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的揉了把胸口,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骂名。
把小太子递给他的这些纸张仔细的规整收藏好,康熙皇帝站起来,郑重其事的对小太子说到:“还有什么事情,是皇阿玛要记得的吗?”
朕把后人需要的,不管是什么资源都给先占了,总不会再指着朕鼻子骂朕了吧?
“皇阿玛不用担心,后人也是为你可惜。” 明明有着不低于唐宗宋祖的雄韬伟略,却因为满汉之分这四个字,束缚了自己。裹手裹脚的以宽仁和平衡执政,这也许就是满族的出身带来的局限吧,也是华夏将来那一场百年大劫难的因子之一。
“皇阿玛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个和商人合作开发地产的模式,严格掌控这类房屋或者商铺的房价,不要给贪官和奸商有缝可钻。儿臣的蒸汽机这几天就可以试着使用,可以在南城外面建两个厂房,用蒸汽机快速的生产各种建筑材料和建房工具等等。”
“恩,这个确实是个问题,就怕最后老百姓没有收益,反而花银子买上当。” 康熙皇帝在心里发狠,琢磨着哪几个大臣最是苛刻清廉,眼中不容沙子的。
这次南北城重建一定要真的让老百姓受益,若老百姓到时候没有房子住,肯定是骂在朕的头上。
“关于内城的维修,不知道八旗旗民们要修成什么样子?儿臣能想到的就是把排水这一块好好翻修一番。”
关于古代的蓝星的城市规划尤其排水系统,那真的举世闻名。
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商周那时候起,华夏老祖宗们就知道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考工记》,对城市建设布局的制度作了最早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讲的就是先规划,再建设,重视规划高于建设。
而《商君书算地篇》云:“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 说的就是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了。
后人在这样的原则上,先考虑如何更好的排水,供水,防洪,灌溉等等,再考虑如何选址,规划。到了宋朝时期,华夏的排水系统研究已经高居世界前列,而元朝在宋朝高度发达文明的基础上建造的北京城,更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当年刘秉忠先生在选择城址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供水和漕运的要求,,城市设计既体现了《考工记匠人》的礼制思想,又有“象天法地”的意匠,而且结合地形,因地制宜。
刘秉忠先生的学生郭守敬先生负责排水系统的设计建造,充分利用了地上水源开渠引水,修建了完善的明渠暗沟排水系统。排水设施的建造先于或者同时于城市的道路,宫殿,宫墙的建造,因势利导,根据地形铺设排水管道。
前朝和现在的大清都非常重视城市排水系统,不光保留和疏通了大部分元朝留下了的沟渠,还增加了一些明沟。清世祖顺治皇帝也就是先帝爷,设置了很多水官,对内外沟渠进行责任到个人,分段管理,定时疏通。 “若旗民淤塞沟道,送刑部治罪”。
说实话,后世华夏大开发时候,只顾眼前的利益,不管地质结构,城市整体规划如何,填沟修路,填湖造房,种种行为,其实是对蓝星的城市很大的破坏。
