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仙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小仙女-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县城建好的化工厂终于开始投入生产,准备向周围的村子招工啦。
  李家村正是在工厂辐射的范围内!


第128章 
  李老头再次去县公社开会时; 见到来的生产队长里面换了好多生面孔。
  听说上回那些胆大包天地敢在粮食产量上谎报瞒报的人; 现在基本都被卸了乌纱帽,事情传开后更是在村里乡亲们面前丢尽了人; 被大家伙痛打落水狗; 可谓是罪有应得。
  新来的队长们之间倒是和谐很多,毕竟是县领导们亲自选出的翘楚,大都是心里装有老百姓一心为老百姓好的领导者; 绝对不会再出现上次那种荒谬之事。
  这次开会; 主要目的还是为化肥厂招工那一块儿。
  早前; 化肥厂历经半年终于建好了; 经过上头来的技术员检测; 可以正式投入生产。
  而生产; 没有人手是不行的。
  因为化肥厂的位置就在县城边上; 招工首要的选择是县城里尚且没有工作的职工家属; 然后吃不下的名额才会分配给下面的村子。
  但就是这样,名额也不算少,各个大队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多给自己大队争取几个。
  李老头心里也不免火热; 要是能去化肥厂上班,那就相当于吃上了商品粮; 不仅有票证拿; 还倍儿有面子。
  虽然以李家村现在的富裕程度; 不在乎那么每月几十斤的口粮就是了; 但是身份不同啊; 在大家伙眼里,当工人可比当农民光鲜有前途。
  所以接下来争夺名额时,李老头很是积极地撂下去几个其他队的大队长,成功为李家村大队争取到五个指标。
  而其他生产队,少的一个没有或者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多的也就三四个。
  李家村占据着粮产次次第一、交公粮最多最积极的优势,拿了这么多,旁的人即使羡慕嫉妒也不会多说啥。
  李老头在一群人的恭贺声中谦虚地保持着平静的表情,让县领导们刮目相看,等到坐上驴车回程时就忍不住喜气洋洋起来,到了村里立马去和老族伯通气商议。
  当晚,李家村大队全体队员在打谷场上开了场大会,重点是讨论要怎么分配化肥厂做工名额的事情。
  首先,李老头家是肯定要有一个的。
  这个不仅是看在小仙女的份上,也是对于李老头辛苦争取来这么多名额的奖励。
  剩下的四个,全村几十户人家分。
  其次嘛,家里的首要壮劳力和当家的就不用争了,自动退出吧,他们要是去化肥厂做工,家里的田地和活计咋办。
  前面一条大家没什么意见,后面那项令众人议论纷纷,有的人十分同意,有的人却有些不满。
  李治国先上台去起了个带头作用,将他们家中唯一的名额直接落到二弟李治富头上,抑制住了某些想抗议的声音。
  大多数村民们都觉得,既然大队长这么定规矩,肯定有他的一定道理,他们不用多想,跟着他的决定走就可以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下来,然后就是名额竞争啦,这个才是重头戏。
  “为了公平公正,咱们投票决定,想要名额的队员都上台来做个自我介绍,说说自己有啥优势……”李老头说完安排之后就退到了一边,和老族伯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当裁判。
  大家伙早就在下面按耐不住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是兴奋。
  荣锦留在家里没去看热闹,正趴在自己的小床上昏昏欲睡,李婆子进来给她掖了下被角,很快又出去忙碌去了。
  屋里昏黄的灯火晃了晃,稍后重新恢复了平静。
  刚才还在另一边床上熟睡的陈向阳,此刻已经挤到荣锦的小木床上,搂着她陷入沉眠,好似根本没醒过来一样。
  外面院里,李婆子坐在屋檐下的小板凳上,正和儿媳妇们端着簸箕选粮种,为麦收后的播种做准备。
  “娘,你说咱们家谁会去化肥厂上班?”钱春娥干活途中眼珠子转了转,手上功夫麻利,嘴里却忍不住问道。
