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不是做官的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郯王说:“这等犯忌讳的事,不发生,没人敢说。”
  “至于恭王殿下突然逼宫这事,虽然突然,可也不难理解,三位殿下争斗已久,圣上虽然偏着代王殿下,可也没立代王为太子,所以平日三位殿下虽然争的厉害,其实谁也没占便宜,可如今圣上身体抱恙,居然让代王监国,另外两位殿下为辅,这监国,可是太子的活。”林清对郯王小声说。
  郯王点点头,说:“不错,要是在平时,我那两个哥哥还能稳的住,可如今父皇病了,这个节骨眼上,三哥监国,绝对戳了我那大哥和二哥的肺。”
  林清想到几位皇子的势力,大皇子成王是先皇后所生,不过先皇后是当初先帝起兵之前就给圣上娶的,虽然当时也不错,可对比后面两位皇子的生母,那就只能算普通人家,所以大皇子并没有什么外家势力,不过大皇子既是长子又是嫡子,这本来就是一种先天优势,朝堂上有不少坚持正统的老顽固,一直坚定的站在大皇子身后。
  二皇子恭王,身为当今皇后唯一的儿子,虽不是长子,可也占了嫡子,再加上皇后娘娘的父亲当初随先帝征战多年,哪怕如今在家荣养,可在军中的威名也不减,而且当初跟随先帝的那些勋贵,大多和皇后娘娘的父亲是生死之交,所以二皇子背后相当于站着整个勋贵。
  至于三皇子代王,代王的母妃文贵妃是文阁老的女儿,文阁老身为文臣之首,自然势力不小。
  林清想到这,对郯王说:“其实圣上在辍朝时让代王监国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代王是三个皇子中才干最好的,代王的外祖父又是文阁老,让代王监国,文阁老必定全力辅佐,这样最不容易出岔子。”
  “理是这个理,可三哥一旦监国,朝中文臣的地位必然上抬,那些跟先帝打天下的勋贵,又怎么甘心,二哥这次能如此轻易的逼宫,背后要没有那些勋贵的帮忙,谁信。”郯王说道。
  林清点点头,三位皇子之争,其实不过是文武之争,新旧之争罢了。
  “想必圣上也没想到,恭王殿下居然真有勇气孤注一掷。”林清感慨道。
  “可不是,二哥虽然性子不好,可实际上并不是个果决的,他这次居然能逼宫,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其实郯王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他二哥那个向来色厉内荏的人,居然也会干出如此石破天惊的大事。
  “大概也是急了吧!”林清也不大清楚,只能随口说道:“不过,恭王殿下真是时运不济。”
  郯王绝对赞同这句话,他二哥这件事虽然做的看起来荒唐,可如果大哥三哥死了,哪怕父皇再怎么生气,为了朝堂安稳,只怕也得立他做太子,可谁知道,他居然在进宫的时候不小心被不知哪来的箭直接一箭射死了,郯王也只能感慨一句:“他大概是没这个命吧!”
  郯王说完,又想到了自己,忙对林清说:“先生,你说我?”
  林清知道郯王想什么,摸了摸下巴,说:“圣上总共有六位皇子,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如今已经去了,四皇子早年就因为风寒殁了,五皇子被过继给先帝早夭的弟弟桂王,如今圣上膝下,就剩下殿下了。”
  郯王听了一阵激动,不过还是冷静下来,提醒林清说:“桂王?”
  林清摇摇头,说:“桂王虽然是圣上的亲子,可自小被过继出去,并且已经上了桂王一支的玉碟,无论谁提起,他都只能是先桂王的儿子,是圣上的亲侄子。”
  郯王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问林清,说:“那咱们现在,应该干什么?”
  “什么都不干,等!”林清直接说。
  “啊?”郯王惊讶的看着林清。
  

  第一百二十三章(二更)

  林清看着郯王; 认真的说:“对,就是等!”
