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签好合约之后,钱淑兰想了想道,“我在广州这边买了一处房子,粮食就放在那边。麻烦你跟我们去拿吧,以后也请你们多多照顾着点。可别让别人给占着了。”
  这年代因为房子比较紧张,有许多人家因为各种原因没法留在城里,房子成了空屋,就会被人白白占用。到了文革结束就成了老赖。
  “行!没问题!”
  钱淑兰带着这伙人到张招娣的那所房子。
  昨天晚上,她趁着老四离开了,就独自跑到过来,把房子重新打扫了一遍,然后把空间里的粮食放了进去。
  谁知道他们刚走进巷子口,就看到三个男人正趴在那边撬门。
  钱淑兰心一跳,大步上前呵斥,“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撬我家的门?”
  因为房子里堆了许多粮食,钱淑兰特地把自己之前买的大铁锁锁上,为此她还专门加了封印,只有她才能打开锁。
  正在撬门的三人听到这声叱骂,立刻转过头来。
  一个大概二十七八岁的男人朝老太太轻蔑地扫了一眼,“这明明是我家的房子,怎么成你的了?”
  听到他这么说,钱淑兰总算是弄明白了,这一家三口就是张招娣的前男人以及两个儿子。
  在三人面上瞅了一圈,那个年纪大一些的肯定就是成方永了。长得确实细皮嫩肉的。说他三十都有人信。
  剩下两个倒也长得很白净。对这三人,钱淑兰是一点好感也没有。
  她侧头对后面的小八说,“你去帮我请街道主任过来。”
  小八立刻答应,转身就跑去找人。
  三人见他们去喊人,面上却并不害怕。成方永的大儿子成文才梗着脖子道,“你去找人我也不怕。这明明是我家的房子。”
  钱淑兰瞅着他这副色厉内荏的样子,一点也不想跟他废话。
  没过多久,街道主任就过来了。
  看到成方永和他两个儿子在这儿,立刻明白前因后果,忙向他们解释道,“张姐已经把这房子卖给这位老太太了。”
  钱淑兰瞅准时机把自己挎包里的房产执照拿出来给他们看,“看到没?这房子已经是我的了,你们再敢撬门,我就去派出所告你们入室抢劫!”
  成方永脸色一白,原本就文弱的身体顿时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他抖着嗓子,显然气得不轻,“她怎么敢!这可是我家的房子!”
  成文才握紧的手背上青筋暴起,朝街道办主任不满地道,“这明明是我家的房子被卖了,却不通知我们,这是哪家的道理!”
  街道主任奇了,“你家的房子?你们不是把你娘抛弃,入赘到谢家了吗?”
  成文才被他的话噎住,尴尬得脸都红了。钱淑兰走到他面前,皱眉冷声叱责起来,“我不管你们家的事。总之我买房的时候,房产执照上明明白白写的是张招娣的名字。我可不认识你们,你们赶紧离我家远点,要不然我们家丢了什么东西,我就算到你们头上。”
  三人被她气得不轻!
  于是拉着街道主任到一旁问,像这样私卖房子算不算违法?
  街道主任摊了摊手,“如果你父母没离婚,张姐这样做的确是不对的。可这房子是你父母离婚后才卖的,她就不算违法。你们就算告到派出所去,也是占不住理。你们就认了吧。”
  听到这个噩耗,三人全都耷拉着脑袋。
  虽然他们已经入赘到谢家,可谢家分到的房子实在太挤了,所以他们就把主意打到老宅这边来。
  原以为他娘已经没了,可谁成想她居然这么狠,直接把房子给卖了。
  二儿子成文武见要不到房子,就打起了房款的主意,朝街道主任急切地追问,“那我娘人呢?我去找她算账!房子明明也有我的一份!凭什么我没见到一分钱!”