“内城这一块的排水,当年先帝就一直很关心,皇阿玛这些年也是丝毫不敢放松排查,这个月先找个时间再抽查一次。” 既然决定了有商家加入,人手和银子都不缺,南北城就基本不用担心了。至于内城,只要他们不动根基,不做破坏,随这些八旗勋贵想怎么折腾吧。
“皇阿玛英明。儿臣有事要奏。” 胤礽眼看着皇阿玛要开始批阅奏折了,起身给康熙皇帝行礼。
“儿臣查看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件事,贱籍。不得入良民正户,不得科举。胤礽不是很懂,缘何有贱籍这种歧视性的,没有丝毫同为人类的同理心的籍贯的存在。但是儿臣知道,当年四弟登基后,废除贱籍一事乃是开先河的大功勋,让后人铭记。”
“皇阿玛,儿臣恳请,现在开始,逐步废除全国贱籍,给他们入正户,允许他们购买或者建造属于自己的住宅,哪怕是租赁也好。”
“胤礽觉得四弟说的对。那些渔民,铺鸟人,等等,他们没有触犯任何大清律列,辛苦劳动供养家小,非常值得同情。”
“可以不让他们参加科举,只考虑让他们可以自由的购买或者建造自己的家也行。人活一世,每天辛苦奔波劳碌,所图的不过就是一家和乐,衣食住用行无忧而已。”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是每一个勤劳诚恳的大清子民,应有的权利。历史的轨迹已经改变,儿臣不知道四十年后是否还会有大臣奏报此事。可是不管如何,儿臣现在既然知道了,实在无法心安理得等那四十多年。”
小太子低着头,没去看康熙皇帝的表情。他好像冒犯了皇阿玛,让皇阿玛不开心了。可是实在是忍不住,也不想自己一个人在心里憋着。
在早上翻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居然有贱籍这类人,哪怕是朝代更替,也世世代代的不得入正户,不能有自己的住房,不能科举。简直是无法置信。
胤礽觉得他的左膝盖在一丝一丝的发疼,寒气直钻骨头缝里。就动了动身体,想换右边腿支撑身体。他这一动弹,惊醒了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面的康熙皇帝。“快起来,怎么傻乎乎的跪着?”
大冬天的,虽然屋里有火盆,可是这冰冷的地砖实在是冻人的。小太子的身体本来就刚刚才有起色,又不耐烦棉衣的厚重,穿的毛裤羽绒裤都是很稀薄的,可耐不住这个寒气。
“梁九功,去请太医。” 康熙皇帝匆忙吩咐,几步走到小太子跟前,把他半提半抱着,拽到了里间的暖阁里,直接扯过一床被子给小太子盖着,开始脱他的小棉靴。
···
小太子被他的皇阿玛这一番举动惊呆了,又看到康熙皇帝迅速的翻出一面靠墙柜子里的药酒,转身卷起他的裤腿,把药酒滴在右手心,开始使劲的按摩他已经发红的左膝盖。
第44章 火器24
胤礽躺在榻上; 一动不动,愣愣的任由皇阿玛厚实的手掌心在左膝盖上来回的揉搓。
从他的视线; 只能看到康熙皇帝弓着的背影和抖动的右边肩膀。 小太子感受到药酒被揉化开以后,产生的一股股辣辣的热力; 从膝盖一直穿行到心脏,让整个身体都热乎起来,温暖的,又是安全的,眼皮一合,困意就汹涌而来。
“胤礽,下次可不要这样呆傻了。你看你这膝盖; 待会儿估计要发青。不能仗着年龄小就不知道爱惜身体,那些大臣们能跪在地上,是因为他们的膝盖上; 都是绑着护膝的棉垫的。” 康熙皇帝一边手上不停,一边教训小太子。
“恩。” 小太子迷迷糊糊中回应了皇阿玛一句。他今天一上午基本都在和嘟嘟交流; 实在是耗了心神; 刚刚又有一阵子被寒气入侵; 这乍一暖和,人一放松,可不是坚持不住要睡了吗?
