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推辞了一阵,最后还是陈忠运发话:“淑芳,二哥吃饱了,就算了。你也赶紧坐下来吃点,免得冷了。”林淑芳这才坐下吃起来。
吃罢饭,大姐巧儿去收拾碗筷了,二姐良芬赶紧泡了一碗茶,双手捧过来递给二伯。
陈忠连刚才吃了好多腊肥肉片子,现在也确实需要喝点茶去去咸腻。
抱着茶碗喝了几大口后,陈忠连开始说明来意了:“忠运哪,还是你厉害,能送山娃上学。想是你今年赚了不少钱吧。”
陈忠运听了赶紧说道:“哪里赚到多少钱,将将够给宗泽交学费的。”
陈忠连一听,不信道:“你莫哄人,你赚了多少钱,大家都晓得的。我也不给你绕弯子了,我今天来,是想跟你借点钱。”
“借钱?”陈忠运赶紧道:“二哥,我刚才跟你说的,给宗泽一交完学费,我也没得余钱了。我是真没钱。”
陈忠连听到他那样讲,不痛快的说道:“我说老五,你也莫小气。我今天来借钱,是因为你二嫂娘家弟弟要娶亲,女方家非要六贯钱的聘礼。他家拿不出来,就求到我们家来,让帮忙凑点。我也不多借,你就借我三贯钱。我也不是要你的,等以后有钱了,我定准还你。”
二伯竟然是来借钱的!宗泽知道这就是自己上学引起的。一看他家能送他上学,肯定是觉得家里有钱。
之前,宗泽对财不露白颇不以为然。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自己之所以那样认为,那是站在现代的角度来看,在现代都是各人过各人的,管别人有没有钱。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农耕社会,大家联系紧密,你只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立即就知道了。这不,自己一上学,那就是家里有余钱。既然有余钱,借给兄弟用,那简直是天经地义的。
宗泽心都提起来了,宗泽其实早在心里算过了。他爹割漆卖的钱,除了给自己交完学费外,还要交今年的徭役捐税,就一家的徭役捐税加起来也要两千多文了;况且一大家子,只有那么点地,肯定不够吃饭的,还要买粮吃饭呢。
不过还好,宗泽想到的,陈忠运也想到了。除去这七七八八的用度就去了一大半了;但是,自己这一大家子,除了这些外,总还要添置点别的啥的;现在二哥一借就要三贯,估计这最多也是今年自家能余下的钱。
宗泽明年还要读书呢,要用好多钱的。
陈忠运不迂腐,不是那种为了兄弟不顾自家死活的人。
听到二哥为小舅子娶亲借钱,没多加考虑,陈忠运就直接拒绝了。自己就这么点家当,没道理全部借给别人。如果二哥确实是有急难之处,那自己就是再难也会帮。但为小舅子娶亲借钱,那不算什么急难之事吧。
陈忠运了解他二哥,不能跟他纠缠,于是,陈忠运干脆的拒绝了。
听到自家小弟没有商量余地的拒绝,陈忠连只得很不高兴的走了。
陈忠连回到房头,包氏正在房里等他呢。
见他一回来,包氏赶紧问道:“咋样,借到没有?”
