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耀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显耀大唐-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约豪础

在那之后,两个侍女也只好按照李显的要求,每次李显沐浴便随侍一旁,除了为他搓背浇水之外不再做其他的事情,可是今天李显正在那里想事情,时间已经过了很长了,春燕担心水变凉了,便下手去试水温,可是突然见就像是被蝎子蛰了一下一般,连脖子都变红了。

而李显也是浑身一震激灵,突然回过神来,看到春燕的样子,顿时也是尴尬不已。

一旁的秋芳本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可是看着这一主一仆的尴尬情形,瞬间也是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顿时大笑不已,闹得李显跟春燕更加羞惭……

就在这时候,忽然听得门外传来了高成的声音:“启禀大王,太子驾到,请大王迎驾!”

李显闻言顿时大吃一惊,因为太子李弘虽然是他的嫡亲兄长,可毕竟是半君,而且还住在东宫之中,与自己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虽然也见过不少面,却大都是自己例行拜会,像亲临自己府中这种事,可是从来没有的事。

“这厮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道他来我府中,竟是为了何事?”李显颇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既然对方来了,自己可不能缺少了礼数,连忙命春燕和秋芳为自己更衣,准备迎接太子大驾。

却不料就在这时,房门被打开,随即听得一道声音传来:“呵呵,七弟可是艳福不浅啊,沐个浴都有两个美人侍奉。”

李显慌忙裹上浴袍,对着李弘躬身行礼道:“小弟李显见过太子殿下……”

却没想到竟被李弘一把拉住,然后见他笑道:“你我兄弟,还用得着这般客气?呵呵,说句实话,为兄虽然与七弟一起多年,却从来没有到过七弟之府第,如今想想,实在是惭愧,七弟不会怪罪吧?”

李显闻言连忙说道:“太子兄长这话可是折煞小弟了,太子身为储君,每天都有那么多事要忙,小弟只恨帮不上忙,心中已是惭愧,又焉敢奢望太子兄长玉趾降临寒舍?”

李显一边跟李弘客气,一边在暗中琢磨,今日李弘突然到来,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目的,只不过对方口风甚紧,他到现在还没有套出来。

而李弘好像是知道他的心思似的,淡淡笑道:“为兄见七弟府中布局精妙,颇有丘壑,莫如贤弟带着为兄赏玩一下府上风景,如何?”

李显知道李弘终于要向自己吐露缘由了,不由得心中一凛,可表面上却是做出一副欢喜不尽的神态,恭敬的说道:“太子兄长肯给面子,小弟实在是求之不得,若是寒舍有哪里做得不够完善,太子兄长可要不吝赐教。”

“呵呵,贤弟实在客气了,为兄哪里懂甚园林?只是凑一热闹罢了。吾与吾弟赏玩府上风景,尔等在此候着便是,不必跟来了。”

李弘说完之后,便拉着李显的手向前走去。

李弘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更加明显,无论是他还是李显身边的这帮随侍的内侍和侍女们也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跟上去。

于是,李显和李弘两个人就这么亲密的走在一起,一边说着闲话,一边游赏风景,李显情知李弘有事,可是对方不开口,他便也装愣充傻,绝口不提李弘来见他的目的,他相信李弘一定会憋不住把来此的目的说出来的。

果然,两人又说了几句家常话之后,突然见李弘叹了一口气。

李显见状不由奇怪地问道:“不知太子兄长为何叹气?”

却见李弘默然片刻,然后摇头苦笑道:“贤弟有所不知,吾真恨不得向圣上辞了这太子之位,像贤弟这般做个逍遥王爷,花天酒地,万事不萦怀。”

李显见状心中暗暗冷笑,可是嘴上却惶恐的说道:“太子兄长此言差矣。太子兄长身为皇太子,乃是国之储君,我大唐未来之主,如何能突发此颓废之言?”

