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不嫁高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不嫁高门-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236章 变故(二)

崔姨妈的病看起来虽然不能说很严重,但也不大好,她双颊凹陷,面色蜡黄,精神也比往常蔫了大半,只是看起来又还是能走能动能坐的。不过这幅模样,还是把杨雁回吓了一跳。
    杨雁回道:“姨妈病得这个样子,怎么也不着人往娘那里送个信?”
    崔姨妈如今也买了几个奴仆伺候,并不差派出去一个送信的呀。她又问道:“姨妈这是什么病?”
    崔姨妈穿戴打扮倒是很光鲜,一身枣红色滚黑边的缎面衣裳,发髻梳得整整齐齐,髻上插着两根纯金如意簪子。她靠在榻上,抚了一把额头,指间滑过额上的黑缎嵌宝抹额。那模样,活活就是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她道:“不过就是风寒,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这里伺候的人也尽够了,哪能大事小情都要跟你娘说呢?”
    杨雁回见她抚额,忙坐上前,问道:“姨妈是不是头不舒服?要不我来帮你按一按?”
    “不用不用,姨妈歇一歇,再吃几服药就好了。”
    杨雁回只得作罢,又道:“姨妈这话说的可就见外了,我娘听了,指不定还要以为姨妈和我们生分了呢。”
    崔姨妈看着她一副乖巧体贴的模样,不由叹口气,道:“你现在这副模样,不也挺乖觉的么?怎地在外头却总闯祸呢?如今都成了亲的人了,怎么反倒还不如以前做姑娘时了?”
    杨雁回道:“我闯什么祸了?”
    “你还想瞒着我?我什么不知道?你在陕榆的事,京里多少人都知道了。”
    杨雁回这下也没得话回了。她在陕榆闹的动静是有些大,陕榆当地也有写话本的人,写了她的事。以她如今的名头,陕榆那边的话本,硬是有卖到京城里来的。也有京里写话本的人,抄了陕榆那边的本子,或者耳听一点风声,便写了本子的也有。不过这些人倒是没有如何抹黑她,比之当初庄秀云和杨莺所受到的诬蔑,她简直已经被宽容对待了。她回到青梅村后,爹、娘、秀云、小莺他们,见她平平安安回来了,又问了她详细的始末,知道她除了给一个流氓碰了一下,后来再没吃亏了,便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娘也是长嘘一口气,又听说大哥二哥快回来了,心里更是着实的高兴。宋嬷嬷以往虽是教导大家小姐守规矩的,但如今好似变了个人一般,全然是站她这边的,没说过她一句不是。其实依着宋嬷嬷这样的身份————萧桐早些年送来管教俞谨白的,若真是说两句不中听的话,她也只能听听作罢。
    杨雁回眼瞧着身边人都是向着自己的,只觉心里暖融融的,不几日便更是将此事丢在脑后了。谁知今日崔姨妈又提起此事了。崔姨妈道:“你真是命好,嫁了个好夫婿,由着你这么抛头露面胡作非为的。也亏得谨白还肯和你一道去逛庙会。人家的奶奶,哪有这个命。结果就玩出事儿来了吧?”
    杨雁回也只好耷拉着脑袋老老实实听着。毕竟姨妈还病着,她也不好跟以往那般,搬出来些歪理搅和,白白耗费姨妈的精力。
    崔姨妈又语重心长道:“雁回呀,做人需懂得惜福。谨白这般待你,你往后行事也需三思。惹出这样的事来,只怕他人前背后也要被人笑的。你不是个未婚的小姑娘了,总该为家里也多想着些。”
    崔姨妈以往甚少说这些话,今日却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有的没的,这气氛总让杨雁回心头蒙着一股不祥之感。她这才道:“姨妈说的都是,我都记下了,往后我……我小心着就是。”她实在是没办法狠下心肠说自己往后再不去逛庙会了。那不是欺骗姨妈么?
