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嫁-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皇子炸毛了,“我不信!”
    逸郡王把信给他看道,“不信你自己看。”
    二皇子就解了信,扫过来,就朝逸郡王扑过去,要抽他。
    有这么话说一半的吗,皇兄是要把他献给皇上做乐师!
    乐师才是重点!
    二皇子追,逸郡王跑,屋子里上蹿下跳。
    暗卫道,“还有一封信呢,不知道是什么事。”
    逸郡王正在房梁上呢,二皇子气道,“别给他看了,就会断章取义!”
    二皇子拿了信,扫了两眼,就望着逸郡王了,“恭喜你啊。”
    逸郡王狐疑的看着他,“恭喜我什么?”
    二皇子就道,“郡王妃怀孕了。”
    逸郡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第一时间就是反驳,“你少骗我!”
    二皇子顿时没好气,这么大的事,他会开玩笑吗,他又不是那么没分寸的人。
    他把信丢给逸郡王。
    逸郡王接了,扫了两眼。
    震惊之下……
    嗯,从房梁上摔了下来。
    四仰八叉的趴在地上,来不及反应呢,就有小厮来报,“爷,两位姨娘过来了。”
    逸郡王从地上爬起来,两位姨娘就到大门前了。
    一看,顿时叫了起来,“爷这是怎么了?”
    逸郡王傻笑了两声,“有喜事,我当然高兴了。”
    两个小妾,其中一个就脸红了,“爷,你知道了啊。”
    逸郡王狐疑的看着她,他知道什么了?
    一问才知道。
    小妾怀孕了。
    逸郡王,“……”
    凌乱过后,逸郡王轻咳一声,道,“赏!”
    虽然只有一个小妾怀孕了,但另外一个也得了不少赏赐,将两人哄走了。
    二皇子就憋不住了,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那小妾怀的是暗卫得孩子。
    逸郡王耸肩道,“先晾着呗,孩子生下来,也是龙虎卫的一员,现在,更重要的还是你。”
    二皇子萧吹的不错,也擅长抚琴,但会的都是大锦的曲子,北晋的可不会呢。
    他要进宫,怎么也要熟悉北晋的曲目,才不会露陷。
    现在,耽误之急,是要把曲子联熟了,才好混进宫啊。
    “平白耽误了好些天,浪费了。”
    听着逸郡王的感慨。
    二皇子笑道,“总算想起大锦的好了,想早日回去了?”
    “我想我那未出世的女儿了,不行吗?”
    二皇子语噎,“为什么不是儿子?”
    逸郡王扬天一叹,“你不懂。”
    儿子虽然也要,但他更想看到的还是他女儿手拎楚北的儿子啊。
    想想那画面,就够他乐一天了。
    儿子以后再生也一样。
    而且,他有预感,一旦有了儿子,他就会被抛弃了。
    看着逸郡王脸上洋溢着一抹淡笑,渐渐的扩大,最后几近抽风。
    没人知道他乐什么,但笑成这样,十有八九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进宫。
    二皇子就不敢掉以轻心了,他必须要尽快练好琴曲,才能进宫,才能见到……她。
    已经两年多未见了,她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摸着自己的脸,她肯定认不出自己来了。
    不过,他从不后悔换掉自己的容貌。
    他要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去见她,让她忘掉兄妹之情。
    
    第四百六十二章 琴曲
    
    北晋。
    半个月后。
    逸郡王陪北晋皇帝,还有几位大臣在御书房内商议朝政。
    难得,边关有捷报传来,北晋皇帝心情大好,吩咐御膳房在御花园设宴。
    设宴,必定会有歌姬献舞。
    觥筹交错间,有大臣笑道,“听说谢大人弹得一手好琴,不知今日能否有幸听上一曲?”
    逸郡王正喝酒呢,听到那大臣这么说,一口酒喷老远,连连咳嗽起来。
    北晋皇帝笑了,“倒是没听说谢爱卿还有此大才,朕倒是想听听了。”
    逸郡王瞪那大臣了,“坊间传闻,岂能作数?”