见陈忠连摇头,包氏当即垮下脸,骂道:“哼,这么小气,明明能送娃儿上学读书,都不肯借点钱救急。以后,可千万不要求到我头上来。”
这边,陈忠连走后,林淑芳担心道:“我们没借钱给二哥,他们不会生气吧。”
陈忠运摇摇头,安慰她道:“莫得事的。不要担心。”
林淑芳没有被安慰到,自家这个二嫂可不是好相与的,这次没如她的意,她一定会找茬的。为怕陈忠运担心,她想到了,也不再多说了。
第14章
一家人在一起说了一会话,因着第二天都要早起的,林淑芳就催着大家去睡觉。
宗泽今天也确实累了,一说睡觉,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见宗泽睡着了,林淑芳慈爱的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对陈忠运道:“今天曹先生果真对着你夸他了?看来,宗泽还真是读书的料。”
说完,又叹口气道:“宗泽读书这样有天赋,那我们可得想办法供才行。只是,现在钱。。。。。。真是让人为难啊。”
陈忠运听到这个后,却是很有信心的笑道:“原先吧,我还担心钱的事。但自从割漆换了钱之后啊,我还真不担心这个了。我跟你说啊,我发现宗泽是天生带财啊。今天回来的路上,看到黄姜,他就说要卖钱。你还莫说,这玩意儿我们之前是,身上痛熬水喝的,可从来没想到过换钱。被他一提醒啊,我想,还是去托彭郎中问问,他兄弟的生药铺子收不收黄姜。”
林淑芳听了诧异了下,笑道:“那敢情好。明天就是场,你明天赶场时问下彭郎中。要是药铺收的话,到时,我们又多了个进项。”
第二天,宗泽知道他爹今天还要去赶场。肯定是要问黄姜的价钱的。宗泽就将自己参考银钱购买力,估算出来的价格给他爹讲了。
听宗泽说估计开个十二文左右差不多了,陈忠运奇怪道:“这个价钱,你咋个算出来的?”
宗泽睁着大眼睛说道:“太爷的农书里有说到这个的啊。也不是绝对这个价,我是仿照的。”听到儿子这样说,陈忠运也不再问了。
将宗泽送到学堂后,陈忠运又转头来到榨溪乡场上。找到彭郎中问他兄弟的生药铺子收不收黄姜。
彭郎中听了,说道:“你来的可巧了,我上次仿佛听到我兄弟说,有人问他有没得黄姜卖。走,我带你去问问。”
当彭记生药铺子的彭掌柜听到陈忠运来意后,心道: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上次,自己出货去风白县城时,收药的老黄还特别问有没得黄姜卖,说他们山里的药材好。
因此,彭掌柜道:“这个黄姜我们之前也没收过,不过,上次有人专门问起过。这样,你先搞个一百斤过来,下次,我送货时搭过去。先说好:钱呢,我先只给点定金,等真正的卖出去了,我再给你算钱。”
听彭掌柜说先送一百斤,陈忠运心道,这简单。平时自己在山里做活时,在地里、还有那些沟沟坎坎处,没少看到这东西。这东西到处都是,一个月挖个几百斤也不是问题的。
彭掌柜说先卖了再给钱,这样也行,毕竟是第一次,人家也没卖过。但是,大概的价钱还是要问的。
听到陈忠运问价儿,彭掌柜想了下,开了六文的价码。
陈忠运现在对谈价钱有经验了,于是又跟彭掌柜讨价还价一番,最后以九文的价钱谈妥了。
黄姜的销路也算顺利找到,陈忠运兴奋不已的回家来,将家里的坂锄拿出来,好好的拾掇拾掇,又拿去李铁匠铺焠了焠刚火,准备大显身手一把。
而宗泽念书也是开始步入正轨。
曹士文见宗泽背书的进度很好,有意要考下他的字写的咋样。
因着之前,宗泽说他只会背一点书,可却是意外的背得好。
所以,关于写字,曹士文问宗泽:能写不?宗泽说不会,曹先生还道他是谦虚。
于是,曹先生让宗泽写个名字看看。想看看他的字练到哪一步了。
宗泽听老师说要他写字,忙抓起毛笔写起来。
曹先生期待满满的看宗泽写字。可是,一看宗泽握笔的姿势,曹先生就明白了,这小家伙真不是谦虚,他是真没学过写字。写出来的名字歪七扭八不说,连笔画都不对。
宗泽原来在现代时从没练过毛笔字,因此,跟背书相比,他的毛笔字就毫无天赋可言了。