    崔姨妈又叹息道:“你还年轻,只怕我这时候跟你说这些,你还嫌我管得多,嫌我烦。”
    杨雁回忙道:“没有,我知道姨妈都是为我好。我会将姨妈的教导记在心里的。”
    崔姨妈精神不济,说了这好些话,便已乏了。杨雁回瞧她这样,便帮她放下靠枕,让她先躺着眯一会,又道:“我去瞧瞧厨房里那药煎好了没有。”
    崔姨妈躺好后,无力道:“去罢。”
    杨雁回一边往厨房里走着,一边狐疑起来,姨妈这是怎么了?她环顾一下正在洒扫院子的下人。崔姨妈虽是孤身在生活,但她买来的这些奴仆自也不敢怠慢自家主子。何况崔姨妈还有个女儿是侯爷的小妾,又与表妹一家关系亲密,还有她这么个外甥女呢。
    若不是这些奴仆怠慢,崔姨妈的左邻右舍也都是极好相处的啊。那崔姨妈的精神怎么忽然间就垮成这个样子了?仅仅是因为生病了,所以感慨多么?
    杨雁回一边想着,一边往厨房里行去。秋吟也在一旁轻声道:“奶奶,我怎么瞧着姨太太不大对劲儿?”
    杨雁回道:“许是因为病了吧。”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着,回头得跟娘仔细说一说,让娘也尽早来看看姨妈,绿萍那里也要知会她一声才好。
    来到厨房后,只有一个年约三十五六的媳妇子在看着煎药。杨雁回进来后,药也刚刚煎好。那媳妇子将药锅从小火炉上端下来,慢慢倒入药碗里。
    杨雁回道:“我端过去喂给姨妈罢。”
    媳妇子手上得了闲,又看看四下除了杨雁回主仆和她自己,再无别人了,这才道:“俞奶奶,我觉着我们太太近来不大好。我说了也没用,你还是想个法子劝劝她罢,叫她想开些。”
    杨雁回忙问:“怎么了?”
    那媳妇子道:“我煎的药,都被太太偷偷到了,一口没喝过。我后来发现了,太太还不承认。你说哪有这样的,不吃药,这病怎么好?她才生病时,也没这两日这么严重,都是拖的。”
    “还有这种事?”
    那媳妇子又道:“可不是么。这病本来生得也古怪。”
    杨雁回听得满腹疑惑:“怎么个古怪法?”
    那媳妇子道:“有一天,明明天儿不好,太太出门也不带个遮雨的东西,连个伞也没带,也不叫人跟着,就自己出去了。后来下了好大的雨,太太是冒着大雨回来的。太太往常虽说一直身体康健,可年纪也不算小了,哪里禁得起这么淋雨?这才病倒了。这可不就病得蹊跷么?这是京里,不计她去了哪,回来若遇上大雨,寻个铺子或者人家避避雨,人家还能赶她出来?我瞧着她那日,也没什么要紧事做呀。”
    这听起来倒像是故意作得自己生了病,又不肯吃药。听着怎么就那么像是要寻死呢?杨雁回想到这里,一阵心惊肉跳。姨妈这是怎么了?
    那媳妇子又道:“俞奶奶,我的话,太太不肯听,还是得你和杨太太来了。再不然,让我们姑娘从侯府回来一趟,看看太太也成啊。”她是个寡妇,娘家也没什么人了,膝下又没个一男半女,被大伯两口子卖了的,还说得好听,说是寻个活路。她原本不乐意,后来看这个崔太太人也不错,便也就没说什么了。
    杨雁回知道这媳妇子平日里便细心,崔姨妈赞过几回她得力,也知道这媳妇子没别的亲人在外头了,是以,平日里伺候崔姨妈确实比别人也上心些。既然她都这么说了,杨雁回便觉得事情有些严重。
    杨雁回端了那碗药,对那媳妇子道:“我去喂姨妈吃药,再劝劝她。”
    杨雁回将汤药端到榻前,搁在一旁的小几上,又轻轻叫了崔姨妈起来吃药。崔姨妈迷迷糊糊醒转,看了她一眼,道:“我还困着呢,许久没这么想睡了,我再睡会儿。药先搁着吧。等我醒来再喝。你若无事,便先回去吧。姨妈病着,就不送你了。”
    杨雁回假意道:“那姨妈先歇着,我先走了。”言罢,便带着秋吟出了屋子。
    崔姨妈瞧着她主仆两个走了,便悄悄翻身起来,下了榻,端了那碗药,来到窗前的一溜花盆边,挨个倒了过去。
    杨雁回偏在此时杀了个回马枪,又和秋吟前后脚迈了回来,道:“姨妈,你这是做什么?”
