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的极致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如果用好了,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看看大夫人忌惮崔江的模样,韦氏就暗暗决定,以后对崔江也好些,不求她像护着萧南一样对自己,起码在大夫人犯二寻自己麻烦的时候,崔江能说两句‘公道话’。
  被两个妯娌谈论的萧南,并不知道她已成为两个嫂嫂的学习目标,此刻,她正盘算着参加下一场昏礼。
  京城喜事多,作为一个人缘还不错的贵妇来说,萧南每一天都很忙碌,选礼物、送添妆然后参加昏礼、宴集,天天从早忙到晚,几乎没什么时间想前世的种种。
  “……三天后便是王家娶媳妇的日子了,看在姑母的面子上,也要给王家送份大礼才是!”
  坐在奚车里,萧南眯着眼睛盘算着。
  王梁在崔幼伯的运作下入了弘文馆,当了个八品小吏,品级虽低了些,但好歹也算是加入了东宫的阵营。正是步入了仕途。
  王梁入仕了,王家的家主也渐渐开始关注起这个被遗忘许久的嫡长孙来,有时间了,还会把孙子叫来训诫、提点一二。大家长表了态,王家上下都有所行动,如此一来,王梁夫妇在王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另外。王梁的父亲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虽与崔江和离了,但崔家依然是儿子的外家,崔泽等人是儿子的舅舅,崔彦伯等几兄弟更是儿子的嫡亲表兄弟。如果自己再像过去一样忽视、冷待这个儿子,就算崔泽不发话,只崔彦伯、崔幼伯几个小辈闹起来。他王家也撑不住呀。
  心里有了忌惮。王父对王梁倒多了几分客气,连带着王梁的继母和异母弟弟也不敢对他太过放肆。
  王梁夫妇在王家的地位日益提升,连带着他长子的昏礼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蒋氏是个饮水思源的人,她知道,自家境遇的改变,全是托了萧南的福,是以。她亲手做了些衣物、鞋袜,命人送去荣寿堂。
  其实她也明白,以萧南的身份,她绝不会穿外面人做的衣物,但这是她的一份心意,只要心意到了,萧南会不会用那些东西反倒是其次了。
  除此之外,蒋氏也给汝阳的娘家写了信,告知崔幼伯夫妇对王家的照拂,请求父兄帮忙照看崔氏在洛阳的产业和下人。
  蒋家人心疼女儿,看了女儿的信自会帮忙,特意开了家庭会议,告诫、叮嘱众兄弟子侄,定要交好崔氏族人,帮郡主娘子照看好她们的生意、产业。
  蒋家这么做,一来是帮女儿,二来也是为了自家——崔幼伯这厮看着温文尔雅、一派世家风范,但动起手来确实够狠,对于这样一个人,能结识最好,即使不能交好,也切莫得罪。
  前些日子崔幼伯回洛阳的时候,蒋家的家主更是亲自写信邀请崔幼伯来汝阳做客。
  另外,崔幼伯去邙山寻找几位隐士的时候,蒋家的人也帮了不少忙。否则,崔幼伯恐怕还要在洛阳多耽搁几日才能返京呢。
  对于蒋家的善意,崔幼伯欣然接受,回京后,又跟娘子提了提,表示蒋家可交,王表兄更可交。
  得到了蒋氏的帮助,萧南又感觉到了王梁夫妇对自家的感激,便想回报一二。
  正巧王梁长子成亲,萧南准备给王家送份大礼。
  “明天吧,明天下午去新市的奇珍阁看看,选几样既新奇又名贵的物件儿给王家送去。”
  萧南倚在车厢壁上,在心里默默的盘算着。
  不多会儿,奚车穿过荣康堂和荣寿堂相连的花园,拐入荣寿堂的正院,最后停在葳蕤院的院门外。
  玉簪已经侯在车门外,扶着萧南下了车。
  “家中一切可还好?”
  萧南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眉心,问道。
  玉簪回道:“都好,二郎、三郎、四郎和三娘都很乖,没有哭闹,乳娘已经哄着睡了。”
  萧南点点头,又问道:“郎君呢?”
