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蛉艘话牙。页だ锒痰爻读税肴障谢埃挝缁毓疵甭饭庾Ь病⒁趿沟男∥荩皇币蚕肽钇鹜醣6矗旖菹肼宰餍ⅲ倩乇ο蠊婕瓣迅疵2幌氩旁谖葜刑上旅欢嗑茫八甲乓膊恢醣6问辈呕峥谙蚧实垩肭笤首级说幕槭拢实刍岵换岵祷赝醣6那肭笫保醣6匆煌泼抛吡私础�
  两个人都正值妙龄,兼之情投意合,一旦碰巧在此处相会,自是免不了要有一番缠绵缱绻。待苟且之事已过,两人并排躺在床上,王保儿不无得意地向彩鸾说起了来兴儿获罪,被押解回京受审之事,孰料彩鸾听罢之后,非但脸上没有一丝喜悦之色,反而埋怨起王保儿来了。
  “你这颗脑袋是被人灌进马尿,还是被驴给踢了?平时瞅着挺聪明个人儿,怎么一到事上就犯起了糊涂?”一朝成为了王保儿的人,彩鸾同他说起话来,不带有一丝的客气。
  “我怎么了?”王保儿满心地欢喜,被彩鸾兜头泼下了一盆凉水来,忍不住挺身坐起,冲彩鸾低吼道,“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几年,来兴儿这小子处处都高我一头,这回总算轮到他倒霉了,还不准我高兴一回?”
  “你高兴,我高兴,这都没的说。”彩鸾也随着他坐起来,边往身上套着裙衫,边数落王保儿道,“可你不该掺合进去呀。好端端的,皇上已经将来兴儿交由大理寺勘问了,你又何必多此一举,跑到瑶华宫落井下石,惹祸上身呢?”
  “惹祸上身?”王保儿脑筋一时转不弯儿来,转过头问道。
  彩鸾有意压低了声音,趴在王保儿耳边悄悄说道:“我听锦屏说,过了年,皇帝就要立我家娘娘为皇后了。你在这个时候却帮着别人去害娘娘亲近的人,敢情是不想在宫中混了不是?”
  景暄将要立后的消息如同一颗炸雷在王保儿耳边响起,惊得他半晌说不上一句话来:自已千盼万盼,总算盼到了来兴儿走背运的时候,却不承想事到临头,自己还要因为他的事替自己埋下祸根。
  “只是,只是我已经向丽贵妃报了信,并且此时樱儿只怕已在托人传话给大理寺,要他务必坐实来兴儿纵敌的罪名,好致他于死地。现在该如何是好?”王保儿像一棵被日头晒蔫了的茄子,无力地耷拉下了脑袋,期期艾艾地向彩鸾讨着主意。
  彩鸾略一思忖,眼睛里冒出光来,笑着安慰王保儿道:“你也用不着过分担心。咱们只不过通了个消息而已,又没有直接害他,日后锦屏和我家娘娘记恨不到咱们头上。并且,叫我说,现在还不晚,呆会儿我回到宫中,就把这个消息告诉锦屏,这样一来,或许锦屏和我家娘娘能够设法去救下来兴儿,咱们两不得罪,岂不是万全之策?”
  王保儿听彩鸾竟要把来兴儿获罪的消息主动透露给锦屏,使劲儿咽了口唾沫,心中虽极不情愿,可念及将来景暄一旦真成了皇后,便是万万得罪不起的人,说不得自己和彩鸾两个小人物也只得如此了。
  彩鸾见王保儿无话,遂整衣下了床,推门就要离开,却被王保儿给叫住了。
  “你,你回宫后与锦屏说起此事,千万记住说这个消息是我告诉你的。将来惠妃娘娘果真做了皇后,咱俩的事还有多多仰仗她来成全呢?”
