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人都是岭南世家,互通秦晋之好,关系自然非同小可。见到陈智略亲自赶到,冯盎自然明白他的用意。
此时辽东军势力膨胀,已经隐隐有了称霸天下的趋势。
身为岭南群雄之首,如今又占据汉中之地,冯盎的势力自然也并非弱者。正因为如此,有人劝他趁此乱世,自立为王。当冯盎却坚决反对,似乎根本没有这野心。
旁人不太清楚,但陈智略却明白的很。冯盎自幼便颇有谋略,英勇善战,但其又是纯孝之人,冼夫人曾经对后代子孙谆谆教导,让后人牢记“维护国家一统,切勿有分裂之举。”正因为如此,陈智略才会主动自荐为使节,对招降冯盎之举信心十足。
也的确如他所料,当冯盎得知他到来的消息后,经过几次详谈后,已是隐隐表达出了投效长安朝廷的念头。不过,没想到的是,就在即将大功告成之际,李唐军居然也派出了人手,居然是李孝恭来了。
李孝恭,也是李唐军中响当当的重要人物。据说此人乃是唐王李渊的堂侄。父亲李安,隋朝时任领军大将军。其家学渊博,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在李唐军中的名气,也仅仅只次于二世子李世民罢了。
这时候,唐王李渊派出李孝恭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不过陈智略却是没有半分忧虑,冯盎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该如何取舍。若是他心存妄念,野心勃勃的话,说不定李孝恭此行还能排上用场。但以他对冯盎的了解,恐怕对方也只能无功而返了。
果然,李孝恭进来之后,当介绍到陈智略时,神色已是为之一变,显然对陈智略的来意已是了如指掌。既然长安来人,也无须多那些废话了。只是寒暄了两句,当话里行间带出一丝招降或者结盟的味道出来后,冯盎已是摆摆手,将他的话头先行阻止,淡淡的说道:“李公子,我冯家虽然出自岭南,但现在比较身为汉阳太守,这汉中之地,我却是要确保本地百姓之安危的。若是李公子能确保我汉中万无一失,自然一切好说。否则纵使说的天花乱坠,对我汉中何益?”
李孝恭叹了口气,已是明白了冯盎的立场。他本就是个洒脱的人,当即站了起身,冲着冯盎和陈智略拱拱手,道:“既然如此,孝恭告辞了!”
见李孝恭施施然走了出去,陈智略神色一凝,似是有话要说。
冯盎看了出来,微笑道:“李孝恭此人,果然是个人物。智略,暂且放过他吧,也算保全我的声名。”
陈智略脸一红,知道冯盎看出了他的用意,尴尬的笑道:“冯兄说笑了,如此人物,也是我所仰慕的。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实在是可惜的很。”
冯盎哈哈大笑道:“如此便好。不过为兄略识观面之法,这李孝恭恐怕不是个轻易放弃的性格,如今巴蜀无主,仅有寥寥几个人在勉力支撑,若是让李孝恭得手,恐怕巴蜀之地还会再起波澜的。智略,万万不可疏忽大意啊。”
陈智略倏然心惊,不错,自己只是搞定了冯盎,那也只不过是汉中之地罢了。有了汉中之地,巴蜀再不能玩出什么花样,但若是此人从中破坏,恐怕也会生出不少变数出来。
当即命令下去,将冯盎愿意投效的事情亲笔写了书信,分别带给长安朝廷和胡刀大军。这可是响当当的大功劳了,不仅将汉中收入了囊中,连带着岭南之地也必成辽东军的地盘。这一点,从冯盎对自己的态度就能窥见一斑了。
而汉中既定,那巴蜀之地,看来也是需要走上一趟了。但单靠自己的口才,恐怕还不够,于是暗中禀告长安方面,要求尽快派出特使,进驻巴蜀之地,寻求解决之道。
就在陈智略与冯盎密探之时,胡刀的军队兵进秦岭后,却是意外的碰上了一个老熟人。