  玉簪回道:“郎君比娘子早回来一刻钟,说是邙山请来的名士终于到了,郎君亲去迎接。”
  萧南顿住脚步:“哦?你是说周猛周先生到了?”
  老相公一共推荐了四位名士,崔幼伯请来了三位,其中两位跟着崔幼伯一起返京,唯有这位周名士落在了后头。
  玉簪道:“只是听小厮回禀说是邙山名士,至于是哪位,婢子也不知道。”
  主仆两个正说着,忽然身后传来一阵咕噜噜木轮碾压地板的声音,萧南好奇,扭头一看,待她看清来人和他胯下之物时,瞬间风中凌乱了——
  PS:谈起崔氏的姻亲,某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博陵崔氏真的很NB,纵观整个唐朝,他们只跟世家结亲,几乎没有‘辄婚非类’的情况。





☆、第199章 名士效应(一)

  萧南凌乱了,尼玛,这是个神马情况?
  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萧南觉得,如果她身边还站在其它几个侍婢的话,她一定会惊呼一声:天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好吧,萧南承认她有些反应过度了,可、可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个东东也太诡异了吧?
  “娘子,你看,此物乃周先生设计制作的,不用畜力、不用人力,可自行操作,简直与孔明的木马流车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崔幼伯卖力的蹬着脚踏,纯木制作的车轮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
  随着崔幼伯渐行渐近,萧南终于确定,她真的在大唐看到了手工木质自行车。
  没错,亲,你没看错,这个经常在狗血清宫戏中出现的神奇道具,居然出现在了萧南面前。而她的亲亲老公,崔幼伯童鞋,正一身月白细麻广袖长袍,脚上拖着木屐,拼命倒腾着两条腿朝她驶来。
  萧南用力眨着眼睛,她觉得,她有种时空混乱的奇异感觉,或者说是有种看山寨古代剧的错觉?!
  “嘎~”的一声,木屐摩擦地板,崔幼伯单脚撑地停在了萧南面前。
  这厮似是很兴奋,见到萧南就积极的跟她介绍:“你看,这车子只有两个轮子,却可以平稳的行驶,真是太神奇了,关键是,娘子,你看到了吗,这车通身都是木头的,连轴承也是木质的,还有这……”
  萧南瞪着一双眼睛,傻呆呆的听着崔幼伯滔滔不绝的讲解。
  事后,萧南不止一次的懊恼:那天她一定蠢毙了,好丢人呀,有木有!
  好一会儿。萧南才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涩涩的问道:“呃,郎君,你说此物乃周先生所制?周先生善、善——”素白的手指一指崔幼伯胯下的自行车。“木工”两个字还是咽了回去。
  周猛不是名士吗?哪有名士喜好这些?在彼时,木工可是身份卑贱的匠人做的活计呀。
  堂堂名士,据说还是三十年前就名扬天下的高士,竟然是个木匠?!
  崔幼伯看到萧南惊愕的表情。不禁莞尔,忙解释道:“呵呵,不是娘子想的那样。周先生学识渊博、善谱系、通古籍,闲暇时喜欢翻阅先秦贤圣们的笔记、手札……当年阿婆帮平阳长公主运军粮的时候。就曾与周先生一起研制出了诸葛武侯的木马流车——”
  也正是由于崔守贞在周猛面前露了一手,这才引得那个心高气傲的周名士死心塌地的跟着崔守贞姐弟混,一混就是三十年。当年老夫人去世的时候。周老先生更是痛哭好几日,老夫人的棺椁也是他亲自设计、并监工制造的。
  那棺椁看似平常,但机关颇多,周猛设计的时候,心中的小人笑得那叫一个张狂:嘿嘿,日后谁敢盗阿姊的墓,谁敢惊扰阿姊的亡灵。俺老周定要他‘好看’。
  提到木马流车,崔幼伯似是想到了什么,双手提着车把用力一转,调转车头,跟萧南招呼道:“对了,娘子,周先生改进了木马流车,这次他从邙山返回京城,便是乘坐那新制的木马流车,很是精巧。你随我去看看。”
  萧南对于失传已久的木马流车也是颇为好奇,不过,她看了看崔幼伯胯下的自行车,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镂金单丝碧罗笼裙,用肢体语言询问对方:我咋去?