  李婆子瞥了她一眼,“那我哪知道,看你们爹咋安排,再说就咱们家这样的条件,上班不上班有啥区别。”
  不上班,好好当个农民种好地就有吃有喝,农闲时乐得自在。
  上班了,难道还能给转成工人身份不成?不还是农民嘛,到时候天天往化肥厂跑,地里的活肯定顾不上了。
  若是化肥厂发的工资比得过队上的工分还好,要是比不过……呵呵,还不如在家种地滋润呢。
  李婆子心里早就把这点扒拉清楚了,只是没当着三个儿媳妇的面说,就看她们是咋选择的。
  “娘,我们可是不要的。”没想到最先出声的是一向胆小性子弱的王月琴,她先把这等好事给推了,表示三房退出。
  王月琴想的好,反正上头还有大哥二哥两家,怎么着也落不到他们两口子头上,落上了有俩孩子也走不开啊。
  还不如先表明态度,卖给大嫂二嫂一个面子。
  赵凤仙和钱春娥诧异之后确实对她挺感激的,心道不枉她们之前帮着三弟妹坐月子带孩子辛苦那么一场。
  李婆子挑挑眉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赵凤仙和钱春娥互看一眼,虽不至于火花四溅,但也隐隐别上了苗头,在她们两个看来,这么好的机会,肯定是不能往外推的。
  如果是自家男人争取上了,以后那就是吃商品粮的工人了,自己在村里也倍儿有面子不是。
  到时候无论是在婆家还是娘家,自己腰杆子都能挺直不少。
  两人想的是好,可惜等李老头他们开会回来,立马打破了她们的这一美好想法。
  “啥工人?农民工人还差不多,不给转户口,只是去进厂做工,叫那啥…”李老头皱着眉头仔细想,忘词了。
  “叫临时工。”李治国在一旁提醒。
  “对,临时工,进去说是要先签字画押,按时上班干活就给每月发工资。”李老头抚掌解释了其中的真实情况。
  听上去确实面子光鲜,但里子嘛,估计还没有在他们村种地强,就看选上的人想要的是什么了。
  “不是签字画押,是签合同,爹你当时回来说了这个词儿。”李治国不忘提示道。
  李老头摆摆手,那啥签合同的实际上还不是签字画押嘛,就跟旧社会的地主找长工一样,差不离。
  赵凤仙和钱春娥这下有点懵,那这么一算的话,其实去化肥厂上班得到的实惠还没在家种地来的强,那还去做啥。
  “面子好看,名声好听呗。”李治富晃悠着腿总结了一句。
  村里被选上的人一旦去了化肥厂做工,走出去人家问小伙子干啥的,回说在化肥厂上班,那绝对面上有光,走路带风。
  如果正好是还没有结婚的小伙子,那么一来,估计家里要被媒人踏破了门槛去,行情肯定不一般。
  “咱家又没有小伙子急着说媒,要哪个干啥,你想再娶一个咋地?”钱春娥听后有点嫌弃,也不打算跟大嫂争了,转头跟丈夫计较起来。
  赵凤仙笑了笑,看了眼依然像往常般稳重镇定的自家男人,心里大概有了谱。
  “咱们家选的谁去?”李婆子动作麻利地筛选着粮食,满不在乎地问道。
  李老头爷仨顿时都将目光看向了李治富,人选不用多说了,就是他。
  李治富嘿嘿一笑,朝大家摇了摇手,表示以后驴车就归他早晚专属了,早上拉去,晚上再拉回来。
  不然村里距离县城不近,光靠腿走路,他可赶不了一个来回。
  “那不中,驴车不光是在家帮着运东西干活,我平常还得乘着去县供销社给福娃买东西。”李婆子当即就不同意。
  别说只是去化肥厂上个班,就是正式成了工人,也不能耽误她给宝贝孙女买好吃好穿的回来。
  李治富摊摊手,没办法的话不然就把名额让出去呗,他虽然有兴趣进化肥厂转转,但也不是一定要去的。
  李老头摇头,名额不能让。
  他们家出一个人,实际上是代表了队长家在此事上对上对下的态度。
  对上,让领导们看到他们对于化肥生产的积极性;对下,也给村民们做个好榜样,在化肥厂起个带头作用好照应。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爷们几个皱起了眉头。
  王月琴张了张嘴,左右看了一圈,最后忍不住说道,“这有啥难的,找个人早晚接送一趟不就好了,就像大哥每次送爹去县里开会一样。”
  “对啊,村里不是还要四个人的嘛,大家肯定都要解决上下班问题,大哥干脆早晚拉上驴车接送,其余时间还是回来该干嘛干嘛。”李治富拍了一下巴掌恍然说道。
  李老头照他头上狠狠敲了一记,臭小子,让亲大哥去接送他上下班,很有面子是吧?!
