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门口的两个红灯笼最大最漂亮,是桑榆在三叶镇上买回来的,季婆子亲自指挥着季南山给挂了上去。院里树上的,还有屋檐下的红灯笼都小了许多,但是数量不少,那都是季南山自己做的。桑榆很是羡慕,觉得季南山真是心灵手巧极了。
季南山还给溪河先生大门口也挂了两盏,并开门进去,将院子与屋子也都收拾了一番。他已经知道溪河先生来信带来的消息了,也默认了桑榆的做法,只是看得出他这几日情绪颇为低沉。
季婆子换了门神、钉了桃符、贴了福字、春联、年画,又招呼季南山淘洗了家里的两口大青缸,新打出两大缸的井水来,然后就用石盖把井口封了,上面还盖上了大红纸。
季婆子把这些事儿都办完了,招呼桑榆带着七七进了主屋。她从炕橱上的针线笸箩里翻了翻,拿出一个彩色绳子编成的小龙,绳子中间还缀着崭新的铜钱。季婆子将那彩绳小龙递给桑榆道:“这是给七七的压岁钱,给她放到炕脚。”
桑榆拿着那条彩绳小龙,回屋依言给放到了炕脚那儿,心里还在想:难道心灵手巧也是遗传的?给压岁钱还给编了个手工艺品,真不错啊。
季南山头晌的时候就被叫到季姓族长家里去吃酒了,季秋阳与季连水也被一并叫去了。桑榆还没回过味儿来,梨花嫂就欢喜地来找她了,给她送来一小盖帘儿酸菜猪肉馅的饺子,又冲她眉飞色舞地道:“看了没?咱到镇上开了店,在村里地位都高了,往年族长年节请酒,可从没叫春树他爹。”桑榆想了想,其实在现代也是这样,家里日子过得好,在村里就更有话语权。
桑榆看着梨花嫂送来的饺子,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儿:“你一直跟我在一块儿了,啥时候偷摸腌的酸菜啊?!快给我几颗!”
梨花嫂连忙摇头道:“我天天跟你一块在店里忙乎,哪儿有空腌啊?我把腌法教给秋白了,这是她腌的,让我给你送两颗来,我直接都给包成饺子了。”
桑榆这才放过了她,然后指着炕脚的“工艺品”给她看:“她奶奶给的压岁钱,让放到炕脚,你看好看吧?”
梨花嫂笑道:“你呀,压岁钱不都长这样儿吗?我给春树和草儿也编了呢。”
这里的压岁钱都得编成“工艺品”才能给孩子发吗!桑榆默默地闭上了因为惊讶而微张的嘴,转而说道:“嫂子,你教我编吧!”
梨花嫂:“哪天叫你干闺女教你吧,她也会!”
桑榆:=口=我还得给我干闺女编呢!
到末了,好歹缠着梨花嫂教会了她。好在桑榆从现代就爱好做手工,学得也挺快的。
除夕夜,没有春晚,但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就是祭祖和吃年夜饭。
在除夕之前,季婆子就又跟桑榆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禁忌和注意事项。比如:年夜饭就餐前,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
比如吃年夜饭时,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为此,季婆子吃饭前特意嘱咐季南山把大门锁了。还有要注意的吉利话与忌讳话,比如:家人给添饭,不能说“不要了”,而要说“有了”;茶果吃完了还想要,不能说“没有了”,要说“吃兴了”。
所以为了怕出错,这餐年夜饭,桑榆就只管吃不管说了。好在这是个肥年,菜色丰盛,做的也好吃。结果桑榆吃得饱足,屋子里又温暖,抱着七七守岁没多久,就有点犯困了。
