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心里嘀咕,不会真叫他来只是为了下棋吧!
不过林清还是坐在棋盘的另一边,然后太子把棋子都捡回笼里,两人直接一人执白一人执黑下了起来。
下到一半,太子就叹了一口气,说:“叫先生来,其实是有件事想和先生商量一下。”
林清听了点点头,他就知道太子这么忙,不可能只找他下一盘棋,就说道:“殿下请说。”
“先生也知道,最近父皇很是看重孤,再加上如今父皇年纪大了,朝中有不少大臣甚至重臣纷纷向孤示好,虽然因为太子不应该擅自结交大臣而没接,不过孤也都大多以礼相待,所以和大臣们处的也还不错,结果,最近有不少大臣常常在孤耳边提家中有适龄女儿,或孙女的事,孤本来想不接的,可其中有些不乏是朝中重臣,”太子说到这,看着林清。
林清听了,皱了下眉,说:“他们是打算送家族中的女子进殿下的后院?”
太子点点头,说:“不错,正是如此,孤后院按规矩,有太子妃一人,良娣二人,良媛六人,承徽十人,昭训十六人,奉仪二十四人,如今孤后院只有太子妃一人,所以有不少家中有适龄女儿孙女的大臣,难免动了心思。”
林清听了,手中的棋子都惊的差点没夹住,脱口而出:“这么多!”
太子看着林清的表情,不由有些好笑,说:“先生这就惊讶了,这些还只是有位分的,孤还没给先生说没位分的呢!”
林清听了咋舌,这么多,难怪不少大臣盯着。不由笑着对太子说:“想不到太子殿下如今竟是香饽饽了,这么多大臣赶着想做殿下的岳父大人。”
“好了好了,先生莫要取笑,”太子连忙说:“先生快帮孤想想,孤正纠结这事呢!”
林清看着太子,说:“这种事,殿下有什么好纠结的?”
太子叹了一口气说:“说句实话,孤想了想,无论纳不纳,都有利有弊,所以才一直纠结不定。
如果不纳,只怕会断了许多家族的念头,等到用的时候,只怕他们不尽心。
可如果纳了,确实能得到这些家族的拥护,势力必然大增,可同时,只怕麻烦也随之增多,毕竟联姻就是为了利益往来,有来,必然就有往。而现在孤还有一点担心的就是太子妃,晨儿如今还小,孤恐怕如果那些家族的女子真进了东宫,会对晨儿不利。”
林清听了点点头,说:“联姻这种事,本来就有利有弊,殿下能不光看到好的一面,还能看出其中的弊端,这就很好。
不过,殿下只是从自己这里考虑,还忘了一旦殿下纳了,只怕还有两位会受影响,殿下不打算先去问问他们的意见么?”
“两个?”太子有些疑惑的说:“除了太子妃,难道还有别人?”
林清看着太子,说道:“殿下难道忘了当初代王和张尚书之间的事了?”
太子听了一惊。
林清接着说:“殿下要是只是纳一个侧妃,哪怕是良娣,,也不打紧,毕竟一个家族,势力终究有限,可殿下只要开了这个口,只怕以后就收不住,殿下的后院按规矩位分不下有六十,殿下想想,这六十位侧妃要都是朝中大臣家的女儿,殿下觉得,陛下会不会受影响?”
太子手中夹着的棋子一顿,然后放到棋盘上,把林清的棋子吃掉两个,说:“先生说的是。”
“殿下!”林清一看到自己说话的时候棋盘上被吃了大半,赶忙护着棋盘。
太子看着好笑,说:“那先生觉得,孤不该纳。”
林清看了一会棋盘,落下一子才说:“这个臣也不能替殿下做决定,不过臣觉得,殿下最好把这事和圣上还有太子妃说一下,说不定殿下就不用纠结了。”
“这种事,说了会不会有些不妥当?”太子皱了皱眉。
林清摇了摇头,说:“有些事,开诚布公反而比遮遮掩掩的来的更好!”
