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两人你来我往,说了一堆,互相像是碰了下眼神,彼此心知肚明的样子。
万历爷稍微沉了眼色,对张公公说:“朕的地盘,不记得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在这里进进出出的,更何况把朕的地盘当花园逛。”
张公公一听急忙磕了脑袋谢罪,接着,跑出去让人轰人了,将不相关的人,全部轰出了院外。
鲁仲阳趁着张公公赶人的机会,急忙把碗里余下的五个汤圆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一样,全收进肚子里,连那碗汤,都喝的干干净净,一点不剩。因为接下来可就没有时间可以吃汤圆了。
皇帝那是靠在了软榻上,靴子脱了,着白袜的腿搁在了榻上,一个小太监走上来,给他两条腿上轻轻柔柔,刚柔并济地按着,一边观察皇帝的表情那力道是轻了还是重了。皇帝一会儿舒服地是要打起盹儿,眯着老眼,对鲁仲阳招招手。
把吃完的汤圆碗交到张公公手里,鲁仲阳按照皇帝的指示,走到了皇帝身边,小声答应:“皇上——”
“朕知道,朕全都知道。”万历爷的声音像是云间漂浮那样,一丝遥远,不知道是不是在做梦了。
鲁仲阳的额头上清晰地粘上了一颗圆滚滚的汗珠。
皇帝忽然间大睁眼睛,望到窗外那一片漆黑的夜色,眉头皱紧,接着,一条腿拨开给自己按摩腿的小太监。
小太监诚惶诚恐退下去,跪在地上不敢动。
张公公进来一见,直接把那小太监赶出了门,再走到皇帝身边说:“皇上,李大人去了护国公府。”
“什么时辰去的?”皇帝问。
“约半个时辰前。”张公公谨慎地答,“貌似没有被护国公府赶出来。”
“李大人一个人去的?”皇帝再问。
张公公答:“李大人好像是为华婉仪的事儿,到护国公府找隶王妃求情。”
李大同是不是为了给李华找救兵去护国公府,这屋里的人几乎都心知肚明。
皇帝发出一丝不明其意的朦胧笑意,两只眼看着鲁仲阳的老脸,说:“隶王妃真是一个有趣的人,是不是,鲁仲阳?”
“臣不过是个官,不敢随意地说护国公夫人的话。”鲁仲阳十分谨慎地说。
“那你与朕说说,你与隶王妃同是大夫,你认为隶王妃的医术如何?”
“隶王妃的医术,自然是在臣之上的。只要看隶王妃给大皇子治好了臣都束手无策的病。”
“也对。”万历爷点了下脑袋,“隶王妃从来没有让朕失望过。”
后面这句话意味深长,其他人都不敢答声。
宫里的打更子声,像是在声明已经到几点钟了。敬事房的太监,端着银盘子进来,一如惯例,是跪下恳请皇帝翻牌子。
万历爷的心情,似乎在看到盘子上那些牌子的一刹那,心情不太好了,皱起眉头说:“朕今晚哪儿都不去,让后宫今晚全自个儿歇着吧。”
“皇上——”敬事房的大总管只好硬着头皮,老生常谈地规劝,“皇上,皇上哪儿都不去的话,回头奴才也很难回复福禄宫。”
“福禄宫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儿能管得到朕这儿了。”万历爷一时气话,露出了端倪。
敬事房的人一瞬间呆了。张公公赶紧扶起那大总管,扶到门外小声说:“你是傻的吗?没听见皇上刚才那话儿?皇上还在恼着静妃和华婉仪的事,一时半会儿是肯定消不了。”
“这,这,我知道——”敬事房的人,一时半会儿,一样是没有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皇上刚才说什么了?不是对后宫发脾气,是对太后发脾气吧?
再有,福禄宫出事了?
