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田种良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药田种良缘-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晓瑜走进去,四下打量了一眼,满意地点点头,“这书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给爹办公刚好合适。只是这些书架有些陈旧了,以后得了空,请镇上的木匠重新做一组来,总不能什么都用包有为剩下的吧,那也太沾染晦气了。”

    丁大庆道:“我还没完全适应,至于书架什么的,那都是小事儿,后面慢慢来,眼下最要紧的,是你提出来的流水席,丫头坐下来跟我说说细节吧,我也好给县令写张折子,到时候林大人问起来,我才能跟他解释其中关键。”

    杜晓瑜点点头,坐了下来,把摆流水席的目的和意义细致地说了一遍。

    虽然丁大庆早就听胡氏大致说过了,但如今听到杜晓瑜本人亲自解释,还是觉得心潮澎湃,连连叫好。

    杜晓瑜莞尔一笑,“这么说,爹是没有任何意见了吗?”

    丁大庆想了一下,“桃源镇没多少人,这流水席的桌数可以再减减,一桌八个人的话,安排下来没几桌人。”

    杜晓瑜不赞同,“一桌八个人太多了,咱们摆席,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看看,不管他们是无家可归的乞丐,还是没有挣钱能力的老人小孩,又或者是士农工商最底层的商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所以为了体现‘尊重’这两个字,咱们就得把每一桌的人数再减减,每桌人少,桌数一多,给镇民的印象才会深刻。

    假如咱们包下酒楼前的那一段摆桌,爹你觉得是十桌排场大,还是二十桌排场大?”

    “那当然是二十桌排场大了。”丁大庆道。

    “这就对了。”杜晓瑜挑眉,“咱们要的就是‘排场大’,好让他们都知道,这位新任镇长有多关爱照顾老人小孩和乞丐这样的弱势群体。

    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咱们首先就要做些和包镇长在任时不一样的事情提高关注度,摆宴席请客吃饭这种事,稍微不注意就会变成蓄意笼络,尤其咱们还请了商户,若只是单纯地吃顿饭,上面难免会觉得爹刚上任就大肆拉拢,有不轨之心,但如果咱们以‘促进税收’为名,请那些交税及时,税款又多的商户吃饭,完了还给人颁发一‘模范商户’的匾额,那么别说县里,就算是传到了知府大人的耳朵里,他老人家都不会觉得您有错的。”

    丁大庆听罢,拍掌叫好。

    杜晓瑜笑问,“这下,爹没有什么疑问了吧?”

    “没有了,都弄清楚了。”丁大庆十分欣慰,如果申请被批准,按照杜晓瑜的计划实施,那么不难想象,几年以后的桃源镇会繁荣成什么样子。

    “爹没事的话,那我走了。”杜晓瑜站起身走了出去。

    胡氏婆媳还在厨房里忙活,她本想去帮忙的,才刚走到后院,就被傅凉枭叫住了。

    杜晓瑜四下扫了一眼,确定没人才压低声音,“在这儿你也敢说话,就不怕暴露吗?”

    傅凉枭道:“匾额的事,我能帮你。”

    杜晓瑜问:“怎么帮?”

    傅凉枭莞尔,“以楚王的名义,亲手题‘模范商户’四个字。”

    杜晓瑜惊得瞪大了眼,“真的吗?”

    如果那块匾额是楚王殿下亲自题的,就等同于镀了一层金了,自然比林县令题的高贵百倍,到时候那些商户还不得为了这块匾额争得头破血流,而争得匾额的关键是纳税,这可是能让丁大庆做出政绩来的好东西。

    只是,“不对啊,你这么做,岂不是直接暴露自己身份了?”杜晓瑜不同意。

    “只是暴露我在渔阳县的行踪,暴露不了身份。”傅凉枭眸光幽幽一转,“我帮你,是有条件的。”

    “那也不行!”杜晓瑜还是不同意,“我还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呢,可不想因为你的暴露引来灾祸,匾额的价值,低一点就低一点,只要有价值就行了,我不想你冒险。”

