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此情此景,赵云舒仿佛看到了自己为了这大宋和赵家在叶应武面前苦苦哀求的样子,心中好像被针狠狠刺痛,下定决心一把抓住叶应武的手,低声说道:“使君,这留梦炎也是可怜之人,放过他吧。”
叶应武却是面沉如水,瞪了一眼站在那里的两名六扇门士卒,那两名士卒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把架起来留梦炎,任由这位留相公如何挣扎、如何哀求,都是无动于衷,径直把他拖下来看山楼。
俏脸微微发白,赵云舒怔在那里。叶应武等到看山楼上没有人了之后,方才沉声说道:“为留梦炎求情,为什么?只是可怜他?公主殿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某落入留梦炎的手中,也是这样的求情,难道你会认为留梦炎会放过某?”
叶应武一把挣脱了赵云舒冰凉颤抖的手,带着怒意。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赵云舒凄然喃喃重复一遍,“原来在你叶应武的心中本宫既是可怜,又是可恨。”
没想到这个心思敏感的丫头都已经联想的无边无际了,叶应武心中沉闷,却是懒得多解释,看着端上来的精致菜肴,轻声说道:“某的心意,之前已经说给你了,不管信是不信,便是如此,某也不会强求。时候也不早了,先尝尝这松月楼的手艺。”
赵云舒此时却是没有心思吃饭,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叶应武却是自顾自的吃起来。
对于贾余庆,对于留梦炎,无论是谁求情,叶应武都不会放过,不管他们是怎么样的可怜。因为叶应武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些人在那一个没有被改变的历史上都做了什么,又是什么样的人品。
对于蒙古鞑子,留梦炎、贾余庆也是一样的乞求。
这样的败类,叶应武没有丝毫想要留下他们的意思,无论是别人说自己是铲除异己也好,说自己是党争碾压也罢,既然重新来到这七百年前,叶应武就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这是底线,就算是赵云舒求情,也没有回转的余地。
“笑儒冠,自来多误,”叶应武淡淡说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见到今天此情此景,叶应武方才感受到这句诗背后的意蕴所在,真的只是辛稼轩在无奈自嘲么?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风雨飘摇的大宋最后的写照,这些把持朝政的文官,曾经器宇轩昂、曾经意气风发,可是等到蒙古鞑子杀到城门外的时候,却是一样的摇尾乞怜!
平时津津乐道的气节,已经抛之脑后。
真正的胜利,不是朝堂上你争我斗能够换来的,不是和蒙古鞑子苟且能够换来的,还是需要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拼出来。可惜这些清谈的人不懂,这些一心想着扳倒叶应武的人,不懂!
误国多儒冠,宋亡如此,明亡如此。
用勺子舀了一勺虾仁放进赵云舒碗里,叶应武轻轻叹了一口气,他也很清楚这个小妮子并不是真的想要给留梦炎求情,只是因为看到刚才那一幕,实在是想起来了之前两人之间的纠葛,在所难免。
赵云舒抬起头,看着叶应武,叶应武气消了,看着女孩做错事情一般楚楚可怜的样子,以及难以掩饰的畏惧之情,顿时心生戏弄之意,冷声说道:
“知道错了?”
