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拿出从黎水村老家寄来的家信,“今日午间,四宝店的书童送来了爹娘他们寄来的书信,还有一个包裹。”
黎池接过信,一边看一边问到:“爹娘他们又寄了什么来?”
“信中说上次知晓我怀胎之后,时间匆忙,只寄来一些旧衣服。”徐素看着正读信的黎池,一脸笑容地说道。“那之后奶奶、母亲和伯母们,就开始仔细地准备了。”
“这次给寄来的包裹里面,有娘亲手给我两各做的一套夏衣,还有奶奶亲手给平平和安安做的各两套小衣服。两个伯母也给平平和安安,用五色丝线做了一套五毒香囊。还有江哥给你寄来一刀纸,说是他造出的彩笺,寄来给你看看成果。”
黎池很快就看完两张纸的家信,“奶奶和娘她们,真是有心了。我走时建议江哥尝试的彩笺,他终于也做成了。”
徐素嫁给黎池之后,就是黎家的人了,夫家越过越好,她是再高兴不过的。
“江大嫂只比我早了两天,诞下了一子,这真是太好了。”李氏之前生了个女儿黎燚时,心中怕也是不安的。如今终于生下一个儿子,长房长孙的血脉得以延续,想必李氏心中该轻松多了。
黎池对于此时只有男子才算传承血脉的认知,无法置喙。“写下这封信时,河哥正在全力备考今年八月的乡试,河二嫂也有了两个月身孕。”
“我们就祝愿河哥乡试一举得中,也为河二嫂和她肚中的我们侄儿祈福。”徐素希望秦氏能一举得男,生产时亦母子平安。她们女人生产实在太辛苦,第一胎就有一个儿子傍身的话,会轻松许多。
“是啊,祝愿家中的爷爷奶奶和爹娘,还有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如今黎池他们这一辈,黎池不用多说。黎江有了一门造纸手艺,儿女双全,夫妻恩爱。黎河乡试在即,一旦得中就是举人了,秦氏也怀有身孕,功名和子嗣全都在望。
而在浯阳县城开私塾的黎湖,私塾倒是办得不错。可黎河、黎池和他,都是差不多时间成婚的,都一年多了,却只有他媳妇儿孙氏,肚子里还没有动静。
这也急坏了二伯母赵氏,大儿子黎湖都二十多了,还没有儿女。小儿子黎海在京城跟着黎池,可他比黎池都还大上几个月,都了十九,媳妇儿在哪都还没影儿!
“二伯母在信中提及海哥的婚事……我们这做弟弟和弟妹的,可该怎样给他操办呢?”在黎海的终生大事这件事上,徐素也难办。她若是黎海的嫂子,他爹娘长辈不在身边,‘长嫂如母‘,她还能为他张罗婚事。可她一个弟妹,这就不好做了。
若是读书科举耽搁还情有可原,像黎海这样,十九岁还吊了郎当一个单身汉子的,实在不多。可这么久观察下来,黎池觉得黎海不会这么早就安定下来的。
黎池并不觉得十九岁就是‘剩男‘了,但如今世情如此,就入乡随俗。“素素,你当谁都有为夫这样的幸运,早早地就能遇见合心意的人?我到时去问问海哥,看他心中的章程是怎样的。”
儿女都生下一双了,还时不时地就说些甜言蜜语!