    那大臣和逸郡王也是闹惯了的,笑道,“空穴不来风,谢大人不要太小气了。”
    逸郡王囧了,“我说柳大人,你是不是存心破坏我在皇上跟前的形象啊?”
    柳大人忙道,“岂敢,岂敢。”
    逸郡王就道,“分明就有,我弹琴倒也行,只是万一出了人命,柳大人,你可是要负责的。”
    “杀伤力这么强?”有大臣惊讶了。
    北晋皇帝就道,“那朕要见识见识了。”
    逸郡王都快哭了,脸就没那么难看过。
    公公们很有眼色,抬了架琴来,摆好。
    逸郡王一脸赶赴邢台的表情,逗的大家直笑,要是朝中多几个这样的有趣的大人,上朝不是枯燥的事,反倒有趣的很了。
    逸郡王坐下,看着眼前的琴,轻轻一叹。
    他一个大老粗,就不是弹着东西的料啊。
    虽然祖父是想他能抚的一手好琴,也没少找人教他,可是学了一个月,面前五音全了,可也弹坏了好几架琴。
    最后,还是祖父请回来的先生劝祖父放弃他,他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不宜强求。
    所以,他的水平,低到极点了。
    他怕这琴会毁他手里啊。
    逸郡王深呼一口气,然后看了眼北晋皇上,老神在在的,努力呈现一幅温文尔雅的形象。
    别说,装起来还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只是一抬手,什么形象都没了。
    北晋皇帝一口酒喷了,其他大臣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哪里是弹琴啊,简直是要人命啊。
    偏逸郡王还一脸陶醉,一脸这琴真好,弹起来就是有感觉,其实我弹琴也没那么难听,看来我还是有两分天赋,往后多学着点的表情。
    不少大臣开始瞪柳大人了,没事干什么提弹琴!
    柳大人快哭了,是哪个在他跟前碎嘴,说跟皇上举荐谢大人会弹琴,能博得皇上一笑,谢大人有功,他举荐功劳也不小的,要他想起来是谁,非得抽死他不可。
    一曲还没弹完,北晋皇帝借口更衣逃了。
    其他大臣是硬着头皮,不敢捂耳朵的听完了。
    等逸郡王弹完,过了一会儿,北晋皇帝方才回来。
    逸郡王一脸讨赏的表情看着北晋皇帝,北晋皇帝觉得,他没抽他两鞭子,算是他仁慈了,好讨赏,真不要脸。
    可偏偏就是这样不要脸的臣子,处起来轻松有趣。
    北晋皇帝笑了,赏了逸郡王一块玉。
    逸郡王赶紧道谢,表示会好好学琴,回头还弹给皇上听。
    北晋皇帝轻咳一声,道,“谢爱卿,你的忠心,朕知道,不过朕赏赐你玉佩,是让你以后想弹琴了,就看着玉佩,不要再学了,你的琴音,太伤人耳朵了。”
    逸郡王,“……”
    众大臣直在心底大呼皇上英明。
    北晋皇帝看到逸郡王那一脸你们怎么能如此侮辱我,我是会报复的神情,就觉得心情特别好。
    宴会之后。
    京都上下都知道,谢府广招乐师,甚至摆了擂台,谁琴弹的好,有赏。
    比试,不拘男女。
    举办的规模又大,来参加的人不在少数。
    大家都知道谢大人的琴艺被皇上给鄙视了,这是奋发图强了,或者选了送给皇上的,当即更卖力了,况且,奖赏还很丰厚。
    谢大人出手,出了名的豪爽大方。
    休沐的日子,热热闹闹一整天。
    众目睽睽之下,二皇子夺魁了。
    与他一起的,还有两人,比他差不少。
    谢大人亲自把二皇子迎接进府,当着大家的面,就勾肩搭背,称兄呼弟了。
    入府之后。
    第二天,早朝。
    逸郡王办的事,就上达天听了。
    逸郡王表示,人是帮皇上选的,目的是赔罪,想抚平他的琴音给皇上尊贵的耳朵带来的伤害。
    一番忠心,听得北晋皇帝动容。
    回府之后,逸郡王就把二皇子和其他两个乐师一并送进宫了。
    听过二皇子的琴音后,北晋皇帝赏了逸郡王不少东西。
    只是二皇子那张脸,一进宫,就惹了不少风波出来。