沉默片刻之后,赵云舒还是点了点头。
“一杯酒,算是赔罪了。”叶应武微笑着说道,“不过你得喂某。”
好像也被叶应武刚才那冰冷的样子吓到了,赵云舒鼓起勇气,颤抖的伸出手斟了一杯酒,小心翼翼的递过去。叶应武却是似笑非笑的躲开:“赔罪可不是这么简单,不准用手端着喂,就用嘴含着送过来吧。”
赵云舒被吓住了,这不是等于让自己主动给叶应武献殷勤么,两个人之前虽然也不是没有吻过,但是都是叶应武主动甚至强迫,现在让自己这样不顾廉耻的贴上去,这个家伙真是心肠坏透了。
泪水从眼眸中翻滚下来,不过想一想现在平江府都已经被叶应武掌控,临安就在眼前,以后赵家的未来都掌控在这个男子的手里,要杀要剐实际上也不过一句话的事情,而如果自己再惹他失望和生气,恐怕到时候对赵家的惩罚会变本加厉。
看着赵云舒决然的神情,叶应武感到好笑,却是一动也不动的看着她。赌气一般将杯中酒含在口中,赵云舒微微凑上前,瞪着眼睛任由泪水在脸颊上纵横恣肆。
就算是叶使君心地坚韧,此情此景也是心神荡漾,终于也不忍强迫她,低下头主动迎上去,四瓣唇紧紧印在一起,香醇的酒液顺着唇角流淌,同时品尝这酒的两个人,仿佛同时醉了。
女孩近在咫尺的白皙脸颊上透着淡淡红晕,叶应武轻笑一声,一把将她揽在怀里,任由赵云舒紧紧抱着自己流泪。
“好了,好了,别哭了,”叶应武掏出来手帕,“眼睛肿了舒儿就不好看了,听话。”
赵云舒贴着他低声说道:“你就知道欺负我。”
伸手摸了摸鼻子,叶应武微笑着说道:“某这不是刚刚欺负了贾余庆和留梦炎么,再说了惹某生气的是你自己,怎么还怪到某头上来了,这世道还讲不讲道理。”
靠在叶应武怀里,赵云舒原本急促的呼吸终于平静下来,叶应武一手搂着她,另外一只手夹了块鱼肉:“来,舒儿,尝尝。”
轻轻张口吃下,叶应武重新握住赵云舒的手:“舒儿,刚才是某的不对,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直接甩开你,毕竟这可是我们家舒儿第一次主动来牵手,某应该好好珍惜。”
赵云舒嗔了一声:“油嘴滑舌,谁主动,主动那个了。”
知道这个丫头脸皮薄,叶应武也不再戏弄她,放开手:“乖乖坐回去吃饭,某估计贾似道也要准备下手,临安马上就要热闹了。”
不敢再招惹叶应武,赵云舒乖乖的坐下,一边小口小口吃着,一边低声说道:“蒙古鞑子也不知道会来多少,可是你身边只有五百人,真的就打算凭借着五百人守住临安?”
叶应武淡淡说道:“谁说某打算守住临安?”
“什么?”赵云舒诧异的看着他,“临安不守,你要把蒙古鞑子放进来?”
“凭借着五百人,根本不可能守住,尤其是临安的禁军根本不堪一击,而蒙古鞑子既然敢来,肯定都是遴选精锐,某不会傻乎乎的硬碰硬,”叶应武沉声说道,“所以某会在这平江府,而不是早早的跑到临安外面等着,因为蒙古鞑子攻克临安之后,肯定会先北上,和淮北蒙古军南北夹击,从而达到一战定江南的目的。”
隐隐明白过来,赵云舒轻声说道:“临安、常州再到镇江府,你是在把自己当做诱饵,诱惑蒙古鞑子一步步北上,趁着节节抵抗的时候为自家各部回援争取时间,正是因为知道蒙古鞑子不会一天两天就冲到镇江府,所以你只是带着五百人回来,这样既可以避免打草惊蛇,又足够控制局面。”
叶应武赞赏的点了点头:“看的很明白。”
“为什么不要临安?”赵云舒的声音有些颤抖。
“某手中五百人,守不住临安。”叶应武看着她。
赵云舒缓缓攥紧手中筷子:“你在找借口。”
“某只是不想把什么都说穿,因为舒儿你自己现在心里已经知道答案了,只是不愿意接受,”叶应武缓缓夹了一筷子青菜送进嘴里,闭上眼睛,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品味。
为什么放弃临安,因为临安是大宋皇权的象征,临安还在,永远都是大宋皇权存在的标志。只有让临安以近乎残忍的方式沦陷敌手,才能够将大宋皇权彻底击碎。
这样叶应武酒能够更简单的取而代之。
“你明白的。”叶应武淡淡说道,“如果不想看到这一幕,现在某就可以派人送你北上,躲得远远的。当然也可以直接送你入临安,好好地看一看这大宋皇室的最后时光。”
赵云舒静静地坐在那里。
“这天,终究是要塌了,”叶应武的声音依旧平静,“不过某已经竭尽全力护住了这一片江山,并且能够在这之后为世间撑起一片新的天空,不再带有原来的痕迹,不再是赵家的天。”
“不要说了。”赵云舒颤抖着看向叶应武,“你也知道这很残忍。”