徐素虽然羞赧,可黎池这样时不时就一本真诚地说些蜜语,她也感觉心里甜津津的。“那好,你去问问海哥是如何想的,之后再做打算。”
之后夫妻两又拉拉杂杂地,聊了许多家长里短的话题。比如:今日平平和安安乖不乖呀,哭了几次、为何哭,兄妹两又有哪些有趣互动等等……
直到徐素显露出疲态时,黎池才起身出门,回他前院的书房。
黎池下衙回到家,是泡过澡、洗去一身汗意之后,再才去后院找徐素和一对儿女的。所以黎池睡前不用再洗澡,只坐到书案后写了一篇日记,再就在书房的小榻上睡下了。
这小榻放在书房里,是为平日看书看累之后,用来小憩一会儿的,如今竟成了黎池晚上睡觉的地方。
不过这小榻说是榻,其实比一般单人床还大一些,睡起来也很舒服。其实,被撵到书房的黎池,也不是那么可怜嘛。
后来黎池找机会问过黎海,果真如黎池所料。黎海直言暂时不想考虑婚事,他如今正沉迷于做出一番大事,暂时不想分心。
黎池也就随他去了。
……
黎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那怕上辈子沉迷工作以致倒在办公桌上,也依旧没能改掉他的工作狂属性。
在翰林院点卯上衙,手头没有公务可做时,黎池就闲不住了。
他烦恼起了赚钱这桩事儿。
宫太医给徐素开的补药方子,里面很多名贵药,像是冬虫夏草、阿胶、当归、紫河车、何首乌等,一副药都要一百七八十两银子。
而且一副药还只能喝十天,一个月下来,就要耗费五百两银子。不怪宫太医当时说,一般人家喝不起这补药。
不过黎池觉得,若他再不想办法,他家的也快要喝不起了。
六元及第时皇帝赏的六百两黄金,这一年里七七八八地用去不少,如今家中只剩下两百多两了——也即两千多两银子,只够徐素喝四个月补药的。
还不知四个月之后,徐素是否需要继续喝。若需继续喝,或者以后虽不喝一样的补药方子了,但还需吃其他药养着呢?
又还有两个小孩,若是他们有个三病两痛的,尤其是安安,时常怕她生个什么病的。一旦真生病了,看病吃药都要钱的。
黎池觉得,身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总不能妻子和儿女生病了,他却拿不出钱来给他们看病医治,然后眼睁睁看他们硬生生熬着。
可是他一年的俸饷,才六十两饷银,外加六十斛俸米——即三百斗米。他一个翰林官,又不像行省地方的官员,还有几百到几千两不等的养廉银。
京城这个地方,一个普通四口之家,一年收入三十多两银,支出要稍微多出一些,不超出四十两,很多都入不敷出。
他这六十两银,外加六十斛米,若是没有赏赐的状元府和六百两黄金,家中养下人就别想了,只刚好够养活他们一家而已。
黎池俸饷不不多,可家中用钱的地方却不少,所以他就烦恼起了赚钱的事情。
虽然缺钱,但黎池有他自己的底线:绝不从百姓身上刮钱。所以京城水泥局的钱,黎池是不会动的。
然后位于西郊石山下,黎池私人的水泥作坊,如今也只是刚好收支平衡而已。而就是这收支平衡,也还是黎海努力经营之后的结果。
水泥这个东西,卖到民间的话,主要还是用于盖房子、平整房屋地面等,与三合土和糯米灰浆的用途差不多。
水泥是个新鲜东西,但定价却也不能比糯米灰浆的贵上太多,水泥是大批量消耗品,与单价高的奢侈品还是不同的。所以其实每袋水泥的盈利并不多,只能是‘薄’利多销。
黎池利用水泥的知名度,在京城中拉了一单业务:一个江南大富商在京城中建宅院,谈成由他们供应水泥。有了这一单大生意在,这才维持了收支平衡。
水泥作坊想要赚钱,还要再等一段时间。等水泥的真正威力,展示到众人面前之后。
……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忙碌,赵俭终于完成了地方水泥局的选址工作。
就跟织染局要建在桑麻大省一样,结合生产水泥的必须要素:水、石灰石、燃料(煤炭的运输),以及水泥用于治水的主要用途,地方水泥局拟建于大燕的三大江河岸边。
在三大江河流域定址之后,将参照京城水泥局范例,建设共计十七座水泥局,主要用以治水,防治江河决堤的水患。