康熙皇帝听着声音不大对劲; 停了手,抬头一看,呵; 这是要睡着的架势啊。
把小太子的裤腿放下了,给盖好被子。轻轻的走出暖阁,坐回御案后面。眉头却忍不住的皱了起来。
孙老御医不是说太子的身体已经大好了吗? 这到午休时间可还有一个时辰,就累的睡着了居然。
康熙皇帝拿起御案上的一本奏折一边批阅一边等太医。 哪知刚刚落下几笔就看到了气喘吁吁的,勉强稳住身体给他行礼的梁九功和孙老御医。
原来梁九功一直在御书房门口一边守门一边候着皇上的吩咐,听到皇上的一声急呼,“请太医”,慌忙之下,也没想到去喊小太监,自己直接向太医院的方向飞奔。 御书房里面可就皇上和太子两个人,不管哪个,都是伤不得的啊。
也是凑巧,在半道上就遇到也是要回太医院的孙老御医。 孙老御医一看到梁九功那着急忙慌的样子,也吓到了,以为是皇上出事了,就跟着一只胳膊拉着他的梁九功,一起往乾清宫跑。那速度,真的让人想不到是天天自称老朽,慢慢腾腾的孙老御医。
康熙一看两人这幅模样,就知道是误会了。怕他们吵醒小太子,就打个手势让他们小声点,自己低声道:“是太子的左膝盖刚刚受了点寒气,现在在里边儿睡着了。孙老御医来的正好,你给太子仔细的诊脉,和朕说实话,到底太子的身体现在是什么情况。”
梁九功和孙老御医一看康熙皇帝端坐在御案后面,还在批折子,也知道是误会了,两个人大大的送了一口气,差点都一屁股坐地上。
深呼吸几下,缓了缓,孙老御医跟着康熙皇帝来到里间的小暖阁,就看到太子殿下躺在榻上,睡得沉沉的。 康熙皇帝弯腰把被子拉起一个角,又亲自卷起小太子的左裤腿,让孙老御医查看。
摸了摸小太子的左膝盖,孙御医觉得没有大碍,已经用药酒揉过了,后面几天注意保暖,继续揉揉就好。可是待给小太子这一诊脉,老御医的眉头也和康熙一样皱了起来。
康熙皇帝给太子又重新放下裤腿,掖好被子,君臣二人出了暖阁,来到御书房旁边的偏殿说话。
“回皇上,太子的膝盖没有大问题。 这几天注意膝盖保暖,不要再受寒,继续用药酒多揉揉就好。” 老御医顿了顿,在心里叹了口气,太子殿下膝盖的伤一看就是跪出来的。又想到那个脉象,不由的有点难过。
看了看皇上的面色,满是担忧,孙御医壮了壮胆子,继续说道:“皇上,太子殿下的身体虽然已经大有起色,可是最好还是再好好养着一段时间,现在不宜劳神。”
康熙皇帝一愣:“不是身体的原因?是因为劳神?”
“回皇上,太子殿下的身体确实是在好转。此番沉睡,乃是因为耗费心神引起的。”
康熙皇帝又是心疼又是无奈,不说画了那样的一张漏出去就震惊天下的地图,单就因为看到贱籍俩字,都能在心里憋半天思虑那么多,还跪下来求他,可不是耗费心神吗?
心里沉甸甸的,满不是滋味。捏捏眉心,示意孙之鼎坐下说话。
“谢皇上赐坐。” 随着半个屁股坐在凳子上,孙老御医的心却是提了起来。皇上的赐坐,可不是容易坐的住的。
“孙之鼎,你祖籍陕西,可知道山西,陕西乐户的由来吗?”
孙老御医被这句话吓得差点掉下凳子。 瞄了一眼皇上,见没有异样,才稳稳心神开口:“回皇上,微臣知道。前朝永乐皇帝在夺取大明江山后,将拥护建文帝的官员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世代相传,久习贱业。”
“老御医一向是宅心仁厚,医者胸怀,太子求朕给他们‘出贱为良’,你怎么看此事?”
孙老御医扑通一声跪下来了,“回皇上,您问微臣的想法,微臣有什么念头也不敢隐瞒皇上。 微臣只是一名大夫,身为大夫,自幼学医治病救人,总想着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恻隐之心。”
“是啊,上天有好生之德,会保佑朕,保佑大清有一位有着恻隐之心的储君。”
“他是太子,心里想着这大清每一个人都能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太子。孙之鼎,你们的太子殿下是不会安心休养身体的。” 说道这里,康熙皇帝已经是有隐隐的怒火了,生气于小太子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太子的拜师礼在下个月。你带着太医院的太医们给朕全力想办法,朕要太子的身体好好的,能完成日常的文武功课。能和常人一样活蹦乱跳,甚至比常人更好。”
“微臣遵旨,微臣拼着这把老骨头,也要彻底调理好太子殿下。” 孙之鼎这位看惯人世生老病死的老御医,听到皇上说的话,心里实在没法再平静,酸酸涨涨的,思绪起伏。
贱籍啊,世世代代的,多少人因着这个籍贯,从一出生到死亡,都在承受出身带来的欺侮和折磨?