    “筱筱这是在心疼我吗?”傅凉枭唇角微扬,那背着天光对她笑的模样,感觉整个世界都要融化了。

    杜晓瑜心跳加速,嘴里却倔得很,轻哼着别开头,“谁心疼你了,我只是不想让那些不相干的人来打乱眼下这份安定的生活,你可别自作多情。”

    傅凉枭好笑,“行,你不同意,那我不题就是了,不过呢,林县令到底官阶太低,那块匾额由他经手的话,价值不算太大,这样,我让知府题,匾额的价值便能再高一些。”

    杜晓瑜心中大喜,“那太好了。”

    “筱筱,我说过,我有条件的。”他的声音略微暗哑了一些。

    杜晓瑜止了声,不想让他看到自己那轻易就羞红的脸,背过身去,嘀咕道:“我已经答应了静娘,成婚之前都会遵守男女大防的,你可不能引诱我坏了规矩。”

    傅凉枭一听这话,再次轻笑出声,“规矩的姑娘呢,是不会胡思乱想的,你都没问我什么条件,就主动想到那方面去了,可见你脑子里成天装着不安分的事,嗯,筱筱不是个矜持的好姑娘呢!”

    杜晓瑜一跺脚,转身瞪着他,“你套我?”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从来只有她占口头便宜的份,可是一到他跟前,她就屡屡被调戏,想想真是气得吐血。

    傅凉枭不置可否,言归正传,“我是想让你用你的医术把我‘变成’正常人。”

    杜晓瑜脑子转换快,顷刻就明白了傅凉枭的意思,“你是说,让我告诉所有人,是我医治好了你,从今往后,你要在所有人面前开口说话?”

    “聪明。”傅凉枭赞赏地看着她。

    “也对。”杜晓瑜颔首,“老是这么偷偷摸摸地说话也不好,万一不小心让他们听到了,到时候咱们反倒解释不清楚,那我找个机会让所有人都知道你被医治好了,这样以后我也不用跟你说话之前还得四下看看有没有人才敢开口了。”

    在镇衙里吃了顿饭以后,丁文章、廉氏、杜晓瑜、傅凉枭和程锦绣几人就回白头村了,而丁大庆也很快动身去了县城,把流水席的相关事宜写在折子上让林县令过目。

    林县令看过之后大为赞赏,“丁镇长不愧是丁案首的生父,这手段就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

    “林大人,这些可不是小民想出来的点子。”丁大庆急忙道:“这些是小民的干女儿杜晓瑜提出来的,小民只是替她来县里申请罢了。”

    林县令愣住了,“杜姑娘?你确定这些点子全是她想出来的?”

    “是。”丁大庆郑重点头,“否则凭着小民这点脑子,哪能思虑得这么周全。”

    “人才啊!”林县令一边赞叹一边惋惜,“这位杜姑娘,要是个男儿身该多好。”那样就能入仕途为国效力了,一桌流水席都能摆出这么多名堂来的人,不敢想象在其他事情上到底有多让人惊艳。

    “好,太好了。”林县令把那道折子看了又看,最后激动地站起身来,“这件事,本官同意了,不过,本官觉得有必要跟知府大人通通气,所以流水席的事,你只管安心回去准备就是了,至于匾额,肯定会在你开席之前准备好送到桃源镇去的。”

    丁大庆心中欢喜,“小民谢过林大人。”

    林县令想到杜晓瑜,心中赞叹不已,难怪楚王殿下会看中她,这样的一个奇女子,放在哪都是会发光的,就算不是楚王,将来也会被其他更具慧眼的人攥到手里去。

    林县令亲自把折子送到府衙去给知府大人过目之后不久,曹知府也收到了楚王密报,让他尽快做出那个匾额来。

    曹知府不敢耽误,题了字就马上让人赶工。

    前前后后也就五六天的时间,匾额就到了镇上。

    丁大庆这才把即将摆流水席的消息散出去,一时之间,整个桃源镇的百姓都沸腾了起来。

第160章 、杜晓瑜的威望,丁大庆动怒

    除了摆流水席,另外还有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曹知府将会在摆宴当天亲自到场给被选中的模范商户颁发匾额。

