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杨风点了点头,“某这就去吩咐。”
等到杨风离开,文天祥缓缓走到书房外面。
不知道什么时候,刚才的鱼肚白已经变成了漫天的朝霞,半边天空都被染成了粉红,照耀着每一片土地。
“要下雨了,还真不是个好天气。”文天祥喃喃说道。
一阵凉意传来。
风,乍起。
——————————————————
叶应武懒洋洋的推开舱门,打着哈欠走上甲板。因为楼船上多为大明皇帝陛下的后宫妃嫔和婢女,所以小阳子布置防卫的时候,也没有在楼船上布置太多的人,毕竟除了明面上大明的禁卫军甲士之外,楼船上包括厨子、婢女等等或多或少都接受过六扇门的培训,甚至更直接是六扇门的人,所以并不用担心人少会没有办法保证陛下的安危。
毕竟六扇门这些家伙一天到晚独孤求败,他们不起招惹别人就不错了。
几名士卒见到叶应武走出来,急忙想要行礼,不过都被叶应武伸手制止了。前面就是宿州,也是现在运河向北延伸的最远距离。一个月这么多壮丁将运河从淮水泗州疏通到宿州,速度已经很快了。到了宿州,就算是叶应武再怎么不愿意,也得转乘马车才能继续北上。
而最近刚刚落成的宿州码头已经出现在眼前,工部左侍郎郭守敬已经早早带人在这里恭候。虽然陛下对于工部的各项工程都颇为关心,基本上每一处工地他都走过,包括火药工坊、刘家港造船厂,基本上工部的官员都有了经验,知道这位陛下平易近人而且学识渊博——七百年后的文科生放在这个时代说一句学识渊博还是过得去的——所以他们也没有了第一次迎接叶应武时候的紧张。
不过陛下毕竟是陛下,应该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举步走上船楼,叶应武这才发现自己不是第一个站在这里的。
衣袂临风,裙裾飞扬,乌黑的秀发在暖暖的南风中起伏,看着叶应武大步走上来,赵云舒巧笑嫣然,如同头顶上照亮万里江山的晴阳。叶应武心中倒也释然,这个丫头本来就喜欢宁静,这船楼上为陛下登临之处,自然也就不会有人上来打扰。
“前面就是宿州了。”叶应武拍了拍栏杆。
“知道。”赵云舒微微侧头看着自家夫君,浅浅的笑意让人心中总有一种将她轻轻揽在怀里的冲动,“船上的人已经忙碌小半个时辰了。”
“起得倒是挺早。”叶应武有些诧异。小半个时辰之前太阳恐怕还没有出来呢,而且入夏之后天亮的早,叶应武除了平时上朝,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够在那个时候起床。
日上三竿才是他最大的梦想。
昨天晚上是琼鸾侍寝,这个赣鄱云烟孕育的柔情女子自然不堪叶应武龙精虎猛的伐旦,所以两个人睡得很早,否则赵云舒是万万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见到叶应武的。
不等赵云舒回答,船楼下面传来一声大吼。
紧接着周围几艘战船上回响起咚咚的鼓声,甲板上原本身形有些散乱的士卒这一刻急忙飞快的向着距离自己最近的船舷跑去。一排一排身穿白色衣衫、脚蹬锃亮靴子的大明水师士卒在靠近码头的船舷一侧整整齐齐的一溜排开,所有人都跨立负手,腰杆挺得笔直。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绝对严格、甚至可以说严苛的军事训练,已经让他们形成了最自然的反应。尤其是作为大明水师和海军门面的禁卫水师船队,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通过整齐昂扬的礼仪来展现大明和海军的威仪。
或许让叶应武捣鼓那些涉及理科的机械不行,但是让他想办法提升军队的威仪和军容,却是再简单不过。之前叶应武能够弄得出来“军姿”和“正步”,现在自然也可以针对水师和海军弄出来站坡。
站坡是从风帆战船时代的“攀桅”演变过来的,因为攀桅对于桅杆明显低矮许多的内河战船并不适合,所以叶应武也就直接把这个发展环节跳过,改为站坡。当战船在非战时抵达非本船原本泊地时,所有船上士卒应当根据鼓号站在临近码头一侧,一字排开,全部不携带武器负手跨立,表示对于码头上迎接之人的敬意。