  “可是?”郯王有些焦急的说。
  林清拍了拍郯王; 安抚道:“我知道现在对于殿下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是殿下可曾注意到一件事,三位殿下虽然去了,但皇孙可没事。”
  郯王皱眉说:“无论前朝还是本朝; 除非是太子的儿子,否则从来没有皇孙越过皇子继位的。我那三位哥哥,可从来不曾被立为太子。”
  “是没有除皇太孙的皇孙越过皇子继位的先例,可前提是殿下健在,如果殿下不在了; 那那些皇孙可就有机会了。”林清淡淡的说。
  郯王听了,顿时一惊; 说:“你是说”
  林清点点头; 说:“恭王这次之所以能差点逼宫成功,不过是因为出其不意,谁都没想到恭王那性子居然真敢孤注一掷,甚至连圣上都没想到。所以恭王差点能成功; 一个是出其不意,另一个就快; 快的大家都没反应过来; 等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可也正因为快; 恭王根本来不及对付朝中另外两个殿下的势力,也只能擒贼先擒王,先处理了两位殿下,剩下的等以后自己登基了再说。
  所以如今恭王一死,成王和代王的势力反而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就连恭王,如今恭王去了,哪怕他逼宫在前,可他毕竟是圣上的亲子,圣上白发人送黑发人,只怕也只记得他的好,难道还会下手除去他的儿子,除去自己的亲孙子,至于恭王身后的勋贵,那都是跟着先帝打天下的,后来又跟着圣上南征北战,圣上难道能一杆子都灭了。所以,现在京城虽然没有三王,可三王的势力,却不见得损耗多少。
  如今三王虽死,其背后的势力却还在,这些势力和三王纠缠久了,哪怕三王死了,又轻易脱身,就像代王的背后的势力,哪怕如今代王去了,可必定仍然在文阁老手里,对于文阁老,殿下觉得他是会支持殿下,还是会支持代王的儿子?”
  “当然是三哥的儿子,”郯王说道:“文阁老不但是三哥的外祖父,三哥的正妃,同样也出自文家。”
  林清点点头,说:“对于这些势力来说,不过是由三位王爷换成了三位王爷的儿子,并没有什么区别,殿下觉得,他们会乐意殿下去京城摘桃子?”
  郯王听了,顿时一个激灵,瞬间清醒了许多。
  林清接着说:“现在京城其实还是三王的势力,殿下如果去了,那些个皇孙,怎么可能不联合起来先对付殿下,殿下在京城又没有什么势力,岂不是非常危险,倒不如呆在郯城,郯城离京城远,又在北方,三王的势力伸不过来,而且这里是殿下的地盘,殿下还有两千护卫,足以自保。”
  郯王听了林清的话,觉得确实如此,可又有些不甘心,问道:“咱要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圣上亲自下圣旨”林清说:“如此,才能名正言顺。”
  郯王听了点点头,确实,一旦有圣旨宣他进京,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带着两千护卫,确实要安全多了。
  林清看着郯王还是有些心急,不过也知道在这样的大事面前,不心急是不可能的,就安抚道:“殿下安心,如今圣上膝下就殿下一个儿子,无论如何都越不过殿下,殿下只要能稳住,这太子之位就绝对不是问题。出来这次的事,哪怕圣上再不想立太子,朝中那些只忠于圣上的重臣,也不会坐视不管,毕竟谁都不想这事再发生一次。只要这些人站出来,圣上为了安抚自己的心腹,这太子也不能不立。”
  郯王听了,这才放心下来,说:“先生放心,我晓得其中利害。”
  林清还提醒道:“如今局势有些混乱,殿下又站在风头上,可一定要护好自己。”
  有了三位哥哥的前车之鉴,郯王也不敢大意,说道:“我等会就把城外的两千护卫都调到王府外,让他们日夜巡视。”
  林清听了,说道:“如此甚好。”
  郯王和林清说了这会的话,被从天而降馅饼砸中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了,就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对林清说:“先生,您有没有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劲啊?”
