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遂人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遂人意-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夫人的眼光,池二郎觉得只要夫人不怀孕的时候,还是信得过的,丈母娘就是夫人看上的,那不是很不错吗。生出来的小舅子都是那么随心。
  芳姐这才把紧绷的情绪给放松下来,太激动,情绪话了,一着急连近亲不能通婚这事都给忘了,光膈应张家姐夫了。
  算了反正孩子们的婚事他说了算,干嘛费劲巴拉的解释近亲不能结婚的害处呀。再说了说了也不见得有人信。
  大热天的,池二郎一身的冷汗,晚上的时候,不忘了吩咐五郎还有胖哥,不许在芳姐面前替通州的二姐夫一家。
  就怕夫人再次激动。
  掰着手指头算算,顶多再忍三月,自家夫人就瓜熟蒂落了,应该就能变得睿智、冷静、温柔、可人。回复原来的状态了吧。
  可见如今的芳姐在池二郎的眼里,是多么的暴躁。不理智,不招人待见了。状况太糟糕了。
  池二夫人是个好性子的,陪着儿媳妇的时间比儿子陪着多,而且对于儿媳妇的各种反应,那都不是很在意。儿媳妇大事上从来没错过。
  昨天池二夫人也受到了他们家老爷的来信,他们九娘在夫家过得不错,有这个亲爹。亲自过去关心女儿。想来女儿的夫家,知道娘家对女儿的重视,九娘的日子只会更好。
  往日里听到管事的回话同这次的没什么区别。可自家夫君亲眼见证过的事情就让池二夫人分外的安心,闺女过得好,比什么都强,这一切都是儿媳妇带来的福气呢。
  亏得这孩子还能惦记这么一个没怎么相处过的小姑。
  池二老爷信上说了。本来闺女的日子过得也不是那么如意,妯娌排挤。下人也是看眼色行事的。侯府娘子名气再怎么大,那也是天高皇帝远不是,远嫁的娘子都有自己的心酸。
  可就是芳姐没什么理性的,不分什么节日不节日。给送去的各种东西,让九娘的夫家,不得不慎重的对待儿媳妇。就是下人们也知道。这位夫人在府上怕是一个得宠的,都开始小心起来。
  没见过谁家出嫁的娘子。因为几个破碗还特意吩咐管事跑一趟的,这还不算是年礼呢,你说这样的人家,能怠慢吗。
  礼物不在贵贱,关键是人家这份在乎的心意。人家时刻关注着出嫁的姑奶奶呢。
  池二夫人对儿媳妇能不好吗,只盼着日子时时这样才好。
  东郡的发展就是池二郎的政则,两口子心里有数,若是来年东郡还是如此稳定繁华,估计池二郎离回京城的日子就不远了。
  而且从京城得来的消息,侯府的世子如今身子真的是一日不如一日。怕是不太好了。
  对于池二郎来说侯府的种种真的不是很在意了,只是多少觉得这位堂兄的一生有些可悲,怕是这种时候,这位堂兄的亲娘还在致力于这位堂兄没能给他留下个孙子呢,
  对于定国侯夫人来说,儿子怕是就是个生孙子的存在吧。也不知道他同堂兄两人谁比谁更可悲些,若不是碰到芳姐,怕是他池二郎还没有走出京城侯府的泥潭呢。如今这些竟然已经不能在心里激起涟漪。仿若都是别人家的事情呢。已经不在意了。
  芳姐知道要回京城,即便还是来年有可能的事情,心情依然有些激荡。
  好几年没见到华二老爷了,还有没见过面的六娘。说起来他这个闺女当的不太孝顺,还把兄弟给拐在辽东好几年,他爹该多惦记他们姐弟呀,恨不得现在就攒对池二郎给圣人上折子请调回京才好。
  两人就忘了他们出来辽东的时候,那是被御史,被京城的高官们不待见,闯了祸才出来的。反倒是池二老爷夫妇对于回京表示淡淡的,有儿子孙子的地方,在哪呆着都一样。池二夫人表示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了。挺好的。
