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桐气得差点摔了手里的杯子,到底是没摔,紧紧地捏在手里,手背上青筋隐隐浮现:“怎么会这样!”
十二皇子面容清癯,看向上首的瑞王道:“父皇这段时间是故意折腾这些事,绊住五皇兄,好给太子争取时间吧。”
瑞王淡淡地点头。
“那五哥你……”刘桐深锁眉头,有些担忧地看向瑞王。
瑞王笑了笑:“怕什么?我之前还担心,户部清算之后,余下之人和后进之人是否都是一心为国的,还想着要如何想法子考验一二……如今倒正好能趁着太子招揽之事,看个清楚明白。”
刘桐微顿:“五哥的意思是……以是否倒戈太子,来测试他们是否忠心?”
“话不是这般说。”瑞王好笑道:“能被太子言语利益招揽的,也不一定就是不为国。只是,户部毕竟是要经全大魏钱粮之地,若是贪财或心有贪婪之辈,户部也留不得。”
刘桐轻轻颔首,又问瑞王:“五哥有何打算?”
瑞王端茶轻轻啜了一口:“不忙,既然父皇透露出要削我的权,不让我做事的意思,我倒不如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休息,也省得打眼。”
他看向刘桐和十二皇子:“正好你们也跟着我忙活了这段时间,身体怕是吃不消。都先回去歇着吧,过两天让你们五嫂办个小宴,咱们再聚一块儿,说说闲话。”
刘桐和十二皇子应是。
刘桐和十二皇子在瑞王府门前分道回府,常润之听说刘桐回来了,忙挺着大肚子起身去迎他,毛巾温水都准备得妥妥当当的。
刘桐笑着扶住她,关切问道:“今儿个可还好。”
“挺好的。”常润之点点头,见刘桐脸上带笑,不由也笑道:“今日你心情好?”
刘桐颔首:“五哥的差事交了,最近要歇一歇,我也能跟着歇一歇了。”
常润之给刘桐递帕子,闻言道:“之前那案子破了,还说瑞王和你都能歇一歇,结果非但没歇,你们倒是更忙了。”
刘桐无奈地道:“之前的情况不一样……不过这次不会了,你放心。”
常润之便高兴起来,待刘桐净过面后,便拉着他道:“能休息了就行,这段时间你都忙瘦了,我瞧着心疼……再说,你也好久没有陪我了。”
刘桐轻笑起来,搂住常润之的腰,让她借力在自己身上,笑问她:“你想我了?”
“嗯……”常润之低应了一声,靠在他身上,轻声道:“你不在身边儿,总觉得府里空落落的。”
刘桐顿时笑道:“我还说我这府太小,你这般一说……要是往后咱们换了大宅子可怎么办?”
“那就不换了呗。”常润之笑言道。
刘桐刮了刮常润之的鼻子,没说换也没说不换。
他对这段时间都没能陪着常润之感到歉疚,回府歇了一日后,偶然听到常润之陪嫁过来的粗使婆子说皇子妃有身孕了以后很少回娘家,九皇子也少有带着皇子妃回门儿,便趁机兴致勃勃的说要带常润之回娘家去。
第二百二十七章 儿女
常润之对此自然是又惊又喜。
“怎么忽然想起要回侯府了……”常润之身子笨重,但她孕期养得好,这个孩子也不折腾她,所以出门活动是没问题的。
刘桐回她说:“只是想着咱们成亲之后,都没怎么和你回侯府去瞧瞧,想来你是很想家的。”
刘桐低头,和常润之额蹭着额,轻声道:“择日不如撞日,今天突然想起,倒不如今天就去。”
“可是……我都没有给府里下帖子。”常润之有些犹豫:“太太会说我没规矩的。”
“不怕,就说我心血来潮要拜见岳父。”刘桐见常润之明明高兴却不得不顾忌规矩,更是心疼,抓着常润之的手道:“岳母不管说什么,都推到我身上就是。”
刘桐是个行动派,说做就做,当即便命人去备马车。
常润之也赶紧的让姚黄赶制了一封拜帖,趁着他们还没出门,让人尽快送到安远侯府先报个信。
到安远侯府的时候还是半上晌,阳光和煦,秋风清朗。
小韩氏带着岳氏迎了常润之过府,刘桐和她们见过礼之后便前去拜访常景山去了。
岳氏贴心地扶着常润之,望着她隆起的肚子,眼睛里是纯然的欣喜。
小韩氏脸上带笑,柔声问她:“最近身子还好吗?”
“挺好的。”常润之眯眼微微笑道:“能吃能喝能睡,还没烦心事儿,每隔两日便有大夫来诊脉,都说孩子挺健康。”
小韩氏颔首,轻轻摸了摸常润之的肚子,又问她道:“孩子在你肚子里闹腾吗?”
