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娇后-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年,随着姜大老爷步步高升,昔日好友哪个不羡慕她有个如意郎君。更得意的是,家中只一个妾氏,还是张氏亲自给的。自从张氏有了儿子,更是没再出现其他女人,这一点就羡煞了多少怨妇。
  张氏不仅脸面有光,更是为了女儿。丈夫升了官,大娘儿在王府里日子才能更好过。平王在女色上并不热衷,对府里女人都平平淡淡,再有姿色的女人,宠也宠不了多久,对后院女人争斗更是全当看不见。
  王府那些妖妖娆娆的小贱人并不好对付,只是她们看在女儿出身贵重的份上不敢太过分。也好在女儿知礼知事,才能得平王一二分看重。
  最重要的是,平王是今上继后唯一的儿子,也是正经嫡子。虽然元后也留下嫡长子,但今上至今未立太子,最后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如果平王最终顺利登基,那大娘的前程可就更不一般了!
  不过大太太嘴上却道:“呵,不过一个夫人,有什么稀罕。听说咱们族里乔氏就在齐县自称六夫人呢。”
  “那哪里能一样,她那个夫人不过是自封的,到京城里这样称呼还不得被唾沫星子淹死,御史都不带让的。您这可是正儿八经和身份相连,朝廷任命。说来现在也是规矩差了好多,听说南边很多商户人家竟然也太太、夫人乱叫一气。”张嬷嬷一边伺候大太太喝茶,一边不忿,“也是您不在族里压着,六太太现在才得意的紧。”
  张氏并不将乔氏放在心上,猴子再蹦跶也成不了老虎。不管她在族里怎么嚣张,或者贪了多少好东西,只要不少了京里这份,看在她知情识趣的份上,张氏也就不多计较了。
  “没什么大不了,咱们多少年也不回一次族里,她爱怎么折腾就折腾吧。今年的年礼还是如往日一般平平就好。哎,又快年底了,这事还真是不少。”大太太揉揉眉心,歪在榻上歇着。这个点了,睡又不能睡,怕误了晚上的觉,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聊也好。
  张嬷嬷帮大太太轻轻捶着双腿,“可不是,哪年不是从十月就开始忙过年走礼呢。若是现在不准备,都拖到腊月,什么都贵上五分不说,还不容易买到称心的。”
  说到这里,她俯身在大太太耳边道:“听说大少爷又为三娘准备了首饰,这次不止八件套,还多了两根银钗,分量还是十足十。”
  都怪玉荷那个贱人,大太太对她那样器重,还想着把她配个小管事,日后总有好日子。可她竟然不知足,想爬老爷的床。被大太太收拾了一顿,留了一命就让她嚷嚷出大少爷还有一个同胎姐姐的事情。这事都过去了几年,大少爷却年年记得这个姐姐,往族里送年礼总少不了那一份。
  张嬷嬷看大太太的脸色平静得很,接着道:“据那边的消息,三娘日子并不好过,丁萍也跟着受了不少苦。三娘是正月十五的生日,过了年也就十岁了,太太早做打算才好啊。”
  大太太闭上眼,心里静了静,“知道了。”
  张嬷嬷不再多提,陪着大太太说些京城的趣事儿。丁萍当年和她情谊一直不错,但谁让她去陪了三娘。以后要想过好日子,难。
  等到年底之时,齐县姜家得到姜大老爷升迁的消息,整个族里都振奋一番。
  只是,姜六夫人乔氏连着几天火气却十分大,丫鬟婆子被罚了一众不说,屋子里的茶具也不知换了几套。碧玉和红玉知道六夫人是为何发怒,却不敢多说一句话,只能静静立在角落当自己不存在。
  两个大丫鬟不敢往前凑,却使了钱财让六夫人的奶娘陈嬷嬷来劝慰。再不缓解夫人这股怒气,最终她俩也得不了好。