只见李弘摇头苦笑道:“七弟你就不要再试探本宫了,嘿嘿,本宫虽为太子,可哪里有太子之威仪了?可怜我身为圣上嫡子,国之储君,竟然被一个黄口小儿任意欺凌,虽然受辱,却是无法。”

李显闻言顿时便明白了对方今天来这里的意图,不由得暗暗冷笑,心道你竟然想把我当枪使,把我卖了还让我帮你数钱,这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也罢,今天我便将计就计,先给你上点眼药再说。

不过李显在表面上却装作惊诧不已的样子,失声问道:“太子兄长这是何意?莫非在我大唐天下,还有人敢欺凌皇太子不成?这也太惊世骇俗了吧?”

却见李弘叹道:“何尝不是如此?可是那厮仗着母亲庇护,越发无法无天了。圣上为为兄盯了门亲事,眼看就要成婚了,却被那厮阴谋设计,破坏了吾之姻缘,除此之外,那厮还处处挑为兄之毛病,不知从何处找来一名道士,叫甚明崇俨,说为兄身份虽贵,却难以继承大宝。为兄还听说,那厮与外婆之间有那苟且之事,实在是不顾人伦廉耻,肆意妄为。”

李显闻言也是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才迟疑着说道:“皇兄说得莫非是表兄武敏之?”

“哼,不是这厮还能有谁?这厮仗着母亲和外婆宠爱,肆意胡为,到处欺压良善,不要说是本宫,便是圣上都不放在眼中,实在是无法无天,吾还听说,这厮竟然曾经想要欺凌小妹太平,幸被贤弟府上侍卫所救,否则的话,可怜小妹一辈子清白,尽皆被这贼子毁了,还有,这厮曾经不止一次要陷害贤弟,据为兄所知,那厮竟然图谋暗杀贤弟,幸得贤弟命大,这才没有让他阴谋得逞,还有,那厮见贤弟没死,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竟然向圣上进献谗言,说贤弟杀伤太重,要对贤弟进行治罪,幸亏为兄还能得到圣上信任,一番据理力争,才终于使圣上放下此念……”

“哼,真没想到那厮竟然如此可恶,小弟又碍得着他甚事?竟然被他如此算计?此仇此恨,小弟一定要报。”李显闻言顿时大怒,挥手将路旁的一颗小树给拍断。

李弘闻言心中暗喜,但却叹息道:“吾等身为天家子弟,竟然受到那厮欺凌,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此人深受母亲和外婆宠信,想要对付他也并非那么容易,除非是……”

“除非是甚?皇兄有话直说便是,就算是再难之事,小弟亦要想办法办到。”李显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便开口说道。

只见李弘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犹豫了片刻,这才说道:“除非是指出他与外婆之间那些苟且之事,同时将这厮意欲染指太平之事也说出来,为兄相信只要指出这些罪责,那厮定然在劫难逃。”

李显闻言却是心中恼怒不已,因为指出外婆杨氏之事也罢了,毕竟那老太婆没有几天活头了,可小妹太平却只有六七岁,让她这么小就背负着清白被毁的包袱,这太子也真狠得下心,那毕竟是他的亲妹妹呀。

除此之外,他还看到了李弘的险恶用心,那就是一方面借机除掉贺兰敏之,另一方面却要借刀杀人,借武后之刀杀掉他李显,毕竟李弘所说的那些罪名只有李显遇到了,所以必然要由李显揭发,这样一来武后再也没办法庇护贺兰敏之了,可是却造成武后因为母亲和女儿名节双双受损而迁怒于他李显。

这可真是一条一石两鸟的妙计啊!

第154章给太子上点眼药

“哼,我还没有招惹你,你竟然主动惹上我了,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李显心中冷笑连连,可表面上却是一团和善,拍着胸脯保证道:“皇兄请放心,小弟保证一个月之内定然让那厮再也得意不起来。”

“呵呵,能得贤弟如此保证,为兄也就放心了,那厮得罪了为兄倒也没什么。可是他得罪了贤弟,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好了,时间也不早了,为兄该回去了,待得一个月后,静待贤弟的好消息。”李弘见目的达到了,也不再多说,便准备打道回府。

