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戏凰-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于是只能跟在王妃身后转。

    近日王妃一直在看一本游记,留福早知道王妃对于书中描写的风景人情都是随便带过,只在当地的物产上用心细读,尤其是各种特色食材,她看得尤其用心,时不时地还评论几句,诸如“不错,北地的羊肉就是好吃!”“呀,新鲥鱼噢,我都快流口水了!”。此时她突然掩了书惆怅地道:“今年冬天吃不上最甜的板栗了!”

    天下产板栗的地方多得很,但唯有冀中的板栗特别甜,每年都要做为贡品献给皇上,当然,京城东、西两市里也会有许多商人贩卖。可是今年秋天时太子兵败,冀中被牛通重新夺回,眼下正与朝廷两相对峙,自然没有板栗运到京城。市面上卖的板栗虽有号称冀中的,但其实皆是产自别处冒名而来,便是最好的味道也终差了一层。留福尚且能尝得出来,又何况王妃呢?

    留福见王爷从书本上抬起头来,知道他准备哄王妃开心了,便立即决定要抢了这个功劳,赶紧先开了口,“都是太子无能才丢了青州又丢冀中,朝中已经有些官员上折子参他了。依我看青州平叛断不可能让他再带兵,甚至东宫的地位恐怕也难保。眼下的形势,王爷最有声望,皇上可能会派王爷带兵前去平叛,到时候擒了牛通回来,顺便给王妃带回几车板栗!”

    多么好的奉承啊!留福觉得自己面面俱到,又捧了王爷又捧了王妃,还替王妃想到了冀中的板栗——而且留福在心里觉得自己并不是单纯在奉承,而是说出了朝中眼下的形势和接下来最可能的走向,特别是今天陆相来过之后,他觉得明□□会时,请胶东王带兵平叛的呼声一定更加高涨了。

 第121章 我要我要

    留福自觉完美奉承非但将王妃捧得开心; 反让素波皱起了眉头,想了想问:“是谁说王爷要去领兵打仗的?”

    这当然是王爷所追求的了,也是自己心心念念盼着的。留福就笑道:“王爷早有文治之能; 如果再能加上平定叛乱的武功,更进一步岂不是顺理成章?”说着向皇宫方向指了一指; 要知道东宫与诸皇子不同,是住在皇宫里的。

    太子在青州兵败; 一则是因为大意; 另一则是没有安抚好百姓,失去民心,但论起朝中兵力,其实远远强于牛通,如果王爷带兵重整旗鼓,定能一举打下冀中和青州,非但消灭前朝余孽,亦能给予邓家沉重的打击; 更能使得王爷在军中有了自己的势力。

    是以王爷想了许多办法暗中促成朝臣们举荐他领命带兵平叛; 这正是更进一步的必经之路。

    但是素波不这样想; “王爷做一个闲王已经很好了; 为什么还要向上挣呢?东宫的位子可不是好做的; 可是世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呢!”怕他们不懂又解释说:“你们看看前朝的史书; 那有几位太子后来顺利地登基做了皇帝?”素波似乎曾经看过一个杂文,被立为储君的太子竟有大半没能成为帝王!

    所以她并不想胶东王更进一步,更不必提为了当太子先要去平叛!是以她更坚决地道:“至于打仗的风险更大; 刀枪无眼,我可不能让王爷去!”想到胶东王睡觉时都要自己陪,他又晕血,到了阵前他会被吓成什么样子,素波就心疼。

    先前王妃就曾多次流露过不愿意争夺皇位之意,但留福总不大相信。身为皇子妃,哪一个不想成为太子妃,然后当上皇后呢?就比如薛太傅,先前也视富贵如浮云,可是被薛家欺负之后不也转了心性,一心辅佐王爷了吗?留福就提醒王妃,“太子妃的身份、服饰、供养都要比皇子妃高许多呢。别的不论,只王妃小厨房里的山珍海味就要多得吃不完了!”近来宗正寺很不像话,只说要节俭,不必说山珍海味了,就是日常的供奉也又少又差,所以留福以此来诱惑王妃。