    为此,镇上不少商户这几天积极地拿着账簿去镇衙对账,就连拖欠税款的那些家也不知从哪弄了银钱来补上。

    总而言之,丁大庆这位镇长为了核对税款,忙得饭都没时间吃,接连几天熬夜,眼圈熬得通红,胡氏心疼不已,却又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

    与此同时,杜晓瑜那边也开始动作了。

    趁着药田里不需要怎么照管,把长工们都叫来粮仓,又把村里其他闲着没事做的妇人请过来帮忙剥玉米,剥出来的拿去磨成细面,筛了皮一袋一袋装起来。

    有妇人好奇,问她,“小鱼儿,怎么突然搞这么大阵仗,是不是又有什么大喜事儿了?”

    说完,其他妇人都一脸八卦地望着她,那意思不言而喻。

    如今杜晓瑜身上最可能的喜事,自然就是跟定亲已久的阿福成婚了。

    杜晓瑜有些无语,怎么一个个的这么八卦,她当了地主,让她们都能吃饱饭,如今一个个撑的没事做回过头来扒拉她的私事?

    杜晓瑜顿时有种养了一群白眼狼的感觉,但脸上还是勉强笑着,“的确是喜事。”

    妇人们一听,一个个互相交换了眼色。

    杜晓瑜装作没看见,说道:“你们要是能加快些速度三天之内把这些玉米都给捣腾完,到时候我再告诉你们是什么喜事。”

    妇人们心中犯起了嘀咕,这玉米可都是纯手工剥的,足足有大半个粮仓,三天之内,就算是把手都给剥出血来她们也做不到啊!

    杜晓瑜光是看看就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话锋一转,又说:“当然了,早做完有早做完的好处,我一向是不会亏待勤快人的。”

    杜晓瑜的“大方”,在整个白头村那都是出了名的,从来不拖欠长工和临工的工钱不说,每逢年节还会发节礼,要么给白米和其他口粮,要么直接给银钱赏金,总之,给她做过事的人都说只要她一天是地主,他们就给她上一天的工,绝不怠慢。

    而她说出口的话,从来没有不兑现的,向来谨言慎行,言出必行。

    杜晓瑜既然说了早做完有好处,那就一定会有好处。

    妇人们顿时打起了精神,一个个动作比刚才快了不少,边干活边唠嗑的那几位见别人都开始加速,她们也不敢出声了,埋头认真干活。

    杜晓瑜看到这一幕,心下十分满意。

    三天后,在全村妇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粮仓里的玉米全部剥完也全部磨成细面了。

    杜晓瑜这才把丁大庆要摆流水席的事说了出来,让他们谁家有老人小孩的都可以去登记吃酒席,还说这几天捣腾的粮食就是准备发给镇民的。

    乡邻们一听,一个个兴奋得欢呼不已。

    今年干旱,粮商们坐地起价,原来只要十文钱一斤的细面,已经涨到了二十文,肉价更是高得离谱,饶是跟着杜晓瑜干活挣了些银钱的那些人家也买不起细面,更别说大米了,只能靠玉米面烙饼子搅玉米糊糊来填肚子。

    如今不用过钱买,东家给他们发免费粮食,谁不高兴啊,这一高兴,干起活来是越发的卖力了,动作迅速地把玉米面扛到那边牛车上去。

    杜晓瑜扫了一眼,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光是玉米面就装了上百袋。

    白米和小米在收的时候已经碾了壳筛了糠,这会儿只需要直接搬到牛车上去就行了。

    杜晓瑜走进粮仓,见土豆也还剩的多,干脆让人一块儿装袋搬过去,这林林总总地加起来,堆得满地是,十辆牛车还拉不完,跑第二趟。

    杜晓瑜也跟着去。

    镇衙里是没有太宽敞的地方堆放这些粮食的,杜晓瑜也没想着要把这么多粮食盘进去,到镇衙大门前就让人停下了。

    丁大庆收到消息,急匆匆跑出来,见到这阵势,吓了一跳,瞠目结舌过后问,“闺女,这些都是粮仓里搬过来的粮食?”