    崔姨妈看到她回来,便知道事情兜不住了。雁回可不是什么好糊弄过去的人。她叹口气,丢开了手里的白瓷碗。杨雁回瞧她才做了这点事,便已累得有些气喘吁吁,便又扶着她躺回了榻上去。
    待崔姨妈好些了,杨雁回才试探着问道:“姨妈,该不是秦太太……她要你……”要你死吧!
    崔姨妈甚少与人结怨,如今得罪过的人家,掰着指头数数,也就是秦芳姐妹。但秦芳姐妹恐怕没本事让崔姨妈心甘情愿赴死。那么还有一个人,就是……葛倩蓉。崔姨妈知道葛倩蓉很多秘密。崔姨妈若是死了,葛倩蓉就会少一个大威胁。
    可是像崔姨妈这么一个自由人,葛倩蓉自己如今都无法拿捏,她又是哪里来的本事,逼着崔姨妈去死呢?
    崔姨妈忙道:“你别多心,我不过是嫌那药苦,所以才倒了药的。”
    “你不吃药,病怎么会好呢?”杨雁回瞧着白瓷碗里还剩了半碗药,便去端了过来,对崔姨妈道,“姨妈今天不喝了这个药,我是不会走的。”
    崔姨妈知道她的性子,便也只得就着她的手,喝了剩下的汤药。
    杨雁回看着她喝了药,心里便想着,要让方才煎药的那个媳妇子看好姨妈,别再出什么事,她得想法子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么想着,她很快便真的告辞离去了。崔姨妈这次还不忘了叮嘱她道:“我就是小毛病,按时吃药,养几天就好了。你不用再跟你娘说了,到时候,她又得劳师动众的来看我。”
    杨雁回满口答应了。当然,也只是口头上答应罢了。她还是很懂得食言的。

☆、第237章 变故(三)

杨雁回没回家,直接奔娘家去了。回去后发现只有爹在,闵氏人在花浴堂,她便又去了花浴堂找了闵氏。
    闵氏听了女儿说的事情前后,急道:“你姨妈这是做什么?我先去将你姨妈接到咱们家来养病,再想法子往侯府捎个信给绿萍,让绿萍劝劝她。”
    杨雁回道:“我和娘一起去。”
    闵氏到了崔姨妈的居所,先是怪她,病了也不知道打发个人来说一声,弄得也没个亲人在身边照料,接着便要接她去自己家里养病。
    崔姨妈道:“哪有人病了去自己妹妹家养病的?何况还不是亲妹妹,差了一层呢。”
    “你看你这话,越说越见外了。今天无论你说什么,必须跟我走。”闵氏道。
    崔姨妈却是打定了主意,说什么也不走。闵氏没奈何,只得道:“那我便住在你这里照料你几日好了。”有她盯着,不怕表姐不吃药。
    崔姨妈道:“你那么大一摊子生意不照料,你来照料我做什么?我身边的人这么多,各个贴心得力的。你住在这里,仔细被我过了病气给你。”
    闵氏笑道:“你若是怕过了病气给我,就赶紧好起来。打今儿起,不,是打这一刻起,我就不走了,你歇在哪儿,我陪在哪儿。生意又不是离不了我。秀云如今是越来越能干了,何况还有焦大嫂子在呢。我就专心照顾你养病。”
    崔姨妈心知是杨雁回对闵氏说了什么,这才惹来了闵氏,她如今病得昏沉沉的,也没心力再和人斗智斗勇的,一时也想不出好的法子和借口赶了闵氏离开,只得容她住下了。
    家里的下人们都很有眼力劲儿,见太太同意了姨太太留下,便忙忙的要去给闵氏收拾房间。闵氏却挥挥手道:“不用收拾,我就和表姐住一个屋儿就成。”
    众下人没料到,她方才那话竟是说真的。崔姨妈长叹道:“你这是何苦呢?”终究也是没法子,只得由着她去了。
    闵氏又对杨雁回道:“你回去后,跟你爹说一声,就说我这几日要陪你姨妈几日,也跟秀云说一声,这几日就辛苦她一些,你没事了也多去帮着些,人家小莺都比你去的多。”