这种方法在兵部讨论之后很快就得以施行,而事实表明,统一军装的大明海军将士施行站坡礼节,确实能够展现海军之风范。所以很快这种礼仪就推广向全国。毕竟对于刘师勇他们这些水师将领们来说,当务之急不是能够从船厂那里接收多少强大的战船为大明拓土开疆,而是怎么才能够从陆师那边把优秀的士卒抢过来。
随着陆师几次大战的奋勇争先和大捷频传,百姓们自然而然对陆师有着很大的好感,反而渐渐淡忘了曾经作为江南最后屏障的水师。如果海军再不主动提升自身形象和影响的话,恐怕就会不可遏抑的面对人才流失。
对于此,叶应武自然也不能坐视陆师和海军因为抢夺人才而大打出手,甚至演变成类似于后世某岛国那样极端的矛盾情况,所以叶应武已经让苏刘义协调兵部出面,务必使陆师和海军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专长寻找到合适的兵员,并且命令礼部和翰林院负责征兵的宣传,不能有偏差。
反正礼部和翰林院这些家伙平日里清闲的很,不如让他们去弄弄这种舞文弄墨的事情。
不过饶是如此,站坡礼节还是私下里被很多海军将士戏称为“抢人礼”。
“京城那边还没有消息传过来?”赵云舒看着不慌不忙的叶应武。
“某亲自出手布下的圈套,怎么可能没有人钻进来。”叶应武淡淡说道,“刚刚起来就看到六扇门送过来的消息,鱼儿已经上钩。不过因为不清楚后面还有多少人能够被牵扯出来,所以文宋瑞和杨统领都不打算直接动手,而是等着他们先走一步棋,六扇门和禁卫军再扑上去。”
赵云舒沉默片刻,轻声说道:“在京城大打出手,可是有风险的,一旦有所不慎,小则扰民,大则祸乱一发不可收拾。”
“禁卫军和神卫军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六扇门和锦衣卫也在城里面撒开了网,就等着最后一收。”叶应武沉声说道,“只要一旦那群人动手,足够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更何况宫城后面就是雨花台和将军山,那里有大量士卒布防,而大江上还有水师战船作为退路,可进可退。”
“都有什么人?”赵云舒缓缓问道。
“一群前朝遗老遗少,总想着翻起多大的风浪。”叶应武一挑眉,“只是他们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胆量反抗大明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提着头颅在这腥风血雨中搏富贵。”
顿了一下,叶应武感慨道:“这一次你们赵家还是挺识相的。”
俏脸上没有任何的变化,赵云舒一边轻轻扣住手指,一边看着前面热闹的景象:“妾身自问对赵家这些人尽仁尽义,已然做到一个赵家女儿之职责,让他们在这王朝更迭的大潮当中寻得一条求生之路。无论是下南洋还是留在江南,他们之后做什么,与妾身何干。”
伸手轻轻捋了捋迎风飘散的发梢,赵云舒浅笑道:“既然已经是陛下的淑妃,自当尽叶家妻妾的本分。”
太阳已经越爬越高,洒在运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风雨下西楼
马车缓缓停在大宗正府门前。
叶梦鼎缓缓的从马车上走下来,叶杰已经恭候在府门外,见到叶梦鼎走过来,急忙迎上前。老相公走的时候匆忙,甚至没有带上他这个老仆人,自然让叶杰担心不已,现在看到叶梦鼎回来,方才松了一口气。
“阿杰,累你担心了。”叶梦鼎一边拄着拐杖,一边走上台阶。
本来叶杰下意识的想要伸手搀扶叶梦鼎,后来发现自己手里拿着和叶梦鼎一样的拐杖,不由得苦涩一笑。这人终究还是会老的、会归于尘土的。
这片天空现在已经是叶家的天空,已经是大明的天空。可是偏偏他们这两个叶家的奠基者已经垂垂老矣。