当日杨戈率领辽东军出其不意的抢了潼关,李秀娘的娘子军再没了用武之地,最后经过双方交涉后,恨恨的退出了关陇地盘,由秦岭出关,准备返回太原,一力协助唐王李渊。
但到了秦岭后,李秀娘却又改了主意,将马三宝留了下来,带领当地盗匪,占山为王。她则是带着剩余人马,与族叔李神通返回到了太原府。但临走时却避开了李神通,偷偷嘱咐了马三宝几句话。
而胡刀大军所撞到的,正是李秀娘的心腹大将马三宝。但马三宝留在秦岭,却并非要与辽东军为敌,而是寻到了胡刀,与他暗中会谈,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出来后马三宝宣称就此投效了辽东军。
有了马三宝的投靠,再加上原来刘弘基的影响力,沿途盗匪无不争相投靠。
辽东军的行军速度骤然加快,不过数日功夫已是到了汉中。前行不远处就是汉阳郡了,远远的就听到探马来报,汉阳郡太守冯盎率领城中文武百官,相迎于道旁。
胡刀不禁喜出望外,没想到陈智略的动作果然够快,不过数日时间,已经劝动了冯盎,足见其大功。但到了近前,却没有看到陈智略的身影,不由多问了两声。当知道陈智略已经进了巴蜀,不禁赞叹道:“当日陈将军仗势凌人,没想到今日一见,已是变化如斯,真是不容小觑。”
汉中降了长安,随着冯盎的告示,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萧铣的耳中。
而此时,杨戈亲率大军,已是到了江淮一带。
辽东军的先锋官谢映登,已是与淮南军交手数次,对方皆战败,已是丢了不少城池。杜伏威辅公佑已是领着残兵,退到了扬州。
第339章 江淮归心
第339章 江淮归心
江淮军连连败退,但其拥有长江要塞,凭据天险策应扬州的杜伏威,与辽东军相对峙,辽东军虽然占有水上优势,但面对江淮军的顽强抵抗,若是强行攻打,恐怕损伤也不在少数。
这时候,杨戈率领大军已经缓缓赶来,见双方陷于僵局,遂命令王思晨加派水军,准备强行渡江,从后路包抄扬州。
单雄信突然言道:“大丞相,杜伏威的夫人单文英,乃是我的侄女,自幼父母双亡,与我亲厚。早年在江湖闯荡,爱慕杜伏威英雄年少,结为连理。如今正据守长江要塞,不如我修书一封,尝试劝降杜伏威如何?”
杨戈一听大喜,自然满口答应。单雄信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也知道杨戈的仁厚,当下再不迟疑,修书一封,派遣亲信家人送到了单文英手中。
单文英接到书信后,心中也泛起了思量。她也是女中豪杰,自然明白如今天下大势。遂亲自来到了扬州,面见杜伏威。
杜伏威见到夫人亲自赶来,欣喜之余,连忙询问原由。单文英遂将书信递了上去,并劝慰道:“之前,辅公佑想拥立大哥称帝,大哥却婉言拒绝,想来也是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如今之势,辽东军一支独大,若是不出意外,我断定,日后夺取天下的必定是辽东军无疑。大哥如今虽然身为江淮大总管,但世事难料,不如趁此投降了辽东军,当不失稳妥之策。”
其实杜伏威正如单文英所说,心中并没有太多的野心,这一点,从他只是自称大总管就能看得出来。此时诸方群雄纷纷称帝称王,他这个大总管可就有些独树一帜了。
杜伏威出身最为贫苦,翟让是小公务员,李密是世袭蒲山公,窦建德也算是个小土豪,而杜伏威却是不同。
