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科举-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见这个小娃儿背道:“…天帝赐我翻天锤;上打三十三天界,下打十八重地狱门…”
  这小娃儿真背出来了!包道士惊讶非常,这小娃娃竟然只听自己念了一遍就背出来了,真是奇才啊。
  正要问他是哪家的娃娃,陈二婆找来了:“山娃儿,你咋跑这里来了?”
  包道士认识陈二婆,见她在找这娃娃,赶紧问道:“这娃儿是你家的啊?”
  陈二婆笑着答道:“是啊,这个是老五家的山娃子。”
  包道士一听,大夸特夸起山娃来:“你这孙娃不得了哇,这么小,就将我刚才念的经背下来了,真是了不得啊。这要是去读书,说不得你家要出个状元公啊。”
  听到有人夸孙子,陈二婆高兴的眉开眼笑;顺便开玩笑提出来,自家孙儿这么聪明,不如就请包道士收为徒儿算了。
  山娃一听,吓得心肝乱颤;娘耶,他只是想要光明正大的找个人识字,好摆脱文盲的身份,可没想着要拜个道士为师,那以后还让自己怎么读书进学?


第3章 
  山娃听到奶奶说请包道士收他为徒,吓了个半死。
  但,事实证明,是他想多了,乡间道士,除了那真的隐士外;其实更像是一门手艺,混饭吃的,大多都是子承父业的;除非自家没儿子,要不然是绝对不会外传的。
  果不其然,包道士立马哈哈笑着拒绝了。
  山娃心放下了,但也沉下去了,看来,自己的读书之路还是不成了。
  半天没见着儿子,林淑芳也找过来了;见儿子跟他奶在一起,方松了口气。
  包道士委婉的拒绝后,说的一番话,又让山娃升起了希望,他告诉陈家人:“在离这儿三道梁的磨沟口,有一个叫曹士文的童生在开私塾,这人学识好的很。可以将这娃儿送过去,说不得,日后你们家会出个状元公啊。”
  听得包道士这样说,林淑芳跟山娃真是喜出望外,都希冀的看向了陈二婆。
  还是高兴的太早了,陈二婆这个当家人立即在心里一合计:这山娃聪明是好事,可是他毕竟太小了,要走三道梁,那来回还得人送才行,这得耽误一个壮劳力,不划算。
  不过,陈二婆也不是那等不知变通之辈;现在不行,等山娃大点儿了,再去也一样。
  于是,陈二婆问道:“哎呀,那敢情好。我听说请先生是要给钱的,就不晓得那曹先生是咋个算钱的呢。”
  包道士笑道:“好叫老嫂子晓得,他们教书先生收学娃儿的学费钱,不叫收钱,而是叫束脩。我上次在那边做事时,听了一耳朵,好像是一年要收一千钱,另外四时八节还有礼要送。具体是要哪些,我到时帮你们打听下。”
  陈二婆听到这学费,当即都吓死了,要这么多钱,那哪供的起。赶紧笑着谢过包道士,叫上山娃三个人回家去。
  包道士无意中的一番话到底还是让陈家人心思有点活动了。
  既然这包道士说山娃儿聪明,那肯定是真聪明;不然哪个像他那么大的小娃娃,只听一遍就能将经文背下来的。
  要是山娃以后真读出来了,说不得他们陈家也能像榨溪街上的刘秀才家一样,举家发达;不见那刘秀才一家都迁到风白县城去了。