“嘿嘿,惹上你没什么,惹上我就是自寻死路,你这不是说你一个堂堂太子还不如我吗?”李显自然听得出李弘话中的挑拨之意,于是惶恐的说道:“皇兄此言,小弟实在惶恐,那厮之所以敢于得罪皇兄而忌惮小弟,实在是因为皇兄仁厚而小弟心胸不够宽广,对了,小弟还有一事想要请教皇兄。”

“哦?七弟有何话要说?但讲无妨,你我兄弟还用得着这般客气?”李弘妙计得售,又被李显吹捧了几句,心中得意,跟李显也客气了起来。

却听李显说道:“小弟听说那日在朝堂上,兄长为了小弟之事与那厮据理力争,曾经说起过若是此战停止,可将作战所用之粮食救济受灾百姓,可有此事?”

“啊?七弟这话如何说起?”李弘以为李显是在追究他阴谋参与陷害李显,面色顿时就变了,还好李显没有发现,定了定神又说道:“不瞒贤弟,这话其实是戴公所说,为兄当时并无此言论,为兄只是担心七弟征战劳苦,同时又担心七弟立下大功,会受到某些人忌惮,对七弟不利,所以才劝说圣上下旨停战。”

“呵呵,皇兄不必解释,皇兄对小弟一颗拳拳爱护之心,小弟焉能不明白?小弟想说的是,当初圣上已然同意,可是如今小弟返回,战事节省下来的那些粮食是否送到了受灾百姓手上?若是果真能够将那些粮食送到百姓手上,小弟这一番停战,也算是为百姓造福了。”

“原来七弟说的竟是此事,七弟身处逆境却仍然牵挂着受灾百姓,为兄真是惭愧呀,唉,不瞒七弟,当初满朝诸公都是为了将七弟拉回来,有谁真正想到普通百姓?不过贤弟请放心,为兄这一回便是拼尽性命,也要向圣上说起此事,定要满足贤弟一颗爱护百姓之仁心,定要将粮食送到百姓手中。”

李弘对着李显拱了拱手,然后匆忙离去。

不过李弘的心中却是得意不已,自己这一趟周王府可真没有白来,不仅解决了贺兰敏之这厮,还陷害了李显,让他更加受到武后的打压,同时还从李显那里得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要将之前在朝堂说的省下战争的粮食要出来,接济受灾的百姓,为自己赚取足够的名声。

可是李弘却也不想想,李显怎么会如此好心的送给他那么一份厚礼?实在是因为李显太了解武后了,他相信只要李弘来这么一出,定然会遭到武后更深的忌惮,从而将李弘和武后的矛盾置于最上面,从而减轻对自己的猜忌防范,化解来自武后的压力。

至于李显答应过的关于贺兰敏之的事,李显就更不用操心了,因为他知道杨老太太过不了几天就会蹬腿了,等杨老太太一死,根本不用自己动手,贺兰敏之就会完蛋大吉。

所以这一回,李显根本就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轻易化解危机,并且将矛盾转移到武后和太子那里,真可谓赚大发了。

李弘却是不知道李显的算计,他兴冲冲的返回东宫,与戴至德商议了一下,当然没有提起李显,然后就向皇帝上疏,将大军出征一个月所用的粮食细细算了一遍,然后请求从国库调拨数十万斛粮食,用以接济受灾的百姓。

李弘的上疏果然受到了高宗的夸赞,朝中大臣也都赞颂太子仁心仁德,一心为百姓着想,这一念之善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百姓。

而除了高宗和群臣之外,百姓们也对李弘的仁德大家赞誉,甚至受到李弘恩惠的地方百姓都专门向皇帝上万言书,感激天子洪恩和太子的仁德。

朝野之间共同的赞誉令李弘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令李弘心中得意不已,暗暗想道:“吾之所以能有今日,多亏了这位好七弟的提醒,如果不是他那一句无心之语,吾怎能收获到朝野之共同赞誉,嘿嘿,相信经过这一次,吾之太子地位必然是稳如泰山,母亲虽然野心勃勃,却也再难以制衡。”