  陈嬷嬷自从六夫人在姜家当家,她男人和儿女都跟着有了差事。姜家事多油水也多,日子可比在乔家时候好过不少。
  等没了外人,陈嬷嬷和乔氏聊些乔家趣事,慢慢进入正题。听着自家姑娘是为什么生气,陈嬷嬷赶紧劝道:“姑娘哎,”她还是用旧时称呼,显得更亲热几分,“不是奶娘说你哟,这姜大老爷升官,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这是发的哪门子脾气,可不是糊涂了啊。”
  乔氏生母去世早,家里又有两个姨娘,陈嬷嬷这个奶娘很是护犊子,且给乔氏出了不少主意,压制得两个姨娘在她们面前都不敢大喘气。二人说是主仆,实比母女也不差了,说话也就随意一些。
  乔氏歪在榻上,手中拨弄着玉如意,很有些撒娇般生气,“可我就是生气啊。同样都是姓姜,我们却时时想着拍京城的马屁。尤其是那个张氏,鼻孔都长到天上了,我却还得捧着她,如今更是要低三下四讨好她了。奶娘不知道,这族里产业这出息,多少都给了京里,留在咱们家里的都没剩几分!可就这,京城也没说帮咱们多少忙,老爷还是捐的那个小官,连个实职都没有。”
  陈嬷嬷心里明白着呢,姑娘这心也是大了,就京城剩下的这些产业,她们在乔家时想都不敢想,不过却还是顺着姑娘骂了京城大老爷和张氏一番。
  骂完之后,陈嬷嬷出主意,“姑娘,既然京城势大,那咱们就只能先忍耐了。毕竟这族里的生意也指望京城照顾一二。尤其是强哥儿年纪也大了,以后还不得靠着他大伯才好。至于六老爷的官,我倒是听说了一个法子。”
  乔氏双眼一亮,急道:“奶娘说说看,是什么法子。若是老爷有个出息,我们强哥儿还有大娘才能更有依靠。”
  陈嬷嬷凑近乔氏,轻声道:“也不一定做的准,还是听外面传的林家那个官来路不小,这才听了两嘴。你道他们走的哪条路子?”她将声音压得更低,“通天的路子!”
  看着乔氏不可置信的眼神,她点了点头,“传的真真的,是宫里马太监的路子,人称马三爷,万岁爷身边很是说得上话,一堆人敬着呢。”
  乔氏觉得可靠,太监无根,胆子小的时候小死,大的时候能翻了天。“那得送多少银子才好?要真是可行,我们也走走试试?”
  “银子还是小事,听说,马三爷最喜欢小姑娘,十一二正合适,十三四还凑合,再大的就不要了。”看着乔氏长大嘴巴囫囵吞了鸡蛋似的样子,陈嬷嬷当初也表一样情,太监还这么折腾,真是想不到。
  “那咱们去江南采买?听说那里最出美人。”乔氏想着,一次多买几个,只要有一个得了那位太监爷的好就行。
  陈嬷嬷接着爆猛料,“哎哟姑娘啊,那位爷可不稀罕这样的,听说他最爱闺秀小姐呢,教养越好,性子越端庄,皮子越嫩的越喜欢。”
  这是个什么破喜好!乔氏平时可不是怜香惜玉的主,恨不能所有美人脸都烂了坏了才好,可却也觉得这太监爷过了分了。“可真有人送?那得多让人说嘴,都没脸去做官啊。”
  陈嬷嬷呵呵一笑,“姑娘哎,想送的人多着呢,有的人别说庶女,就连嫡女都舍得。为了前程,舍一个女儿算什么呢。没门路,不合意,人家马三爷都不要。”
  乔氏摇头,“不行,死也不会让大娘去做这事的,绝不。”
  陈嬷嬷笑道:“姑娘也忒死心眼,谁说让咱们千娇万娇的大娘去了。族里这么多姑娘,您选一个不就得了。”
  很是,乔氏心道,还真是有个好人选替了大娘过去,只可惜小了点。不过,再急也能等个一两年,且得好好谋划。

☆、第7章 赚钱的门路

  姜清意还不知道两处姜家都有人惦记了她一嘴,此时正在和丁嬷嬷的侄儿打听情况。
  说来也巧,丁嬷嬷是大夫人张氏的陪房,家却住在齐县边上,离县里不过十来里路。当初她自卖自身,找的是县城里最有名气的人牙子。这个人时不时挑着长相齐整的孩子卖到京城,丁嬷嬷可巧就成了那一批。