桑榆一开始犯困,就感受到了季婆子的眼刀子。今天是除夕夜,忌讳多,季婆子是不会跟她吵吵的,但桑榆也知道,自己要是真睡着了,让她不如意了,那自己明年一年都别想如意了。因为这边有个说法,除夕夜守岁熬的时间越长,父母越长寿。像季南山,每年都熬通宿,至少也是下半夜的。
桑榆放下七七,让她自己玩,然后起身去了工棚。她在大青缸里舀了两瓢水,咬咬牙没兑炉子上铜壶里的温水,直接就洗了把脸。这下子可真是“透心凉、心飞扬”了,那点困意一下子被赶走了,桑榆激灵灵地打了个冷战儿,也真奇了怪了,待那股子冷劲儿过了之后,桑榆还觉得挺精神、挺舒服。
桑榆回到自己屋拍了点花露水(古人用来香口,桑榆当爽肤水用了),洗了几个冻柿子用碟子装了,端着又去了季婆子那屋,继续守岁。
季婆子看她眼神晴明地进来了,心里觉得她也算乖觉;再想想原本还怕她挣了银子当了家气焰会更盛,甚至季婆子还事先想好了可以适当让一让她,毕竟她开铺子做正事也挣了银子了,是在正经过日子。此时她感觉到桑榆虽然仍然不讨她喜欢,但好歹还是没敢在她眼皮底下作妖翻天,因此瞅着倒是顺眼不少,便冲着桑榆微微地点了点头,又撇了撇嘴角笑了一笑。
小七七见了桑榆拿柿子进来,迈着小腿儿几步就先抢上前来了,抱着她娘的腿,仰着脸叫:“娘,娘!啊!啊!”
桑榆摇摇头,蹲下来看着宝贝闺女的眼睛,认真地跟她交流道:“你摸摸,这是冷的,冷啊!是不是?这是硬的,硬!咬不动!娘给你放了一个在炉子边上烤着呢,烤软乎了热乎了再给你吃啊!听话!”
打发了闺女,桑榆投桃报李地对季婆子道:“娘,我也给你烤了一个,一会儿热乎了给你。”
季婆子点了点头,又不说话了。
桑榆觉得这除夕夜过得也太无趣了,本来多一些年俗是挺好玩的东西,桑榆也是满期待的,毕竟忙了一年,紧接着又累了一个冬天,想着趁过年休息休息、高兴高兴,只是没想到这里忌讳这么多,居然还不让高声喧哗。
以前在现代过除夕,就讲究个灯火辉煌、欢声笑语,烟花满天、鞭炮齐鸣。大人们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看着春晚,吹着牛皮;小孩子们揣着糖果,追追跑跑,又喊又叫,多热闹啊。这可好,吃饭前放了点鞭炮,祭祖,吃饭,守夜,全悄无声息的,还不如平时日子呢。
桑榆想想去年过年也没这样儿啊,当时跟溪和先生一起吃的饭,虽然没放肆高声,但还是气氛不错的。桑榆有心想问问季南山,可一想他现在因为溪和先生的事儿,本来就带着愁绪,也就只好憋着了。好在除夕过后,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出去拜年去就热闹了。
又干坐了一会儿,桑榆又有点犯困了,就想着走动走动,从长椅上起来说道:“我再去重沏点茶来。”喝茶能提神,这壶越喝越温,茶味也淡了,桑榆想再多放点茶叶沏一壶来。
出屋给他们带上门,正好看着堂屋灶边上烤着的大柿子好像软乎了,桑榆过去捏了捏,看是不是化冻化透了。再过会儿七七就该困了睡了,想着要是好了,就先拿进去让她吃一点。这还没动步呢,就听见屋子里季婆子说话了。
一大晚上季婆子虽然没绷着脸,可也没怎么说话,这会儿开口了,桑榆一下子好奇心就起来了,心想难不成人家娘儿俩往年过年也是有说有笑的,就是加上自己了才这气氛?
桑榆竖起耳朵来,听到屋里季婆子道:“你们是不是吵架了?”
季南山:“没有。”
季婆子:“没有?没有你怎么一副蔫头搭耳的样子?我说你头晌去族长家也这德行的?人家这是看得上咱们了,你可别给我丢人,你知道不?明天还拜年去的时候,你给我精神的!”