  听了自家老婆子的一番话,陈汉鼎吧嗒吧嗒闷头抽了一阵旱烟后,说道:“哎,读书要花好多钱哪,我家哪有底子去花那个钱。不过读点书,认几个字是要得的,要不然一家子都是睁眼瞎,好吃亏的。等过两天,我去求求老族长,看他愿不愿意教山娃认两个字。”
  林淑芳也在跟陈忠运说着这事儿:“唉,当年我们走时,要不是那些个差役可恶,我也不至于将身上的首饰全给了他们。但凡能留的一两件,现在也可以当了,好送山娃去上学了。山娃有这个天赋,说不得真能读出来,日后也能给外祖伸冤呐。”
  陈忠运安慰道:“山娃的事,你也别急。慢慢来就是了。现在山娃儿太小了些,要走几道梁,哪走得了,等大些时候再说吧。”
  秋收时节,家里事多,山娃识字这事很快就滑过去了。
  不过,因着家里人多,秋收很快就忙的差不多了。
  地里的活都做的差不多了后,家里几个壮劳力都去服徭役去了。
  家里的女人们也就在家规整规整,将家里的粮食放好;又天天儿的出去打猪草,侍弄家里那几头猪去了。
  这是一家子的钱口袋啊,一年的零花嚼用就指着这个来了。
  到了年底卖掉大部分,下水什么的留着打牙祭;还有那些个猪板油什么的,一年的吃油就靠它了;所以,众人像伺候金疙瘩样的伺候这几头猪了。
  家里大人和大点的孩子都在忙,山娃也没人带。
  不过,三四岁的农村娃儿也不大需要人照看了,更何况山娃这个伪小孩;就由着山娃自己玩。
  山娃也没别的娱乐活动,他不是真小孩,也不想跟那些小屁孩一样天天疯跑乱玩。他就自己找事看。
  毕竟是从现代社会来这里的,好多东西都没见过,于是,山娃就天天看家里人做事。比如,他现在就正在看他爷打草鞋。
  看他爷将麦秸捶软,再用水稍稍浸泡,然后晾的半干,最后编成一股股的打起来,很快就是一双草鞋出来了。
  看着自家小孙子蹲在旁看得有滋有味儿的,陈汉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拍了拍孙子的小脑袋。
  陈汉鼎又打了一双,看到孙子还是看得有劲儿的很。
  看着孙子,陈汉鼎忽想起一件事来,就起身拿过自己的长烟杆,又去梁上捡了一捆好烟叶拿上。然后牵着小孙子往族长家去了。
  山娃见爷爷将他往老屋场带,心中窃喜不已,看来,爷这是要带他去拜师了。
  来到族长住的瓦屋;所谓瓦屋,其实墙还是土墙,就是屋顶是用烧的砖瓦盖得。
  这年头,不是什么人都用的起砖瓦的。这不但是要钱,而且也是身份的象征。
  像他们这些村民,都是用的就地取材的石瓦。不过,就算是石瓦,也是要花钱买的,只不过花钱要少的多而已。
  陈汉鼎将山娃带到族长面前,对山娃道:“山娃儿,赶紧给太爷爷磕头。”
  族长年岁看起来跟陈汉鼎差不多,但辈分却要比他大一辈。
  不过,族长这还不算什么;他家还有一个幼弟,年纪跟山娃他爹差不多,但是,就是陈汉鼎见了,也得客客气气的叫他一声叔。真是应了那句话,小不过幺房,大不过大房。
  等山娃磕过头后,族长陈茂立让他起来后,问他爷道:“汉鼎,你今天过来是有事?”
  陈汉鼎赶紧将,想求族长教山娃认字的事说了。


第4章 
  听陈汉鼎说明来意后,族长陈茂立道:“先前我就听人说,包道士说这娃儿记性好,还道是他们传到好听的,没想到今天你也这么说,看来这娃儿是真聪明了?”
