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是不是能少交一点儿?”荣娘满脸的无奈神色,又把铜钱装回了钱袋子中。
这会儿。
凶恶的大汉,帮闲的五个青年男子一瞧这样。
凶恶大汉一伸手,把那荣娘装着一千五百钱的钱袋子,直接就是抓进了手中。大汉还是说道:“记着,你还欠咱们行脚行会五百钱。”
“明天把欠的钱,送到行脚行会的会栈去。要是晚了时间,算你的利息。”
凶恶大汉提着装了一千五百钱的钱袋子,领着五个帮闲的青年男子一起离开了。望着六个人离开的背影,荣娘这会儿,心头憋了一口火。
辛苦一天。
荣娘挣来的大半银钱,就在那钱袋子中。
至于荣娘另外攒起来的,那是收藏在了身上的小荷包中。不过两个碎碎的小银块儿。可以说,今天卖豆腐的银钱,别说挣。连本钱都被这个所谓的行脚行会给收拢走了一部分。
晚上。
荣娘归家后,把这事情跟亲娘赵春讲了。
“行会的钱,咱们交吧。”
赵春花对女儿荣娘劝道。
荣娘想了又想,说道:“不成。”
荣娘摇头,她说道:“这事情不算完。娘,咱们去李大娘那儿,去问一问这事情。若能托人说合一二,就算是交行会钱,也看能不能少交一些。”
一年交所谓的行会钱,得交了二万四千钱啊,真是太黑心了。
“咱家还剩点豆干。给李大娘提去。”荣娘起身,把今个儿还剩下来一点儿,没卖掉的豆干是搁了小篮子里,准备做为登门拜访的礼物。
赵春花这会儿,也是同意女儿的主意。
于是,母女二人一起出门,去房东李大娘家寻问了行脚行会的情况。
房东李大娘家在汇水井巷子的胡同口。她家是一座二进的宅子。李大娘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说了亲事。
荣娘从亲娘赵春花的嘴里听说了,李大娘家明年就要添丁进口。李大娘的儿子婚期已经订下来,明年会迎了新媳妇进门。
第18章
荣娘和亲娘赵春花到了李大娘家时。
李大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母女二人。当然,出了家门时,荣娘一直是少年的装束。这会儿,李大娘笑说道:“快,进屋里坐坐。”
“谢谢大娘。”荣娘谢了话。
这时候,荣娘自然把小篮子里的豆干,往李大娘身前递过去,说道:“一点心意,大娘莫嫌弃。”
“太客气了,来大娘家坐坐,哪用得着提了东西来。”李大娘话是如此讲,可对于荣娘提来的豆干,李大娘还是笑纳了。
进了堂屋。
三人落座后。李大娘准备去烧了开水待客。
赵春花忙是拦下来,道是登门来,是有事情想请教一二。这时候,肯定是正事要紧。开水嘛,哪时候有空闲的功夫了,再喝不迟。
李大娘见荣娘和亲娘赵春花态度坚定着,也不坚持去烧了开水。
这洛都城里,用水不花钱,可烧水的柴却是要花钱买的。哪怕不贵呢,这年年月月的下来,也是一笔数目了。
荣娘把今个儿遇上的事情,讲了一遍。
着重的就是讲了行脚行会的事情。主要的,荣娘还是想打探了,这行脚行会的背景。
“这钱肯定得交。”
李大娘听完荣娘的话后,给了这么一个肯定的答案,她说道:“小买卖,连个小摊位也没的行脚小贩,洛都城里管了收行会费的就是行脚行会……”
“这钱若是不给,不光是行脚行会的打手会找麻烦。真是闹大了,官府是会站了行脚行会那边的。”
李大娘的话够直接了。
荣娘哪还听不出来啊,行脚行会的背后就是官府的背景。
“可这钱也太多了。我这一天的买卖豆腐的行生,连着本钱在内也才一千五百钱左右……”荣娘满面的为难神色,她叹道:“这一月就在两千钱,咱家若是给了,怕一月下来就是白辛苦一场。”
李大娘见着荣娘那等苦色,又瞧着赵春花这时候接话,道:“大娘,你在洛都城生活了一辈子,肯定有门道。还望你多多提点。”
李大娘笑了,她道:“要说门道,还得我儿清楚。”
说起儿子来,李大娘就是满面的得意。
荣娘当然清楚,李大娘得意的原由。
李大娘的丈夫是洛都城的捕头,那是有衙门正式的编制的,月月有俸禄。
嗯,在一次捕盗中,不幸运的因公职受伤过逝。
随后,李大娘的儿子就是补了差事。当然,不是补上了捕头的位职。别瞧着捕头是一个小吏,可这也是热乎乎的位置呢。
若大一个洛都城,几十万的人口,有正式编制的小吏,也就几十号人手。
想想这几十万人,就靠着这么几十号人手管理?能管的过来吗?更何况,这几十号人手里,不全是武职的捕头,还有文吏一类的文职。
那么,捕头忙不过来如何办?