第一百四十一章(一更)
林清走后; 太子想了想,还是往后院太子妃的院子走去。
太子进了门; 就听到一片请安声; 然后看到太子妃从里面匆匆的出来,见到他,忙行礼说:“殿下来了; 臣妾不曾远迎,还望赎罪。”
太子拉起太子妃,温和的说:“是孤突然想晨儿,就直接过来了,也没让人通报。”
太子妃站起来; 笑着说:“晨儿正好刚醒,正在屋里玩呢!”
太子听说自己儿子醒了; 立刻拉着太子妃进了屋子; 一进屋,就看到奶娘正抱在怀里的儿子,走上前,接了过来。
太子逗了一会儿子; 看着儿子小嘴打了个哈欠,对太子妃笑着说:“这小子; 刚醒了一会就又困了。”
太子妃在旁边笑着说:“晨儿正小; 正是睡觉的时候。”
太子看着眯着眼,用小手揉了揉的儿子,知道儿子是真困了; 就把儿子递给旁边的奶娘,让她下去哄小殿下睡觉。
奶娘下去后,太子对屋里的太监宫女挥了下手,屋里的大太监就立刻有眼色的带着屋里的人都下去了。
等宫女太监都下去了,太子妃看着太子,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事?”
太子顿了一下,还是把这些日子的事给太子妃说了一遍。
太子妃听了,一向温柔的脸上都不由有一丝僵硬,不过还是温婉的说:“是臣妾的不是,这些年殿下后宅空虚,臣妾却未想到替殿下选几个侍奉的人,殿下如今若看到有合适的,给臣妾说一声,臣妾替殿下纳回来,也好替殿下开枝散叶。”
太子知道她虽然这么说,但心里肯定委屈,就伸手拉着太子妃的手,拍了拍,说:“孤倒是更希望你多生几个。”
太子妃听了,不由脸一红,心中的难受也少了三分。
太子看着太子妃说:“先生以前常常说,后院的女人越多,麻烦就越多,稍有不慎,还会影响子嗣,所以先生这么多年,除了师娘外,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
孤也不想后宅天天勾心斗角的,所以在你之前,也不曾宠幸过王府任何一个宫女,就希望你能进门安稳的生下嫡长子。”
太子妃这才明白当初嫁进郯王府的时候,为什么她的夫君一个侍妾都没有,不由心中对林清产生了一丝感激,也对王嫣产生了一丝艳羡。
太子接着说:“如果孤还是当初的郯王,咱们俩一起一辈子也就过去了,可如今孤是太子了,哪怕孤愿意,只怕父皇母妃也看不惯孤的后宅只有你一个。”
太子妃心中苦涩,点头应道:“臣妾明白。”
太子接着说道:“不过如今晨儿还小,如果有世家贵女进门,只怕会乱动心思,孤已经打算把这件事和父皇说一下,等父皇来安排好了。”
太子说完,看着时间还不晚,说:“孤先去宫里一趟,看看父皇母妃。”
太子妃赶忙起身,帮太子换上衣服,然后送太子出去。
看着太子离去的身影,太子妃一滴眼泪突然掉下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太子进了宫,看着时辰还早,想必他父皇还不会去后宫,就直接去了圣上处理政事的太和殿。
到了太和殿,等人通传后,太子就进了大殿,看到正在处理奏章的圣上,直接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起来吧,这个时辰了,怎么想着过来。”圣上将奏折合上,抬起头问道。
