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也直笑:“子玉,我也服你了。管亥从此以后对你可是忠心耿耿了。”
郭嘉也笑着说:“正是,管亥应该是彻底被子玉收服了。”
赵羽听的头皮发麻:“两位哥哥,你们不要吹牛好不好?瞧你们说的,好像我对管将军有什么大恩似的,什么忠心耿耿,什么收服,我根本就没想过这些事,管将军也是,动不动就下跪,倒吓我一跳。”
听他这么一说,郭嘉愣了一下,笑笑未说话,太史慈摇头了:“你既放过管亥的性命,又表示了对他的信任,他如何不死心塌地地跟随你?怎么是我们吹牛呐?难道子玉做这些真不是有意而为之?”
赵羽一听,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嘛:“没有呀,我可没想那么多,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呀。难道这样做不好?”
望着赵羽天真的面容,郭嘉和太史慈真是大眼瞪小眼了,同时摇头不语。
城外的事孔融已经听说了,虽说城围解了,但赵羽他们没有杀管亥,他并不高兴,在他看来,黄巾军就是一群贼,是犯上作乱之辈,只可杀,不可放。赵羽他们有能力杀了管亥,却没有这样做,这在孔融看来就是一种纵容犯罪。只是北海之围算解了,他也没别的办法,听报赵羽兄弟前来求见,他只好拿出一张笑脸迎了出去。
将兄弟四人迎进内堂,孔融笑道:“没想到赵公子如此好厉害,这么随随便便地就收拾了十万贼兵,不亏为子义的兄弟。”他笑得皮笑肉不笑,心想还想,好在不曾怠慢于他,年纪小,心却大,看他收拾了这十万人想干什么。
郭嘉机灵,琢磨出他话中的含义了,看了一眼赵羽,他也笑了笑:“孔国相太客气了。我等兄弟既然身逢其会,自当尽绵薄之力。”我们不过是客人,没想到要怎么样。
赵羽本来还在笑,一听郭嘉的话,再一想孔融的话,他明白了,这家伙忌讳我们了,孔融怎么会是这种人?或许,他只是看不惯管亥他们吧?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和疑虑,赵羽斟酌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国相,这十万人需要您安置,您看该如何安置呀?”
“不瞒各位,北海地小人薄,这些人,呵呵,太多了,又是...实在是有点无能为力。”孔融打了一个哈哈,也表露了他的真实想法,他不想也不愿接受这些人。
赵羽愣了,他绝对没想到孔融会这样说。十万人,不是十个人,孔融如果不接收他们,他们只能再继续流浪,不打北海,也会去打南海、东海,早晚也是死路一条。想着书中所写的孔融是那么高尚的一个人,是忠臣义士,四岁让梨,十多岁为兄担罪,怎么会容不下这区区老百姓?难道还是理念问题?
他发愣的样子落在郭嘉眼里,郭嘉肚子里叹口气,心想,孔融明摆着是搪塞你嘛,这家伙根本就没你了解的那么好,不是容人之主。想是这样想,郭嘉还是笑道:“国相大人太谦虚了,谁不知道北海虽小,可很富裕,又不在兵祸之所。城外这些人用的好,也是北海的屏障嘛!”
孔融冷笑了一声,心想接收他们容易,安置他们难,再说,就这些人能有什么用,不跟我捣乱就谢天谢地了,我还是把他们撵走的好。还有这几个人,他们的能力也太强了,不动声色就招揽了十多万人,我接收了这十多万人就相当于在自己身边埋下了祸根,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想到这里,他淡淡地说:“郭先生说笑了,融在北海多年,岂不知这里贫匮之极?黄巾乱党最会借机闹事,一个处置不当,这一郡之人都要遭殃。”
他如此推三阻四,赵羽不耐烦了,对孔融的印象也大大改变,觉得此人不过是个绣花枕头,再觉察出孔融对他们兄弟的忌惮,他心里很不舒服,心说,原来那些个什么喜欢招揽贤才也只是孔融叶公好龙的表现。虽说现在有求于他,我们也只好低低头,但既然你这么不知实务,我也不想再客气,你怕管亥他们惹事,我就用这个威胁你:“孔国相真客气了。小子也知道安置这许多人确实麻烦,一个想不到,很容易给北海带来灭顶之灾。这样吧,您就在您管辖的地方划一块地皮给他们,我们兄弟带他们前去安置可好?您最好早作决定,我们兄弟也不敢保证时间长了还能不能控制主管亥。”我们不会在这里威胁你,给块地皮我们就走,否则我们散手不管了,你自个看着办吧。
孔融听明白了,这十万人的确不好办,你们几个也太厉害,能一起走最好。他想了想答应了下来:“那,依赵公子所见,何处合适安置这些人等?”