  成文才也赶紧附和。
  街道主任可是收了张招娣的东西的,自然不能把事情告诉他,“我也不知道啊。听她说好像要去北边。你们得有的找呢。”
  三人气得不轻。
  在钱淑兰的催促下,三人也不敢多待,耷拉着脑袋走了。
  钱淑兰再三感谢街道主任的帮忙。
  等送走了街道主任,钱淑兰才开始掏钥匙开门。
  进了院子又把堂屋的门打开,不大的房子里堆满了粮食。
  “这里全是玉米,这次有点少,等年底的时候,我还能弄到更多。到时候我运过来。”
  三人却是一脸石化,这也叫少吗?
  这起码得有二十袋吧。一麻袋起码有两百斤,这里就有四千斤了。
  “粮食我先给你们!但是我要的东西你们可得给我好好办。”
  三人立刻答应,“行!”
  把钥匙交给吴世昌,钱淑兰就直接出了房子。
  没两天,第三期展销会也结束了。
  钱淑兰从项红军和刘广吉那边买了衣服和鞋子。
  第二天一大早就直接出发了。
  她和王守仁是开着拖拉机回去的,自然不能空车而回,后面除了十四桶柴油,就是衣服鞋子。
  还剩下许多空隙,钱淑兰就趁着王守仁去灶房拿干粮的时候。
  直接跟他说,她要去弄些粮食运回去。
  对此王守仁已经接受得很坦然了。之前无论他怎么劝,他娘就是不肯放弃做黑市这条路。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壮着胆子帮她望风。
  很快,钱淑兰就弄回了三麻袋粮食。用装满衣服和鞋子的大麻袋盖着,倒也看不出来。
  两人沿着马路行驶,天热的时候就停下来休息。
  中午的太阳太毒辣照在柴油桶上很容易会发生爆炸。
  这天中午,钱淑兰终于找到一棵大树,两人吃着干粮就着咸菜,喝着军用水壶里的凉白开。
  微风拂面,倒是让这燥热的天气多了一丝凉意。
  她眺望远方,发现很远的田野里有许多大人孩子。
  孩子们拎着破竹筐子,手里拿着木铲子或是木棍子挖野菜。
  看到他们的车停在马路上,一个个全都围了过来。
  瞅见钱淑兰和王守仁居然吃着馒头,全都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
  钱淑兰打量着这几个孩子,发现他们一个个全都是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她又朝田野里看去,金黄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可那些干活的人像是一个个被上了发条似的,慢悠悠的。
  天气这么热,如果不赶紧把稻子收回去,稻穗就会枯萎,落到地上,一颗颗捡起来就会很麻烦。
  这收稻子可不像收红薯,想要偷几乎不太可能。
  先不说这些泥有多干,就是他们每个地头都有民兵把守,顶多也就是偷一把揣在自己口袋里吧。
  所以这些人干活并不积极。
  看着一个个眼巴巴瞅着自己的孩子们,钱淑兰心中叹息不已。
  这些孩子能不能撑过饥荒还是个未知数呢。
  钱淑兰指了指一个孩子手中的竹篮子,声音温柔,“你们这野菜似乎很好吃的样子,不如我跟你们换吧。”
  虽然同情这些孩子,可钱淑兰却不打算让他们白得好处,这样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也没好处。
  小孩子都纷纷瞅自己竹篮子里的野菜,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真的能换?”
  野菜这东西毕竟不是主食,如果没有油和盐精炒,根本就不好吃。关键是还吃不饱。哪有粮食实在,能饱肚。
  “可以!”
  这些小孩子们全都手舞足蹈起来。
  “你们排着队吧。我按照野菜重量跟你们换。”
  于是野菜多的孩子得到了两个馒头,小的只能得到半块馒头。
  一时间倒把钱淑兰准备的干粮换了个干净。
  王守仁一开始也不反对他娘做好事,可眼见着干粮全没了,他不由得有些急了,“娘,咱们吃什么?”
  钱淑兰笑笑,“不用担心。前面就是镇子,有家饭店,娘请你去吃好吃的。”
  王守仁放下心了。
  只是他突然想到自己待的那个村子,人人都能吃大米饭,可这些孩子却饿成皮包骨头似的。
  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上了车,王守仁突然道,“娘,我之前去过一个生产队,他们生产队里人人全吃白米饭。天天还能吃上一顿肉。咱们能不能也搬过去?”