  池二郎同芳姐看着这位婆婆的样子,那真是挺呆愣的,以为婆婆盼着回京呢。
  芳姐肚子八个月,辽东的秋老虎最唬人的时候,池二郎收到了京城华府的来信。
  虽然有些纳闷,夫人的家书怎么会特意到了他的手上,还是静下来心来看。
  内容有些让人心堵。池二郎只能说来,难怪自家夫人不待见二姐夫,就是他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也不怎么喜欢的起来,太明显自家二姐夫卑鄙,告黑状了。
  祖父大人来信斥责池二郎没有管教好夫人,怎么能让一个内宅妇人为所欲为呢,尤其是指出,芳姐对待通州张家姐夫失礼在先,池二郎竟然对此事没有作为。信中没有怎么说芳姐,直说他这个男人,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把内宅治理好,按照池二郎的理解,华老尚书的意思就是说他池二郎没把嫁到他池家的华府娘子治理好。
  华老尚书信中言道,治家的各种重要性,甚至还隐晦的点出,让池二郎把他家孙女给管住了,管好了,不然回到京城,有这么一个惹是生非的夫人,他们华府那是肯定不会负责任的。
  池二郎能说什么呀能说华老尚书奸诈狡猾吗。顺便老尚书对此事做出了处理,就是让芳姐去他们池府的祠堂好生的跟祖宗们再次交流一番。
  看吧,人家的意思就是在说,芳姐即便是犯了错,也是你们池府的事情,该跟你们池府的祖宗请罪,跟他们华府没有关系的。
  这信呀,就差再说要同芳姐划清界限了,还没回京城呢,就把老祖父给吓成这样,夫人这份功力,实在够强大。
  池二郎心里腹议,这信自家岳父大人肯定不知道,不然老尚书定然会被岳父大人各种形式的摧残。
  池二郎拿着信给夫人观看,芳姐咬牙切齿:“就知道那张家姐夫是个小人,还敢告状到京城,他就不怕我把他身子不好的事情嚷嚷的家喻户晓吗。”
  池二郎:“没看到通州来信两月之后,京城的信件才到吗,可见这位姐夫是个心眼小的,防着你这招呢,人家是在二姐有了孩子之后才告状的。”
  后面跟上自己的见解:“难怪夫人不待见这位姐夫,确实不够男人。”芳姐在后面加上:“卑鄙无耻,没担当,小人行径,白瞎了我阳春白雪的二姐了。”
  池二郎默默的点头腹议,夫人说什么是什么,反正张家姐夫这事做的不够地道。
  芳姐黑着脸看着池二郎:“你怎么说,要让我去祠堂跟祖宗们打招呼吗,我可是怀着孩子呢。”芳姐不忘阐述自己的身体状况。
  池二郎作为一个好男人,作为一个特意来夫人这里刷好印象的好男人,特别男人的说道:“祖父大人都说了,要你跪的是我池家的祖宗,自然是我这个池家子孙说了算,咱们去给祖宗上柱香好了,我家夫人急人所急,心地再好不过了,跪什么祠堂呀。”
  芳姐肚子八个月,听到这话以后,一步窜过去,挂在池二郎的身上,吧唧嘬了一口:“夫君说的极是。我是池府的媳妇,自然池府的祖宗说了算,他华家过来指手画脚做什么。还做的那么理直气壮。真是岂有此理。”
  池二郎吓得心惊胆战,小心的捧着夫人的肚子:“不用这么激动,真的不用这么激动。”夫人怎么就敢蹦起来呀,孩子呀,怀到今日多不容易呀,他这个夫君比孕妇还不容易呢,必须不能激动,稳定的生下来呀。不然白瞎了他的一番功夫。(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二章 众叛亲离

  池二郎如今都不敢再想,将来要三胎的事情了,夫人怀孕实在太过让人上火呀。二胎就把他这个孕妇的丈夫给折腾够了。
  当然了怀着二胎的夫人更加不好受。不过若是孕妇能够稍微的配合一点那就真的稍微放心点了。若是夫人能够在把智商恢复正常,那就是完美了,生孩子什么的真的也不算是什么负累。可惜呀,事事都没有那么多的若是。