见宗泽毫无写字基础,曹先生失望之余,也有点高兴,这样也好,最怕他学个半会不会的,从一开始就走了弯路。基本功错了,后续要想纠正,那就难了。
于是,曹先生就从最基础的来教宗泽写字。
来这里五年了,终于可以开始习字了。宗泽劲头很高,现在总算摸到读书的门了,要加紧学习,不可耽误。因此,对于老师要求,宗泽是一丝不苟的去执行。
先也不练别的,先练坐姿与握笔姿势;宗泽光练这个,就练了一上午,不光手又酸又痛,连后背都酸痛无比。但宗泽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曹先生很满意宗泽的学习态度,小小年纪竟能如此坐的住,不错不错。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已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曹先生宣布下课后,见宗泽还是坐在那儿苦练执笔。
于是曹先生走过去对宗泽道:“习字如同修行,要想有一笔好字,必须要常年坚持才行。因此,要长年累月练习才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你不必着急,一步步来才好,不要想着一蹴而就。现在是吃午饭的时候了。你先休息一下,吃过饭再练也不迟。”
宗泽知道字对于科举之人那是举足轻重的。
记得现代时,看到书中说:对科举士子毛笔字的要求,发展到清道光年间时到达了顶峰,已经到了看字不看文的程度了。要是字不如人意,主考官是看都不会看的,直接弃掉卷子。可想而知,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多重要。
其他朝代虽没有到如此地步,但是,字迹不好,也会让自己在考官面前大打折扣的。
背书,自己在现代时有点底子;而唯独写字,那真是白手起家,所以要特别用心。
不过,先生说的是,这是个需要长年累月练习的活,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学好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还是一步步的来吧。
第15章
宗泽放下笔,从书箱里翻出她娘给他准备的吃食。
今天的午饭很好,是他娘昨晚烙的一大块面饼,为怕宗泽吃着无味,林淑芳还特意在里面加了盐。
宗泽今天早上起来吃的也是面饼。看到他娘给他的是面饼,宗泽还跟他娘讲过:“娘,宗泽跟你们吃一样的就行了,不过年节的,吃这个太抛费了。”
宗泽一边说,还一边将自己手里的面饼要撕开来分给姐姐们;可是,别说大姐良巧、二姐良芬不要,就是最小的三姐良香都不肯要。
林淑芳见儿子如此懂事,有点心酸的搂过他道:“宗泽啊,这也是娘看你才上学,专门给你做的,也就是这两天才有;明天过后,你还是一样跟我们吃苞米面的。你就乖乖的吃啊,不要推来推去的啊。不然,娘心里难受。”
见母亲这样说了,宗泽也就听话的不再推辞。吃完早饭,剩下的一块,他娘就给他装进了书箱,好让他中午吃。
饼子放了一上午,已经凉了,有点硬了。宗泽就用牙慢慢磨着这块面饼;又将做水杯用的竹筒拿出来,去先生家的灶房要杯热水;就着这热水慢慢的将饼子吃完了。
因为已经试过了宗泽的写字跟诵读,曹先生见宗泽虽然来的最晚;但除了写字外,其它的都跟得上在这儿学了半年的了。那也就意味着宗泽的学习进度,完全可以跟上其他人了。于是,曹先生就让宗泽跟着众人一起诵读。
这时代读书,为了训练蒙童的书面语感,以及对促进韵律感的领悟;当然,最主要的也是为了强化蒙童对文章的记忆力;于是,对蒙童的朗读功力的训练是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的。
首先就是对着课文大声朗读;接下来,就是听先生讲解过后,明白了书中之意的大声朗诵,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记忆,能将文章背诵下来;最后就是吟诵,就是现在我们常见的古代学童摇头晃脑的唱读,这个过程是为了感受书本的意蕴。