  钱淑兰白了他一眼,“你傻啊。就算他们能吃饱饭,咱们也不能去啊。咱们在王家村有社员们照应着,到别的地方去,人生地不熟的,多孤单呐。而且今年正军也上小学了,等他小学毕业还要上初中,上高中,乃至上大学。你怎么能为了吃好的,就把儿子的前途给葬送了呢。”
  一番话说得王守仁面红耳赤。
  钱淑兰却不打算放过他,不把他的念头打消了,谁知道他不会带着孩子跑了,“还有正国,等他中专毕业之后就能留在城里有份好工作。你可不能犯糊涂。”
  王守仁一听也是,忙不迭地道,“娘,是我想差了!”
  钱淑兰拍拍他的手臂,“咱们村也不差了!天天都能吃鸡蛋,顿顿都能吃饱饭,比许多生产队已经好太多了。”
  “是!娘!”
  到了镇上,才四点多钟。钱淑兰说话算话,直接把拖拉机开到饭店门口。
  她之前就跟黄牛换了全国粮票,所以走到哪都不用担心吃不到饭,如果饭店还开着的话。
  两人点了两碗素菜面。不是不想吃肉,而是压根没有。
  上了桌之后,钱淑兰才发现这面有点少啊。
  七寸大的白瓷碗里,几乎有一大半是汤,面只有一小半。
  看来这国营饭店也要开不下去了。
  因为上面发不出来干粮了。
  钱淑兰就把车厢里的一袋粮食打开,从中拿出十来斤,请老板帮着做成馒头。
  拿了粮食的饭店老板却是直勾勾地瞅着那三麻袋粮食。
  “大姐,你那粮食卖吗?”
  钱淑兰瞅了一眼王守仁,他立刻会意走到前面望风。
  “大兄弟,说实话我这也是高价弄来的。大老远运过来的,你确定要?”
  他们这饭店虽然是公私合营的,可食材也是由国家供应的,他每个月都有口粮,所以从来没有买过黑市粮。他约莫听人说过黑市粮食很贵,几倍都算少的。
  可他不买不行啊,从半年前开始供应越来越少,没有食材,他手艺再好也卖不出东西。这饭店已经快要开不下去了。如果倒闭,他上哪找工作?他年纪一大把,哪个用人单位肯要他。所以他就打起了黑市粮的主意。就算贵一点,他每天只要卖出十碗面,总能支撑下去。
  “多少钱?”
  “玉米粉和面粉一块钱一斤。大米一块五。”
  饭店老板不知道这个价钱怎么样,想要讨价还价,让她再低一点。
  可钱淑兰却咬死了就是这么多。
  没法子,饭店老板只能买下来。
  他只要了玉米粉和面粉,大米太贵买不起,他就没要。
  钱淑兰收了钱,拎着刚出锅的热馒头,和王守仁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
  因为天气的缘故,他们在路上一共花了三天三夜才到达王家村生产大队。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们刚进村就看到大家伙正在用卡车装运竹筐等物。
  看来这是要运往广州去了。
  这边交货地点必须是广州,哪怕再远都得运过去。
  王守泉正在指挥着社员们绑麻绳,“一定要绑结实些,千万别松松垮垮的,要不然很容易出事。”
  正在指挥的王守泉一回头就瞅见钱淑兰对着他笑。
  忙迎了过来,“三婶子,你可回来了!”
  钱淑兰拍拍他的肩膀,“你先忙着吧。我们先回去了。”
  王守泉立刻点头应是。


第148章 
  看着快到家门,钱淑兰心情格外复杂。每次回来,家里总会有许多事情要等她处理。真是累得慌。
  她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胸口,一副要上战场的架势。
  王守仁瞅了见,笑道,“娘,这是咱家,你干啥要一直端着。”
  钱淑兰白了他一眼,“我是长辈,得要有威严,当然得要端着些。”
  到了家门口,屋里人似乎听到拖拉机的声音,忙迎了出来。
  今天是周末,不仅仅只是上学的孩子出来迎接了,还有王丹娜和小梅也回来了。
  钱淑兰指挥着孙大琴和李春花把一麻袋的大米搬回去。
  钱淑兰从挎包里把衣服的条子拿出来,让王守仁把衣服鞋子和柴油送到仓库那边,去找会计王立贵领钱。之前买衣服和鞋子的钱是由她先垫付的,当然要领回来。
  钱淑兰跟着其他人进门,给孩子们分了些糖果,就轰他们出去玩了。
  她抬头瞅了一眼发现周雪梅居然没出来。
  “雪梅呢?”