“是啊,可是某,”叶应武指了指头顶上阳光明媚的天穹,“别无选择。”
信安公主勉强站起来,冲着叶应武缓缓的就要跪下,叶应武却是眼疾手快一把搀扶住她,紧紧盯住赵云舒慌乱无助的眼眸:“舒儿,某会带着你看临安最后一眼,别的做不到了。”
“谢谢。”赵云舒声音细若蚊蚋。
“不用说‘谢谢’,也不要下跪,”叶应武紧紧按着她的双肩,“记住,你是某叶应武的女人,某会竭尽全力满足你的要求,但也只能是竭尽全力。”(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春江潮水连海平
PS:还是想默默的求点儿月票
十多艘庞大的海船在月光下缓缓驶向钱塘江,船头都是一样飘扬着大宋商旅的旗帜,如果远远看去恐怕真的以为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商船,来往的大小船只也不敢上前,毕竟能够拥有这样庞大的船队,只可能是自己招惹不起的豪门,所以还是远远的为好。
只是如果他们真的靠近就会发现,这些大船吃水很深不假,但是船细节形制和正常的宋人大船有区别,而且站在船上的人也明显魁梧一些,更像是北方朔风中磨砺出来的汉子。
孤单一人伫立在船头,虽然夜色深沉,但是张弘范的眼睛却是闪动着精光。从登州一路颠簸,历经艰辛,甚至还有好几次险些被来往的宋人船只发现,一路逃窜煌煌若丧家之犬,可以说张弘范转战沙场,成也罢,败也罢,还没有什么时候这么憋屈过。
不过这一切的忍耐都是值得的,因为张弘范的视线越过翻涌着的海水,已经能够看见黑黢黢的钱塘江口,只要这战船冲入了钱塘,只要贾似道如约打开了城门,那么南蛮子的都城就会在蒙古的马蹄下呻吟,不管在河洛南蛮子是怎么样的嚣张,这一战就已经足够定天下了!
张弘范握紧剑柄,心中热血澎湃,仿佛能够想象宋人那个弱智的皇帝在自己脚下匍匐的场景,那是怎样的荡气回肠。
阿术元帅,或许只有这样某才能够慰藉你的在天之灵。
“大将军,距离钱塘江口不远了,”一名千夫长快步走过来,恭敬地一拱手,“咱们已经派出去人和南蛮子联系。”
张弘范点了点头:“去把消息告诉弟兄们,咱们尽情杀戮、尽情欢乐的时候就要到了,这几天再苦再累,忍一忍马上就要过去了。”
那名千夫长脸上也是同样满是喜悦,郑重一点头。
目送自己的属下离开,张弘范却并没有松气,反而依旧有些紧张,毕竟自己这是铤而走险,毕竟蒙古帝国是走向巅峰还是就此消亡,重担已经落在了他的肩膀上,又毕竟距离成功还有很多步要走。
现在只是摸到了临安的门槛罢了。
为了今天这一步,蒙古已经付出了太多,为了消灭胶州水师,不得不抽调各处的投石机,使得河洛一带在宋军北伐之后竟然连守城用的投石机都凑不齐;为了能够让叶应武难以顾及身后,就连已经年迈的史天泽老丞相都不得不亲自出马,带着最后的怯薛军南下······
张弘范不知道忽必烈还能给他多少支持,还能给他多少信任,但是他知道这些已经拥有的就已经足够他为了蒙古、为了大汗拼这一把!士为知己者死,忽必烈把希望托付给他张弘范,张弘范说什么也不能让大汗失望。
更何况这也不只是蒙古现在走出困境的希望,更是能够为襄阳战死的十五万儿郎以及阿术元帅洗刷冤屈的希望。想想自己曾经在安阳滩狼狈的逃窜、在鹿门山一次又一次接近死亡的突围,张弘范的心就愈发的火热和滚烫,已经有多久没有见到过胜利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冤屈,都需要用南蛮子的鲜血来冲淡。
南蛮子,当你们在临安醉生梦死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死亡会如此接近。就让某看看,这号称富有四海的地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歌舞升平,什么样的繁华所在。
张弘范眯了眯眼,转身走入船舱。
—————————————————————————
“确定了?”李叹被匆匆响起的脚步声惊醒,急忙睁开眼睛。
站在他面前的王达郑重拱手:“回都统,确定了,之前看到的那支船队就是蒙古鞑子的战船,除了这支船队之外,北面一直到大江口,弟兄们全都撒出去也没有看见更多更大的。”
李叹霍然站起来:“就算是不确定咱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了,白怒涛船队到哪里了?这家伙要是不能按时抵达,老子非得剁了他不可!”