万历爷一气起来,所有事情涌在心头上,是很难平息,手心捂着胸口咳嗽。鲁仲阳赶紧走上来给他拍背顺气。过会儿,万历爷缓了口气,说:“朕这个脾气,多少有点像太后,所以,从小,先帝一直让朕注重修身养性。朕废过太子,没有错,但那是情非得已。朕一直是对太子说,读书为先,养性是最重要的。”
鲁仲阳一字一句听他说着,伴君这么多年,虽然说伴君如伴虎,不过让他坦言的话,他会说,其实万历爷算是很好的一个君王了,对待家人臣子都已经够厚道了。
“太后那个性子——”万历爷的话一打开匣子,喋喋不休地往下说,“朕一直告诫过太后,不能急,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会儿,这些话,反而朕登基前,太后一直告诫朕的。但是,太后等朕登基以后,反而一直心急了。明明偶感风寒的病,要养一个星期才能好的病,太后非要猛药重药,三日之内必然要好。朕都知道,正因为如此,太医院里,除了刘太医,张院使,哪怕是你鲁仲阳,都是不想服侍太后的。”
鲁仲阳喉咙里哽咽一声,难得有皇帝如此体谅臣子的。
“那天,隶王妃对太后建言的时候,你在场,也听见了隶王妃的话。”
“是,臣都听见了。臣以为,隶王妃的话不是不可取。不过,臣也有想过,太后一直喜欢偏执一些,恐怕隶王妃的建言不见得比药有效。”
“是药三分毒。隶王妃是个有良心的大夫。”
鲁仲阳忽然猛打了个寒噤。当他那只眼睛,抬头时,刚好能看见皇帝的眼睛突然像发出狼嚎的光一样,他猛退一步,跪了下来。
万历爷把头直接枕在了玉枕上,凉凉的声音吐道:“你给朕说说,她是知道多少事情了?”
“臣想——”鲁仲阳说,“臣想,可能她会从上次护国公给臣传的那个口信开始推想。”
不知有多少人记得,那还是在万寿菜比赛的时候,李敏从徐掌柜那里得知,恐怕有一批药材鱼龙混珠,混进了皇宫里的药房。这事可大可小。基于此,李敏告诉了自己丈夫。朱隶选择告诉了鲁仲阳。
可是,这对夫妇肯定当时没有想到,那批药,是鲁仲阳进的。而且,在早之前,这种事儿,太医院干过很多回了。不是当事人不知道,这点肯定的。因为,太医院虽然说是朝廷命官,为朝廷做事的官员,可是,说到底都是皇帝的臣子,皇帝的走狗。皇帝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只能做什么。
这样的事,其实每个人都猜得到,同时,每个人,却最容易疏忽掉这样理所当然的结果。因为,在大家的想法里,这个治病救人的机构,本就该是最纯洁的,最公正的,谁能想到会变成被皇帝指使下制作毒药的人。
打一开始,王兆雄私自为自己外甥女谋划,给太后做安神丸的事儿,鲁仲阳早就知道了。因为,王兆雄为以防万一,拿的是太医院里的药材,让太医院里制药的师傅来做。正是李华这份愚蠢的建议,给了皇帝一个可乘之机。
万历爷早等着李华把安神丸制作了送给太后,太后或许不信李华,但是,终究会信他皇帝。可是,一旦出事的话,无论太后,或是其他人,都只会把质疑的矛头对向李华,而不是他皇帝。因为说到底,安神丸是李华做的献的,不是他皇帝。
对老母亲下毒手,这种不敬孝的事儿,他万历爷怎么可以做出来?哪怕做出来的话,也必须是,偷偷摸摸的,谁也不知道的,连罪魁祸首的替身都一并先准备好了。
要说万历爷对太后一点感情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瞧,之前,李敏建议太后不要吃安神丸了,改吃肉吧。他万历爷不是在旁边附和说好吗?这下,万历爷给太后下毒要害死太后的罪名又能洗的一干二净了。
所以,倘若不是知道了这一切背后那个终极秘密的人,谁又能想到,这一切,都是皇帝所为。护国公府里的大堂里
李大同坐在地上犹如呆头鹅一样,一直发着呆,他像是摸到了皇帝的什么秘密,但是,又想不清楚,为什么皇帝想杀太后。
为什么?