  芳姐心情大好,自己的眼神这是多好,才能挑到这么一个扛得住事的男人呀。不要太完美,不要太放心。
  却也没准备就这么放过张家姐夫,特意盯着池二郎给通州去信,必须让这位姐夫知道,她华晴芳是个什么存在,你当告状会管用吗。别忘了如今她可是池家的媳妇,你同华府告状,是不是舍近求远了。
  信中大意就是说这位姐夫对她的感谢,既然都感谢到京城了,怎么不见姐夫写信来感谢她本人呢。这不是舍近求远吗,难道是姐夫太客气了。
  然后表述他的感谢芳姐收到了,京城的华府已经把这位姐夫的感谢,给传递过来了,芳姐表示很不必如此费心。顺便让这位姐夫来点实在的,没感觉到他感谢的诚意,难道通州张家都是嘴皮子上的把式吗。
  当然了信是池二郎写的,语气肯定要委婉的多。不过芳姐还是致力于把意思表达清楚,不用太过修饰,这位姐夫实在让人想要踹两脚。
  池二郎在信的结尾,表达了作为池府目前的当家人,对于夫人的各种支持。帮助他们是应该的,姐夫不必客气的同夫人的娘家在表达谢意了。两口子一致对外,表达了对这位张家姐夫的各种鄙夷。相信张家姐夫看到信,会有自己的感受的。
  对于京城吗,芳姐对于祖父那是真的不想再好了,一句话,你都不让我跪华府的祖宗了,你还大老远的管我池家如何。你不觉得管的宽吗。就差问候一句。您老闲的蛋疼呀。她能把这话放在肚子里面不问出去,那是给亲爹面子。
  顺便把华老尚书信件付给自家亲爹过去,凭什么呀。我还委屈呢。
  给亲爹面子不等于,不跟亲爹告状不是,我可以把怨气咽下去,不过该出的气得讨回来。
  华二老爷看到亲爹的亲笔书信。没别的反应,含着眼泪。在书房给亲爹跪了。
  怎么能这么对待他华家儿女呢,闺女做错事,他这个当老子,愿意一力承当。帮个芳姐认错,顺便人家华二老爷还要去祠堂跪着,替自家孩子忏悔呢。
  动静弄出来的不是一般的大。华老尚书想要含糊过去都不成呀。
  华老尚书黑着脸。看着二儿子抽风作死。那真是心情太不美好了,心里恨得咬牙切齿的。倒霉孙女干得好事,竟敢把他的亲笔信给寄回来。这不是诚心的想让他华府父子不和吗,家宅不宁吗。
  想想糟心孙女,那真是从小就不是一个好鸟呀,就是他老人家想要收拾这丫头都得慎重考虑一番,这丫头还击起来,从来都是惊天动地的,没看到如今的段氏都会老家猫着去了吗。没看到冯老御史如今都是御史上大夫了,孙女还不是给他华府当继夫人呢吗。林林总总这些事,都是他家糟心孙女折腾出来呀。想想都心塞。
  当然了作为祖父还带点心寒。这丫头对这个祖父同对这些外人,可是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呢。
  说起来也是他大意了,没想到看着不错的孙女女婿,竟然如此不济,这么重要的书信都给女人看到,书房那是摆设不成,齐家治国,这侯府小儿在东郡折腾出来的政则都是假的吧。他凭什么治国呀。
  不容老尚书想的太多,这个糟心的儿子,华二老爷一把眼里一把鼻涕的哭诉:“爹您怎么能如此对待芳姐呢,那孩子如今还怀着身孕呢,看到这信该当多痛心呀,再说了那张家小儿也是个不知道礼数的,芳姐一片好心,给他研医治病的,怎么就能够做出这种小人行径的事情呢,简直就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徒。若他不是我华家的女婿,儿子定然第一个收拾了他。能容他至此,那是给大哥面子,不愿意让二娘为难。再说了二娘如今能够一切顺遂,不说都是芳姐的功劳,那也是芳姐这孩子对姐妹够关心呀,您怎么能如此对待芳姐呢,不说安慰她倒也罢了,竟然还罚他跪祠堂,还是跪的池家祠堂,您让芳姐在夫家该当多为难呀。”