赵羽哪儿知道呀,把眼睛转向郭嘉。郭嘉低头在暗自发笑,心想子玉的威胁之法倒也用得好。感觉到赵羽询问的目光,他笑道:“国相,要不就安置在北海至南皮之间吧,离这里也远,这些年兵慌马乱的,那些地方的耕地都荒芜了,正好安置这些人。”
孔融沉吟不答。南皮与北海接邻,却是通往幽州的必经之路,听说南皮的黄巾军闹得更厉害,他们这些人过去,一旦联合起来,由北往南打,我这里可就撑不住了。可是,听赵羽的口气,如果我不给地皮,他们可就散手不管了,城外的这些人我可管不了,还是打发了事。想了又想,他开口道:“南皮那边也是兵祸连连,这些人想要安稳下来也难。不如这样,子义是东莱人,当知东莱下属有处小县城名为寿光,此处靠海,地多人少,应能安置这些人了。呵呵,我这就封赵公子和子义为北海的校尉偏将,专门安置这些人等,可好?”
赵羽才无所谓什么官职不官职呐,孔融既然给了地方,今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他点头了:“多谢大人了。”
太史慈也笑笑:“多谢大人提拔。”
典韦并不在意这些,坐在那里左右摇晃。几兄弟中只有郭嘉非常高兴,心想有了官职以后什么事情就都好办了,这个孔融也只是名声在外的笨蛋一个。话到这步,也没什么客气的了,郭嘉便让典韦和太史慈先回客栈,他和赵羽出城找管亥去了。
等他们离开了,孔融急忙找来糜竺,借给他五千兵士,让他去找公孙瓒借刘备用用,并告诉他,刘备手下的大将厉害,可抵挡曹操。糜竺领教,然后说,能不能把今天出城的几位将军借给他,这几个人真厉害,特别是那个小将军,以一人之力就能收服十万之众。孔融心想,这些人我根本叫不动,可他不肯丢面子,就对糜竺说这十万贼兵刚收服,还要善后,不能让他们走的。糜竺没办法,只好跑去找刘备了。历史依照原来的轨迹继续发展着,赵羽个人的轮盘却发生了偏差,只不过他不知道罢了。
孔融果然让人给赵羽他们拿去了盖了大印的校尉偏将的任命书,让赵羽他们去当寿光的守将。哈,我居然当将军了,好玩儿,捧着任命书,赵羽乐了两天,虽然他不在乎名利,但当将军,嘿嘿,这可是男孩子的梦想。孔融还急匆匆地给了十天的粮草,明摆着让他们早点上路,因此赵羽他们收拾了一下就出发了,也免得看孔融假笑的脸色。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寿光一看,嗬,好破败的一个地方。当地百姓被他们吓了一大跳,好在他们手续带的齐全,守城的小兵也不敢阻拦,他们也算顺利进城了。到了城里一打听,才知道寿光的县令早在去年土匪进城掠夺的时候就跑了,眼下的官衙几乎形同虚设,赵羽他们跑到官衙里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老书吏。郭嘉将孔融的任命书给他看过后,几个人算是正式上任了。好在他们身上有些银钱,总算能将官衙收拾的能住人了。
第十章 将军县令(下)
第二天,赵羽和郭嘉将衙门里召集来的几个书吏叫到一起,仔细询问了目前寿光的情况,还好,寿光的人本来就不多,这些年参加黄巾起义又跑掉了大部分农民,土地荒芜的厉害,能安置不少人,再来十万都可以了。赵羽虽没当过官,也没种过地,可基本的知识还是有的,眼看春耕时节要过去了,他一边命那几个书吏将空置的土地仔细划分出来,将那些黄巾军安置了,一边让太史慈去东莱找郡守要农耕的工具、种子等物品,一边让典韦回昌邑找孔融要钱粮,不管多少,要一点算一点,十万人的吃喝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郭嘉是干大事的人,太史慈和典韦是大将军,所以,这所有的土地的规划、人员安置、农耕生产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赵羽一个人在做。