“儿臣有些事想和父皇说,所以就过来了。”太子起身,恭敬的答道。
“什么事?”圣上问道。
“近来,有不少大臣问儿臣侧妃的事,儿臣拿不定主意,想着父皇是过来人,就想来讨讨经验。”太子说道。
“有人问你侧妃的事?”圣上听完了太子说的,淡淡的问。
太子应道:“是。”
“那你看上了哪家?”圣上不露喜怒的问。
“儿臣觉得如今晨儿还小,这时纳侧妃,万一不小心纳个心大的,只怕对晨儿不利,所以儿臣暂时还不想纳侧妃。”太子说道。
圣上听了说:“不过你如今后宅只有太子妃一个,确实也有些不像话,这样吧,这件事朕会和你母妃商量。”
“是,儿臣知道了。”太子说道。
………
过了几日,圣上给太子赐了两个宫女,由于两个宫女出身不高,只是封了最低等的奉仪。
圣上不但赐了两个宫女给太子,还特地嘉奖了太子妃一番,赞太子妃生育皇孙有功,圣上和慧贵妃都赐了不少赏赐给太子妃。
林清听到结果,就来找太子,笑着说:“殿下这次不用再纠结了,如今圣上赐下了两名身世普通的宫女给殿下做侧妃,又嘉奖了太子妃,外面的那些大臣也应该明白了,知道圣上现在还不欲让殿下娶高门贵女。想必那些人也不会再自找没趣。”
“嗯,确实如此,自从父皇说了之后,确实不曾再有人提侧妃的事了。”太子说道。
“不过如今殿下得了两个侧妃,只怕太子妃心中难免失落,殿下还是好好抚慰的是,小心后宅不宁。”林清提醒道。
太子说道:“这个先生放心,孤心中有数。其实太子妃这几日心情还不错。”
“不错?”林清听了有些不敢相信,他原来见过太子妃几次,看着太子妃应该挺喜欢太子的。
太子点点头,说:“这还要多亏了先生,幸亏先生和孤说,让孤去找太子妃谈谈,孤把那事给她说了,她原本以为这次要进的是高门贵女,正闷闷不乐,结果父皇赐下两个宫女做孤的侧妃,再加上孤也没怎么宠那两个奉仪,所以她现在觉得还不错。”
林清:…………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反例?
第一百四十二章(二更)
王嫣接到林清的家书后; 就安排妥当家里的事,然后带着三个小的; 上京来找林清。
林清已经从回信中知道王嫣坐船的时间; 大体上算了算,就在官船到的那一日,特地在詹事府的点卯册上请了假; 然后自己给自己准了假,亲自去码头接他夫人。
虽然翘班也可以,可是翘班哪里比的上有光明正大理由请假来的舒爽!
接家眷,这理由绝对够充分,林清心里美滋滋的想; 然后把活往两个少詹事那一扔,就屁颠屁颠去码头接夫人了。
留下的王詹事和赵詹事无奈的对视一眼; 时至今日; 他们两个要再看不出来自己的顶头上峰到底是什么人,那么他们这些年蹲六部的经验就白费了,可知道了后,他们反而更崩溃; 他们真没想到居然真能遇到这种“淡泊名利”的人,虽然他淡薄的原因是因为他懒!
可就是懒; 更让人无奈; 虽然下属一般都不喜欢上峰专权,可下属也同样不喜欢上峰天天把活推给自己,王詹事和赵詹事想到当初自己主动争权的事; 就恨不得自己两巴掌,他们这和送上门去有什么差别。
不过谁让林清是他们上峰呢,赵詹事和王詹事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活接过来,回自己屋里干活去了。
自己种的苦果,自己跪着也得吃完!