不过除三大江河流域边的水泥局之外,还将在北疆边城建设三座水泥局,主要用于加固城防。
这些都是赵俭要去监督地方上做的事。
据说等他大婚之后,大约在今年入冬时节,就要出京去巡视各地水泥局的筹建。争取在明年上半年筹建完毕,后年开年即贞文二十三年开年时,烧制出一批水泥,开始用于治水。
在赵俭的上辈子里,贞文二十五年时——即是四年之后的夏天,黄河溃堤,夺淮入海!那一场水患……惨烈无比,赵俭想要阻止它的发生。
这也是为何赵俭,会如此心急地搭上黎池,并提前了十来年,‘启发‘他将水泥烧制出来的原因。
黎池并不清楚赵俭的打算,倒是发生了一件与他有关的事。
京城南部城区之中,铺成了一条水泥路。
在水泥局正式运转之后,黎池写的‘工作总结‘奏折中,提议用水泥铺一条路,让京城和天下百姓看一看。如此各地方在修建水泥局时,或可消除民间非议声。
贞文帝批复,准了。
于是京城水泥局烧制出的第一批水泥,就被用了来铺南城区的一条路。
京城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南城坊厢中,住的大多都是平民和手艺人。不像西城和东城,大多住的是权贵和富裕人家,门前街道都是青石板铺路。
南城区坊厢间的许多街道,没有人家出钱铺设,就都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整条路上都是泥坑,出门一趟回来时,必然是一腿泥泞。
四月份前后,京城水泥局放出消息,说是收麻布袋。这麻布袋也不用织得多精细,也不需用织布的好麻线去织,孬麻就可以,只要织得能装住东西就成。
两文钱一个麻袋。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南城区的妇女们立即行动起来,也不耽搁白天的正事,就每天晚上织一两个时辰,就能只出一个麻袋来,也就相当于白赚两文钱。
后来见果真有水泥局的人来收麻袋,而且承诺以后有多少收多少,就有好多妇女甚至专门在家织麻袋了。
一天织上五六个麻袋,就能赚上十来文钱。一月就是三百多文钱,比在外做力夫的丈夫赚的,也不差多少了。
后来又听说水泥局要在南城铺一条水泥路,前不久也果真来铺了。不过铺好后,他们就将路面用麻布袋盖上了,还不时往上面洒水,神秘得很!
直到今天,才将覆盖在路面上的袋子揭开。由建起水泥局的‘六元老爷‘,亲自带头揭开的!
“嚯!好长一块青石板!”
“啊呀!这么长一块青石板,可怎么抬得起?!”
“你们真是……!不是说了,这是水泥铺的路,不是青石板铺的!”反驳的这个妇人也震惊到了,虽听前不久终于准许回家来的那口子说过,但没想到真如此惊人!
一眼望去,只偶尔有一条线隔断,除此之外竟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平平整整的!这哪里是将要被他们踩在脚下的路啊?这是大人物才配在上面走的路?
这个妇人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这样笔直、平整、干净的路,看着都不忍心踩上去啊!
黎池率领从京城府衙中借来的衙役,将路面上覆盖的,装过水泥的麻布袋揭开之后,就率先踏上路面,并邀请围观百姓也上来走一走。
“还请诸位上来走一走这水泥路,告诉本官好走不好走?若有不好的,本官也好督促他们改进。”
六元老爷都请了,围观百姓再不敢推辞,纷纷蹑手蹑脚地踏上了水泥路面。
“嚯!好走!这路还不好走,那也就没有好走的路了!”
“六元老爷,这路好走!”一个小老头张着双臂,脚下小心翼翼地走了两步,“好走是好走,就是生怕把它踩坏了……”
黎池听了小老头的话,亲切地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老人家,您就放心大胆地踩!别说您一个人,就是再来十个、百个您,也踩不坏这路面。”
六元老爷竟是如此亲切!笑得又还那么好看,有些妇女不知不觉地看红了脸……
黎池这一爽朗大笑之后,气氛轻松起来,官与民之间的敬畏隔阂,也轻薄许多。说说笑笑的,好不热闹!