    素波馋是不假,可是她一向在大事上面不糊涂!如果说胶东王被打了手掌之事素波冷静下来还能接受的话,那么让胶东王去打仗博取富贵是素波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的。毕竟先生打学生的手掌在这个时代很常见,叔父就曾讲过他年少时也曾被先生打手板,手肿得连筷子都拿不住的往事,但打仗怎么能相同?不管留福将朝廷优势夸大到什么程度,素波一直摇头,“不行,王爷不能去,如果皇上果真派王爷出兵,我一定去宫里哭着求皇上收回成命。”

    不想胶东王过来拉着王妃的袖子道:“皇子们都要去打仗的,王妃放心,我比他们都厉害!”

    素波就笑了,男孩子大约都是喜欢打仗什么的吧,可她才不会因为胶东王喜欢就会放任了,打仗是会出人命的!因此她郑重地告诫胶东王和留福,“我们能安安稳稳地到藩地过太平日子才最好!”

    留福本要再劝说,突然就想起了静妃过世前的叮咛,她就是如此交待的,让王爷想办法出宫就藩,然后在偏僻的封地上逍遥安全度日,一时他便说不下去了。

    胶东王也不再提打仗了,却轻轻咳嗽了一声,“我渴。”

    王妃便扔下留福,并不把刚刚的话当真,皇上和朝臣们怎么能让还没满十六岁,连喝水都要自己帮忙的胶东王去带兵打仗呢?于是她替胶东王倒了水,见他将手放在桌上,伤痕还依稀可见,就顺手喂了他,又捏捏他的脸笑道:“有事只管叫姐姐。”

    胶东王用他那双漂亮得不像话的大眼睛盯着王妃,孩子一般地点头答应。素波感觉到他全心全意的依赖,心头一片柔软,自然更加无微不致了。

    这些日子胶东王一直有些烦躁,出宫之后可以说诸事顺利,但他并不满足,更急于掌握真正的权势,心境却时常不如过去,现在突然就心平气和了。如果自己能与王妃离开朝廷的纷争,到藩地去,不管那里多荒凉偏僻,一定能过上最幸福的日子吧。

    胶东王就温和地笑了,有如春花开放,秋天当空,接下来他果然什么也不做,全部要王妃服侍自己。到了晚上,看见那美丽的容颜就在面前,感受到掖被子的纤纤玉手,又嗅到淡淡的馨香,胶东王的心神便一阵阵地激荡,只待宫女吹息了灯烛就向王妃身上蹭啊蹭的。

    这情形时不时地便会发生,素波一直很为难,早想与胶东王分开住,但是她怎么也甩不掉这个问题儿童,他跟着自己习惯了,一时根本分不开。今天瞧着他又分外可怜,聪颖异常又不懂得人□□故的少年,只是因为生为皇子便不得不负担着许多,身为皇子太傅的薛大儒要逼着他背书,一直照顾他的内侍留福也要打他的手掌。

    素波嫁入皇家愈久,也就愈明白胶东王是没有什么退路的,先前自己想过要带着他离开皇家开一个小小的饭店讨生活,真正实行起来太难了,不管是当今的皇上还是未来的皇上,他们为了面子,为了堵天下人的口怎么也不会让他离开皇家;而胶东王的问题若是被发现了,恐怕就会被关到皇陵里了吧,而自己也只能跟着他,所以他受的苦其中有一部分是为了自己。

    现在看着他又被生理冲动折磨着,鬼使神差地就说了一句,“你自己想办法释放一下,就不难受了。”虽然不大懂,但是毕竟在学校听过生理卫生课,素波觉得自己还是足够指导胶东王这个小小少年的,就在黑暗中推着他示意,然后赶紧捂着脸转身,实在太羞涩了呀!

    胶东王多聪明的人,立即就懂了,几乎同时拉住了王妃,“我要!”

    素波挣不开,在黑暗中感觉到胶东王灼灼的目光和粗重的呼吸,便去推胶东王的手,“你自己!”

    “我手痛!”

    “我不管!”

    “我要!我要!”

