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军队赢了,这仗快打完了吧。这个时候赶回家,还能抢种一季。”
“先别想着回家。只是暂时打退了北荣和西凉,迟早这两个狼子野心还会率兵南下。”
“照你这么说,这仗打不完了?”
“没听人说吗,北荣穷得都没吃的,不劫掠我们大周,他们就得饿死。只有杀光北荣人,这仗才算完。”
“北荣有多少人啊?”
“不清楚。那么多部落加起来,少说也有七八十万人吧。”
“不止!早些年,北荣从边关城池掳掠了数十万人百姓,这么多年繁衍生息,怕是早就有了百万人口。我大舅子的连襟的表兄的叔叔就是当兵的。听说这次北荣南下,冲在最前面的都是那些当年被掳掠到北荣的汉人。”
“汉奸走狗!”
“数典忘祖!”
“连祖宗都忘了,这种人该死。”
难民们义愤填膺。
“这么多年过去,那些被掳掠的人的孩子都已经成年。如今北荣没粮食吃,首先杀的就是老迈不堪的汉人奴隶。”
“北荣残暴不仁,杀人以节省粮食,该死!”
“最好杀光所有北荣人,连带那些数典忘祖的汉人。”
“想要杀光北荣人,可不容易啊。”
“不容易也得杀。”
“还有西凉。两面三刀,不是个东西。”
“大皇子殿下威武。听说带着一群才操练半年多的边军,竟然硬生生阻截了西凉两万骑兵。打得西凉人屁滚尿流。”
“这回大皇子殿下功劳最大。报纸上都说了,若非大皇子提前败退西凉,一旦西凉骑兵同北荣汇合,西北军这回必定大败而归。鲁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别听报纸上瞎吹。我就不信,操练半年的边军,能比得上威名赫赫的西北军。即便西凉同北荣汇合,西北军照样能拿下这一局。”
“吹牛不打草稿。西北军再厉害,也不可能独扛西凉和北荣,能保存实力徐徐退兵就不错了。”
“不管你们怎么说,在我眼里,西北军最强,鲁侯威武。”
难民因为谁的功劳大,争论不休。
朝廷的态度却很统一,也很沉默。
大捷,值得庆贺。
但是,这场大捷,不能将功劳算在鲁侯头上,更不能替鲁侯父子张目。
鲁侯旗下的西北军,本就尾大不掉,听调不听宣。
宣传鲁侯的功绩,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朝廷不会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
那么宣扬大皇子刘诏的功劳,如何?
朝臣们俱都沉默,这得看陛下的态度。
陛下没有意见的话,将大皇子殿下拉出来宣传一波,未尝不可。
好歹压一压西北军的威风。
如今总算有支能打的军队,朝臣们也终于摆脱多年来被西北军支配的恐惧。
不过看陛下的态度,似乎,好像陛下不太高兴啊!
打了胜仗都不高兴,陛下可真难伺候。
朝臣们暗自腹诽,却没有人站出来为刘诏说一句公道话。
只是,打了胜仗,就必须论功行赏。
不赏,怕是会寒了人心。
朝臣们仿佛文德帝肚子里的蛔虫,知道文德帝舍不得赏赐爵位,就主动提议。
“不如效仿去年,赏赐金银。”
户部有点不太乐意,却也没提出反对意见。
比起爵位,金银好歹是一锤子买卖。
然而出人意料,文德帝竟然没有应声。
众臣惊讶。
莫非吝啬的文德帝,不仅不愿意赏赐爵位,连金银也不肯给吗?
“还请陛下定夺,究竟该如何赏赐有功之臣。”
文德帝不发一言,直接拂袖离去。
常恩一声唱喝:“退朝!”
然后也跟着跑了。
朝臣面面相觑。
诸位皇子内心偷偷发笑。这
刘诏立了大功又如何,还不是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和宠爱。
还不如他们这些留在京城的兄弟,既不用去前线过苦哈哈的日子,还能时常在父皇面前刷脸。
文德帝是在为赏赐有功之臣生气吗?
不完全是。
文德帝回到兴庆宫,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来,他并没有动怒。
“密折到了吗?”