  姜清意也是最近才知道,京城奴仆多来自直隶,再就是山东,无他,距离近,买卖方便。就是宫里的宫女太监也多是如此。尤其是太监,没门路是切了也白切,所以河间帮人数最多,一个带一个这么来的。
  丁嬷嬷的两个亲侄子,大狗和二狗。人家这可不是外号,是正经名字。为了好养活,村里一堆狗剩、狗蛋、狗头、狗腚的。大狗和二狗相对而言,已经够文雅了。
  大狗长相算是周正。“周正”就是你见过你们邻居或你们班里那种长得不丑不俊的人的统一描述。不过个子倒是这蹿得猛,很有山东大汉气质了。
  二狗和他哥长得很像,就是眼距略微宽那么一点点,显得有些憨,性子也确实憨,话也不多。好在有哥哥照应着,不怕有人欺负。
  当初丁嬷嬷初回到齐县,就托人到丁家村找过哥哥,才知道哥嫂早两年因病过世,只留下两个侄子。没爹没娘,平日里都是靠村里人赏口饭吃,饥一顿饱一顿,直到大狗能立起来日子才算有了保障。
  丁嬷嬷心疼他们,想补贴他们一番,谁知大狗竟是不用。说是他爹临终交代过,这一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妹妹。当年要不是他生病,也不至于卖了这苦命的妹妹。所以家里为了给爹娘看病,卖了最后一亩田也没去京城叫过苦。大狗更是想着,只要不到饿死的地步,就不能再去让姑姑为难。
  再者说了,大狗他们如今日子也还过得,嘴巧能干又会来事,在县里粮铺做了伙计,很得掌柜赏识。不过十五六岁年纪,却能带着小三岁的弟弟有模有样过日子,也算有些本事了。
  最让姜清意佩服的是,大狗这几年不仅没让丁嬷嬷补贴,过年过节还给她们送点生活零碎用品,可真是人品过硬了。这样的人只要有个机会,早晚能过上好日子。
  姜清意明明是个老腌菜的年纪,却仗着如今年纪小装嫩,歪头笑道:“啊,大狗和二狗这两个名字好有趣。若你们有个妹妹,难不成就叫小狗?”
  大狗挠挠头憨憨笑道:“是呀,就这名字,村里还好多小伙伴羡慕呢。不过俺们自从来了县城做工,掌柜的就帮忙将名字改了。俺叫丁福,俺弟叫丁寿。不过姑娘和姑姑平日里还是喊俺们小名吧,叫大名总觉得是叫别人似的,不习惯。嘿嘿,若有个妹妹,也该叫花花草草,可比小狗好听。”
  其实他娘说过,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不像小子要摔打着长大,闺女就得娇养,小名就叫娇娇。
  可大狗知道姑娘的身世,虽然出身好,但爹不疼娘不爱的,这么说可不就是戳人心窝子,于是就撒了个善意谎言。
  丁嬷嬷这才知道侄子还有这么好听的大名了,笑得很是开心,“好好,长大了就是好,名字也好听。今日让你来,是想着你地头熟,人情熟,帮着我们为今后打算打算。”说着就将如今她们的处境,现有的银钱以及将来的打算简单说了几句。
  听姑姑想带着姑娘到丁家村住,大狗有点替姑娘委屈。京城大家闺秀竟然住到他们村子上,可也真够憋屈的。但他年岁大了,见识也多,知道姑娘一时半会难以回京城,甚至这辈子都可能无望。城里花费大,若是长久这么住着,难免银钱上不凑手。
  “到俺们丁家村住,是再妥帖不过了。姑娘放心,村子里都是丁家人,善良得很。当年俺们遭难,都是靠村里人救济过来的,都是好心人。就是俺那屋子是个草屋子,一直没翻修,姑娘住着委屈。还是等俺回去重新建个砖瓦房,再请姑娘和姑姑过去。”大狗和姜清意不熟,但为了姑姑,他也是真心实意的。
  姜清意笑道:“那可真是要谢谢大狗哥哥收留了。建房子的钱我们出,不能让哥哥破费。”
  大狗憨憨笑,“这哪能,姑娘能来是俺们荣幸。何况还有俺姑姑呢,做侄儿的可不能这样没良心,会让村里人骂死的。再说村里讲究先盖房后娶媳妇,俺早就攒好建房子的钱了,正打算这两三年就办好这事哩。”
