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东汉末-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挥∠缶褪球4ㄊ樵海菀謇锩娲档每衫骱α耍欢褪球4ㄑг海墒怯龅较分静藕蛙髫螅胖莉4ǖ拿克涠啵疵挥惺裁打4ㄊ樵骸
    实际上汉朝根本就没有书院这种称呼,据史载,书院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典籍上是在唐代,汉代的sī学通常叫做jīng舍,更多的是就在先生家里教书,连个名字都不用起。
    汉代的教育机构分为官学和sī学两种,官学即为太学、郡学、县学等等,太学是由朝廷拨款的,郡学、县学则由地方拨款,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有的办得好一点,有的办得差一点。颍川不差钱,但是由于名士大儒太多,sī学很兴盛,不管是为了学到真正的学问,还是想找个有名的老师做靠山,绝大部分学子都愿意入sī学,而不愿意去郡学,再加上郡学的先生待遇又非常低,没几个真正有学问的先生愿意来,师资和生源都非常有限,和sī学一比就更相形见绌了。
    刘修提议建议颍川书院,招收那些没有mén路去大儒mén下读书的人入学,当然是别出中蹊径,但是如果找不到有实力的先生来任教,那就算再有钱也是白费。
    “请谁来任教?”董卓关心的问道。
    “这个我来办,我相信真正用心做学问的人还是有的。”刘修微微一笑,“你留心一下有多少想读书却读不起书的人,要是我们建了书院,请了先生,却没有学子,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我立刻安排人去办。”董卓兴奋不已。“颍川虽然富庶,可是读不起书的人也不少,就连郭家这样的豪mén,有的支族也是很败落的,前些天还有一个叫郭嘉的孩子想夸大年龄到府里来做小吏谋个生计。”
    “谁?”刘修眉头一挑,郭嘉,这个名字可不是耳熟,简直是如雷贯耳。
    “郭嘉,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想冒充十三岁,一眼就被我看穿了。”董卓摇摇头,“其实我也想赏他一碗饭吃,可是他又瘦又小,我担心反而害了他,只好回绝了。”
    刘修兴奋不已,暗自感慨了一下先知先觉的强大,不动声sè的说自己身边正好缺一个伶俐的孩子做书僮,让董卓把那个孩子叫来看看,如果还行,也算是做个善事。
    董卓不明就理,一边让人去找,一边夸刘修有爱心,积yīn德,将来一定荫及子孙之。刘修心道我这可不是积yīn德,为子孙计,我这是积阳德,为自己计。他也不点破,继续和董卓商量了一番颍川的情况,特别提到了天子想度田的事。
    董卓沉yín片刻,连连摇头:“这件事可头疼,那些豪强可不是吃素的,把他们bī急了,直接就造反。他们地形熟,有人有钱,官府里又多有耳目,我们这些外地人还真搞不定他们。特别是阳城这一带,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往山里一躲,我们到哪儿找去?府里的掾吏大多是本地人,对他们是不敢信,可是又不能不信,被人带着走冤枉路还是小的,nòng不好直接引到埋伏圈时去。就算命大没死,可如果一直征讨不平,我们就是替死鬼,丢官免职还是轻的,说不定能被栽个通匪,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换上几任,天子也就疲了,只好放弃度田,宣布大赦,那些人没事了,继续做他们的豪强,我们可就亏大了。”
    刘修也叹了一声,他不是没提醒过天子,可是天子已经被张角忽悠住了,根本听不进去啊。
    ——————
    双更完成,求月票、推荐票!
    !@#

第四卷 黄巾乱 第322章 小郭嘉
    第四卷黄巾luàn第322章小郭嘉
    刘修正和董卓说得郁闷,牛辅来报,刘将军要找的那个小郭嘉来了。
    正如董卓所说,郭嘉又瘦又小,和与他差不多年岁的唐英子站在一起,他足足比唐英子小半个头,面有菜sè,身上的衣服也补丁摞补丁,只是洗得还算干净。
    “你多大?”看着这个营养严重不足的孩子,刘修无法和印象中那个鬼才重合,除了瘦得像鬼之外。
    郭嘉扫了一眼,就知道刘修是今天的主角,连忙拱手施礼,用稚嫩的童声一本正经的回答道:“承将军垂询,小子生于建宁三年三月,今年十一岁。”
    建宁三年?刘修暗自掰了掰手指头,好象正好是十年前,按现在的计岁方式,郭嘉的确是十一岁。
    “家里还有什么人?”