今天下午,他们一班小学童就是摇头晃脑的吟诵《幼学诗》。
宗泽对这种读书方式是神往已久,听得先生让他们吟诵,于是赶紧跟着大家一起摇头晃脑的背了起来。真不不愧是长期实践过后的经典方法,宗泽很快就用这种方式沉浸了进去。闭目凝神的吟诵,真能让人好好的享受到这种韵律美。
曹先生这里的学童虽然年龄从五岁到十来岁不等;但是,学习的进度大都差不多,以宗泽看来,曹先生这里算是一个小学班了。
曹先生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训练他们的童子功,也就是朗读功、背诵功跟写字功。
宗泽的朗读功、背诵功不是问题,但他的写字功却是要下苦工的。
这点曹先生也是早就清楚,除了教授他的蒙童文章外,主要就是抓宗泽的书写。
看到宗泽在读书上如此有天赋,曹先生没有让宗泽从‘上大人孔乙己’开始练起,而是给他开小灶,让他从‘永’字八法开始练起。
宗泽也是听话的练起这个字来,认真的练着点、横等,一个笔划练习好多次。
因为纸太贵了,宗泽实在舍不得下笔练。就回家让他爹给他找了块大大平平的磨刀石,用毛笔蘸水在上面练。要不是怕感觉不到运笔的方式,宗泽都想换根木棍练了。但是不行,为怕影响运笔,毛笔还是省不了的。
宗泽在曹先生这里的学习渐渐步入正轨。
一个月下来,字也渐渐成型了,描红纸上的红圈也越来越多了。宗泽更是练的起劲,以便早日脱离描红,不光是能尽快练好字,也是给家里省笔开销。
说实在的,就他这个月费的纸墨,都够家里人美美的吃几顿肉了。
不过,要是陈忠运知道了,肯定想对儿子说,不用担心钱了,这个月他又赚了一笔呢。他的黄姜卖出去了,卖了有一吊钱呢。并且彭掌柜,还对他说,以后接着送,有多少要多少。
这山里的野生黄姜长的都很大很好,因为之前大都没人去挖过,所以都是原生态的,有时挖一窝就能有好几斤。
陈忠运起早贪黑的挖着。尽量的避开人,要不然又要像割漆一样,大家都一窝蜂的上。
割漆还好,漆树毕竟有那么多,采割期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反正自己一个人也割不完。
但黄姜不一样,挖的人多了,后面要想找,就只能往山里面走了。这样又耽误事儿,又怕遇到危险。
不过再避人,家里的兄弟却是避不开的。不说别的,每天挖回来的黄姜要赶紧晒出去,要晒干了才能卖的。
看到老五天天晒这些东西,几个哥哥都过来问。自家兄弟也没什么好瞒的,陈忠运也就一五一十的说了。
听老五说这东西能卖钱,几个哥哥也赶紧让家里大点的小子上山挖去;自己平日里有时间也去挖。
见到陈家人热火朝天的挖着这黄姜晒,村里人都好奇的过来问,这次陈二婆早就严厉的嘱咐过家里人,尤其是几个媳妇不能拿出去说,以免人家很快跟风。
这里晒东西,大多晒在屋顶,因屋顶是大块大块的石瓦,好晒。又不像晒在院子里,还要提防鸡子乱啄乱刨的。
陈家人都在晒黄姜,屋顶就不大够晒了。
这天,一大早林淑芳将自家的黄姜切好晒上屋顶。
包氏后来,一看,没地儿了!本来,费点事用簸箕在院子里晒也可以的。但包氏就不,毫不客气的将林淑芳晒的黄姜往边上一刨,给笼成一堆;然后将自己的晒上去。
这时,林淑芳出来刚好看见了,就对她说道:“二嫂没地方晒了吗?我给二嫂拿簸箕过来吧。”
林淑芳一句话没说完,包氏就指着她鼻子骂了起来。
村妇骂起人来,当然是脏话连篇的。见包氏都不待喘气的骂自己,林淑芳的眼泪就下来了,这就更让包氏起劲儿了。
包氏骂着骂着,话越说愈多,林淑芳听出来了,人家不光是为今天的事骂,还是为了先前借钱的事骂呢。
林淑芳一向都是温柔不敢骂人的,今天见二嫂骂的这样难听,也不敢还嘴,只是在她骂狠了时,轻声说一句:“二嫂,怎能这样说话呢。”
宗泽要是在这儿看见他娘这样,人都能急死。吵架嘛,当然要泼辣了,怎能温温柔柔的跟人讲道理呢。
包氏没骂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