  “肯定不是白接送的啊,自家人就算了,其他四个得付出点东西,比如一次两分钱,一个月一块钱……”李治富一边抱头鼠窜着躲避老爹的胖揍,还一边不停地提着建议。
  “单单四五个人太少了吧,要是再加上村里想去县城逛逛买东西的……”赵凤仙看了眼丈夫,额外补充道。
  其实这么算算的话,每天来回跑一趟,貌似还有得赚呢。
  等到第二天老教师来家里一趟后,李老头直接拍板定下让大儿子以后驾着驴车往县城来回跑的事。
  因为家里的两位小神仙在学堂表现太太太优秀,老教师手一痒就往上举荐了。
  他们俩要去县城上学啦!


第129章 
  荣锦要去县城上学了; 她自己稍后才知道这事。
  本来是不想去的; 不过看着家里人全都殷切期待又自豪的模样,索性就随他们的意了。
  李婆子为此特意带着两人去县城转了一圈; 先是看了下将要就读的县小学环境; 然后去供销社买时髦的屎黄色帆布包和军绿色水壶当上学的基本配置。
  “帆布包放课本笔纸,当书包用好看,水壶平时装开水喝; 生水喝了拉肚子。”李婆子将每一样都安排好了。
  其实以荣锦的意思; 背以前做的书包就可以; 不用另外多花钱票。
  但是李婆子不愿意啊; 说是那样去县小估计会被城里娃看不起的; 她可不会让宝贝孙女受这样的委屈。
  另外; 为了和帆布包水壶搭配; 李婆子将两人在京都时买的衣裳单独拿出来; 去上学的时候就穿那些,在家时才穿她给做的,不可畏不上心了。
  等到村里进入化肥厂做工的人正式开始去上班时,荣锦和陈向阳随着去县城; 插班在县小的三年级。
  以陈向阳看起来十一二岁的年纪,还有他过目不忘已经自学完初中课程的本事; 本应该直接去上五年级; 或者直升初中。
  但是还有一个荣锦在啊; 态度一向冷淡的家伙表示了; 荣锦在哪儿他就去哪儿。
  两人整一个连体婴; 谁也别想分开他们,不让就接收小仙童冷冰冰压力十足的死亡视线吧。
  而荣锦表现出来的年纪,应是从一年级开始上,然后一级一级往上爬的。
  但是谁让她也不是正常人呢,同样过目不忘和学习能力超强,蹲到一年级里去太屈才了。
  老教师在学校有人脉关系,本就是他手痒举荐来的,当然会帮忙给他俩安排好。
  他是知道两人的学习进度和深不可测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跳级后他们听不懂。
  于是两下一折中,荣锦和陈向阳就在三年级落脚了。
  但是老教师有预感,这俩人绝对待不久,估计还会往上跳,或许小学很快都装不下他们了。
  老教师如此一想,顿时有了紧迫感。
  他得赶紧跟在县初中当老师的几个旧识联络联络,先给这两个得意门生探好前路。
  荣锦在三年级上了几天课,基本就浑水摸鱼了几天,同时被同班童鞋们好奇观察了几天,跟看猴戏似的,令人心情微妙,略微不爽。
  之后,县领导得到消息后还专门来看了两人一回,给他们送了一些吃的喝的,叮嘱学校校长老师等人一定要多多关照两个孩子。
  态度十分热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照顾自家后辈。
  县领导倒是想后辈里面出两个如小神仙这般钟灵毓秀聪明绝顶的人物,可惜他家祖坟上没冒那股青烟,人家神仙看不上。
  荣锦坦然接受,顺便表示了谢谢,让对方受宠若惊,最后一再确认他们没其他需求后方才乐颠颠地离开了。