季南山:“真没有。我是有点喝多了,才没精神。”
季婆子怀疑的声音响起来:“都睡一后晌儿了还没醒酒?你是不是怕她不敢说啊?有娘在你怕啥?她要真仗着自己挣了俩钱就敢给你脸子看,你告诉娘!别看分家了,我照样能收拾她!”
桑榆默默运气,将心中的怒火压下,第一次觉得,季婆子这人,不是你多番忍让就能和平共处的。先过年吧,大过年的别置气。
过了年,要真的还作妖,还作大了的话,那就好办了。就像沈碧盈那样做最好了,一个大钉子碰回去,让你碰一脸血,就老实了!
想到这儿,桑榆还真有点好奇,那对早生贵子姐妹丫鬟,最后送哪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家高先生去参加朋友的婚宴,回来后跟我说:“这帮人,我跟他们说起‘刘夏慧’,他们居然不知道!”很愤愤然的样子。
我默默地思考“刘夏慧”难道是他们大学同学?不对啊,印象里没有啊!
那难道是某个娱乐圈小鲜肉?不对啊,没听说有明星叫这个啊!
最后,我很惭愧地跟高先生说:“我也不知道。”
高先生瞪大了眼睛:“不可能啊,你一写文的!居然不知道‘刘夏慧’?”
难道是个知名作家?完了,丢人了。我更加惭愧地说:“确实不知道。”
高先生更气愤了,提示道:“坐怀不乱——liu xia hui啊!你不知道?”
我……真想拍死他!高先生,你这普通话跟化学老师学的吧?咋起反应起的这么厉害?!
我也真是醉了……
第八十九章 :商府往事
除夕夜桑榆最后守岁到过了子时,季南山到大门口放了鞭炮。七七早睡了,怕在院子里放鞭动静大,再吵醒孩子。季南山什么时候睡的桑榆不知道,反正桑榆觉得还没怎么睡呢,季南山就招呼她让她起来了。
起来后才发现,虽然外面天还没亮,但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透出了灯光。听季南山说,村里的习俗就是拜早年,在太阳出来之前就拜完最好了。
要按这么说,他们起的不算早了,桑榆赶忙地收拾好自己,就要去煮饺子。到了堂屋发现季婆子已烧开水了,正在下饺子。桑榆赶忙地道:“娘,过年好啊。”
季婆子点了点头,从灶前走开了,桑榆过去接手下起饺子来。季婆子去了桑榆那屋,不一会儿笑眯眯地抱着小七七出来了。这几天还没见她这么笑呢,桑榆正纳闷,就见小七七在季婆子怀里边冲桑榆喊着“娘!”边两只小手互握来了个“拜拜”。
桑榆乐道:“呀,七七知道给娘拜年啦!给奶奶拜了没?”
小七七虽然话说不多,但大部分都能听懂了,闻言就点了点头。
季婆子看小七七那乖萌的样子,也笑了起来,忽然抛出一个大炸弹来:“年后让南山带你去看看大夫吧,七七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怀二娃?可别上次生孩子落下啥毛病,我还急着抱孙子呢!”