  声声入耳,字字啼血呀,自家儿子给圣人上书折子的时候,若是感情如此丰沛,该当多好呀,偏偏儿子这点功底,都用在倒霉的孙女身上了。
  华老尚书气的鼻如今子冒烟:“他为难,她要是为难,这信就不会再你的手里了,给我起开,放心你闺女过得好着呢。”
  人家在池府混的那是风生水起的,没听人说吗,如今的池家二房可是把持在他这个孙女手里呢。这话京城的人家都已经传遍了,说他华府出来的娘子好本事呢。就差说他华府娘子霸道娶不得了。
  虽然有定国侯府的人在里面兴风作浪,可也有一定的事实在里面不是。华老尚书那是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孙女在你夫家会难做。憋屈的看着自家儿子,难道这话儿子就一点都没听到过吗,怎么说得出口呀。
  华二老爷:“那是芳姐孝顺长辈,得长辈喜欢,作为小辈让长辈愿意维护,作为妇人得夫君敬爱,儿子为了有芳姐这样的娘子而骄傲,咱们作为长辈,作为外嫁娘子的娘家人,不说给孩子撑腰,好歹也不能给孩子拖累呀,您写这封信,母亲知道吗。儿子自问没有做过大逆不道的事情,儿子那么多年就芳姐这一个孩子在身边,就是芳姐对父亲也是孝顺。敬重的很。您这么做,真的伤了儿子的心了。”
  华老尚书这次咬牙切齿的,合着逆子还敢威胁他不成,再说了五郎同六娘,那是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呀,合着在糟心儿子的眼睛里面,还就芳姐一个闺女了。这是人话吗。让孩子听了不得惹祸呀。
  老尚书都不想跟儿子掰扯这点道理,让他自己将来糟心去吧:“老夫这信写的如何,你有异议。”一言堂。就这么定了的意思,威逼,全是威逼。
  华二老爷就不知道他爹还有如此不讲理的时候,竟然直接来横的。那么霸道的不许给孩子讲情:“儿子不敢有意义,儿子就是替芳姐不公。芳姐嫁给邵徳都有了胖哥了。还在为了咱们华府嫁出去的娘子操心费力呢,怎么就不能得到父亲的维护认可呀。白瞎了芳姐为了华府姐妹的一片心意。我儿委屈,为我儿不值。”
  华老尚书被儿子这话堵得脸色青白,一双好牙口都要磨平了。不能跟混蛋的二儿子讲道理。只能心里暗骂大儿子做事不靠谱,你说京城华府这么大的门户,护不住你闺女呀。非得大老远的去辽东那破地方,眼里还有他这个祖父吗。这不是诚心的给他添堵吗。
  若是没有辽东两口子这么插一竿子。他老人家能被儿子给问的这么郁闷吗。
  可不都是大儿子不会办事吗。
  话说回来,若是二娘回了京城,他老人家这个身份摆在这里,还真就不见得能够有芳姐那孩子做出来的事漂亮,还解气。
  老尚书被儿子堵了,面子上抹不过去,甩袖子走人了。
  华二老爷为了闺女那是一定要折腾的,然后抽风的每日都去跪祠堂了,人家就不起来,撒赖的行径呀。父子两人杠上了。
  华三老爷的不知道什么事,去劝老尚书不要在罚二哥了,毕竟二哥都有姑爷的人了。
  连老妻都过来给二儿子说情,2说老尚书越老心越狠了,怎么就不给一把年岁的儿子留点脸面呢,动不动就罚儿子跪祠堂呀。
  老尚书那个郁闷呀,是我罚的吗,是我老人家让他去的吗,能说倒霉儿子在撒赖吗。能说糟心儿子自己个愿意吗。
  华二老爷跟老爹较劲,就是不起来,顺便还把信给华三老爷的看了,对于侄女的行为,华三老爷的表示不能认同。对二侄女婿太挤兑了些。
  话说回来,若是自家三娘五娘碰上这事,遇上这么一个侄女的话,那必须支持呀,有这么一个姐妹在,他闺女还能多分保证呢。啥事都怕轮到自己头上,侄女婿虽然可怜,可更可恨呀,换成亲姑爷,华三老爷的肯定自己撸胳膊上,给闺女出气,还用什么侄女呀。
  这事吧大哥做的不地道,直接就把张家给干趴下了,还让四娘惹人做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