没关系。
在捕头的身后,还有一群小跟班,也就是临时工。俗称:白役。
何谓白役?
就是白干活,不给钱的差事嘛。
白役,在衙门里是没有俸禄。不过,真披上了官府的皮,还能没钱挣吗?
官字两张口,衙门要创收。
这简直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这事情若麻烦到李大哥的头上,会不会太麻烦大娘你家了?”荣娘顺嘴儿提了一句。在心头,荣娘特明白,她和亲娘来之前就已经有过一二商量。
这事情肯定还得靠着李大娘的儿子说合一二。
洛都城,这般大的几十万人口的大城啊。这等地方,势力盘根错结的。
荣娘母女想安生过日子,肯定也就得慢慢的融进了这一个圈子里。这一回,行脚行会来收钱,也许就算是洛都城底层人民的势力的一种试探?
荣娘哪怕再不愿意,她更得明白。
人想活得舒坦,到哪儿,就得适应哪儿的规距。
除非……
你有改天换地的本事。若不然,凡是不合一个地方规距的人?
下场通常都不会太美妙。
夕食时分。
李大娘的儿子归来了。
李大娘把儿子让进院子后,就特能说的,把荣娘和亲娘赵春花来此的目的,说了一个通透。
李大娘的儿子叫李广厚。
李广厚在衙门里做白役,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披上了一层官皮,这自然是威风有的。
“萧小哥,行脚行会收了你一千五百钱,可给了你行会的小旗帜?”李广厚问了一句。荣娘苦笑,道:“没行会的小旗帜,倒让我明天去行会的会栈再补五百钱,说是交晚了,就算我利息钱。”
“这事情得托给李大哥说合一下。”
荣娘说了这话时,向亲娘赵春花使一个眼色。
赵春花一瞧这般样,就是递了一个荷包给在场的李大娘。李大娘一收拢了荷包,笑呵呵了。
“广厚,你瞧瞧,萧家就租赁着咱的屋舍。咱两家关系深厚着,邻里之间,你能帮忙的,多帮忙一把啊。”李大娘对儿子李广厚说了此话道。
李广厚什么样的人?
在衙门里早锻炼出来了。这一瞧李大娘捏了荷包的动作,就是心头有些数儿。
李广厚这会儿说道:“两千钱,一个月。这是行会规定的数,肯定不能少。”
“不过,咱明天随你一起去会栈,行脚行会收了你的钱,那行会的小旗帜得给。”李广厚望着荣娘,意有所指的说道:“有这小旗帜在,表明了你这买卖得了衙门的认可。”
“以后容易省事儿。”李广厚这般讲了。
荣娘听出了一些潜台词。
行脚行会的钱,八成里面有衙门里的干股啊。至于有多少?