万历爷对太后一直很尊敬的。为什么要杀太后?太奇怪了。想杀太后的话,万历爷可以早就动手的,何必等到现在。
李大同这样想,那就是太小看这回事儿。
皇帝杀母这样的大事,倘若被历史学家知道了,记在史书上,那是遗臭万年,万历爷一生的清誉必定毁了。如此重大的事儿,只能是选择天时地利人和,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来进行。
因此,皇帝一步步精心设计,准备杀老母的念头,绝对不是一时的冲动下才有的,是预谋许久的。
那么,皇帝为什么突然想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下毒手呢?
说到皇上杀人,说来说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皇帝的皇位受到威胁的时候。只要记住这一点,皇上杀什么人都好,都是有理可推的了。所以千万不要说皇帝那是有着皇权以后可以乱杀人,毕竟,皇帝杀人是最不容易的,因为天下所有眼睛都看着皇帝为什么杀人。皇帝杀人要是说不过去,被天下诟病,变成昏君,轻则记录在史册,重则引起民众反抗,朝廷覆灭。
道理这样一推,之前李敏和大皇子朱汶说的那些话,正是事实。皇帝没有理由去杀大皇子的亲生母亲孝德皇后。因为孝德皇后是病死的。
只要想想,皇帝其实想杀自己的皇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随便一个借口给孝德皇后安个罪名,废后,抓起来,行刑,一切理所当然,结束了。何必那样大费周章,去让孝德皇后得病最终才把孝德皇后弄死。
不,这样做不是皇帝的作风,皇帝根本不需要这样麻烦去做这样的事。万历爷或许不是一个冷酷的人,但是,后宫女人众多,又是身为帝王,终究注定是个薄情的人。废后,不废后,只在一念之间,何必想那么多。
所以,做得出兜一圈子才把孝德皇后害死的事儿,只能是后宫里头的女人做的。只有女人,会使得出这样阴险的兜圈子的手段。只因为,她们的权力不够皇帝大,不能随便说杀就杀谁。哪怕是太后都是如此。谁让她们身为女人是身在男权的社会里?
这样说的话,害死孝德皇后的人,是当今的皇后孙氏了吗?没错。孙氏本来是众人想着对孝德皇后下手的头号嫌疑犯。毕竟那会儿,除了大皇子,二皇子朱铭是第二号皇位继承人,大皇子一垮台,得利的,肯定是孙氏和朱铭。
或许放在以前,李敏肯定会和大家都这样想。可是,在孙氏一而再再而三对她李敏示好,并且表示出压根儿与她李敏没有恩仇矛盾的时候,再仔细一想,像孙氏这样聪明绝顶做事谨慎的人,怎么可能做出去谋害孝德皇后让自己和儿子变成头号嫌疑犯的事。正因为自己的嫌疑最大,更不可能轻易去做这种事。或许,孙氏有这个图谋的心,但是,也绝对不敢。
孙氏做事的聪明,在这次给太子妃治病上面,再次显出了端倪。孙氏是个非常能忍耐的人,情愿自己不动手,一直忍。因为孙氏知道,宫里,总是会有人忍不住,比她先出手的。
或许孙氏是在后宫里做了不少事情,比如说,操控后宫一些低级的嫔妃能不能怀孕。可是,杀一个人的事儿,孙氏还真是谨慎到了极点。倒不如说,这是孙氏在后宫混了这么多年依旧人气爆棚,到哪儿人缘都很好的一个制胜法宝。
孙氏都没有动手杀害孝德皇后,恐怕后宫里其他的嫔妃,更没有理由去谋害孝德皇后了。剩余的那个,敢对孝德皇后动手,并且,不怕被追究为嫌疑犯的人,只剩下了福禄宫的那位主子了。
这点结果,绝对是有理可依的。只看,大皇子朱汶回来以后,皇帝和太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皇帝对大皇子依然是那种毫无愧疚感的心胸坦荡,因为,孝德皇后压根都不是皇帝杀的。太后,对大皇子问长问短,十分关心。一个老祖母关心自己的孙子,本来无可非议。可是只要追寻太后过去宠孙女绝对多过宠孙子的历史,可以看出,太后对大皇子的这种关心过度,绝对是不寻常的,不对劲的。
皇帝这招可算毒辣了,把大皇子安放进了太后的福禄宫,名义上是顺从了太后想关心大皇子的意思,看着太后怎么一步步露出自己犯罪的痕迹。
见到自己的大孙子病好时,太后却不高兴了,一心只顾着不能治李敏的罪。表面上,像是太后和她李敏怄气赌气,可是,实际上,要不是那一夜她李敏的丈夫冒险去宗人府与她一起坐牢,太后是有这个心思在那晚上就此在宗人府里把她李敏干掉的。
太后这哪里是为了一个小小的赌气赌约,与她李敏怄气到这个份上。太后是什么人?经历了多少后宫的腥风血雨走过来的人,能有这样的小气?太后杀人,和皇帝一样,胸怀大志,只有当对方危及太后身份地位乃至太后性命岌岌可危的时候。
那么,什么时候起,她李敏让太后心生起杀机了?