    第二天是上朝的日子,可是破天荒的王爷起晚了,连剑也没有练。

    而王妃一向给他们备好早餐盒在路上吃,可留福竟然没有拿到他的餐盒。王妃一早起来脸就红红的,精神微微有些不振,似乎还没睡好,恨恨地看着留福,生气地宣布:“都怪你把王爷的手打伤了,累得我手都酸了,我要再饿你一个月!”

    这真是借口,王爷虽然受了伤,但日常洗漱什么的都是自己帮忙,王妃不过喂了一顿饭而已,怎么能手酸?而且留福一早特别看了王爷的手,连一点伤痕都看不出,本来就是为了骗过陆相才弄出来的伤,根本就不重,现在彻底好了呀!

    再有,王爷满脸的容光焕发,任谁都能看出来他没事的!

    留福觉得哪里不大对,可平时王妃早上便时常起晚,时间便不大够用,今天就连王爷也晚了,便更着急,急忙帮王爷换好了衣裳,出门时发现王妃竟没有出来送王爷,就问:“王妃今天怎么了?”

    然后留福就看到王爷正捧着餐盒傻笑,真的有些傻的样子!

    要不是留福知道王爷一点也不傻,而且还聪明得很,一定就会相信传言了。于是他吃惊地问:“王爷,你怎么了?!”

    胶东王被惊了,瞧瞧留福便收回了傻笑,可当他打开餐盒时不由自主地又笑了,还是有些傻气。

    留福怔怔地看着,“今天有些不对,王爷和王妃都怎么了?”

    王爷抬起了头,眼睛亮晶晶的,就是看惯了胶东王容貌的留福心都免不了停了一下,实在太动人了!这种感觉并不完全是英俊,还有一种留福说不清的神采,反正他觉得王爷恨不得飞起来的样子。

    胶东王瞧着一直盯住自己的留福,摆了摆手,“没什么,就是昨晚没大睡好。”说着便将早餐分了一半给留福。

    没睡好会这样?骗谁呢?但是眼下的情形很久都没有过了,对于王妃亲手做的美食,王爷一向只会与自己抢,不会分自己,留福吃着美味而营养的早餐便将心里的疑惑忘记了,“王爷,你对我真好。”

    “我是可怜你,”胶东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因为你只知道吃!”

    只知道吃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留福这样觉得,又提醒王爷,“我还懂得服侍王爷和朝局的大事呢。”

    胶东王轻轻摇了摇头,夏虫不可语冰,留福根本不会懂自己话语中真正的含意,“食色,欲也。”可他只知道其中的一半,而自己全明白。

 第122章 兵败之责

    自青州兵败后; 大朝会的气氛就开始不好了。

    青州和冀中的丢失让整个朝廷都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毕竟是一州半的土地,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突然间就没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不接受。待将调集兵马防范牛通乘胜追击; 稳定京城之后,朝臣们痛定思痛; 开始追究原因。

    太子所谓的军需供应最初有许多人是信了的; 包括皇上在内的许多人,但严正带着御史台、监察寺,会同皇上最信任的中常侍郑安一同细细查了半个多月,终于得出太子的话完全不足信的结论。胶东王所负责的太仓全数足量地将军粮发到军中;长沙王虽然有些厚此薄彼,但也并没有克扣;便是河间王背地里搞的小动作虽然被揭开了,但其实除了丢脸之外并没有真正不利于出兵的。

    太子出征,不只京中,就是沿途所经各州郡也都只有一力巴结的; 根本没有人敢于懈怠、克扣、作对!

    责任就在统兵的太子身上!