  说完,陈茂立又对山娃道:“太爷今天教你几段《三字经》,看看你能不能背下来,如真能背下来,太爷就教你认字了。”
  山娃一听,立即挺腰收肚看着太爷,有模有样的点头说道:“太爷,你马上教我吧,我保证背下来。”
  陈茂立看眼前这个小人儿好像很有决心的样儿,真个教了几段《三字经》,教了两遍后,就让他自己默背一下,然后再考他。
  谁知山娃却对他道:“太爷,不用了,我现在就背给你听。”
  说完,山娃真个儿的朗朗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择邻处…”
  见到山娃这么快就会背了,陈汉立真的有点呆住了,这小子了得,不定准他们陈家还真能出过读书人。
  看来,这小子教得,日后族里要是有人说他偏心,教一个的不教一个,那就让他们跟这小子比试一下,看看有没得这小家伙厉害。
  想到这里,陈茂立对陈汉鼎道:“汉鼎哪,你这个孙娃儿聪明的很,我就收下跟我识几个字。不过,也事先跟你说好,我的学问有限,也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所以也真只能教他识得几个字,以后要是想进学的话,你们还的另请名师才行哪。”
  听到族长愿意教山娃,陈汉鼎高兴的连连道谢:“十叔哪里话,你能教山娃,那是山娃的福分。”
  陈茂立连连笑摇头着:“你没读过书,你不懂,我可真不是故作谦虚。”说了两句他也不再多说。
  而是拿起陈汉鼎送过来的烟叶闻了闻,对陈汉鼎道:“你种烟有一手,这烟叶真不错。”
  陈汉鼎见他喜欢,也高兴的很,将自己的烟荷包递了过去道:“十叔,来,这里有切好的烟,你装点抽一袋。”
  陈茂立真个接过装了一烟袋锅,紧着抽了两口才又拿过黄历翻了翻,说:“明儿是个好日子,你让山娃到我这里来,跟我识字。”
  山娃兴奋不已,自己从此能真的开始识字了,虽然离后面真正的读书进学还远的很,但好歹不用装文盲了。
  自己也可以好好认识认识这个朝代,以备以后真的科举进学。
  等等,科举进学?
  自己来了这么久了,一直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朝代。自己现在所处的朝代应该也是有科举的吧,要不然,包道士他们也不会说什么秀才公状元公什么的。
  既然有这些称号,想来差不多,就不知道是不是跟自己知道的科举路数是一样的。
  先不猜了,还是找个机会问问的好。
  晚上,林淑芳兴奋的在屋子里不停的叮嘱儿子,一定要认真读,要听话,万不能惹得太爷生气了等等。
  山娃乖乖的一一答好。见儿子如此听话,林淑芳高兴的摸摸儿子的小脑袋,以示鼓励。
  见娘唠叨告一段落,山娃旁敲侧击的问起母亲,现在是啥朝代,皇帝姓啥。
  当听到林淑芳说,现在是明朝,山娃的心放下去一点,再听说这个朝代的皇帝姓朱,山娃的心落到肚子里去了。
  但是,山娃的心落定的太快了,林淑芳接下来的话将他炸的心都差掉跳出来了。
  现在是明朝,明朝皇帝姓朱,这些都没有问题;可是,娘亲竟然说,今年竟然是建文十三年,那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建文帝只在位了四年哪,哪来的建文十三年。
  山娃的心像猫挠一样,急切的问起娘亲,皇帝尊讳。这个问题就高难度了,林淑芳无法回答。
  见娘是真不知道,山娃也不在追问了。想来也是,皇帝叫什么名字,别说像林淑芳这样的妇人,就是达官贵人的家眷,可能也不见得知道的。
  山娃只得按下好奇,想着以后再想办法了解吧。
  第二天一大早,陈汉鼎就拿上陈二婆准备好的一升麦子,二十个鸡蛋,一把面条,还有一坛子散酒带着山娃去拜师了。
  山娃高高兴兴的走了,家里就有人不高兴了,四伯娘孟氏甩盆掼碗的对二伯娘包氏说:“娘就是偏心五房,你看,为个小毛孩认字,就将家里这么多好东西拿出去。不说别的,我家春娃儿过生那天,也才只有两个鸡蛋吃。还有那次,你家刚娃子病了,娘也才舍得烙了三个饼给刚娃子。”
  包氏也早已经心里不痛快的很,听到孟氏这样发牢骚,也跟着说起来。
  两人正说的起劲儿,林淑芳进来了,见到两个嫂子脸色老大不痛快,赶紧走过来将活儿揽下,让两个嫂子忙自己的事去。
  想着今天为她儿子读书,家里拿了那么多东西,让她多做点事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包氏孟氏老实不客气的真走了,将活儿都丢给了林淑芳。
  山娃不知道家里的这段官司。现在正期待的看着太爷,听他给自己取名字呢。
  收了陈汉鼎的礼,陈茂立就准备正式教山娃认字了。
  一叫名字,发现不对,怎么还是小名呢,读书了,这得取个大名才是。
  想了一阵儿,提笔在红纸上写下‘宗泽’两个字,取的是‘祖宗恩泽’之意。
  山娃捧着这张红纸,看着上面的‘宗泽’二字,真是感慨万千,不容易啊,来这儿快四年了,总算有大名儿了。
  陈茂立说只会《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还真不是谦虚,他真只会这三本书。
  山娃,不,现在应该叫陈宗泽,跟着他读起了这三本书。
  真是主要是读书;写字?这年头的纸笔墨比肉都贵,当然舍不得拿来给一个蒙童用。


第5章 
  陈茂立见宗泽读的快,于是又抽出时间用棍子在泥地里划着,让宗泽看他写字的笔画。
  见太爷天天在地上教自己的认字,宗泽本想要试试写的,但陈汉立不允许。一是怕他的年纪太小了,手腕无力;二是,这毕竟不是正经的纸笔,一开始没练好,怕走了歪路。
  于是,陈宗泽就这样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三百千’读完认完了。
  看到宗泽以如此快的速度就将这三本书读完,陈茂立心中只嘀咕,莫非,陈家真要出个神童?