他无财无势,是彻底的贫农出身。杜伏威的起义与贫穷直接有关,杜家贫无以唯生,他的好朋友辅公佑挺身而出,偷了人家的羊送给杜伏威。杜伏威不是圣人,虽然知道是贼赃,但为了生存,也就笑纳了。后来这事泄露出去,官府追查得很严,当时正是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造反,隋帝杨广情急之下,采用恐怖手段镇压,允许地方官对这些盗贼“生杀任情”,偷羊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碰到酷吏,偷一文钱就能杀头,何况是偷羊?二人惧怕之下,干脆就不当良民,扯旗造反了。那是大业九年十二月,当时杜伏威年仅十六岁。
经过一系列吞并打仗,杜伏威与辅公佑在群雄中渐露锋芒,先后战败了李子通沈法兴陈棱等豪强巨盗,建立起庞大的江淮军,也算是一方诸侯,声势赫赫。
杜伏威没有野心,但不代表他的搭档也没有野心。辅公佑心怀异志,在江淮军中的威望仅次于杜伏威,但他并不甘居下属,在江湖术士左游仙的诱惑下,辅公佑开始谋夺江淮军大权。
杜伏威也察觉出搭档的点滴异常,但他素来重情重义,对辅公佑百般忍让,并没有多加防备。正因为如此,杜伏威对辅公佑的意见很是重视,生怕一时不慎,分裂了江淮军。
此时见到单雄信的书信,再加上单文英的劝说,杜伏威已是心动,遂再三考虑后征询辅公佑意见。没想到的是,辅公佑竟然大加赞同,认为辽东军素来仁义待人,杜伏威为表诚意,应该亲自到辽东军大营之中,洽谈投降事宜。
杜伏威大喜,不顾单文英的担忧,亲自率领百余亲卫,从扬州出发,一路赶赴辽东军大营,准备为江淮军的未来前途与杨戈面谈。
行到半路,一行人马突然遭到袭击。杜伏威所带兵马不多,又没有任何防备,虽然顽强抵抗,却还是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好被义子阚陵冒死从乱军中救了出来。但身边亲卫随从皆战死当场,两人暗中躲藏起来,疗伤自救。
杜伏威遭袭,怀疑是辽东军所为,哪里还敢前往辽东军大营,待伤势好转,便一路潜行,准备回转扬州,与辽东军决一死战。
而此时的扬州城,却是陷入了混战之中。
杜伏威离去,将军中大权交到了辅公佑与义子王雄涎手中。此举也是因为单文英再三劝说的结果。
单文英对辅公佑素来怀有戒心,对杜伏威听从辅公佑所说亲身赶赴辽东军大营,更是心怀不满,于是与王雄涎联手,共同遏制辅公佑。
杜伏威离去的第三日,辅公佑暗中召集部署,将单文英与王雄涎请到了将军府上,席中突然亮出一份书信,信上血迹斑斑,竟是杜伏威的遗言。
辅公佑面色骤变,当场指责单文英乃是辽东军的奸细,意图谋骗江淮军,将大总管杜伏威骗出扬州后,暗中勾结辽东军在路上设伏,结果杜伏威当场身死,并留下遗言,让江淮军兄弟为其报仇雪恨。
单文英与王雄涎听罢,不禁目瞪口呆,将那血书抢了过来观看,依稀是杜伏威的笔体,更是茫然不知所措。
辅公佑当即下令,将单文英抓了起来,押入大牢,同时寻机将王雄涎手中大权抢了过来,号令三军,要与辽东军血战到底,为杜伏威报仇雪恨。
当天夜间,王雄涎察觉到不对,暗中派遣人手,从大牢中将单文英解救了出来,两人商议后,觉得此事颇有些蹊跷,遂召集旧部,攻打将军府,要与辅公佑当面说个清楚。
辅公佑猝不及防,再加上心中有鬼,率领心腹手下连夜逃出了扬州城,趁夜渡过长江,重整兵马,宣布单文英王雄涎为反叛。
单文英与王雄涎也误以为杜伏威已经被杀害,在赶走了辅公佑的势力后,索性投降了辽东军,扬州城头上飘起了辽东军的旗帜。
杜伏威在阚陵的护卫下,一路坎坷回到扬州,看到的却是辽东军的战旗,哪里还敢进城,暗中打探才知道单文英王雄涎已经降了辽东军,更是证实了心中怀疑,竟心存愤懑,两人偷渡长江,往江宁而来。
此时辅公佑在左游仙的蛊惑下,重新整合了江淮军,自称皇帝,国号为宋,并任命左游仙为兵部尚书。又派遣使臣,与楚帝林士弘结盟,要共抗辽东军。
让辅公佑没想到的是,在他刚登基为帝后。还不到十天,杜伏威与阚陵突然出现在江宁,顿时让江淮军无所适从,更是让辅公佑感觉到如坐针毡。