肯定是衙门吃肉,行脚行会喝汤。
若不然,李广厚不会对荣娘讲,有行脚行会给的认证,衙门就是认可这等话。
“既然李家大哥,你这般讲,肯定是有道理的。咱听你这明白人的话,明天就去补了五百钱。”荣娘给出的态度也明确。
要做生意,得依了当地的规距。
要讨生活,就得给衙门和行脚行会银钱,能如何?
荣娘没本事开罪了衙门里的人。这世道啊,衙门里的人要多黑,有多黑。能避开些,就避开些吧。
这一晚。
从李大娘家归来。
回了自家租赁的院子,荣娘对亲娘赵春花讲道:“娘,这算下来,咱们每个月的营生,倒是有些紧巴了。”
两千钱,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在洛都城生活。
荣娘和亲娘赵春花没一间屋,没一亩地,她们母女二人就靠着这豆腐活计挣一点儿小钱,做了日常的花销。
若真省,倒能省下来的一点攒着。
可这等日子,又辛苦,又劳累,起早摸黑的,攒得数目太少了。毕竟,每一个月的租赁院子的费用,这是绝对省不掉的。
“能攒些钱财的。”
赵春花对女儿荣娘笑着说道。
荣娘在心头暗暗算了算。她决定再每日多做些豆腐,再多走些路程,再多走些胡同巷子,总之,加大豆府的销量。
如此,一年应该能多攒些钱财了。
升平九年,过去了。
升平十年,春,三月初一日。荣娘满了十周岁的生辰。
荣娘的个头,哪怕有了劳动的辛苦呢。她还是长高了,她如今的身高已经跟亲娘赵春花相当了。以荣娘的估算,等着她年纪再大些,铁定是要超出了亲娘的体量许多。
就是荣娘生辰这一天。
赵春花领着女儿荣娘专门去了一趟内城。
去了刘府的角门,又是给门人送了红包,然后,才是递了话头。
当然,不是递给了百明苑的主子。荣娘和亲娘赵春花的牌头,可不敢那般的大。这话,是递给了王嬷嬷的儿媳妇春柳的。
春柳来见了荣娘和亲娘赵春花。
赵春花送了春柳一双自己亲手做布鞋。尔后,才是拿出了东西来。
“这是奴婢专门给主子们做的东西。不贵重,就是小小心意。今个儿,大姑娘过生辰,后日三少爷过生辰……”
赵春花把礼物递给了春柳,说道:“哪怕出府了,奴婢和女儿这心里头,也是记着主子们的恩。春柳,这礼物拜托你转交给王嬷嬷。求王嬷嬷瞧着合适不合适,呈到了主子们的面前……”
“若不合适,便是算了。”
赵春花脸上倒是平静,她浅浅笑容说道:“奴婢这心头,就这点子念想。”
赵春花讲得情真意切的。
春柳也就是应了。
尔后,荣娘和亲娘赵春花留下礼物,就是离开了。
出了内城,回家的途中。
荣娘问了话,道:“娘,您是不是更喜欢刘府内的那种生活?”
“府里有府里好,外面自然有外面的好。”赵春花恬静的笑道:“娘这般做,总是想着给你留下一条退路……”
荣娘一时间,有些明白过来了。
“娘,其实不必如此的。”
荣娘不想看着亲娘把态度摆得低到尘埃里,那让她觉得,她鼓励亲娘出府来的用意,全然就是在利用了亲娘的母爱。
“我往后,会攒更多的钱,一定让娘过了好日子。”这时候,荣娘在想着,她也许应该更努力吧?