赵羽这个苦呀,恨不得向天大叫:我是将军,不是县令。可是没有人帮他呀,不仅没人帮,典韦从昌邑回来,带的东西不多,却给赵羽带来了一纸任命书,孔融一听寿光没县令,他立马就封赵羽当县令了。赵羽拿着那个任命书的时候,哭的心都有了。唉,看着眼前的一大堆事情,望着府门外眼巴巴的人们,这个官,他也只好暂时当下去了。好在东莱郡的郡守不错,听说北海国相在寿光安置了十万黄巾军,他吓了整天抖腿子,太史慈一去,郡守大人立马收刮了大批的种子和农耕用具送给了寿光。哈哈,把赵羽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拍拍管亥的肩膀说管大哥真厉害,弄得管亥哭笑不得。解决了春耕问题,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粮食不够可以暂时凑合,这里距海近,光靠捕鱼也能解决大半年的口粮了,再倒腾一点私盐,嘿嘿,换点粮食也不错。
等安排好了这一切,赵羽才顾得上过问城防的问题,原来的城防实在是太次了,连土匪都挡不住,他们可不想等秋收的时候让土匪捡便宜。太史慈和郭嘉一到寿光就整理过这十万兵马了,结果让赵羽好笑,原来,十万人里有实际战斗能力的也就八千左右,其中的能训练成精兵的也就三千不到。本来按赵羽的想法,管它那么多,春耕要紧,所有的人都给下地种庄稼去。郭嘉和太史慈一致反对,说什么也要留下五千兵士,说是预防万一。赵羽听了觉得也对,城防力量还是要加强的。这些事有郭嘉和太史慈操心,选出来的士兵有典韦管亥负责训练,他就撒手不管了,全身心扑到了管理寿光上面去了。
跟随管亥的这些人高兴呀,在流浪多年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他们一个个对赵羽是敬若神明,关于昌邑城外赵羽与管亥的那场打斗被这些人描述的绘声绘色,特别是那把剑上的流光被夸大渲染了开来。渐渐地,随着赵羽细心安置流民,安抚城里百姓,把一个寿光县治理的井井有条,民间竟然有传言,说赵羽是天上神仙的孩子,专门来帮助他们的,不然他小小的年龄怎么会懂这些事情。赵羽咋听到这些传言,他是哭笑不得,而郭嘉和太史慈却听的高兴极了,望着两人看着自己挤眉弄眼的开心样,赵羽慢慢地觉察到一丝危险。
可赵羽没时间细想,他手头的事情太多了,那个混蛋原寿光县令跑的快,扔下了一大堆事情,突然增加了十万民众,寿光的事情更加繁重起来。而赵羽又是一个藏不住心事也没想过隐藏心事的孩子,自从他看不过落后的耕种方式,亲自指导流民新的耕种方法,还教了他们如何进行沟壑水利灌溉,即节约水又不会引起争端后,衙门里的书吏就用崇拜的目光跟上了赵羽,天天烦他,连郭嘉都跟在他屁股后面学经验。
赵羽虽然累,可在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指导下,发现管亥身边的亲兵秦利很有生意头脑,所以他想让自己的荷包再鼓点,于是挑出了百来人做生意。乱世之中的生意不好做呀,短时间能挣大钱的生意很少,粮食买卖难做,盐业是官产,不能公开做,赵羽考虑了几天,决定做马匹、兵器和酒的生意,特别是酒。这东西真好,士大夫喜欢,将军士兵喜欢,豪门大户,贩夫走卒等等,各色人都爱喝,如果用那么一点现代的工艺,提炼一下,那这个酒就……