“我娘没有秘籍。”
“什么?”李大同的脑瓜里,可能正想着莫非是徐晴那本所谓的宫廷秘籍冒犯了谁,结果李敏突然一句斩钉截铁的否认。
李敏看着李大同慌张和无措的表情,冷笑一声:“我娘哪来的秘籍?徐家人都说了,说我娘,连徐家的秘籍都不贪图的人,怎么可能真有什么秘籍自己藏着掖着?”
“你和徐家人在一起了?”李大同站起来瞪着她,“所以,徐家人告诉你,要为你娘报仇是不是?”
“我娘被人所害,这个仇理所当然要报,所以,我怎么可能再入宫为杀害我娘的凶手治病?”
大夫也是人,不是圣母玛利亚。她李大夫不是那种什么人都救不明是非,心肠软到一塌糊涂的人。她李大夫是个嫉恶如仇的。
“你说是太后娘娘杀了你娘,证据呢?太后娘娘为什么杀了你娘?”
“李大人,你是知道太后娘娘害死我娘的事,这个事实已经很显然了。”
“可是,太后娘娘没有理由害死你娘。”
只能说,这个李大同抱了最后一丝幻想,希望这些全都是误会。仁慈的太后,怎么会对一个手无寸铁的草民大夫下毒手?徐晴是一介草民,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太后的地方。
李敏,倒是不介意现场踩断李大同最后这一根稻草,吐道:“因为我娘,被孝德皇后召了去,结果,无意中,应该是得知了太后的秘密。或许是说,太后这个秘密,可能是我娘揭穿的。”
“什么意思?太后能有什么秘密,会被前皇后知道?”李大同只感觉不可思议。在后宫里,皇后的地位不能高过太后,皇后怎么可能去和太后争,怎么想着去和太后争。孝德皇后怎么想到做的这事儿。
“父亲知道皇上那会儿废太子,废掉东宫事儿,都是在孝德皇后死了之后,对不对?”
没错。李大同回忆起,那时候,是都在孝德皇后死了之后。本来,皇帝拿不拿皇后的娘家开刀,并不需要一定等到孝德皇后死后。这样只能意味一件事,皇帝是在孝德皇后死了以后,发现了什么秘密,才会借此机会同时拿皇后的娘家开刀。孝德皇后的娘家那会儿是被皇帝安了逆贼的罪名,诛杀九族,一家几百号人口,无一生还,极为惨烈。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皇帝会突然对皇后娘家下这样狠的毒手。除非,皇后的娘家可能握住了皇帝的什么把柄。毕竟京都的军权一直掌控在皇帝手里,皇后的娘家权势再大,没有军权,其实也没有办法搞叛变。
“王爷。”李敏顿时沉了声音,说,“妾身之前无意中接触的那本医案,现在看来,才是那传言中我娘拥有的秘籍。皇上,恐怕在妾身初现医术开始,已经盯上了妾身了,生怕我娘给妾身留下了什么东西,毕竟,在皇上看来,妾身的医术只有是我娘传给妾身的。”
李大同依旧听的是一头雾水,不过没有关系,伴随护国公一个眼神,进来的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