林清带着小林和一众仆人到了码头,发现今天的官船还没到,就派小林去打听了一下,小林去打听回来说官船是今天到,只不过怕是要到下午了。
林清看看时辰,离下午还有好几个时辰,就带着一众人去了旁边一个比较干净的茶馆歇脚,这个茶馆正好正对着码头,坐在二楼,可以清楚的看到码头上来往的船只。
林清进了茶楼,就丢了一个银豆给小二,要了一间二楼的雅间,带着人坐了进去。
由于是靠近码头的茶馆,所以鱼龙混杂的很,哪怕林清要了二楼的雅间,可一楼的喧杂声,也不断传进雅间里。
小林看着这里如此嘈杂,就对林清说:“老爷,不如您先回去,小的在这带着人等着就行了。”
林清摇摇头,说:“没事,夫人好不容易从沂洲府大老远带着孩子赶来,我不亲自来接,哪能行。”
小林看着林清从进来后就一直没动桌子上的茶水,知道林清肯定是喝不惯,就要让小厮回去拿些,林清摆了摆手,说:“去让小二直接上些清水来就行了,不用这么麻烦。”
小林赶忙亲自去找小二要了些清水,给林清。
林清在二楼一边喝着白开水,一边看着远处的码头,等着王嫣坐的官船,就听到下面有几个人在那大声的议论。
“成王殿下真是仁慈,如今正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成王殿下怜悯穷苦百姓,用自己的俸银在城外天天施粥,唉,成王殿下真是心慈之人啊!”
“是啊,每天都是白花花的米熬的浓粥,不像有些富户,施个粥都加糠,还是成王殿下实在!”
“听说现在的成王殿下是原来先成王的嫡长子,也就是世子,圣上在册封了太子后,就让成王世子和代王世子袭了原来先成王和先代王两位殿下的爵位,如今看到成王殿下小小年纪就如此仁慈,可见圣上圣明。”
“咦,那听你这么一说,这位成王殿下岂不是圣上的嫡长孙。”
“可不是,人家成王殿下不仅是嫡孙,还是圣上所有孙子中最年长的,听说比当今太子还大几岁。”
“原来是嫡长孙啊,难怪,难怪。”
……
林清在上面听了一会,对旁边的小林招招手。
小林忙过来,说:“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派几个机灵的,去各大茶馆、酒楼转转,看看有多少个说这样话的,再派两个人去城外看看,看看这位成王殿下平日在哪施粥。”林清淡淡的说。
“是,老爷。”小林连忙应道,然后就派了几个人出去打听。
过了一会,去茶楼打听的三个小厮先回来了,其中一个对林清说:“老爷,小的们去附近的每个茶楼酒楼的大堂都坐了一会,听到几个茶楼和酒楼也有这样的议论。说的,和刚才听到的差不多。”
林清点点头,每人给打赏了一个银豆,三个小厮拿了赏银,欢喜的退下。
等了大半个时辰,去城外探查的两个小厮才匆匆赶回来,看到林清,忙行礼说:“老爷,小的查到了,在城西门口外的空地上,成王府在施粥,很多人都在那排队领。”
林清听了,想了一下,对小林说:“留下几个人在这等着夫人,你跟我去看看。”
说完,林清起身,走出雅间,小林忙留下几个人,然后带着剩下的人跟着林清去城西门外。
林清坐着马车到了西门外,还没靠近,就远远的看着排成长队的人群,皱了皱眉,林清对身后的人说:“你们在车上等着,我下去看看。”
小林忙说:“老爷,这里什么人都有,人多杂乱,小的跟着你一块去吧!”
林清想了一下,觉得也是,就说:“那你跟着吧,剩下人的从另一个城门进城,在里面等着我。”
林清和小林下了马车,林清就带着小林往那边走去。
林清要亲自过去看看,却没打算靠的太近,他虽然不是多大的官,可毕竟天天跟在太子后面,难保成王府的有人会认出他。
不过好在成王选的这个地方是城门口,天天人来人往的,所以林清装作进城的富家公子,倒也不引人注意。
林清带着小林,一边装作进城,一边偷偷的观察不远处施粥的粥棚。
可看了几眼,林清就皱了皱眉头,小声问旁边的小林,说:“成王世子,奥不,现在是成王了,施粥的时候真的是用的全白米?”
小林点点头,小声的回道:“小的打听过了,确实是白米,而且不掺一点糠。”
林清看了看排队等着领粥的所谓的“穷苦百姓”,摇了摇头,对小林说:“进城吧!”
等进了城,看着早已从另一个城门转过来的马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