“相公,芸娘回来了,就在里面等着相公。”叶杰等到叶梦鼎走近,打发了身边的婢女和侍从,压低声音说道,“这丫头来的慌张,而且是走得后门,老头子当时就意识到可能出事了,所以让她待在后面书房不要轻易露面,具体还请相公定夺。”
抬腿迈过门槛,叶梦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方才沉声说倒:“出事了,确实是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芸娘是叶家长女的闺名,也是大明兵部尚书张世杰的正室夫人。这个时候芸娘突然间过来,所为何事,叶梦鼎心知肚明。只是他没有想到,芸娘的动作竟然会这么快,而且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找自己,而且十有八九是为了稳住自己。
之前陈宗礼以礼部的名义让自己和文天祥会面,结果前脚离开,后脚芸娘就到了家里,一切的运作都是行云流水,所有可能被利用到的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人都已经出动。
在这一刻,叶梦鼎想到的只有四个字:蓄谋已久。
可以说自己那个心机莫测的孩儿,放出文官制度改革的口风,十有八九就是为了引蛇出洞。那些人在新朝建立之后一直郁郁不得志,甚至之前偷鸡摸狗的机会都没有了,要说他们对大明没有丝毫的不满那是不可能的,而叶应武显然不打算将这些隐患继续留下来了。
这倒是自己这个小儿子一贯的作风,只要下定了决心就直接动手,彻底斩草除根才肯罢休,至于什么平衡和稳住,对于叶应武来说,这只局限于忠诚于他的人之中。
甚至叶应武不惜自己北上留下文天祥坐镇大局、等到那些人动手之后再收网,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漏网之鱼。
叶梦鼎的拐杖轻轻敲打着地面,脸上带着笑容,甚至还和周围仆人打着招呼,显然心情不错。而一直等到走入后院,叶梦鼎的脸色才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甚至叶杰自信看到了叶梦鼎眼眸中迸发出的炯炯神采。
老人站在拂面风中,脊背微微弓起,就像是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雄狮。仿佛这个时候叶梦鼎并不再是大明垂垂老矣的太上皇、大宗正,而是当年那道站在朝堂上器宇轩昂、意气风发,直面贾似道的身影,每一个字敲落在地上,都振聋发聩。
“女儿见过爹爹。”芸娘听闻外面声音,急忙走过来。
叶梦鼎冲着叶家大娘子点了点头,沉声说道:“为什么让你过来?难道外面的层层兵马就护不住老夫的安全,难道堂堂兵部尚书就护不住自家妻妾的安全?这样来来往往,如何不引起嫌疑?”
芸娘看着自家爹爹须发尽张的威武样子,顿时轻笑着上前挽住他的手臂:“爹爹你过虑了,是女儿自愿过来的。城中有叶家血脉之人,自然是最容易被人劫持利用的,而主要便是爹爹、大弟和皇子,现在大弟已经直入礼部,礼部背靠政事堂,一旦事发,直接前去政事堂,甚至可以入宫。倒是爹爹这里距离皇城比较远,来往不便,所以叛军很可能直接进攻此处。女儿怕爹爹身在浪潮之中孤单,所以特来相伴。”
摇了摇头,叶梦鼎淡淡说道:“你爹爹这一把骨头虽然老了,但是关键时候应该做什么还是明白的。人活了这一辈子,且不论活的成功还是失败,至少活的不糊涂。”
阴云已经从南面压过来,让整个南京城都笼罩在阴沉沉的天色下,不过还是有一抹阳光撕裂乌云,将温暖洒向每一寸土地。至少这还是大明的江山,至少这还是叶家的天下。虽然叶梦鼎知道自己曾经是宋臣,但是更清楚自己现在是大明的太上皇、大宗正!
芸娘不可置否,搀扶着叶梦鼎走入书房,而叶杰缓缓的跟在后面,守候在门外,后院都是叶家多年的老仆,甚至很多人都是看着叶应及和叶应武兄弟两个长大的,此时听闻动静,都缓缓的聚集过来,一个个站在阳光下,看着叶梦鼎的背影,默然不语,拳头却是缓缓攥紧。
这些年叶家历经风波险恶,或喜或悲,什么阵仗没有见过,所以就算是天塌下来,怕它作甚!