  总不能崔幼伯骑着,她走着吧,这也太不公平了。
  崔幼伯明白了老婆的意思,他扭头看了看,呃,娘子乘坐的奚车已经被粗婢赶回马厩,总不能让娘子穿着精致的锦履步行这么远吧。
  他眼角的余光扫到了自行车的货架,脑中灵光一闪,伸手拍了拍那货架,也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回答:娘子,你坐在这里,我驮着你去!
  于是,在众仆妇丫鬟或惊诧、或新奇、或羡慕、或忍笑的目光中,萧南鬼使神差的坐在了自行车的货架上,双手抱住崔幼伯的腰,身下的车轮滚动,夫妻两个共乘一辆木质自行车,摇摇晃晃的朝中庭驶去。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坐在硬邦邦的木架子上,萧南耳边竟回响起这句经典的歌词,很诡异,却又有种别样的温馨、浪漫——
  金乌西斜,在橘黄的夕阳中,一个俊逸的白衣郎君与一个华服的绝美少妇,骑着一辆古怪的双轮木车,骨碌骨碌的穿行于花木扶疏的庭院中,两人相依偎的身影,在橘色的光晕中渐渐拉长……
  不得不说,老相公荐来的三位名士确实不是一般人。
  齐通,字行之,崇尚道学,通古文,善相人。据说,当年齐通见了还是秦王的圣人后,立刻脸色大变,行大礼参拜之。
  对此,萧南颇有微词:“他又什么都没说,为何大家都说他厉害?”什么名士?她怎么越听越像神棍?
  不就是行了个大礼嘛,怎么就上升到厉害的层面?再说了,那时秦王虽不是皇帝,可却是手握兵权的当世豪雄,齐通一介布衣,向秦王行大礼也属正常嘛。
  可为什么大家都说齐通眼光毒辣,硬是看出了秦王有帝王之相,所以才会大礼参拜?
  崔幼伯耐心的给妻子解惑,“齐先生有大才,眼光犀利,只凭面相便看出了圣人的不凡,绝非一般人呀。先生出身名门齐氏,见了宰相也只偮手,可他对圣人却是五拜。”
  人家虽然什么都没说,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一切,话说在这个时代,齐通虽是布衣,却出身一地郡望的齐氏,能让一个世家子大礼参拜的,除了皇帝绝无第二个人呀。
  后来,秦王果然成了皇帝,齐通的名声大振,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却隐了,面对朝廷的征辟,他拒不出仕,藏在邙山的某个小道观里当隐士去了。
  就像昙花一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齐通的盛名渐渐被世人遗忘。
  现如今,一提起神人,大家更熟悉的则是袁天罡等大大。
  但崔幼伯却说:“齐先生眼光独到、颇有见地,阿翁和阿婆对他都极推崇。由他来积微学院授课,长生等兄弟定会受益匪浅。”
  好吧,既然这人还有才学,神棍就神棍吧,以后她多盯着点儿,不让儿子跟着学就成了。
  萧南瘪瘪嘴,不再说什么,继续听崔幼伯介绍剩下两位。
  三名士之二,魏贤,字博文,善儒学,前朝时开学讲课,门下弟子七八百人。后来遭遇兵祸,魏家的学馆被毁,若不是崔守义路过,令崔家部曲出手,魏家上下都要被乱兵抢光、杀光、烧光了。
  之后,魏贤举家迁往洛阳,与崔氏做了邻居。
  再后来,新朝建立,魏贤的许多弟子入朝为官,先帝也想起这位前朝名士,想征辟魏贤入朝,但被拒绝了。老头儿被崔家那几万册的古籍勾住了魂儿,别说让他做侍中、御史大夫,就是给他个中书令,他也不干呀。
  萧南听完这话,忍不住点点头:嗯,不错,看来这位魏名士是个很纯粹的老学究呀,这样的人做老师,想来也不错。
  最后一位便是那个神奇的发明家了。周猛,字孟良,他家不是老牌世家,但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周家是盐商起家,家中的豪富可想而知。