    杜晓瑜点头,“是啊,堆在仓库里的时候没觉得有多少,这一装了袋放上牛车,我才发现去年竟然屯了这么多粮食,也是时候搬出来了,否则再放下去,可不得全坏了。”

    去年粮食入库的时候丁大庆也在场,大概是粮仓太大了,这些粮食全部堆放在里面也没占到一半的位置,所以没觉得多,没想到盘出来以后会有这么多。

    丁大庆激动道:“今年干旱,很多人家地里的庄稼都被烧死了,今年注定会粮食歉收,要是有了这些口粮,应该能勉强撑到过年去,闺女,你这次可是帮了我,也帮了整个桃源镇大忙了。”

    杜晓瑜笑笑,“爹当了镇长,理应为镇民做好事,这些粮食反正放在我那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给大家分一分,也算是为远在京城的二哥积福了。”

    丁大庆道:“那我这就让你娘腾个地儿,把粮食给搬进去。”

    “不用那么麻烦了。”杜晓瑜道:“与其搬进去,倒不如现在就给镇民发放。”

    丁大庆一愣,“现在就发吗?会不会有点仓促了?”

    杜晓瑜摇头,“要是不发,镇衙里哪有这么宽敞的地方堆放粮食,再说,盘进盘出的也费力麻烦,倒不如爹现在就让人散出消息,就说每家每户,有符合来赴宴条件的老人和小孩都过来领粮食。”

    之前丁大庆去县衙的时候,林县令拨了两个得力的小吏给他使唤。

    丁大庆当下便吩咐二人尽快把消息传出去。

    那二人是在县衙办惯了差事的,做起事情来迅速利索,不多会儿,就有成群结队的老人小孩朝这边走来,有的手里拿着布袋,有的提着竹筐子,有的背着背篓。

    杜晓瑜已经让人把每一种口粮都打开几袋来。

    丁大庆在一旁支了桌子,来一个登记一个。

    杜晓瑜发放口粮是按照人头点的,不管你一家有几个老人和小孩来,每个人给一斗白米,一斗小米,一麻袋玉米面,一麻袋土豆,大豆、荞麦以及其他口粮则少一些,每样只给几斤。

    来领粮食的众人万万没想到会发这么多,一个个面面相觑过后,终于有个小孩站了出来,抬头看向杜晓瑜,用稚嫩的声音问她,“姐姐姐姐,我们能不能回去叫上爹娘来帮忙背呀,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这么多粮食,我们搬不回去。”

    杜晓瑜听到“姐姐”两个字的时候,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看向说话的孩子,孩子与团子差不多大,长得虽然没有团子可爱,但这股机灵劲儿让她觉得很喜欢。

    微笑着点点头,杜晓瑜道:“当然可以,口粮发了以后,就是你们全家人的了,你想让谁来背回去都成。”

    那孩子高兴地咧了咧嘴,“谢谢姐姐。”

    杜晓瑜目送着他跑远,继续发放粮食。

    有那孩子打头,后面的很多孩子都回去叫上自己的爹娘来背粮食。

    那些农户听说这粮不是公家的,而是白头村那位小地主自己的屯粮,一个个感动得不行,纷纷上前来,要给杜晓瑜磕头谢恩。

    杜晓瑜而今不过十五岁,哪里受得住这样的大礼,急急忙忙冲出去把人给扶住,说道:“给大家放粮是因为今年干旱了,家家户户地里的庄稼都长得不好,镇长担心你们吃不上饭,我呢,就是顺便做做好事而已,你们只要记住镇长体恤镇民的大恩就行了,不必跪我,怎么说我也是个小辈,断断受不得这样的大礼,会折寿的。”

    被她扶起来的镇民激动道:“早就听说杜姑娘心地善良,常常济弱扶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今年干旱得厉害,就我们那村儿,连河水都快枯竭了,一大村子人全指着村头那口井,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