  “放心吧,少不了你的好处的。”彩鸾朝王保儿抛了个媚眼儿,转身径自走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吞肉立威
  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一些居心叵测的小人物既能够成事,也能够坏事。
  来兴儿对他被押解回京时大明宫中两派势力间围绕着他的生死而做出的各种努力毫不知情。在他看来,目下如何解除与锦屏的婚约,怎么设法劝说江中石离他而去,免得受他牵累,甚至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才能将随同他一同回京的小白龙托付给可靠的人照料,才是最重要的事。
  江中石与来兴儿一道被关进了大理寺的牢房,却没有像来兴儿那样多次受到提审,终日在牢房中百无聊赖地度日,三天下来,竟如同过了三个月一样。
  终于,在第三天的午后时分,又一次受到提审的来兴儿意兴阑珊地被押回了牢房。
  江中石忙走至来兴儿近前,仔细打量着他的全身上下,待到确认来兴儿没有遭受刑罚、受伤,方放下了心来,粗嗓向来兴儿问道:“将军,咱们在这牢房之中就这么干呆着,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啊?这两天真憋死我了。”
  来兴儿感激地望着这位与自己结识统共只有十几天,却甘愿与自己同患难的兄弟,假意埋怨道:“当初在蒲州时,我就劝你不必随我回京,睦王那儿不愿留的话,你大可依样画葫芦,脚底板抹油,溜之大吉就行,以后照样混迹山林,过你的猎户日子,岂不逍遥快活?”
  江中石最怕来兴儿赶他走,一听来兴儿如此说,忙扶着来兴儿在临近窗口的地上坐下,转怒为笑道:“我早就跟将军你说过了,这辈子我算跟定你了,将军要赶我走的话,就请先杀了我吧。”
  来兴儿被他忽喜忽恼的滑稽表情给逗乐了,用手点着江中石,叹道:“你呀,以后记着,不必再叫我将军,咱们之间以兄弟相称再好不过了。我一个待罪之人,你跟着我能有什么出路,赶明儿我到堂上回明了大理寺的老爷们,就说你与我犯下的事儿并不一丝一毫的牵涉,求他们早早地放你出去,省得你在这里呆着气闷。再者说,放着好端端的王爷护卫不肯做,跟着我一个小小的校尉,你不会以为我将来还有咸鱼翻身那一天吧?”
  咸鱼翻身是前两天闲聊时,来兴儿从江中石嘴里学来的词儿,此时说出来倒觉十分地妥贴、自然。
  “你,你可别再赶我走。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自从在老家被抓了差,还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的长官,为了替素不相识的百姓一家讨公道,竟然接连斩杀了手下两名军士,那阵势,就是大将军也比不上你。我虽然没读过书,但自小就听村里的先生说过,本朝立朝以来,百余年间只有两个人做过这样的事。”江中石最不吃逗,一听来兴儿又要撵自已走,心下一急,说起话不免夹七夹八地乱扯起来。
  “哦?你还知道这些?”来兴儿虽觉他夸赞自己,言过其实,但还是头一回听人说起从前有人做过与自己类似的事情,禁不住好奇地问道,“你且说说,都是哪两个人做过与我在松台村中剑斩杀人凶手相类似的事哪?”
  江中石见来兴儿居然没听说过自己方才提到的人和事,不免有些得意起来,挨着来兴儿坐下,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向来兴儿描述说:“这头一位呀,就是太宗驾前的徐国公,听村里的先生说,他当年率领大军奔袭千里,活捉突厥皇帝,好像不叫皇帝,叫什么来着?”