甚至好些妇女,还三五成堆地凑一起,说起小话来:
“六元老爷,果真如传说中俊美呢!”
“还很亲切,笑起来真好看!”
“这么好看,还那么聪明,六元及第呢!真是太了不起了!”
“对对,果然是文曲星君转世下凡的!”
……
黎池出席过南城区水泥路的竣工仪式之后,就叮嘱黎海可以加大烧制水泥的量了。该招工扩充人手的就招工,该扩大场地的就扩,不要吝惜前期投入。
随着南城区那条水泥路消息的传开,有越来越多人去亲眼见过水泥路之后,水泥的需求会急剧升高,到时赚钱的时机也就到了!
第116章
黎池借官家的广告——南城区水泥路,顺带也给自家作坊的水泥宣传造势了,效果很不错。
不过两三天,就有人到状元府来询问,或直接去西郊石山下找黎海购买水泥。购买水泥的量有多有少,有一包两包的,也有四五包的,最多不超过十包。像江南富商那样的大宗买卖,没有再碰到过。
黎海也知道,那江南富商之所以在南城水泥路还没出来时,就敢定下如此大宗的水泥,不过是看在他堂弟黎池的身份上而已。
皇帝交给黎池的几桩事,他都办得妥妥帖帖的,不管在谁来看,他都已是官场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何况看皇帝和朝廷的态度,煤炭局建起来了,如今京城到朔平府的官道上,车马粼粼,时常可见成群结队运煤炭的车队。虽民间还未能烧到煤炭,但想来是不错的。
水泥局也建起来了,且更是有在大燕土地上多处开花的样子。想必这煤炭和水泥不会是无用的,这也是黎池实打实的政绩。
既如此,那江南富商也就选择堵上一把,最多不过是损失一个宅院的钱而已,由此能与状元府搭上一丝关系,也是划算的。
不过虽然没有增加大宗订单,但小宗的却不少,积少成多也是一样。
西郊石山下的水泥作坊终于开始赚钱,黎海甚至比黎池都更高兴!他大半年都扑在这水泥作坊上,如今终于到收获时节,这种劳有所获的成就感,不可言喻,妙哉妙哉啊!
水泥作坊开始赚钱了,但就这一个作坊的产量,在分给黎海两成利润即二十五两银子之后,黎池每月最多也就能赚一百两。想靠水泥作坊一夜暴利,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要是放在以前,别说一个月,就是一年时间,能赚一百两就已经很好了。但对现在的黎池来说,依旧不够用。
不过积少成多,慢慢地多开几个作坊,也就能赚得多些了。
……
时间来到六月中旬。
历经三个多月,大燕与瀚海国两轮国书来往,其中几次讨价还价,达成了最终协议:
一,瀚海国承认自家二王子行为略有不妥,对大燕皇帝及水泥配方试验者黎池,表示歉意。
二,既二王子在中秋宴上,与黎池打赌输了,他们也就认下赌注。但是四千匹良马,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以三只羊抵一匹马,付给大燕一万两千只羊。
三,为弥补羊马转换间的损失,瀚海国再给大燕一万两白银。
其实那一万两白银,不过是借了弥补羊马转换损失的借口,行了赎回赫连舍之实而已。
黎池听了孙玉林讲完这些。对主导这次谈判的周首辅,在心中生出好感来。
周首辅这种不装大度,有得赚就赚的作风,真是爽快。
其实在中秋宴上,他两次说出两千匹良马即共计四千匹良马的赌注,本就没打算能全额要到赌注。
瀚海国虽已立国,但毕竟不比大燕这样的中原大国来得底蕴深厚,甚至到现在虽瀚海国中只有一王,实质上却还是几大部族共掌朝政。
这样的国家,不用奢想他讲‘大国体面‘,四千匹良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