卖更多的豆腐,攒更多的钱财。
第19章
春,三月。
洛都城发生一件大事情。
灾民北来。
非是天灾,而是人祸。
北面的大秦朝廷已经被新的大魏朝廷夺走了江山社稷。不管哪朝哪代,一个皇朝兴起之时,总是朝气蓬勃的。
同样的,一个皇朝最巨有扩张欲望的时候,也大半是在开朝之初。
大魏朝,非是汉人治理的朝廷。
大魏朝的国族是大晋朝未曾南难迁时,一统天下十三州时,大晋朝开朝之初在大晋皇族册封之下,从漠北草原入了漠南草原生活的蛮人。
后来。
大晋朝廷南迁,北面的大秦朝廷崛起之时,大魏朝的国族就是大秦皇帝手下的打手,一直为大秦皇室立有汗马功劳。不过嘛……
一旦大秦皇室式微之时,大魏朝这等习汉文,用汉制武器的马背民族,自然就是噬主了。
大魏朝的国族,立国之短。这等时候,行于四方的自然是武力。
大晋朝,在大魏朝的国族眼中,就是肥肉,而且还是一块在嘴边伸伸头,就能连皮带骨吞进肚子里的大肥肉。
升平十年。
春。
大魏朝的国族部军南下。大晋朝的北疆重镇,徐州城失守。
过了徐州城,淮南路以北之境,全是一马平川。所以,大晋朝目前守住的就是淮南路的淮南水系,以及淮南路的山川要冲之地。
大魏朝想南攻,大晋朝想苟安。
这等情况之下,遭灾的只是平民百姓。豪门大族早是有些风声之时,已经南迁而走。于是,洛都城一时之间,人满为患。
黄帝阴符经曾讲: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在这样一场动荡之中。
哪怕是生活在洛都城的荣娘和亲娘赵春花母女,她们二人的生活也是被影响了。
首先,洛都城的粮价上涨了。
其次,租赁屋舍的价格也是上涨了。
当然,荣娘的豆腐生意倒也是越加兴隆起来。毕竟,南迁而来的,除了豪门巨户,还有许多小富之家。至于灾民什么的?
那些身无分文的人,早被拦在了洛都城外。
荣娘只在卖豆腐时,听了一些进洛都城投靠亲戚的南迁小门小户人家,讲了灾民的可怜。那又如何呢?
荣娘帮不了谁。
荣娘目前讨生活,想独善其身,都算得勉强支持。毕竟,荣娘和亲娘赵春花虽然小有积蓄,可她们母女在洛都城的生活,还是如浮萍一般。
入夏后。
洛都城的天气非常热起来。
荣娘这晚归来后。
用了夕食。
荣娘就开始泡豆子,把手头的杂事料理好后。荣娘沐浴一回,又是洗个头发。
在院中纳一纳凉,擦干了头发。荣娘跟亲娘赵春花也是聊起天来。
“娘,我打算卖一阵子豆腐后,看一看光景如何?”荣娘说了这话后,又道:“要不然的话,咱们搬家南迁吧。”
荣娘会这般讲。完全是因为她探听了一些消息。
那些消息里讲,跟大晋朝廷打仗的北面蛮人,都是凶恶成性的。烧、杀、抢、掠,简直就完全是那等草原上的野蛮人作风。
总之,大晋朝廷失陷之地,不光是富户得遭灾,百姓也是落不得一个好字的。
特别是这时代的军队,常常在攻陷城池前,若遇抵抗的话,往往有屠城的习惯。
荣娘听到那些听来的消息,背后冷汗就是蹭蹭的冒。
至于荣娘为何起了想法,想搬家南下?
那是因为大晋朝廷建立都城的地方,还在更南边的建业城。那里有一条天堑大江,守护了南方的土地。
南北风土不同。
中原大地,北人善马,南人善舟。
大晋朝廷南迁后,对于水师这等利器,还是打造的非常利害。至少,荣娘在遂歌大姑娘身边时,听过女学先生讲课时,就是夸赞过大晋朝廷的水师。
想来,能被那般夸,又是国之重器,再如何还是有些真本事的。
“搬家?”
赵春花听着女儿的话后,连连摇头。
“荣娘,咱们哪有那般多的银钱?”赵春花说这话时,是苦恼的。她觉得女儿许是多想了。瞧一瞧,如今的洛都城多繁华热闹?
而且,洛都城又是淮南路,最是城高城坚的地方。
这大河以北的大晋朝廷疆域,就没有哪座城池比洛都城更加能安稳了。
“往南边去,一路上的花销太大了。”赵春花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