  班里其他孩子从那以后就没有那些或好奇或冒犯的眼光了,全都下意识地敬畏着避让开,或许是回家被父母嘱咐过的。
  这件事过后,荣锦和陈向阳在县城上学的生涯逐渐稳定地步入正轨。
  一周的前六天,他们早上从被窝里醒来,被李婆子拾掇好吃完饭齐活了,就挎上小书包和去化肥厂上班的人一起,坐大伯驾驶的驴车到县小上课。
  中午饭是在学校食堂解决,有老师管理,且提前交了不少的粮食,虽说没有家里吃的好,但也饿不着肚子。
  李婆子怕他们吃不饱,每天早上起来还忙活着不忘做一些葱油饼小肉包菜包之类的小点心,让两人装书包里带着去,饿了就让老师帮忙热一下再吃。
  荣锦基本都是搭着水壶里的热水,直接就将快凉了的东西快速干掉,或者全交给小伙伴解决。
  有时候周围的小童鞋们会眼馋地想吃想要,每当这时候,荣锦就会吃的动作更快。
  指望她心软分给他们?不可能的。
  李家村以及周边虽然不缺粮食了,大家伙有吃有喝小日子过得开心自在,但是县城这里物资还不是多充裕,供应粮不够吃而饿肚子的人家大有人在。
  现如今,粮食在这里仍然是十分金贵的。
  荣锦若是好心把东西给出去,估计会立马被当做傻不愣登的冤大头,届时将会有更多的手伸到她面前要吃的,哪里还心软的过来啊。
  县小学下午下课早,天气好的话,荣锦和陈向阳一般会去街上逛逛,看到什么好吃的就用李婆子给的零花钱买下来。
  然后不用等多久,学校被县领导打过招呼的门卫大爷就会找过来,叫他们回去到门卫室歇着。
  等到化肥厂下班,李治国就会先过来接走他们俩,再顺路去化肥厂接下班回村的那几个。
  到了周末,荣锦就可以不用去县小上学了,和陈向阳宅在家里大吃大喝,美其名曰补补身子。
  李婆子觉得宝贝孙女天天在学校吃饭估计吃不到啥好的,受大委屈了。
  以防营养不良,她可得趁着空闲时间,好好给两个小家伙补一补。
  于是自从荣锦去县城上学后,每逢周末那天,李老头家就飘着一阵阵馋人的香气,次次惹得隔壁的二婶子气得眼斜鼻子歪,差点骂街。
  而荣锦和陈向阳则被老母鸡汤老鸭汤大骨汤甚至煲鹅汤轮流喂养着,真是甜蜜的负担。
  结果一两月过后,他俩还没什么变化,家里的李荷花李桂花姐妹俩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吹起来了,整整成了两只小胖子。
  李荷花这回笑话不起死胖子宋长兴了,反过来被对方嘲笑了不知多少回,两人闹闹腾腾的几乎只要一见面就能打起来。
  虽然每次都是宋长兴让着些,但李荷花的眼泪攻势和委屈巴巴也不是盖的,每次打不过就装哭装委屈装可怜,然后将人吃的死死的。
  这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打不相识,打着打着有时候还玩到一起去了。
  也不知道年龄相差有点大的两个家伙是怎么做成玩伴儿的。
  起初,大人们看见他俩打架还上去劝一劝拉拉架,次数多了后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最后看两人完全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只要不出啥事,他们也就不再多操心。
  宋长兴有这个小魔星缠着,也就没其他闲工夫再多想与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