  八十多年前,周家用钱砸了个小官,渐渐脱离商户贱籍,正式步入官宦人家。
  而周猛呢,作为家中幼子,上头有热衷官场的父兄,下有更善经营的子侄,他不必承担家族重任,可以很专注的读书。
  周家又有钱,趁着战乱搜罗了不少古籍、孤本,给周猛储备了海量的精神食粮。
  周猛是个极聪明的人,读书读得多了,就开始思考,并尝试着还原古人先贤们的伟大发明。
  搞发明嘛,动静都小不了,时间久了,周猛好读书、会思考、崇尚古风的名声渐渐传了开来,连带着家族也跟着沾光——能培养出这样天才的人家,想来也不是什么土豪暴发户。
  周家正努力往世家圈儿扎,见小儿子有此本事,欣喜之余,加大了对周猛的各种支持。
  钱、物、人,要多少有多少,仿佛流水一样往周猛的小院塞。
  周家的努力没白费,周猛造出了木马流车,为新朝开创建立了不小的功劳,从而周氏跟着扬名天下。
  几年前订‘氏族志’的时候,周家也被选入,成为末等小世家,彻底完成了周氏家族从盐商到世家的华丽蜕变。
  周家成了世家,周猛的父兄子侄也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但周猛却依然热衷各种发明,拒不出仕。
  家族无奈,只得任由周猛跟着崔家的三姐弟在洛阳窝着,整日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虽然周猛没有继续为家族赢得荣耀,但他名士的头号也为周家增了不少光。
  好吧,看在名士的头衔上,周家继续投入大笔的银钱、人力让周猛搞发明。
  另外,崔家也一直拿出大把的银钱资助几位名士,让他们既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还能保有名士的气节,时间久了,这几位的名声在某个圈子里倒愈发好了,什么不攀附、有傲骨……只把几位隐士誉成有古君子之风的贤人雅士。
  崔家把这样的高人请回家当先生,必将引起不小的轰动……
  PS:一更,谢谢亲们的支持,O(n_n)O谢谢~



☆、第200章 名士效应(二第)

  八月二十九日,宜婚嫁,王家有喜。
  清晨一大早,王梁和蒋氏就起来了,一个领着儿子,也就是今天的新郎王大郎童鞋去拜见长辈、祭拜祖先;另一个则去分派人手,准备今天喜宴的各项事务。
  王梁领着儿子,一路来到王家中轴线的正堂,也就是他的祖父,王家家主的居所。
  父子两个行至廊庑下,待婢女通传后,才恭敬的走进正堂。
  “儿请阿翁/曾祖安。”
  王梁和王大郎齐齐行礼。
  “嗯,起来吧!”
  主位方向,一个苍老却不显疲态的声音传来。
  王梁父子两个纷纷起身,找到各自的位置落座。
  “……咦?”
  王梁抬起头,习惯性的打量四周,却惊讶的发现,祖父身侧还坐着一个老人,这人、这人竟是他们这一支的老族长。
  老族长的年纪和王家主差不多,都已年过七十。在这个平均寿命五十左右的年代,七十岁绝对称得上高寿了。
  老族长年纪虽大,但精神却极好,一双利目烁烁有光,王梁也不敢直视,草草扫了一眼,便垂下头,极力表现得正常些,心里却已掀起惊涛骇浪——
  天呀,不过是他的长子成亲,王家的老族长竟然也亲自来了,据王梁所知,老人家已经近十年没有出席过子侄晚辈的昏礼了。今日,老族长亲至,且极有可能为儿子主持仪式,这是何等的荣耀。
  意识到这一点,王梁激动得不能自已。感觉到自己在王家的地位有所提升是一回事儿,但忽然成为全家、乃至全族关注的焦点,则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不不,不能说是感受。应该说是震撼,王梁觉得,今天是他这辈子最荣耀、最骄傲的一天。
  王家主看到孙儿的反应,微微一笑,道:“还不来拜见族长?!”
  王梁忙给儿子使了个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