  殊不知,这还是宗泽特意压过的进度,要不是怕吓着他们,他都想七天就学会这三本书的。
  见到宗泽如此聪慧,陈茂立也认真以待;又想办法借了一本书过来,这本书里还有好些个字他都不大认识。为此,陈茂立还特意去包道士家请教了一下,这本书是包道士的老祖宗写的,没道理他不认识。
  包道士看到这本书后,还真不好推脱,于是,只得勉力教了一下。
  陈宗泽看到这本书,好嘛,《道德经》都出来了。那就读吧,很快,又是一个月不到,又背的滚瓜烂熟。
  这下,陈茂立真是教不了了。于是,找了个大晴天,提了一包点心带着陈宗泽回家来了。
  时值冬日,陈家服徭役的男人们也都回来了。都在院子里忙着呢,打草鞋的打草鞋,做棕袜的做棕袜。
  女人们也没闲着,都在打棕壳晒棕壳,这可是山里农家人必备的东西。
  将魔芋烧熟捣烂,调成浆糊;然后,一层旧布一层浆糊,再加一层棕绒,糊好后晒干用来做鞋底。
  冬日农闲时,女人们将棕壳按鞋样子大小裁好,外面再蒙上一层布;就围着火炉一边纳鞋底,一边带孩子闲聊,一举两得。
  见族长来,众人赶紧笑着迎上来。
  陈忠运见宗泽被族长亲送回来,还以为他犯错了;给族长打过招呼后,就瞪着眼走过来对着陈宗泽喝道:“你这小子,是不是惹太爷生气了,看老子不揭了你的皮。”
  见陈忠运误会了,陈茂立赶紧解释道:“你们可别着急,今天我带他回来,是想跟你们说,宗泽啊,实在聪慧过人。短短两月,我教得都学会了。我是真不能再教了,再教下去真是误人子弟了。”
  陈忠运听到族长这样说,方放下心去,原来是儿子聪明过人,这是好事。
  听到有人夸自己孙子,陈二婆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赶紧请族长进屋坐。
  陈茂立答应着,又将手中的点心递给她后,说道:“今天太阳好,我就在这院子里坐坐就行了,天气好,晒着舒坦。”
  陈二婆也觉得这个天气在院子里坐着也挺好,于是也不再坚持。
  于是,陈二婆转头喊到:“老二家的,赶紧去打几个糖水蛋过来。”
  包氏一边答应着去了,一边在心里嘀咕,又是为了老五家的事儿耗了家里的好东西。
  刚才见族长拉着山娃回来,还道是这小子犯错了,正准备冷嘲热讽一阵的,谁知道竟然是来夸他来着的。哼,有啥子了不起,我刚儿可比山娃子强多了。
  不过,包氏也只敢在背后嘀咕下,要是她敢漏点痕迹出来,婆婆能喷死她。
  陈茂立客气的接过糖水蛋,吃完后抹干净嘴对陈汉鼎说道:“你们家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