常恩躬身点头,拿出一个上了钥匙的木匣子。取出钥匙,当着文德帝的面打开。
文德帝取出木匣子里面的密折。
最终,文德帝还是派太监前往边关监军。
他手中的密折,就是远在前线的监军写回来。
翻开密折,文德帝细细看起来。
战争情况,不再是战报上面的简短几句。
密折里面,详细讲述了所见所闻,双方的矛盾,如何达成合作等等内容。
事无巨细。
文德帝一边看一边思考。
“成立西北大都督府,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遏制住西北军的扩张。”
“陛下英明。”
“刘诏不管政务,只管练兵打仗,实在是不应该。”
常恩低头,嘴角抽抽,内心偷偷腹诽:大皇子殿下真敢插手地方政务,陛下又该急了。
“鲁侯着实跋扈,然而能力毋庸置疑。这回作战计划,就是鲁侯制定。很有大局观,也算是居功至伟。奈何,朕赏无可赏。”
“陛下可否效仿上次的办法,赏赐金银。”
“如此大捷,单单赏赐金银,已不足以酬劳功臣。”
“陛下言之有理。”
常恩不敢多嘴多舌。
文德帝背着双手,在大殿内走来走去,独自思索这个问题。
功臣要赏,但是该怎么赏,是个很大的学问。
鲁侯的爵位,至少在文德帝这里已经到顶,不可能给他升到国公。
不过裴蒙,身先士卒,理应厚赏。
还有刘诏,立下如此大功,将来压制西北军还要靠他,也不能不赏。
文德帝心头已经有了主意。
“召陆爱卿,朕有要事同他商量。”
陆大人前往兴庆宫面圣。
君臣二人关起门来,谈了足足两个时辰。
无人知道具体谈了什么内容。
次日,文德帝又召见了各位皇子皇孙,考教学问。
御哥儿很低调,尽量表现得平庸一点。
文德帝对此不置可否,也没拆穿他。
反而板着脸呵斥他,“年纪不大,想法倒是挺多。为何不想进宫读书?”
御哥儿偷偷腹诽:明明他已经上本陈述过理由,怎么又突然问起。
面上御哥儿还是老实回答,“启禀皇祖父,山河书院有大儒。孙儿想要印证夫子们的观点。”
真能胡扯。
文德帝胡子抖了抖。
只是随口一问,“你打算找谁印证?”
“回禀皇祖父,孙儿打算找三元公,还有孙先生印证。”
“想法不错,就是太任性天真。你这是不合群,懂吗?”
“孙儿谨记皇祖父教诲。”
文德帝摆摆手,没有深究。而是继续考教皇子皇孙的功课。
朝臣们都弄不清楚,文德帝这是唱的哪一出。
不急着决定封赏功臣,反而有心思考察皇子皇孙们的功课,朝臣们大摇其头。
“陛下莫非是在逃避?”
或许有可能。
“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如此大捷,不赏会寒了人心。”
“御前请命,何人愿往?”
“同去,同去。”
朝臣们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逼宫。
若能逼得皇帝妥协,那成就感,那满足感,简直无与伦比。
当然,逼宫也是有代价的。
遇到一个暴躁的皇帝,说不定咔嚓一下,人头落地。
所以,逼宫一定要讲究时机和策略。
现在时机刚刚好,相信那些勋贵武将都会站出来帮忙。
问文官为何如此积极替一帮武将争取赏赐,有那么无私大方?
当然不是!
文臣的根本目的,是想试探文德帝的底线。
事关鲁侯,事关大皇子殿下,两个人都是皇帝心头的绕不过去的坎。
大好机会,不借机试探一番,这么多年的官场岂不是白混了。
文官们鸡贼得很,上本逼宫。
文德帝一律留中不发。
文官们就越兴奋,大有要将文德帝逼到绝路的架势。
正当他们摩拳擦掌的时候,两道旨意,犹如两道晴天霹雳砸下来,将朝臣们给砸晕了。
第901章 刘诏封王
封爵!?
陛下竟然下旨封爵,而不是赏赐金银?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是什么让吝啬的陛下变得如此大方?
总不能说是朝臣们逼宫,逼出来的结果吧。
裴蒙封伯,封号“平西”,称为平西伯。
刘诏封王,郡王,封号“秦”,秦郡王。
封王的同时,还封了王府世子。
刘御,身为嫡长子,当仁不让做了秦王府的世子。
文德帝对鲁侯的赏赐,恩萌一子,赏赐金银若干。
西北大都督府大都督李大人,同样得到厚赏,恩萌嫡长孙,赏赐金银若干。
如此一来,李大人的嫡长孙,无需科举就可以做官。
不过想做大官,还是得考科举。
旨意一下,举朝震惊。
当初嘲笑刘诏的皇子们,在封王旨意面前,一个个嫉妒得发狂,嫉妒让每一个人面目全非。
凭什么?
凭什么独独给刘诏封王?
他们一样是皇子,凭什么独独刘诏享有这个尊荣?
父皇偏心。
各大皇子府,表面上平静无波,私下里不知打砸了多少东西,又打杀了多少人。
顾玖接到旨意,都愣了好一会。
容她冷静冷静。
陛下吃错了什么药,为何突然给刘诏封王?
没道理啊!
文德帝那般忌惮刘诏,她都做好了刘诏被打压的准备,结果文德帝一改过去的作风,罕见的大方且表现出对刘诏的重视。
揉揉眉心,脑袋有点晕。
许有四在旁边提醒,“夫人还进宫谢恩。”
顾玖摆摆手,“去将大公子请来。”
许有四领命而去。
顾玖一颗心扑通扑通乱跳。
手里的封王旨意,犹如千钧重。
封王是好事!