  林清微微皱眉,说:“确实有些不对劲,初看起来只是恭王殿下因不满圣上让代王监国,再加上时机比较敏感,恭王才忍不住愤而逼宫,结果不小心被箭所伤,因此殒命。可认真一看,就会发现,这里面巧合太多了。怎么偏偏恭王就突然想到逼宫了,而且刚巧杀了两位殿下,进宫的时候就被不知道哪的箭射死了。”
  郯王点点头,说:“对,就是这里,二哥那性子,虽然看起来挺嚣张的,可实际上,却雷声大雨点小,干什么都优柔寡断的,说他会一时因为不甘心而逼宫,这我绝对不信。”
  “是啊,”林清也纳闷,他当初在京城做了十年的郯王太傅,和几位皇子接触也不少,几位皇子什么性子,他也不是不知道,三位皇子中,要数能力和决断,绝对是代王第一,成王第二,恭王垫底,也难怪圣上会偏向代王。
  “而且这次三哥监国,虽然时机敏感,可父皇也没提立太子的事,哪怕大哥和二哥再戳心戳肺,也得顾忌父皇,毕竟父皇只是一时身体不舒服,又不是不行了。”郯王说道这,突然一顿。
  林清也猛然抬头,看着郯王,说:“殿下最后一句说的是什么?”
  “不行了?”郯王看着林清,低声说:“莫非二哥觉得父皇要不行了,才孤注一掷!可是不对啊,父皇虽然生病,可也不至于如此。”
  林清拿手揉揉太阳穴,想了想说:“你说会不会有人故意误导恭王?虽然一开始死的是成王和代王,可我总有一种预感,好像这一切都是冲着恭王去的,反而感觉代王和成王是被顺带的。要不最后那个箭怎么偏偏就那么巧,正好射中恭王。”
  郯王皱眉说:“如果真这样,那这背后的人一定恨死二哥了,恨不得二哥断子绝孙!毕竟对于皇子来说,谋反是唯一的大罪。”
  皇宫   小佛堂
  老太监端着一壶热水,轻手轻脚的推开门,走进去。
  走到内室,看到旁边丝毫未动的饭菜,叹了一口气,把壶放下,然后走到一直跪在佛前杨妃旁,低声劝道:“娘娘,您已经整整三天没进水米了,吃点东西吧,要不您的身子受不了。”
  杨妃慢慢的睁开眼,看着眼前的佛像,露出一丝惨笑,说:“吃什么,他都死了,我还活着做什么!”
  “大小姐”老太监听了一惊,忙说:“您可千万不能做傻事啊!您不能辜负水少爷的一番心意。”
  “辜负,”杨妃念着这两个字,眼泪瞬间下来了,“二十年前,我就辜负了他,让他伤情离开,二十年后,我又辜负了他,让他为了我而丧命。”
  杨妃趴在佛像的台座上,痛哭道:“哪一次,不是我在辜负他!哪一次,不是我对不起他!”
  “大小姐,”老太监连忙劝道:“当初不是您的错,将军在边关领兵,手掌兵权,圣上暗示将军送人进宫,您是家中唯一的女儿,您是不得不进啊!水少爷知道您的难处,他从不曾怪过您。”
  “不曾怪我,”杨妃抬起头,看着上面的佛像,痴痴的说:“他为什么不怪我,他要怪我多好,怪我就不会一直偷偷帮我,怪我就不会为了替杨家报仇投靠恭王,怪我就不会最后射那一箭,漏了破绽,最后为了不连累我而自尽。”
  杨妃看着眼前的摆佛像的案桌,突然起身,一头撞了上去。
  老太监手疾眼快的一把抓住杨妃,急道:“大小姐,大小姐,您别做傻事,郯王殿下,殿下马上就来了。”
  杨妃听到郯王两个字,身上的力气突然都没了,腿一软,瘫在地上。
  老太监担心杨妃再想不开,连忙扶起杨妃,把她扶到榻上,然后又拿个一床被子给她盖上。
  杨妃慢慢回过神来,拉着老太监的手,问道:“杨叔,水表哥出事前,有递话给我吗?”