而事实也的确不出李显所料,李弘声望的迅速膨胀也立刻引起了武后的警惕,武后虽然在表面上也夸赞自己的儿子,可是心中对他的恨意已经十分浓厚,于是下令寻找太子的过错,以便乘机教训教训他,却没想到太子这厮竟然十分循规蹈矩,武后和她帐下那般党羽在经过十余日的苦苦寻找,竟然始终没有抓住其错处。

然而没有错并不代表武后就没有办法对付他,她暗中传令自己的亲信、司元太常伯(户部尚书)王德俭,令其暗中掣肘,无法克期交付粮食,让李弘的承诺无法兑现。

王德俭这人性情狡诈多智,加上其脖子上长有一颗瘤子,所以人送外号“智囊”,此人不等武后的命令发出,就早已暗中做好了准备,待得收到命令后,立刻向皇帝上疏,说是国库告急,又因为今年天气干旱严重,朝廷已经放出去了不少粮草,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高句丽遗民反叛,朝廷为了平叛也耗费了不少粮草,因此各大粮仓早已经入不敷出,如果再将太子所需求之粮草取出,恐怕明年的种粮都没有了。

高宗闻讯大怒,可是实情如此,他就算再着急又有什么办法?只好下令王德俭先从各处凑出数万斛粮食应急,可是王德俭却说他连一千斛都拿不出来,并且提出辞职不干了,任凭皇帝处置。

高宗见状没有办法,只好下令从皇宫里调出数千斛粮食,交给太子应急,结果太子这些粮食没能满足灾区百姓的需要,令百姓很是失望,这时又有人造谣说是太子亲信官员、太子右中护兼摄正谏大夫、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贪墨了粮食,才导致有这样的结果,结果百姓闻言大怒,围住了赵仁本,将其打了个半死,并且请求朝廷重惩贪官,后来为了避免引发民变,高宗只好下令将赵仁本贬为崖州刺史,方才平息了民愤。

而与此同时,皇后武氏带头节衣缩食,大幅度削减宫中仕宦人员的俸禄,说是因为皇太子请求接济百姓、宫中调拨粮食之故,结果惹得宫中怨声载道,人人怨恨太子,导致李弘名望大跌,心中惶恐之下只好从东宫府库中捐出大量钱帛,以填充之前皇宫捐献粮食的空缺。

李弘这一回没有落到好名声,反而赔出了大量的财物,真可谓是得不偿失,可是李弘却没有想到是李显在算计他,反而对武后更加怨恨。

而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了一条消息,他的外婆,也就是武后的生母荣国夫人杨氏于昨夜病逝于九成宫,享年九十一岁。

这个消息暂时中止了各方的斗争,却让各方的矛盾一致对准了作威作福的贺兰敏之。

荣国夫人杨氏,出身于隋朝宗室,父名杨达,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期间为右武卫将军,进位左光禄大夫;伯父杨雄为隋朝观王。杨氏于四十岁时再嫁时为工部尚书的武士彠,生下三女,长女为韩国夫人武顺,次女乃是武后,三女不知名,嫁给名将郭孝恪之弟郭孝慎。

在武氏谋求皇后之位的过程中,杨氏东奔西走,求见开国元勋长孙无忌、李绩等人,请求得到他们的帮助,虽然遭到长孙无忌的拒绝,却被李绩所接受,结果李绩一句“次陛下家事尔”促使高宗决定废王立武。

正是因为母亲在武后进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武后对于母亲深为感激,先是封为代国夫人,又改封荣国夫人,同时规定荣国夫人的品级是第一品,位在王公母妻之上。

也正是因为念着母亲的好处,武后一直容忍贺兰敏之的胡作非为,不管有多少人揭发检举他的罪名,都一概不问。

如今杨氏夫人逝世,意味着贺兰敏之的保护伞失去了。

可是贺兰敏之却好像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连他母亲武顺的劝告都听不进去,依旧是胡作非为,胆大至极。甚至杨夫人去世当晚,他竟然在康平坊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七弟,你那日许诺要铲除贺兰敏之,如今正是机会,可不要坐失良机。”吃够了武后苦头的李弘暂时偃旗息鼓,不敢明着与武后做对,甚至明明知道武后对贺兰敏之厌恶至极,却也不敢出头,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