    “还有母亲。”郭嘉眼圈一红,低下了头。
    “你阿翁呢?”唐英子chā了一句嘴。
    “我阿翁在我四岁的时候就故去了。”郭嘉沉默了片刻,又强作镇静的说道:“是我阿母一直在艰难持家,实在困窘不过,这才虚夸年岁,想到太守府中寻一个杂役。奈何府君明目如炬,怜小子身体单薄,允小子过两年再来。”
    唐英子走上前去,小大人似的搂住郭嘉的肩膀,伸出小手替他抹了抹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别哭别哭,姊姊和你一样,也是个苦命的人。”
    郭嘉仰起头,诧异的看着他。唐英子穿着锦衣,小脸又白又胖,看不出半点苦命人的样子。
    “真的,我四五岁的时候就被人拐了去,直到遇到了将军哥哥,这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唐英子指了指刘修:“将军哥哥是个好人,你跟着他,以后就不用吃苦了。”
    郭嘉看着刘修,迟疑了片刻,却摇了摇头:“我是阳翟郭家的人,阳翟郭家……曾经侵占过长公主的封地,我……”
    刘修非常意外,没想到这个穷得丁当响的小子还tǐng有家族观念。“你和郭勋是什么关系?”
    “他是我的同曾祖从叔。”
    “哦,隔得tǐng远了啊。”刘修摆了摆手,“我知道了,你不用担心,你那从叔被我打过一顿,我们的仇已经抹平了,现在虽然不怎么亲热,却也不算仇人。你要是愿意的话,跟着我走,以后就shì候我的笔墨,顺便读读书,练练武。至于你母亲,要是她愿意,可以一起跟着去洛阳,到我府中做事,如果不愿意离家,也可以留在阳翟,我来安排她的生活便是。”
    郭嘉这才松了一口气,跪倒叩头,刘修与他素未谋面,能对他这么客气,这种好事哪儿找去。他却不知道刘修是搂草打兔子,管你有用没用,先拉过来再说。
    “多谢将军美意,待小子与母亲商量一下,再来回复将军。”
    “很好,你这么孝顺,我很喜欢。府君,请你安排一辆车和他回家一趟,也许有些东西要装也说不定。”
    董卓连忙安排人跟着郭嘉回家。郭嘉的母亲李氏听说阳翟长公主夫fù来了,把郭嘉叫了去,也不知是福是祸,正在家里发愁,等郭嘉回到家把情况一说,顿时喜出望外,哪里还有不愿意的说法,立刻点头同意。郭嘉的父亲死得早,家里也没什么产业,收拾了几件破衣裳,mén一锁便可能上路。到了太守府之后,刘修对李氏说,郭嘉年纪虽小,奉母甚孝,我看可起字为奉孝。你们母子以后就跟着我们吧,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郭嘉母子叩谢刘修的大恩大德。
    刘修随即让人给他们换了衣服,李氏暂时在长公主身边随shì,郭嘉就在他身边做个书僮。唐英子在洛阳里是小明星,走到哪儿都有一帮孩子跟着,这次来颍川,一路上颇有些寂寞,如今有了郭嘉,用她的话说,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苦命的人儿。唐英子心思狡黠,鬼马jīng灵,郭嘉也不遑多让,自然是说得投机,很快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从郭嘉偶尔lù出的几句话中,刘修知道他们家也是阳翟大族郭家的一份子,只是他父亲死得早,又没有机会入仕,所以家道败落了。他母亲李氏出自襄城李氏,和李膺是同族,年纪轻轻的就守寡,见郭嘉聪明,就不愿意改嫁,自己拉扯郭嘉长大。孤儿寡母,再加上李氏还有些孤气,平时没少被人欺负,虽说是大族,但生活非常艰难。