却也伴随着风险。
“母亲唤儿子过来,可有吩咐?”刘御一脸轻松,完全没有被封为王府世子的得意劲。
顾玖将旨意交给他,“不想看看吗?从今以后,你就是王府世子。”
刘御不甚在意的说道:“没什么好看的。全是父王的功绩,儿子沾光。”
刘御很自然的改口称呼刘诏为父王。
顾玖笑了笑,紧接着问道:“有没有想过,陛下为何会给你父亲封王,还一并封你为世子?直接省了请封世子这道程序。”
刘御疑惑,“难道不是因为父王立下赫赫战功,皇祖父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可以直接赏赐金银,不一定非要封王。而且陛下对你父亲的态度,向来有些复杂。封王旨意,来得很突然。”
说完,顾玖盯着刘御,“这段时间,你皇祖父同你说了什么?”
刘御摇头,没有特别的。
顾玖微蹙眉头,“上次面圣的情况,就是陛下让你当场写文章那回,陛下同你说过什么话,你再好好回忆一下,重新说一遍。”
刘御记性很好。
他当场复述那回面圣所发生的事情,皇帝说了哪些话,什么表情,事无巨细。
顾玖越听,心跳越快。
刘御说着说着,止住了话头,“母亲在担心什么?是在担心儿子吗?”
顾玖神色复杂地看着刘御,“御哥儿,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将来做什么?”
刘御摇头,“儿子想做的事情太多。首先就是想学任先生,走遍大江南北。”
顾玖笑了起来,“不如今年就去江陵府游学,如何?”
“母亲上次不是说儿子太小,不适合出门,让儿子晚几年再出门吗?为何突然改变主意。”刘御一脸惊喜,同时充满了疑问。
顾玖笑了笑,“过去母亲是关心则乱。今儿想通了,是时候让你出门历练。”
“谢谢母亲。”
刘御高兴得想要跳起来,教养让他忍住了。
顾玖说道:“此事先不要声张。等进宫谢恩的时候,母亲会请示陛下,得了陛下许可你才可以离京。”
“儿子明白。无旨,皇孙不得离京。”
规矩刘御都懂。却依旧难掩他雀跃的心情。
顾玖打发了他,独自一人沉思。
许久过后,她开口问道:“本夫人是不是想得太多?”
“夫人并没有多想。一切的转变,都从《大周生活秀》上面的文章开始。”许有四轻声说道。
顾玖捏着下巴,“其实本夫人希望自己是想多了。然而,我们都清楚,单凭大皇子殿下一人,不足以让陛下改变心意。”
文德帝的举动,是典型的观皇孙。
顾玖并没有多高兴,反而觉着心情沉重,肩膀上的担子猛地一下变得很沉很沉。
她原本想按部就班的教导御哥儿,如今看来,一切计划都得提前。
会不会拔苗助长?
她不确定。
放御哥儿一个人出京,顾玖肯定不放心,得有一个人陪着。
三元公是最合适的人选。
只是三元公的身体适合出远门吗?
顾玖当即命人备车,前往山河书院。
到达书院的时候,书院正在上课,校园内安安静静。
顾玖深吸一口气,书院的空气仿佛都透着一股书卷气,还有青春活力。
三元公杨元庆已经接到消息,扫榻相迎。
“老朽拜见王妃!”
“先生折煞晚辈。宫里封妃旨意未下,我依旧是我。”
“册封夫人的旨意,相信很快就会下来。老朽提前恭喜夫人。”
“承先生吉言。外面日头大,不如进屋说话。”
“夫人请!”
二人进了静室,面对面席地而坐。
侍女烹茶,茶香悠远。
等到下人全都退出静室,顾玖才开口说明来意。
“本夫人打算让御哥儿出京游学。”
三元公杨元庆明显愣了下。
“夫人急了!”
顾玖自嘲一笑,“封王旨意一下,本夫人不得不急。”
三元公点点头,表示理解。
“夫人想让老夫做什么?”
“厚颜想请先生一路指导看顾御哥儿。”
“夫人的意思是,让老夫跟随世子一起出京?”
“正是!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三元公捋着胡须,哈哈一笑,“老夫归京数年,老胳膊老腿都僵硬了,是时候出门走动走动。不过老夫有个建议。”
“先生请说。”
顾玖的态度是,只要三元公同意陪御哥儿出京,一切都好商量。
三元公说道:“老夫想带上十数学子一起出京游学。另外,孙先生恐怕十分艳羡,他或许也想出京走一走。我们一走,任丘哪里也不甘寂寞。”
顾玖愣了下。
游学的队伍扩张得太快了点,几句话的功夫,就添了这么多人。
她想了想,说道:“孙先生愿意陪同我家御哥儿出京游学,本夫人求之不得。任先生乃是朝廷命官,想要出京,怕是不容易。书院学子,理应一起带上。若是只有御哥儿一人,未免太过打眼。有学子们陪同,方显游学本质。”
“夫人所言甚是。”
“先生可有地方教我?”顾玖诚心请教。
三元公摇头,“如今情势下,独独大皇子殿下封王,必然会遭人记恨,夫人低调便可。其余的,老夫甚至不如夫人想得长远。”
“先生太过谦虚。”
……
次日,顾玖领着御哥儿,进宫谢恩。
见到乖孙刘御,文德帝满脸堆笑。
“可有好好读书?”
“回禀皇祖父,孙儿不敢耽误学业。”
“最近可有做功课,写文章?”
“有的。孙儿带来了前些日子写的两篇文章,请皇祖父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