家主帅手捧白雪站在城墙上的那一刻,忙碌的神策军将士都下意识凝神,一起随着他的目光看向更西的方向。

那里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大明永乐元年十月初一,神策军克复阳关。

次日,神策军克复玉门关。

五日,神策军克复敦煌。(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戈壁星辰动

一道流星划过天际,在满天的星海之中,这流星划过并不明显,如果不是特意去看根本发现不了。荒凉的戈壁、浩瀚的星辰、无尽的白雪,这是苍天赋予河西的美丽与孤独。

老童就默默的趴在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后面,目光一直盯着前方,在他的身后,几名神策军斥候一声不吭。能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斥候,至少都是在战场的血火中摸爬滚打过不止一次两次的,如果不是因为眼前这位锦衣卫的童统领实在是久负盛名,恐怕这几个斥候都不会真的把他放在眼里。

毕竟大家再怎么自诩强军斥候,当提到灞上童烈的时候,都要叫一声好。当初整个神策军镇关中的功劳,可是人家童烈一手为神策军换来的,能够阻拦住蒙古大军,老童的功劳算第二,那没人敢自称第一。

能够跟着老童出来,这几名心高气傲的斥候反倒是敬畏之心更多一些。

“头儿,咱们已经在这戈壁滩上埋伏了三天,可是除了上一次在敦煌城外,怎么蒙古鞑子的身影都没有见到一次?”一名斥候弓着腰上前两步,低声说道。

漫漫星辰之下,无尽的旷野上,只有风声呼啸。

老童嘴里叼着草根,抬头看了看美丽到令人心醉的天空,淡淡说道:“如果咱们见到了蒙古鞑子,就不是在这里趴着了。”

那斥候一时语塞,却没有胆量反驳。

后面的几名斥候见状也是乖乖的闭上嘴。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山丘上传来了微弱的马蹄声,这些斥候都是神策军当中数一数二的斥候,否则王进也不敢把他们交到老童手里,由这位锦衣卫之中一等一的虎将率领着直扑向敦煌正西面。

这是距离敦煌最远也是实力最强大的一组斥候。

“神臂弩。”老童猛地吐掉了草根,整个人都伏在了地上,“声音是从左手边传来的,小包你带着两个人爬过去,不要打草惊蛇!”

被称作小包的另外一个锦衣卫都头应了一声,微微起身,如同离弦之箭直接冲出去。而他身后的两名神策军斥候对视一眼,也是不甘示弱,紧紧追上前面那道身影。

在荒凉而宽阔的戈壁滩上,一切躬身爬行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随便找到一处山丘就能够看得清楚下面的风吹草动,除非你彻底的和天地融为一体。所以想要移动,高速直冲还是最好的选择。

在马蹄声靠近之前,小包和那两名斥候已经完美的靠在距离老童他们二百丈远的一处山壁下面,两支神臂弩同时举起,一支对准山壁上方,一支对准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动作娴熟流畅,到底是神策军和锦衣卫之中的好手。

而老童并没有着急采取下一步行动,只是让手下先准备好神臂弩等弓弩,随时准备着。现在是那些骑兵在明处,自己在暗处,黑暗和石头便是这戈壁上最好的掩体,所以老童并不急着动手。

在人数较少、厮杀却是格外惨烈的斥候战中,往往出其不意才能先占据主动,甚至达到一击必杀。

马蹄声越来越快,而老童身边的斥候们也都屏住呼吸。

寒冷的戈壁滩上,大风吹刮着每一个人的脸庞,痛若刀割,不过即使是脸上都快干裂,所有人都是微微眯着眼,一动也不动,每一个人的嘴里都已经先含了一口雪,从而避免哈出来的白气引起人的注意。

上百名骑兵率先出现在山丘上,很快他们的后面一左一右两队骑兵呼啸而来,只不过让老童他们诧异的是,后面追上来的骑兵竟然不是蒙古的衣着打扮,而是明军骑兵的。

“咱们自己人?”一名斥候顿时怔住了。

“不可能,咱们已经是最西面的斥候队伍了,而且这足足两三百名骑兵出动,不可能不通知咱们!”另外一名斥候很果断的否决掉了。

老童回头瞪了他们一眼,吓的两个人都不敢说话了,不过这些斥候都是经验老道之辈,其实不用再多思考,就明白这些骑兵是什么来路了。十有八九是蒙古鞑子打扮的。

可是他们又为了什么?假扮成明军骑兵追杀自己人,这未免太夸张了吧?而如果是想要用这种手段诈开敦煌城门,那这么远距离就开始演戏,未免有些夸张了。而且三百多骑兵就想要进攻敦煌,也太自信了。

等到这两队骑兵越来越近,老童他们也能够借着微弱的星光看清楚这两支队伍的来路。

或许因为明军骑兵确实没有过多少折损,所以后面骑兵身上明显是缴获来的衣甲都不甚完整,更只有一面残破不堪的赤色龙旗,放眼整个神策军恐怕都找不出来一支这么寒酸的骑兵队伍。不过不得不说在这黑暗之中,还真的很难分辨,前面那一支人数少很多的骑兵慌乱逃窜也在情理之中,

而前面那支骑兵人数不多,并且旗帜并不是蒙古的黑旗,而是代表蒙古海都部的旗帜,那些人身上的衣着打扮也更像是西域人而不是蒙古草原人。

“内讧?”老童身边的斥候眉头紧皱。

“不是内讧,是嫁祸。”老童轻轻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明天海都的骑兵斥候看到地上自己同伴的尸体还有散落的明军制式兵刃甚至旗帜,自然可以想象他们会怎么联想。毕竟这几天明军斥候和海都的斥候来来往往,素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并不代表着这两家势力就真的是互相不招惹,所以一旦有一次动手,接下来后果可想而知。

海都方面的斥候和明军斥候肯定会疯狂的在这戈壁滩上厮杀,甚至到最后双方的大军都会牵扯进来。

而背后得意的自然是忽必烈了。

“真是阴狠毒辣。”斥候们纷纷握紧兵刃。

“头儿,带着弟兄们冲上去,咱们把这些该死的全部杀干净。”一名十将跃跃欲试。

其余斥候显然也是同意,虽然他们人不过十几个,但是等到这些骑兵冲杀的差不多,然后神臂弩、火铳一顿招呼,孰胜孰负还真的难以预料。

然而老童目光冰冷,从每一个人身上扫过,吓得他们都缩了缩脖子。

“你们是斥候,不是冲锋陷阵的前锋将士!”老童沉声呵斥道,“已经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现在此地不宜久留,等到这些人从山丘上绕过去,立刻向敦煌方向撤退。”

“头儿!”几名斥候都有些不甘心的低声喊道。

“服从命令!”老童脸上流露出怒色,“我们的命不珍贵,但是今天看到的一切很珍贵,想想怎么安全回去把消息告诉敦煌城,才是你们应该做的。这一条路回去,也没有那么容易。”

几名年轻的斥候还想要争辩,那带队的十将狠狠瞪了他们一眼,顿时所有人都乖乖的闭上嘴巴。毕竟大明军令第一条,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老童的命令就是他们能够接收到最大的命令,所以他们必须需选择无条件的服从。

当海都的哨骑和追杀的骑兵纠缠着冲过山丘又转而向南的功夫,老童猛地一挥手,一名一名的斥候飞快跳起来,身影在戈壁滩上一晃动,很快就重新没入黑暗。而老童转身冲着不远处的小包比划了一个手势,意思自然是让最靠前的他们三个断后甚至是留下来监视。

小包只是郑重的点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