    这种情况刘修不是第一次听说,大族之中,既有宽厚仁慈的族人,同样也有尖酸势利的同宗,而且往往后者更多。阳翟郭家还不是以儒学传家,他们家jīng通的刑名。郭嘉的高祖郭弘家传《小杜律》,在就是个狱吏出身,治狱三十年,从曾祖郭躬以治狱官至廷尉。虽不能说治狱的人就刻薄寡恩,但是郭家却的确如此,特别是传了几世之后,族内贫富分化的情况更加严重,互相之间的救济基本谈不上。
    相比而言,荀攸也是少孤,境遇就比郭嘉要好得多。
    离开了阳翟,刘修驱车直奔郾城,唐瑁已经得到了唐珍的快马传书,早早的出城相迎。唐瑁三十多数,只是看起来很忧郁,沉默寡言。看到唐英子,他也只是轻轻的皱了皱眉,没有lù出太多的表情。
    刘修拿出了那副画,唐瑁看了一会,大概明白了是什么位置,带着刘修去了一个小山坡。刚要山坡上停住,刘修就愣住了,眼前的情景和指环中留下的影像一模一样,似乎这几年就没有任何变化,显然就是这里无疑。
    唐英子站在车辕上,看着眼前的一切,从来不缺少笑容的脸变得沉默了,她呆呆的站了片刻,忽然跳下车,向一个小山崖飞奔而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阿母……阿母……”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唐瑁忽然泪如雨下,紧追了过去,将唐英子一把搂在怀中,泣不成声:“阿英,阿英,你终于回来了。”
    唐英子挣扎着想要推开他,大声叫着:“阿母……阿母……”
    唐瑁更是痛苦不堪:“阿英,你阿母……你阿母不在了。”
    “你胡说!”唐英子忽然怒了,狠狠的咬了唐瑁一口,趁着唐瑁吃痛松手的机会,推开他就跑,一转眼就绕过一个山岰不见了。刘修吃了一惊,连忙追了过去。
    转过一个山坡,唐英子呆呆的站在一间破败不堪的草屋前,泪珠儿吧哒吧哒的往下掉,听到刘修的声音,她转过身来,扑到刘修怀里,放声大哭:“大哥哥,我阿母……我阿母没了!”
    刘修心酸不已,拍着她的背,看着那个草屋,不禁有些奇怪,唐家在郾城也是一个不小的家族,唐瑁虽然没有出仕,可是从他的穿着佩饰以及乘坐的马车可以看得出来,唐家的经济状况不错,唐英子和她的阿母怎么会住在这个地方。这里孤伶伶的一间草屋,怎么看也不像是人住的地方啊。
    郭嘉也跑了过来,犹豫的伸出手,拉了拉唐英子的衣角:“英子姊姊,不哭了。”
    他不说还好,这一说,唐英子更是哭得惊得动地,眼泪鼻涕一起下,把刘修的xiōng前沾得一塌糊涂。唐瑁走了过来,看到这一幕,不禁有些汗颜,连声报歉。
    “没事,英子和我情同兄妹,她这么伤心,我也难受,一件衣服有什么了不得的。”刘修眼圈红红的说道:“敢问唐君,这……是怎么回事?”