    杨雁回一一应了。待她要走时,闵氏将她送了出去。才出了大门,闵氏便又交代道:“咱们两个都去不得威远侯府,你就让九儿给绿萍送个信吧。明儿个便是九儿回家探亲的日子了。”
    杨雁回便应了下来。说起来,她已经许久不见九儿了呢。九儿如今也都十八了,是大姑娘了。便是庄户人家的女儿成亲略晚一些,十八岁的姑娘,也该嫁人了。不过九儿的亲事,却不是父母说了算,是要她的主子赵夫人说了算的。赵夫人看起来是想多留九儿几年,也没听说九儿现在已配给了哪个小厮。
    九儿这些年,偶尔也来过杨家。都是回家探亲时,若遇到杨家有什么大事,便上门尽些礼数。杨鸿、杨鹤考上秀才时,杨家便里外开了好几桌,请亲朋好友来吃酒。女眷们都在里头。其中便有九儿母女。后来杨鸿考下秀才,杨家是摆出了流水席大宴宾客,九儿又跟着九儿娘来过杨家。她每次都极为规矩。这也就意味着,她很难有机会看见杨鹤。但只要能见到杨鹤,她的一双眼便要偷偷瞅上杨鹤好几眼。
    杨雁回因为知道九儿的心思,是以,总忍不住在暗中格外留意她。发现九儿这么些年都没淡了对杨鹤的心思,杨雁回也只能默默长叹了。哎,二哥直到如今,都还不知道九儿的心思呢。只当九儿是一个往后不会再和他有什么交集的大姑娘。想一想,也真是令人唏嘘。
    翌日,杨雁回去找九儿时,简单收拾了一番,又让自己的神色看上去十分正常,这才去了。
    九儿家如今更不比往常了,房子是推倒后重盖的,结实漂亮。里头的家具和一应摆设,也都同以往大不一样,一看就是个殷实小户人家。九儿的弟弟如今已在赵夫人名下的铺子里帮着理账了。九儿自己虽还是个丫头,却也给爹娘买了伺候的人。
    杨雁回还是很为这户人家高兴的。九儿的父母也算得上是厚道人了,九儿姐弟两个十分和睦,且也都是极孝顺的。这样的人家,日子慢慢好起来,才是她想看到的。
    九儿如今比前些年倒是好看了不少。前些年,杨雁回也没觉得九儿看上去小,如今再看九儿,竟有种长开了的感觉,眉眼比早先舒展多了,整个人看上去也更大方了。说是个美人儿虽勉强些,倒也称得上是个清秀佳人。
    九儿看到是杨雁回来了,心里便高兴。她并不想和杨家的关系太浅、太淡,那会让她觉得,她离杨鹤更远了。只是……杨鹤果然考了秀才了,正经是个读书人了。往后不计是凭真本事考个举人,还是凭着家底做个纳粟监生,也都可以做得官了。只是自己如今却依旧是侯府重重院落内的一个小婢,又哪里配得上做她的妻子呢?她心头虽有万般念头转过,只转得自己心中酸涩,面上却依旧带了笑容,道:“什么风把俞奶奶吹来了?快请进来。”
    杨雁回跟了九儿进了她房里,这才道出自己此行目的:“我有句话,想让九儿姐姐帮我捎给绿萍姐姐,也不知道九儿姐姐方不方便。”
    九儿怔了一怔,这才笑道:“这有什么不方便的?要我捎句什么话,你尽管说。”
    杨雁回道:“我姨妈病了,我瞧着,病的不轻。烦你跟绿萍姐说一声。让她好歹想个法子,从侯府出来一趟。”
    这话可就由不得九儿不稀奇了。她方才听杨雁回让她帮忙捎句话,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杨雁回分明可以让崔姨妈给绿萍捎信的,侯府又没人阻止崔姨妈去看女儿。她只想着,或许杨雁回是有什么事,不想让崔姨妈知道,所以才来找她。这会儿一听,竟是让她告诉绿萍,崔姨妈病了。崔姨妈为何不自己告诉女儿,偏让她捎口信呢?
    杨雁回知道她心中定然疑惑,只得道:“有些事,不方便跟九儿姐姐说,还希望姐姐呢个体谅一二。”
    九儿便点了点头,应了下来。她是说话算数的人,当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