  杨叔看着杨妃,不忍骗她,摇摇头。
  杨妃的眼慢慢暗淡下来,说:“他还是和从前一样,什么都不说,却什么都在默默的做,我一直以为,他投靠恭王,只是想在背后挑着三王争斗,可谁曾想,他居然自己上了,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杨叔叹了一口气,说:“当时的机会稍纵即逝,况且,我们除了水少爷,杨家也早已没人了。”
  “所以他才拿自己填上去了!”杨妃说着,闭上了眼,流下了两行清泪。
  

  第一百二十四章(一更)

  林清和郯王两人商量后; 越发觉得如今安全才是第一位。于是郯王不仅把两千护卫调了过来,还让杨云带着宫里的太监时时警戒; 自己则闭门不出; 一直等着京城的消息。
  一直等了将近一个月,都快到过年了,京城才传来圣旨; 宣郯王进京觐见。
  郯王终于收到等候已久的圣旨,立刻和林清杨云一起进了内室,商量对策。
  杨云先将周围检查了一遍,这才关上门,对郯王喜悦的说:“恭喜殿下; 终于守得云开。”
  郯王看着手中的圣旨,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拿着圣旨的手甚至微抖; 说:“想不到本王也有今日。”
  林清倒是没先说话,而是站在郯王旁边,认真的把郯王手上的圣旨看了两遍。
  郯王看着林清,问道:“先生在想什么?”
  林清摸着下巴; 说:“我在想怎么进京和进京后要做什么?”
  林清抬眼看着郯王说:“这道圣旨只是让殿下进京觐见,却没说让殿下进京干什么; 更没提立殿下为太子的事。”
  郯王和杨云听的一惊; 刚才接到圣旨的喜悦顿时降了三分。
  郯王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林清想了想说:“能来这道圣旨,就说明现在圣上应该已经控制了京城的局面,并且已经弹压完了各方势力; 要不各方势力应该会拼命阻止这道圣旨。不过圣上只是来圣旨让殿下觐见,却不曾提立太子的事,只怕对立殿下为太子,圣上心里还有几分犹豫。”
  “那殿下该怎么办?”杨云急的连忙问。
  “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林清看着郯王说:“圣上是个比较独断的人,别人越让他怎么做,他只怕越反感。而且凡是父亲,都喜欢看到自己的儿子多么的孝顺,却不喜欢看到自己还没死,儿子就跑来想抢家产。现在离进京还有一段时间,殿下不防多思量一下,等到了京城,应该怎么做。”
  郯王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林清和郯王说完,就转头对杨云,说:“杨总管,殿下马上就要进京了,还要劳烦你打理妥当,多带些信的过的人手,省的出了岔子。”
  杨云也知道这件事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忙说:“先生放心,咱家哪怕拼了性命,也一定周全的护殿下进京。
  林清和杨云说完,看着郯王还在那想刚才的事,林清对杨云摆摆手,两人就先退下了。
  林清回到自己住的地方,看到王嫣已经回来了,就对王嫣招招手,说:“回房里,我有话说。”
  林清带着王嫣回到房里,把门关上,就说道:“殿下马上要进京了,过几日我必然也要跟着去。到时你带着孩子回家,轻易不要外出。”
  王嫣听了,急道:“妾身这次不跟着二郎一起去?”
  林清摇摇头,说:“等我到京城安顿好,再让人来接你。”
  “可是有什么危险?”王嫣虽然不大懂朝堂上的事,可是她嫁给林清多年,对林清还是了解的。
  林清忙安抚道:“不会有太大的危险,殿下现在是圣上唯一的儿子,圣上不会轻易让这个唯一的儿子折了的。我之所以不带你去,一方面是这次走的比较匆忙,另一方面是桓儿过了年秋天就要参加乡试了,参加乡试必须回原籍,如果去了京城,回来反而麻烦。”
  王嫣知道林清是安慰她,去干的事八成也没有他说的这么轻松,不过她愿意自己去陪着林清涉险,却不能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