如果皇上能体会太子殿下的善心,同意那些身陷苦难的汉人‘出贱入良’,将会拯救多少汉人老百姓?
山西,陕西的乐户,他们的祖先,都是我们汉人中的忠良之士啊。他们忠于职守,追随自己的帝王,何错之有? 何苦要他们的后代子孙们,承受那样的屈辱,世世代代都为贱籍?
那些渔民们,也不过是想到海里讨一口饭吃,就被规定世代不准上岸居住。 何其残忍? 如果他们的祖先能在岸上过得下去,衣食无忧,又怎么会冒着葬身鱼腹的危险下海求生?
上天有好生之德,送给汉人老百姓一位善良的太子殿下。满汉,满汉,只要心里想着天下百姓苍生的福祉,满人又如何?汉人又如何? 大唐的唐太宗,不也是有着胡人血统吗?照样被称为天可汗,一代明君。
说不得啊,将来会有那么一天,这满人也会和当年的胡人一样,变成我们汉人吆。
孙老御医这边想东想西,赶回太医院,召集一些儿科圣手和对于调理小儿身体这方面,下过功夫研究的太医们,一起商讨如何给太子殿下调理身体。 这满宫的大小主子们,却是结结实实的被刚刚梁九功的那个阵仗给惊住了,纷纷的派人打探消息。
确定只是太子殿下的膝盖受了点伤,没有大事,也不是皇上的身体有任何不舒坦。 都拍拍胸口,大松一口气,不停的念‘阿弥陀佛’。
祖宗保佑,皇上可一定要健健康康的啊。 至于太子殿下的膝盖为何会被伤到,宫里的这些人精们,不管心里多么好奇也都闭紧了嘴巴。
菜市口那些包衣们秋天流的血,昨天才被这场大雪给盖上,看不到了。这人啊,好好的活着,比什么都好。
“你说说,这又怎么了这是?大正月的,刚刚过完年,太子就伤到了。” 太皇太后嘴里和皇太后抱怨着,收回看向慈宁宫院子里头,小广场上新建的玩乐场的视线。那里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小哥俩正开开心心的,在宫女太监们的伺候下玩着滑梯。傍边六阿哥胤祚被奶嬷嬷抱在怀里,伸着小脑袋,扎着小胳膊,对着哥哥们的方向“啊啊啊”的叫唤。
皇太后也听到了刚刚小太监的禀告。心里也是纳闷,这好好的,小太子怎么又伤到膝盖?皇上可是最清楚太子的身子骨经不起折腾的,就算是真的被气得狠了,也应该不会罚跪啊。
这天寒地冻的,乾清宫的地砖那是多冷。
又怕太皇太后这把岁数跟着担忧,就停了心里的念头,先安慰太皇太后。“皇额娘,或许是有什么误会?咱们皇上可是最疼太子的。”
“误会?苏茉儿,你替我去看看,把前儿送来的那瓶聚宝酒带着,问问御医怎么说的,能用到吗?”
“奴婢参见皇上。”
“苏茉儿姑姑,免礼。快快请起。” 康熙皇帝赶紧扶起坚持要给他行礼的苏茉儿姑姑,用蒙语和苏茉儿姑姑说话。
第45章 火器25
“姑姑这是要去乾清宫? 朕就怕皇祖母担心; 正要去慈宁宫。太子的身体无碍,膝盖的伤处也让孙之鼎看过了。让皇祖母和姑姑跟着担心; 朕着实愧疚。”
原来康熙皇帝和孙之鼎谈完以后,听到梁九功禀告; 慈宁宫派了小太监来打听情况。
怕小太监说不清楚,皇祖母跟着担心,就吩咐梁九功留在乾清宫照看小太子,自己抬脚朝慈宁宫的方向走。
却没想到会恰巧在半路上,遇到要去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