  她话音刚落,小桃就从门外冲进来,一进屋就听到钱淑兰的问话,忙满脸喜色地报喜,“奶,我有两个小弟弟了。我娘生了双胞胎。”
  钱淑兰‘啊’的一声,从凳子上站起来,“真的啊?”
  小桃与有荣焉地笑眯眯地回道,“是啊,奶,我娘正在给小弟弟喂奶没法过来,她让我过来跟你说一声。”
  钱淑兰一迭声地应,“好,好!”
  说着,也不管其他人,忙走了出去。
  瞅着婆婆急切的小身影,孙大琴和李春花面面相觑,皆是叹气,看来她们要失宠了。
  王丹娜跑上前扶着钱淑兰的胳膊陪她一起去。
  到了隔壁,小桃在前面忙把侧面房子的院门打开。
  周雪梅住的这间屋子是半敞着的,所以她一抬眼就看到婆婆进来了。
  “孩子呢?”
  周雪梅忙把正在吃奶的孩子递到钱淑兰面前。
  小家伙裹着□□,大口大口地吃着,瘦弱的红黑的脸蛋上还嫩嫩的,值得一提的是小家伙头发乌黑发亮,紧紧贴着头皮。
  而另一个小家伙,正睡得香香的,像只小奶狗蜷缩在床上。
  “好!不错!”钱淑兰生怕吵醒另一个孩子,压低声音笑道。
  周雪梅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你继续喂吧!有啥想吃的就跟娘说,千万别亏着自己和孩子。女人做月子可是很重要的。”
  听着这么暖心的话,周雪梅立刻点头,笑得合不拢嘴,“谢谢娘!”
  钱淑兰带着王丹娜从房间里出来,心情格外的好。
  这下子老四两口子再也不会闹啥幺蛾子了吧?光挣奶粉钱就让两口子无暇他想了。
  回到家里,孙大琴正在灶房做饭。李春花正在洗衣服,小梅在帮她压水。
  其他的小孩子全都跑出去玩了。
  虽然现在还是吃大锅饭,可依旧是一天只吃一顿,下午的那顿就是自己吃的。家家户户都藏了粮食,所以也没人有什么意见。
  钱淑兰坐下之后,王丹娜瞅见她娘脸上有些汗,便拿起蒲扇给她扇。
  钱淑兰问起两个孩子的出生时间。
  王丹娜也是昨天才回来的,听到她娘问,便笑着回答,“听说娘走的第二天,孩子就生了。大嫂和三嫂也是刚刚到家,正巧碰上四嫂生了。幸亏有大嫂三嫂去找产婆,大姐帮忙烧水,要不然还真是不好说。这孩子足足早产了半个月。生的时候可是遭了老大的罪了。”
  生孩子就是一道鬼门关,钱淑兰心有余悸,“那就好。平安无事就是福。”
  她又问,“给产婆送谢礼了吗?”
  “送了,娘你不是已经把房间的钥匙给大嫂了吗?她给拿了五斤红薯,产婆高兴得不得了,直夸咱们家大方呢。”
  钱淑兰点了点头。
  她侧头看向王丹娜,之前一直忙着收红薯,种红薯,然后忙秋交会的事情。她这才想起自己似乎好久没过问王丹娜的感情问题了。王丹娜今年都十八岁了,再不找婆家就成老姑娘了,“对了,你和郭明德怎样了?”
  王丹娜脸上笑容渐渐收起来了,打扇子的动作停住了,微微低着头,用脚尖在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