    比后宫美人还要漂亮啊,惹人妒忌,好在是个男人,皇上是正常人,不然真忍不住要给他下毒了。
    想见的公主见不到,不想见的公主却偏偏往跟前凑,真是造孽啊。
    北晋的事,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边关,战火如涂,两军对垒,厮杀惨烈,血流成河。
    而卫风,带着南楚成王来大锦了。
    成王是来治病,也是顺带商议结盟的事,楚北暂摄朝政,让礼部迎接成王,并设宴款待。
    宫里办的宴会,清韵没去参加。
    不过第二天,王府又办了个小宴会,宴请成王。
    第一天,谈朝政。
    第二天,只谈风月。
    第三天,成王忍不住了,带着厚礼,登门拜访清韵,求医问药。
    清韵见了他,才帮他诊脉。
    成王的胳膊,比她预料的要好,北晋威远大将军发现抓错了人,及时找了太医补救,虽然效果甚微,但不是没有效果,至少稳定了病情。
    她有七成把握能治好成王。
    七成,虽然不是绝对把握,但也是极大的希望了,成王心中雀跃。
    他还年轻,废了一只胳膊,就算是半个废人了,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成王在南楚,就相当于宁王在大锦,甚至更甚。
    成王问清韵,“宸王妃有什么条件?”
    治病,肯定是有条件的。
    清韵笑道,“大锦和南楚结盟了,我帮成王你治病也是应该的,要说条件,倒也算不上,我希望南楚和大锦能一直友好下去。”
    成王惊讶,问道,“如何友好法?”
    他想到了联姻,寻常结盟,多是联姻。
    清韵要说的,和联姻有关,但不绝对。
    她道,“我希望大锦和南楚能往来更方便一些,也就是互通贸易,正大光明的,而不是一些商人偷偷摸摸的买通官府,私下往来。”
    成王有些惊讶,没想到她要说的是这事。
    不过,互通贸易以前不是没有,只是关系差了,就禁止来往了,毕竟紧挨着,要是出了什么事,就可能成为借口,大兴兵马,不往来,矛盾就少了。
    如今结盟了,再互通贸易,倒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这么大的事,怎么她一个女人跟他说,宸王呢,她能做的了主吗?
    成王表示要和楚北商议。
    然后,清韵就把楚北找了来。
    三人就着结盟,互通贸易一事讨论了一番。
    互通贸易可以,但是要加以约束,万一大锦的兵马乔装打扮去南楚可怎么办?
    南楚答应互通贸易,但每天,只许一千人进出,而且大锦人进入南楚,是要收过路费的,每人每次五个铜板。
    南楚人来大锦,也一样要收费。
    虽然过路费不多,但一般的穷苦百姓,一个铜板都是好的,没事,不会跑到南楚去串门。
    还有商人,买东买西,要交税。
    三人商议,定下价钱,两成。
    不是利润的两成,而是买东西的货物单子上成交价,交两成给南楚,才能进入大锦。
    如此一来,且不说别的,国库就多了不少收入了。
    成王高兴至极。
    送信回南楚,竟是立了一功。
    而清韵和楚北,也是高兴的很。
    如今打仗,最缺的就是粮食了,清韵完全可以把那些药膏啊什么的,送到南楚去卖,然后得了钱,买粮食,送到边关去。
    当然了,这事要做的隐秘。
    掌管边关往来的南楚大臣,自然是要塞不少好处的,不然人家上奏南楚朝堂,边关贸易就没法进行了。
    等南楚反应过来后,毁的肠子都青了。
    这一仗,南楚虽然没有打,却是帮了大锦天大的忙啊。
    在三年后,南楚一场雪灾,国库无粮,百姓流离失所。
    那时候,南楚以结盟之名,让大锦借百万石粮食给它度过难关,大锦眼皮子都没眨一下,就借了。
    此举,博得了南楚百姓的好感。
    却也让南楚反应过来,大锦打了将近两年的战,至少两年才能缓过劲来,哪里来的粮食借给南楚?