虽然单文英王雄涎的归降,也似乎佐证了辅公佑所言,但他如今已经登基为帝,总不可能再将帝位让与杜伏威,心中更是惧怕前些时候的暗中密谋加害杜伏威的事情败露,于是与左游仙策划,暗中布置,竟是要将杜伏威置于死地。
幸好杜伏威多年经营江淮军,声望无人能及,尽管辅公佑重新整合整顿,但还是有人偷偷报讯给杜伏威,告知他辅公佑左游仙已经暗中定计要对他不利,还是赶快逃命得好。
到了此时,杜伏威才明白过来,知道辅公佑左游仙才是谋害自己的罪魁祸首,但此时大权尽失,悔之晚矣。无奈下,在阚陵等一干忠心将领的护持下,连夜逃离了江宁,径自前往扬州,彻底投靠了辽东军。
半月后,辽东军以谢映登为先锋军,单雄信程知节为副手,在阚陵的引导下,率军五万,浩浩荡荡渡过长江,直逼江宁。
杜伏威与阚陵两人,原以为再无机会领兵打仗,却没想到杨戈根本不在意他的大总管身份,宣布成立新军,由原先的扬州军再加上一部分辽东军组成,由杜伏威亲自为主将,王雄涎单文英两人为副手,兵发历阳。
杜伏威兵锋所指,原本就属于他旧部的江淮军纷纷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历阳郡,与谢映登两路兵马,左右夹攻江宁。
见到辽东军来势汹汹,而盟友林士弘却是畏惧辽东军的兵势,担心引火上身,按兵不动,辅公佑亲自领军出征,与辽东军决战。
阚陵在江淮军中以勇武著称,平时负责军纪,有违反者无论亲疏一律法办,因此在江淮军内威望极高。两军对垒时,阚陵直接冲过去,摘掉头盔向对方大喝,“尔等莫非认不得我阚陵了么,哪个敢来与我交战?”
江淮军众将士本来就畏惧辽东军的悍勇,此时又见到阚陵出现在辽东军中,顿时军心散乱,甚至当场投降者,不计其数。
江淮军大败,辅公佑退守江宁城。辽东军趁势团团围困之,在杜伏威等人赶到后,城内的江淮军更是军心涣散,无复昔日之勇。
不过数日,江宁成内发生叛乱,乱军借机打开城门,将辽东军放入了城中。辅公佑在乱军中被生擒活拿,左游仙被乱军所杀。
杨戈入城后,亲自下令,由杜伏威担当监斩,将辅公佑当场处决。至此,江淮一带,尽归辽东军所有。
江淮自古为天下富庶之区也,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处於分裂状态,战争频频,加之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士民为避乱纷纷南迁,江淮和江南地区受到中原的冲击,尤以长江两岸为重,江淮间便是主要战场。
而自古以来,因为长江天险的缘故,江淮平原素来都是南方与北方的缓冲之地。对于南方而言,若是占据了江淮,无疑就是对抗北方力量南下的重要砝码而对于北方来说,只有攻占了江淮之地,才能拥有进一步统一南方的可能性。
此时,辽东军已经占据了中原,李唐军受困于黄河之北,根本无力侵袭中原。此时再占据了江淮平原,一举吞并了杜伏威的江淮军。南方诸势力无不震惊,尤其是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梁帝萧铣与楚帝林士弘,更是心中震撼。
为了共同抵抗辽东军,梁帝萧铣与楚帝林士弘互派使者,往来频繁,遥相呼应。而辽东军经过连番大战,也需要休养生息。尤其是江淮初定,辅公佑的残余势力尚存,而杜伏威等人也是初降辽东军,并没有完全归心,这时候贸然进军,若是后方生乱,恐怕就会有不测之乱了。
于是杨戈下令,全军停止不前,暂时驻扎在江淮等地各处咽喉。同时对所有投降的部队进行整编重合,力图在最短时间内将江淮势力尽数纳入到辽东军的麾下。
至于杜伏威,杨戈却是将其送到了长安,封为长乐侯,远离了江淮一带。同时却将其义子阚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