想到就做到,这天当赵羽大笑着从关了五天的房间里出来的时候,郭嘉他们差点以为他疯了。顾不上他们惊诧的目光,赵羽手把手地把他的酿酒方法教给了秦利,让秦利去酿造好酒。当秦利他们第一炉酒出来的时候,满院的香气差点让大伙找不着北。带着酒,狂喜的秦利几乎是冲进了衙门,赵羽在多少年后回想起郭嘉他们第一次喝沁春酒的表现时,都要拿出来取笑一番。沁春酒成了赵羽挣钱的最大工具,在沁春酒的基础上,秦利他们又酿出了烈性的高粱酒,深得典韦的喜爱。
第一批酒在当年的秋天出炉,第二年春天,赵羽让秦利带着商队装上一批高粱酒到了匈奴地境,不出所料,秦利他们很快带回了马匹和铁器。这趟生意奠定了秦利他们的成功基础,在以后的三十年里,赵羽一手创建的德裕商队成为中原大地上最有钱的商队,为赵羽建立梅花山庄提供了丰盛的财物,就是以后德裕商队解散后,它的分家费都让几个兄长家里过得挺富裕。
寿光的发展很快吸引了周边的人,关于赵羽的传说也越来越多,而赵羽没有一点公子、官爷的架子,愿意和老百姓说话,又不分高低贵贱给人治病,神之子的传说更多更广,每天前来找赵羽的人都很多,最后,连太史慈家乡和樊林山村里都搬了不少人过来。赵羽不会推诿,每天处理完公事,还兼给百姓看病,累的他每天晚上回到屋里话都不想说。眼看他累得实在受不了了,在郭嘉和太史慈的强行干预并下令没有大事、大病不准这些百姓再来见赵羽,这才让他轻松了一些。
或许是寿光发展的太好了,又或许是老百姓太需要一个能保佑他们平安生活的人了,关于寿光和赵羽的传说,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大量的流民开始向寿光涌来。连年的徐州之战、兖州之战、青州之战造成了大批人离家远走,短短的半年时间,寿光就涌来了十多万人。赵羽心肠软,看着这些拖儿带女的穷苦人家眼巴巴地看着他,他就全盘接受,寿光的人口急剧膨胀起来。可是,寿光是个小县城,赵羽只是个县令,要想安置这么多人,还有那些源源不断前来的人们,只能扩张县城。可他不能侵占周围城市的土地,偶尔在边界上打打秋风可以,多了可就要引起麻烦了。在将寿光的土地彻底分完后,赵羽想了几天,决定把人往海边上迁移,那边的土地稀少,不怕有纷争,没有土地种庄稼,却可以打鱼呀!就这样,在寿光县的东边,形成了大规模的渔庄,这里的人们过了十多年的安定生活,直到东海太守造曹操的反,人们大量跑路,海边的村庄才逐渐荒芜了下去。
寿光的发展既然如此引人注目,除了前来逃难的百姓,也吸引了居心叵测之徒,特别是周边的土匪、山大王之类的。这年秋天,真有一伙土匪前来打劫,被典韦他们带两千兵勇杀了个稀里哗啦。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事也提醒赵羽要注意寿光民众的安全问题。因此,赵羽在这年冬天开始,让典韦和管亥训练一批精壮的兵勇,除了守城护土,他还想着要保护商队和家眷。
赵羽既然存了要打造一支精兵的心思,自然就不满足于现实中的那些训练方法,因此他将在自己那个时代所见过的部队训练、特警训练等等的方法提炼了一下,总结出一套适合这个时代的训练方法,将其传授给了管亥,其结果是管亥一个月瘦了十斤,筋骨却强壮了许多,而跟随他一起训练的士兵更是呈现出一股龙腾虎跃之势。郭嘉看着管亥的训练,那嘴巴张的可以放下两个鸡蛋,他对赵羽的才华更加重视起来,特别是看到赵羽仅凭一根手指粗的绳索就能迅捷地在城墙上下来回玩的时候。让赵羽最为后悔得是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