    对于储君的弹劾; 朝臣们还是格外谨慎的; 但自严正第一个开始; 便陆续有人上折子; 今天的朝会上; 就有臣子当面提出请皇上另选贤良的皇子带兵平叛。

    平叛之事朝中一直在议,但提议另选贤良皇子带兵平叛之语还是第一次在朝会上说出来,其中的深意不能不让人深思; 大殿内一时静得有如无人的空谷。

    皇上看看下面的跪着的臣子,抬手示意他起身,又向群臣道:“平叛之事仍需诸卿用心,趁此时天寒地冻不宜交战,此时备齐粮草军械,明年开春后一举平定冀中和青州。”

    上奏的是一位小御史,复姓上官,出自京城望族,自小颇有才名,一张嘴尤其了得。自严正做了御史大夫,就选了些敢于直言的儒臣升为御史,上官御史便是其中之一。这些人未必是严正的心腹,就是观点也常与他相左,但却都与他一样有股胆大包天、敢出逆耳之言且能坚持到底的劲头。

    就说这位上官御史吧,近来在京城很是出名,原因是当众回绝了河间王欲纳他的妹妹为侧妃,其实不想把妹妹嫁到皇家做侧妃也没什么,但只需背地里找个理由推脱就好,可是上官御史就是当着许多人的面打了河间王的脸!他这个性子既然开了口就不会轻易罢休,听了皇上的旨意非但不起,反而又道:“军需粮草自然是要备的,但为臣上奏吾皇请选贤良皇子统率三军、操练兵马,待时机到来便前往青州平叛。”

    太子初回京城时气势并不减,外祖父告诉他只要将兵败的责任推到胶东王和长沙王身上便可,太尉自前朝时便在军中,深知历来军需供应都会被克扣,只要细查,都能找到问题,他就相信了,一口咬定军械军粮不足。结果,大出邓太尉意料的是无论是胶东王和长沙王都没有克扣军需,特别是胶东王,不只账目清晰,发放粮草时竟在太仓之前众人面前,完全抓不出漏洞,让太子更加地灰头土脸,但他一直拒不认错,而且一向以再次带兵平叛替父皇分忧,为将士们报仇的旗号插手军事。

    眼下太子再便自丹陛下的座位上起身恳请,“父皇,儿臣虽经历兵败,但也由此深知青州冀中山川地势、风土人情,且上次出兵过于轻敌,此番儿臣痛定思痛,早已经制定平叛方略,请将平叛之责重新交给儿臣!”

    邓太尉亦起身上前奏道:“朝廷明春平叛,老臣愿披甲随太子出征,定然将青州、冀中交于皇上手中!”邓太尉当年举全青州追随皇上,立下赫赫战功,是朝中武将中的第一人,有他襄助太子,的确令人信服。

    说起前番兵败,太尉与太子一样心里也是一肚子苦水没法倒出来。青州乃是他经营半生之地,也是他的根本,于他的重要自不待言。当初因为贪心冀中之地,才会拿出青州一郡与牛通交换,本想着牛通在自家地盘之中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过上几年灭了他非但能重新收回全青州,还多得了冀中。但事与愿违,牛通表面以平庸无能、俯首听命示人,暗地里招兵买马,反将青州和冀中都占了。

    更可恨的是太子,自己的亲外孙,先前一心一意为邓家谋算,可真正面对青州之战功,竟然也与自己分心,平叛时率朝廷大军与邓家兵马非但不能同进同退,反而互为掣肘。待兵败如山之时,一切悔之晚矣!

    但到了此时,邓太尉还是要维护太子的。当今皇上深感邓家举家归附的情意,对邓家一向颇多容忍,但下一位皇上未必如此领情:胶东王就是痴傻恐怕也会恨邓家的;长沙王的外家赵氏一向与邓家相争;就是另一个亲外孙河间王也恨自已偏心。是以,保住太子,也就是保住邓家,他们之间就算有种种不和,但利益毕竟捆在一处。

    此时,他大义凛然地拿自己几十年的声威为太子助力,而且心里的确有把握平定牛通之叛,牛通的实力邓太尉再清楚不过,完全不能挡得住朝廷大军全力一击。上一次太子以及邓家之败,并不是败在兵将、粮草、士气不如牛通,而是败在内耗之上了。这一次太子已经知错了,只要皇上肯让太子带兵,他必会全听自己的,然后自己会完全扭转邓家的颓势,甚至让邓家的势力超过先前。

    对于邓太尉的慷慨激昂,朝臣们大都是认可的,但上官御史却不是寻常人,他家世居京城,几代中都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