桑榆心想,家里如今又有点家底了,季婆子又要开始折腾了。这两年她也看透了,她这婆婆就是过惯了穷日子、没什么大追求、小富即安的那种人。现在家里生活一好起来,立刻不把心思放到艰苦奋斗上了,开始想着再添孙子了。
对这个事儿,桑榆心里也是有计划的。七七不是季南山的亲生闺女,可季南山就当她亲闺女一样疼。桑榆想着等三嫂小吃店上了正轨,起码李氏老面馆“老实”了,她就再要个娃。
想到季南山的人品、行事、秉性,桑榆觉得真是没话说。虽然他只是个庄稼汉子,可做得都是暖人心窝子的事儿,比七七那个亲爹强百倍。
自从商三少离开三叶镇,一年多来,桑榆根本没有想起过他,甚至就是小沈掌柜姐弟俩老在她跟前出现的时候,她也没联想到他身上去。包括那什么枣儿桂儿的事儿,桑榆完全就是当一个局外人来看的。
可今天从七七身上想到商三少,桑榆的心里忽然涌上了一股别样的滋味,似乎是有点逃避有点伤心。一段画面与信息不受控制地就在桑榆脑海中跳了出来。
那时的桑榆,性子软软的,单纯里透着点儿小娇憨。虽然十六岁了,但起先一直是个粗使丫鬟,做的是洒水扫地的粗活,一心往上奔的丫鬟们都没把她当对手,她自然也练不出什么手段;等到忽然被提拔到三少身边,又因为憨憨的秉性让人精似的少爷觉得挺有趣蛮稀罕,所以还算宠着顾着,也肯稍微分那么点心为她打算打算。她这样的性子,导致她直到怀了娃近三个月、两次没来月事时自己才有所察觉,然后察觉后开始心神不宁起来,因为那时她已知道商三少将要议亲的事儿。
大户人家议亲、成亲都是一件天大的事儿,十分慎重也十分繁琐,先不说那些要走的程序,单是前期的相互打听就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半年多的时间。尤其是涉及到两个城的话,耗时耗力就更甚了。不像嫁娶都在当地的,大户人家彼此走动中,互相间总有些了解。
三少正议亲的事儿,还是三少自己告诉桑榆的。说到这里,要提提商家的概况了。商家共有四子,没有女儿,只有一个商老夫人的娘家侄女从小养在商家,一直被下人叫做“表小姐”。
商家老大是商老夫人亲生,既嫡且长,按说是妥妥地家业继承人,可天意并非如此。这大少爷就是个天生读书的材料,四书五经念起来那是有兴趣的很,打个算盘却能要了小命。
要搁在现代,这大少爷还是个“考霸”,特别会考试的那种人,是平时在学馆中并非那种常得先生盛赞、头角峥嵘的学子,却逢临科场便如鱼得水、超常发挥,这是中了秀才中举人,不止中了举人,还入了朝中大员的眼,授了个小官儿,外放上任去了。
商老大的官虽不大却是个实缺,到任后一年多,又迎娶了当地大户的嫡长女为妻,听说官儿做的不错、政绩好看,妻子也贤淑能干,家宅安宁。有仕途光明大道可走,继承家业什么的,他是不可能了。
相较商老大的读书天赋和顺风顺水,商老二就差许多了。商老二在商家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娘亲是商三祖母身边的大丫鬟,商三他爹成亲前就被赐到屋里伺候了,就是一直没许怀孩子。等商三他娘嫁进来了,商二他娘的禁子令也解除了。于是无巧不成书地……商三他娘与商二他亲娘几乎是前后脚的怀上了!要说发现得早的,还是商二他娘!虽然大夫最后把脉后说的是几乎同时有孕,并未明显分出先后,可谁的瓜先落地可说不准。
庶子女虽然跟嫡子女根本不能比,但占个“长”字的话……膈应人啊。商三他娘当初受过膈应,虽然最后老天是眷顾她的,可那种感觉商三他娘相当得记忆深刻。
商家老大与老二只差一天,没错,一天!其实准确算一天都不到,商大半夜前生的,黎明没到那头也生了。连着添俩少爷,当时的商老夫人、商三的祖母是乐坏了,商三他爹也高兴,只有商大他娘为自己儿有点委屈,这喜庆这荣光,愣生生被那庶出的分了一部分去!而且满月酒一起办了,连宴三天;周岁宴一起办了,抓周一起抓了……
商三他娘就这么一路被膈应着,直到俩孩子渐渐大了。俩孩子自然也是一路被比较着长大的,商老二在读书上没什么天分,一路考秀才考到老大都去做官了也没考上……商三就比他老大老二小一岁,老大在家时,老二卯着劲向老大看齐,没跟上;老大离家立业了,老二也意识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了,转而学做生意,没想到虽不至于像老大那般见了算盘就头疼,可当然也别想跟从小就往继承家业那学的商三少相比。商二老大不小了,读书不成,经商也不成,然后就……自暴自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