  丁嬷嬷笑着轻轻拍了大狗的头两巴掌,嗔怪道:“嘴没把门的,守着姑娘就说娶媳妇的事,不怕让人笑话。要是姑姑一个人跟你住,自然不客气。不过既然姑娘过去,还是我们出银子的好,省得将来让人说嘴。”
  “没事的,奶娘,我这不也正琢磨着攒嫁妆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大狗哥哥,你拿银子帮着盖房子买地,以后都是我的嫁妆呢,越多越好。”姜清意赖到奶娘怀里笑道。
  大狗笑得更开心,姑娘脾气好,还实诚,好相处。他实话和姑娘说了这都十月底,土都开始上冻了,并不是建房子好时节。即使建好了,也得经过春天的风吹日晒,最好再经过一个夏天,潮气才能彻底没有。要是赶着住,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他把利弊分析清楚了,等姑娘决断就是了。
  姜清意并不着急搬到村里,她还要缠着徐驰学好多东西来,走早了可不行。现在着急的,是买地赚钱的事情。
  大狗听了她的想法后之后沉吟片刻后才道:“若是想稳妥,还是像姑娘说的,买地好些。小的当初到粮店当伙计,为的就是有粮才能吃饱饭。别的店过年过节发钱发物,我们店里可以直接发粮食,这可比拿来钱再买粮划算多了。尤其年景不好的时候,发钱有什么用,还是有粮食才最实惠。”
  他是饿过的,最知道粮食的珍贵。“姑娘还小不懂得种地的事情,姑姑兴许还知道些。就说这两年,年景不太好,不大不小的旱灾,没存粮可不好过日子。就因为旱,过不下去卖地的比往年要多,地价也降下来一些。趁着这时候,买些地,不论是租出去,还是将来再买,都亏不了。”
  这些道理姜清意也懂,啥年头什么生意都不如买地可靠。她就笑道:“大狗哥哥说的是,你帮着看看哪里有合适的地,地价多少,帮着买一些,以后还少不得麻烦你帮着打理。手头存多了钱也没有用,能买地就买地吧。奶娘是我最亲近的人,你们也就是我的亲人,以后这些事少不了还靠着你们。”
  大狗笑得很开心,他这么多年虽然第一次见姜清意,但每次见姑姑必聊起姑娘如何如何,早就当作妹妹看待。当下也不见外,笑道:“好,俺就照姑娘说的办。”
  姜清意又将金包银首饰拿给大狗,想请他到妥当的当铺里当成银子。如果随便个生人到当铺,被宰的几率炒鸡大,有个熟人比较靠谱。
  大狗将首饰看了看,摸摸头道:“俺说下俺的看法。这首饰分量很足,得有个斤半,但没什么花样,到当铺里当不出多少银子。要俺说,不如直接卖给首饰店,他们反正也要进金子银子做首饰。俺认识金玉阁的一位老师傅,他为人可靠,给的价肯定比当铺要强。”
  发现宝了,姜清意真是佩服大狗的交际能力,连珠宝铺子的师傅都能认识。“行,都听你的。还请帮着问问师傅,他们那里需要首饰样子不?”
  姜清意自认为前世对首饰还是有一定研究的,绘画能力也拿得出手,弄几个花样子卖卖还是没有困难滴。会画一点漫画就敢说自己绘画能力强,小姜童鞋也是脸皮不薄。
  古代首饰讲究很多,至少姜清意到故宫珍宝馆参观的时候,分类十分复杂,重点是用料足、做工精细。但有一个问题,样式都大同小异,不是特别出彩。当然啦,也可能好首饰都去了台北故宫,还可能藏于民间,这个就不是她去研究的啦。
  如果金玉阁收首饰图样,她能赚点就赚点呗,又不费多少事儿。
  大狗想了想,“他们自己有图样师傅,但也会从外面买。要是能新颖好看,肯定会有个好价钱。但凡敢开首饰珠宝铺子的,都背后实力不俗。这个金玉阁也是,听说州府等地都有铺子,一个好样子能帮他们赚不老少钱呢。”
  姜清意觉得,凭自己的能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