    “唉——”唐瑁长叹一声,伸手相邀:“请将军随我到寒舍小坐,容我略尽地主之谊,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一告辞将军。”
    刘修点头称是,抱起唐英子,上了车,跟着唐瑁回到唐家。唐家在高唐里,整整一里,有一半是唐家兄弟的。虽说唐衡失势已经多年,但唐家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存在。
    唐瑁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唐家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族,真正发家是唐衡入宫做了中常shì之后,唐衡从小就聪明果敢,胆子大,敢冒险,心机又深。延熹二年,当天子躲在厕所里问计的时候,他立即抓住了机会,协助天子一举掀翻了梁家,权倾朝野的跋扈将军梁冀在他们的面前根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唐衡因此被封为汝阳侯,食邑万三千户,赏钱一千三百万。
    唐衡封侯之后,唐家开始迅速发展,弟兄几个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当时唐瑁还小,所以没有沾到光。延熹七年,唐衡病死,被赠车骑将军,五营士送丧,将作大匠起坟茔,唐瑁继承了唐衡的汝阳侯爵,风头依然强劲。后来因为司隶校尉韩演弹劾宦官子弟luàn政,这才被贬为乡侯,一年赋税三百万。
    延熹七年,正当壮年的唐衡忽然得了急症,很快就卧chuáng不起,唐瑁一直在他的chuáng前shì候。唐衡死之前jiāo给唐瑁一个锦盒,对他说,这个东西是件宝,我现在还没有参透其中的诀窍,所以修炼道术不成,反受其害。你小心保管着,等遇到能看懂锦盒上秘符的高人再拿出来请教,小心看管,千万不要被人知道了。
    唐瑁把那个锦盒一收就是几年,他暗中寻访有道之人,却一直没有没有遇到能解锦盒上密符的高人。后来突然来了一个中年nv子,她说她认识上面的密符,这是上古的一件神物,锦盒里面应该是一个指环状的东西。唐瑁当时将信将疑,因为唐衡关照过,没有遇到高人之前,不准打开锦匣,他实际上也不知道这里面装的什么。见那nv子说得很有把握,他就打开锦匣,发现里面果然是一个指环。
    “是这个吗?”刘修取下指环推到唐瑁面前。唐瑁拿着指环,看了看里面的符文便连连点头,“正是,正是。”随即又眼圈红了,把指环推还给刘修:“这是个灾星,如果不是它,我不会遭受这么多年的痛苦。”
    唐瑁接着说,那nv子见到指环之后大喜,给唐瑁演示了一下指环的神奇之妙,当看到那个穿着奇怪衣服的人凭空出现后,唐瑁再也没有任何怀疑,他觉得那个nv子就是神仙。对那nv子以将nv儿许配给他为条件,借走指环参详一段时间的建议没有一点怀疑。
    婚后,他和妻子感情非常好,对外姑(即岳母)借走指环的事也浑不在意,一心等着外姑参透其中的妙处,好让他也跟着一起修习道术。这一过便是三年,他们有了个nv儿,就是唐英子,她大名唐瑛,rǔ名英子。建宁二年的一天,外姑忽然大发雷霆,指责唐瑁不经过她的同意,擅自取回了指环。唐瑁莫名其妙,矢口不认,他的妻子也帮他解释,不料这更惹怒了外姑,外姑打了他妻子一掌,扬长而去,从此再也没有lù过面。
    他的妻子挨了那一掌,重了受伤,养了几个月,外伤是好了,可是人疯了,一看到外人就大喊大叫,唐瑁没办法,只好在山上给她建了一间草屋,让她一个人住在那里。那时候英子还小,离不开母亲,所以每天唐瑁都抱着nv儿上山去,也只有见到nv儿,他的妻子才会安静下来。
    可惜这样的日子也没有过上多久,熹平元年,英子忽然不见了,他的妻子彻底发了疯,每天披头散发的在山里走来走去,终于有一天再也没有回来。
    唐瑁讲完了,刘修叹息良久,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样曲折的过程。现在英子的母亲不知生死,这指环是怎么出现在英子手中的也说不清了。
    “那nv子长什么样,姓什么,叫什么,是哪里人?”
    唐瑁伤心的摇摇头:“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妻子姓张,听口音,好象是巴蜀一带的人,可是口音里又有一些山东的口音。至于她的母亲,我只知道她姓容,叫什么,我不知道,是哪里人,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妻子对她非常惧怕,一提到她就非常紧张。”
    刘修更不解了,这对母nv可古怪得很啊。不过他现在可以确定了,这只指环的确是宫里的失物,是被唐衡偷出来的,他可能还修习了道术,但是他从头至尾不知道这指环中的秘密。
    “我看你的气息,应该是练习过道术的吧?”
    唐瑁点了点头:“当初的确修习过一些房中术,是我妻子传授给我的,可是后来妻子疯了,nv儿失踪了,我就再也没有练过。”他顿了顿,又说道:“我大姊也修习过道术,她比我要强不少。”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