  “不是皇帝,是单于。快接着往下说,徐国公怎么了?”来兴儿听他竟将自己同开国元勋相提并论,心内激动地砰砰直跳。
  “话说这徐国公呀,活捉住了突厥单于之后,率军得胜班师回朝。”江中石见来兴儿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自己,听得十分专注,一时得意起来,讲说得格外详细,仿佛如临其境一般,“大军在临出突厥地界之时,突然遇到了大雪和冰雹,将徐国公统领的这支大军困在一处山口接连数日,无法前进。渐渐地,军中所带粮草消耗殆尽,徐国公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军士宰杀所骑战马,生食马肉度日,就这样堪堪撑到了第七天头上,战马也被宰杀得所剩无几了,于是就有军士悄悄地窜至距山口不远的一处突厥居住的小村落,竟将村里突厥人家的几个娃儿捉杀了来,吃人肉充饥……”
  江中石口才极其有限,讲述起来远远称不上生动,可听他讲到徐国公麾下的官军竟靠滥杀儿童,生吃人肉来裹饥,来兴儿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两眼几乎要冒出火来。
  “徐国公发现此事后,二话没说,亲自操刀挨个割下了几名杀人者的脑袋,并集合营中诸将,当众硬生生地连皮带肉吞下了两块从杀人者身上割下的人肉,并传命诸将,人人须吞下两块人肉,而后只撂下了一句话便宣布散帐。”
  “什么样的话?”来兴儿听得浑身血脉喷张,想不到徐国公一介儒将,竟也会吃起人肉来。
  “食人者必被人食之。”江中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的这几个字。
  来兴儿默然了,同徐国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相比,自己在松台村挥剑斩杀两名作恶军士的行为实在算不得什么。是啊,食人者必被人食之,联系到自己身上,岂不变成了杀人者必被人杀之了?统率三军者,唯有能做到以如此果决的手段治军,才堪当大任!无怪乎,江中石亲眼目睹了自己那日在松台村中的怕做所为,便打定主意追随自己了。
  “将军,不,大哥,你还没问那另一人是谁呢?”江中石见来兴儿听罢徐国公生食人肉整顿军纪的故事后,只顾低头遐想,不禁有些失望,紧赶着问道。
  “好吧,反正在牢房中咱俩左右无事,你就接着说说吧。”来兴儿头脑聪慧,单从徐国公这一件事上已领会到江中石想向自己表达的全部意思,可又不忍扫了江中石的兴头,遂含笑应道。


第一百四十四章 当世军神
  “要说起这第二个人来,我们村里的先生对他可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江中石为了极力衬托出来兴儿的不同凡响来,竟也学会了卖起噱头来,“此人至今还好端端地活在世上,兴许将军,大哥你还曾与他相识呢。”
  来兴儿听得此话,脑海之中头一个闪过的人影便是柳毅。同徐国公差相仿佛,柳毅也是一介儒生出身,在延英殿当差时他就从韦敞嘴里没少听说柳毅当年辅助太子,统掌三军的逸闻趣事,难道柳毅当年也亲手杀过为非作歹的手下军士?
  “这人比起徐国公来,用先生的原话来说,据说是什么有过之而不及。据说前些年叛乱初兴之时,各道官军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不出三个月,叛军就攻入了长安,把皇帝老儿赶到蜀地去了……”
  “小石头休得胡言乱语,要说便好好的说,还要像方才这样故弄玄虚的话,我可要睡觉了啊。”来兴儿自与江中石结识以来,还从没过他如此顽皮,有意激他道。
  由于来兴儿三天来大多因受到提审,不在牢房,江中石这三天独自在牢房中简直要憋出一身病来,此时好容易逮着个与来兴儿拉扯闲话解闷、打发时间的机会,怎会轻易放来兴儿去睡觉?
  “大哥,你就暂忍得一时的困倦,听我把此人的故事讲完,好不好?我保证你听了不会后悔的。”江中石信誓旦旦地向来兴儿做着保证。
  来兴儿肚皮里暗笑,表面却做出一副不耐烦听的样子,顺势闭上了眼睛,冲江中石说道:“你说就是,我先闭目养会儿神。”他静等着江中石说出柳毅如何治军的故事。
  “叛军将皇帝老儿赶出长安还不算,非要皇帝老儿的命。因此,派了三万大军紧追不舍,一路赶至了黄河岸边。当时正是六月酷暑的天气,河水暴涨,皇帝眼瞅着前有大河拦住去路,后有追兵即将杀到,不由得像大哥你现在这样,把两眼一闭,就要投河自尽。”江中石说着说着,竟打趣起来兴儿来了。
  来兴儿依旧闭着双眼,对他不理不睬。
  江中石自觉无趣,索性一头躺在来兴儿身旁,赌气似地说道:“我要说的那人便是当今第一名将景云丛景元帅,算了,你不愿听,我还不如也学你一样,睡觉去吧。”
  等了半天,江中石要说的那人居然是景暄的父亲景云丛!来兴儿一时回想起两年前他在河中帅府初次与景云丛相见时的情形,当时只觉景云丛神色寡淡,言语乏味,自已打心眼里不喜此人。虽说不久前在南内,自己冒牌宦者的身份被锦屏揭穿后,景云丛曾苦劝皇帝饶下自己的性命,对自己可说是有活命之恩,可来兴儿仍想像不出,像景云丛这样闲居京城数年的一个大闲人,当年能做出过怎样令人传诵的奇事来。
  “你说的这个人,我还的确与他相识。如果有一天,咱们能从这牢房里出去的话,我带你到他府上去见他,你可愿意?”来兴儿虽未睁开眼睛,却主动向江中石示起好来。
  江中石一骨碌从地上爬了起来,满面惊喜地望着来兴儿,大声叫道:“真的么?到时你可不许反悔!”