    大锦这是下了一局狠棋啊。
    拿南楚的粮食,来博得南楚百姓的称赞,野心不小。
    打那以后,边关贸易就渐渐收紧,最后关了。
    过了一年,大锦有了一场不算大的天灾,以国库吃紧为由,催南楚还粮食。
    南楚就不愿意还了。
    关系就此恶劣,就连南楚百姓都觉得他们皇上做的不对,边关贸易,买东卖西,人家能买南楚粮食,南楚也能买大锦粮食啊,没人拦着不许。
    没人家聪慧,却比人家会耍赖,失了国君气度。
    加上南楚皇帝骄纵淫逸,大兴土木,增加赋税,早已怨声载道。
    加上互通贸易,南楚没有以前那么闭塞了,对大锦了解很多,都向往大锦的宽民政策,尤其大战过后,朝廷免赋税三年。
    南楚朝廷失了民心,大锦赢得了民心。
    这一仗,输赢早已经定下了。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如今的南楚成王,正每日往宸王府跑,让清韵帮他治胳膊呢。
    
    第四百六十三章 冻死
    
    今年的雪,下的比往年迟,但比往年大。
    从傍晚下起,夜间屋顶上就蒙了一层雪。
    第二天起来,那雪都有一尺厚,整个京都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树上挂着冰溜子,在阳光下,折射出光芒来。
    清韵裹着厚厚的斗篷,站在铺着红毯的门前,欣赏着雪景,看着丫鬟们在雪地里打滚,那雪球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清韵喜欢雪,见了忍不住想去凑热闹。
    只是沉沉的身子,容不得她太任性。
    只能过过眼瘾了。
    正玩的开心呢,那边一丫鬟跑进来,许是急了些,脚下一滑,就摔到了厚厚的雪地里。
    抬起脸来时,沾满了细碎的雪花。
    “快起来,”绿儿离的近,赶紧去扶她,帮她拍身上的雪,问道,“雪天路滑,也不知道慢点,这么急的跑来,可是有什么事?”
    丫鬟抹着脖子,方才那一摔,脖子进了雪,那感觉,能把人冻哭了。
    她捂着脖子上前,道,“王妃,宁太妃死了。”
    丫鬟声音很大,听到她的话,玩的热闹的人都停了下来,围拢过来。
    青莺走过来,道,“怎么就死了呢?”
    丫鬟就把宁太妃怎么忽然死了,详细的说了一遍。
    宁太妃和兴国公狼狈为奸,欺骗了太后三十多年,害了不少人,其罪,罄竹难书。
    太后恨极了,容不得她那么轻易死了,断了她双手双脚,还不给她咬舌自己的机会。
    让丫鬟悉心照顾她,务必让她活的越久越好,因为活多久,就痛苦多久。
    照顾这样一个人,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因为不知道太后什么时候会突然要见宁太妃,所以要时刻保持宁太妃身子干净,不会侮了太后的眼。
    那些丫鬟是巴不得宁太妃早点死。
    这些天,宁王妃生了小世子,太后高兴,倒没之前那么经常见宁太妃了。
    丫鬟们就开始偷懒了。
    白日里,只要不下雨,就把宁太妃抬出来晒太阳,夜里再抬回去。
    昨天夜里下起了雪,丫鬟们烤着火,身子暖着呢,不想出去,想让她吃了苦头。
    说是等一会儿出去,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钻被窝里睡着了。
    再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了。
    丫鬟赶紧去找宁太妃,可惜已经成了个雪人了,把她从雪堆里挖出来时,身子跟雪一样的冷,竟是活活冻死了。
    这样死法,当真是残忍。
    可想到宁太妃做的那些事,又觉得她是活该,咎由自取。
    该是自己的,自己应该去争去抢,可心太大了,想谋多皇位,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