芸娘殷勤的为叶梦鼎端上来一杯茶,看着自家相比之前明显苍老了的爹爹,低声说道:“爹爹,你终究还是不想住到宫里面去么?”
虽然叶梦鼎晋封太上皇,宫中也专门为他修建了宫殿,不过叶梦鼎就是不搬过去,导致放心不下家中老头子、又不想和孙儿分开的陈氏,只能每天在两头跑来跑去。
迎着自家女儿的目光,叶梦鼎握着茶杯的手缓缓松开:“是远烈让你拿这个问题来问老夫?”
“不是,是女儿自己想问的。”芸娘当即回答,切冰断雪。
沉默了良久,叶梦鼎方才开口,声音甚是低沉:“这天下是叶家的天下,这江山是叶家的江山,可是归根结底老夫还是大宋的臣子,曾经为了那煌煌炎宋耗尽平生心血,曾经为了和贾似道一较高低用尽此生精力。老夫这一颗心,为了那已经消散的大宋,跳动至今啊。”
芸娘看着叶梦鼎满是褶皱的手,心中没来由的一痛。
这些前朝老人的心情她也能够理解,他们和贾似道斗争了一辈子,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叶应武横空出世,以一次又一次惊世骇俗的胜利直接走到了可以撼动贾似道的位置,为这些垂暮的老人带来了期待已久的希望和光明,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叶应武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成为再世周公,辅佐这个他们耗费了此生心血的大宋,而是毫不犹豫的将一切都毁灭、将一切都推翻,现在甚至就连前宋的文武制度,也都被他翻得底儿朝天。
叶应武给了他们不该有的希望,然后又将这一切粉碎。但是叶梦鼎、江万里他们已经没有心力反抗,甚至没有心思反驳,毕竟叶应武走到这一步,他们几个实际上“居功至伟”。
所以这些老人就像是把头埋在沙漠中的鸵鸟,选择对一切视而不见,就由着他去吧。可是谁曾想到,终究还是有人坐不住了,终究还是有人想要将这个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大明毁灭。
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叶梦鼎的声音低沉,却带着浓烈的刚强之意:“虽然如此,但是老夫知道远烈对这片土地做了什么,对这个朝代做了什么。百年北归的梦想,他实现了;生民乐樵苏的愿望,他在竭尽全力将其变为现实。他是为了万民、为了大明,而不是满足一己的私欲。这就已经足够了,足够让我们这些老骨头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他走下去。”
顿了一下,叶梦鼎的声音越来越小:“无论走到什么地步,都要比我们当年走的要好,要好很多······”
“爹爹。”芸娘轻声唤道,第一次听到叶梦鼎代表这些前朝老臣倾述他们矛盾却切实的心事,有一种复杂的神情泛上心头。
抬起头,下意识看了一眼窗外,叶梦鼎淡淡说道:“芸娘,你看,外面已经是黑云压城了。”
仿佛是想要应和叶梦鼎这句话,一阵风扑面而来,带着泥土中的潮湿。
随手掩上半边窗户,叶梦鼎沉声说道:“既然来了,芸娘你就留在这里,陪着老夫说说话。”
芸娘点了点头,却听见叶梦鼎接着说了几个字。
“这雨,要下;这天,变不了!”
老人已经掉了不少牙齿的嘴里,难得说出这么清晰的几个字,仿佛是从丹田、从胸腹当中发出,回韵悠长,绕梁不散。
芸娘下意识的微微抬头,仿佛看到那声音良久之后顺着风直冲窗外,直扑向那厚厚压城的阴云,直扑向那九霄之上!在这之间,芸娘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家爹爹身上散发出来的,浓烈杀意。
老人允许自己的梦想破碎,但是绝不允许这个蒸蒸日上的国家和民族,再一次被肆意的践踏!
——————————————————
坐在雅间当中,赵溍的手微微颤抖。
外面阴云压城,显然不久之后初夏的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