  来兴儿唯恐他大喊大叫地,引来狱吏,忙冲他嘘声道:“小点声。不过,我可是有言在先,据我所知,景公最厌烦的便是蓄意夸大其词,媚言邀宠之人。你若说的事情与事实不符,别怪我羞于带你去见他。”
  江中石显然对景云丛极为敬重,连连摆手道:“我这笨嘴拙舌的,哪儿会胡扯八道呀。这些都是这两年闲来无事,听村里读过书的几位老先生说起的真事,没有半点的掺假和夸大。”
  “那就好,你接着往下说吧,我一直在听着呢。”
  江中石再不敢有意在故事里卖噱头和打趣来兴儿了,抿了抿嘴唇,老老实实地继续讲道:“就在皇帝被叛军追赶得走投无路,直想自尽之时,突然打西边来了一支回鹘骑兵,挡住了叛军,救下了皇帝。据老先生说,这支回鹘骑兵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回鹘皇帝(可汗)的长子叶护太子。回鹘一向与朝廷交好,此次听说北方叛乱兴起,回鹘皇帝(可汗)便派叶护太子率领最精锐的三千铁甲军前来协助官军平叛,想不到迎面正遇上皇帝在黄河岸边蒙难,于是叶护太子当即指挥着三千铁甲军上前打退了叛军,救了皇帝一命。
  回鹘人依仗着曾救过皇帝(后来的太上皇,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祖父)一命立下的功劳,在半年之后,跟随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当今的皇上收复长安之后,便开始在长安城中大肆抢略民间财物,稍稍遇到抵抗就大开杀戒,一时之间,长安百姓视叶护太子手下的这支回鹘骑兵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而不及。而当时的朝廷既感念回鹘人对大唐皇帝有过的救命之恩,又希望借助回鹘的军力平定叛乱,因此对回鹘人进入长安城后的种种倒行逆施视而不见,采取了包庇纵容的态度。
  据老先生说,回鹘乃偏僻、蛮荒之邦,回鹘人从未见过长安城中各式各样的宝物财货,不出一月,他们从长安百姓抢来的宝物财货就装满了整整一百辆牛车。
  叶护太子急于将这一百辆牛车的财货运回国中,向回鹘皇帝(可汗)请功,大大充实回鹘的国力,便匆匆向朝廷辞行,不待皇帝允准,就率领三千骑兵,押解着一百辆牛车的财货离开了长安,取道凤翔回国。
  当时领军镇守凤翔的正是景云丛景元帅。在诸路官军当中,对叛军保有不败战绩的只有景元帅一人,因此,叶护太子对景元帅是久闻大名,听说他率军在凤翔驻守,便趁路过凤翔之机,特地到军营之中登门拜访。
  两人在帅账之中相见已毕,相谈甚欢之时,忽听军中校尉来报,说叶护手下的回鹘骑兵在城中公然抢夺民间财物,与城中百姓发生了争执,有数名百姓死在回鹘人手里。


第一百四十五章 箭降骄横
  景元帅听罢以后不由得大怒,当面质问叶护太子此事该如何处置。谁知,叶护对此并不上心,仅仅推说他手下的回鹘骑兵不远千里跟随他来到中土,帮助朝廷平叛实属不易,中土百姓理应有所奉献才是,还胡说什么他们在长安时就没遇到过百姓公开反抗的情形,要景元帅好好训诫凤翔百姓学学长安百姓的以礼待客之道。大哥,你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来兴儿亲眼目睹过吐蕃人对中土汉人心存敌意,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