王达笑着回答:“都统放心便是,怒涛有这个贼心也没有这个贼胆,他的船队现在已经在咱们后面不远处了,只要都统下达命令,能够第一刻冲进钱塘江,不管蒙古鞑子有多少战船,全都能给他一把火烧干净!”
轻轻松了一口气,李叹旋即走向舆图,紧紧盯着上面临安一带:“蒙古鞑子为了抢占临安,肯定是会越过赭山和龛山,直接在临安城下上岸,到时候就让怒涛带着船停在萧山、长山外,一旦临安火起,便可以动手。然后咱们的船队堵在三江口,蒙古鞑子就算是有逃出来的战船也没有事。”
然而王达却是迟疑了,看着李叹:“都统,难道咱们真的见死不救,就这么在外面等着?实际上蒙古鞑子不过是些普普通通的大船罢了,甚至连战船都算不上,别看咱们船上,这么冲上去也不是没有胜算。”
李叹瞪了他一眼,伸手在临安上重重一拍:“难道你王达还没有看明白么?真是糊涂!”
王达讪讪一笑,退了一步,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了一眼舆图,李叹旋即冷笑道:“照某看,到现在你还没有做出应该的抉择,才是真的糊涂。不是因为你没有看明白,而是因为你不想要这样做。只不过某问问你,你,我,还有别的选择么?”
王达顿时沉默了,没有别的选择,先不说他们已经被贴上了叶应武的标签,放任临安沦陷绝对符合叶使君的利益,符合叶使君的利益便是符合他们的利益;单单就说即使是王达再痴傻,再愚忠,也能够看出来现在这大宋已经颓败到了什么样子。
病入膏肓的王朝,已经难以阻挡蒙古鞑子的步伐,想要保住华夏衣冠的延续,就必须有一个崭新的、富有朝气的王朝来把它取代,而叶应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紧紧跟着叶使君,便是开国从龙之功。
好男儿志在千里,谁不想要这样青史留名的功勋?
即使是王达也不例外,他除了跟着叶应武一条路走下去,就只有和大宋这个腐朽衰败的王朝一起覆灭这一个选择,但是这个选择会被绝大多数的人忽略,王达也在其中。
毕竟他们可以为整个民族的存续而殉葬,却并不会为一个已经千疮百孔的王朝殉葬,因为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片天空倒塌之后,还有崭新的一片天空需要他们去全力支撑。
见到王达没有想要反驳的意思,李叹微微一笑,看着舆图上已经被重点标注出来的地方:“等到这一战结束,恐怕世上就不会再有‘宋’这个国度了,这么多年的恩怨仇恨,也算是能够做一个了断。”
王达沉默了,他也隐隐知道李叹和宋似乎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之前李叹也是一直流落海外,甚至不惜给海寇出谋划策,扰乱海疆,所以在天武军体系对于宋的态度上,李叹一直都是坚定的反对派,不过王达也不得不承认,李叹却是有几分本事,不但把夷洲岛打理的井井有条,使得夷洲岛成为从泉州出发来往南洋的商船喜欢选择的落脚点,而且还不断的暗中帮助六扇门向着南方挺近,逐步渗透南方各个州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