“不闹腾,乖着呢。”常润之脸红扑扑的,带着些莹润的微光,略有些得意地道:“我就脸上长了点儿肉,身上除了肚子,其他地方变化都不大。”
“我瞧瞧。”小韩氏饶有兴趣地绕着常润之转了一圈,闷笑道:“这两处还是大了些的。”
小韩氏视线在常润之****和臀部分别扫了一眼,常润之顿时脸微红,低声叫了句:“母亲……”
小韩氏咯咯笑了起来,一边走一边吩咐身边的玉琪:“叫大奶奶带着大少爷过来,陪三姑奶奶聊聊天。”
玉琪忙笑着应了,小韩氏引着常润之去给老太太请了安,老太太要礼佛,问了常润之两句,便让她们自去聊,等用午膳时再同常润之说话。
几人去了花厅,小韩氏一边又让人去请钱氏。
“今年大年,你二姐夫要回京述职,你二姐姐也要跟着他回来。”小韩氏笑道:“算时候,那会儿你也生了孩子了,正好,你们三姐妹能聚一块儿聊聊。”
常润之到现在为之,除了记忆中有那个显得有些孤傲的二姐的印象之外,还从没有见到过她的真人。
说起来,原主对自己两个姐姐是又羡慕,又有些惧怕的。
至于为什么不是嫉妒……
其实常润之挺理解这种心理的。
打个比方,你会嫉妒成就只比你高那么一点点的同龄人,却不可能去嫉妒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同龄人。
因为差距太大,自知比不过,就连自惭形秽这样的感觉都弱化了。
原主的自卑,就有些类似于这样。
两个姐姐太完美,而她呢,自觉永远比不上。
一时间常润之的思绪就有些飘远了,忙摇摇头回过神来,正好听到屋外丫鬟禀报,说大奶奶到了。
原安国公府已经削爵了,再不是国公府,赵青瑶这个侯府大奶奶自然也不再有国公府的出身。
不过,安远侯府对此毕竟不看重,对赵青瑶,从前是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赵青瑶无比庆幸自己能嫁到这样一个人家,公婆慈爱,夫君疼宠,又有儿子傍身,几乎没有烦心之事。
赵青瑶抱着肉嘟嘟的儿子,笑着进了屋,小娃娃立在她怀里,左看右看,待瞧见小韩氏,忙咧了嘴冲着她伸出双手。
小韩氏欢喜地上前接过他,嘴里笑道:“哎哟,祖母的乖孙……”
赵青瑶客气地和常润之见了礼,小韩氏亲了孙子两口,抱他在怀里,笑盈盈道:“说起来,润之有信儿了,也是在咱们芮儿出生后呢,咱们芮儿可真是个小福星。”
常润之失笑,掩唇颔首道:“太太说的是,多亏芮儿了,给姑姑招了孩儿来。”
侯府长孙取名为常芮,如今他是唯一的侯府第四代的孩子,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小韩氏说笑了两句,略有些得意道:“细数一下,咱们侯府这一代的孩子,如今不管是娶妻的,还是出嫁的,生的都是儿子。沐之生了三个男孩儿,沁之呢生的也是男孩儿,青瑶这第一胎,就给我们府添了长孙……我瞧着,润之这胎十有八九也是个带把的。”
岳氏听了更是高兴,应和道:“承太太吉言。”
常润之抚了抚肚子,有些无奈。
元武帝那边儿拿侧妃的事儿压她,这边儿娘家呢,也心心念念着想希望她能一举得男,站稳脚跟……若是她这胎生了个女儿,那可如何是好呢……
常润之有些惆怅,叹了口气。
小韩氏察言观色,见她忧虑,伸手拍拍她:“别太担心,免得坏了自己心情不说,还把身子给担忧坏了……咱们盼儿子,可若真是个女儿,那又如何?一样也是咱们的千金,咱们一样疼她。”
常润之笑了笑:“女儿倒是不在意生男生女,就担心生了女儿,让盼这胎是个儿子的人失望。”
“怕什么,再生便是,总会有儿子的。”小韩氏顿了顿,贵妃寿宴上,元武帝拿常润之这胎子嗣的问题对常润之有所威胁的事,她也是知道的。
从小韩氏的角度,难免是要劝常润之看开些。
常润之照例是表面上应得规规矩矩安安分分的,但她心里怎么想,小韩氏终究管不到。
没一会儿钱氏也来了,她的加入,自然带进了常沁之即将回京的话题。
大概是亲生女儿就要回来了,也是好几年未见,钱氏最近难免有些唠叨:“二姑娘生下懋儿也三四年了,虽然有了儿子,却是个独苗苗,这几年她来信也没说她身上有没有再有信儿……真让人着急。”
小韩氏笑道:“人家夫妻俩好得蜜里调油似的,承学又不贪女色,两人在外头过小日子,要是沁之怀了身孕,可不得苦了承学了?”
岳氏也笑道:“二姑娘怀懋儿,是在即将随二姑爷去杭州的时候发现的。说不准儿,这次回来之前,二姑娘又会被诊出喜脉呢?”
第二百二十八章 冬临
一说到子嗣的话题,女人们的话头是不会断的。
常润之含笑坐在一边儿听她们说得兴起,时不时的伸手逗弄一下小侄儿。
这小娃娃十分有趣,同样的逗弄方式,都能逗上他好一会儿。他也不生气,等出现了之前看到过的套路,他就咯咯笑,露出粉嫩的牙床,牙床上的白点点显示着他开始长牙。
奶娘时不时就来给他擦一擦口水,他这会儿牙床痒,逮着东西就想往嘴里塞。
常润之不由开始想象着,等自己的孩子出生了,也到芮儿这么大的时候,会是什么样……
这趟回娘家之行令常润之很满意,就连一向规矩的老太太,脸上也难得露出了笑容,还与她多说了两句话。
接下来的日子便有些平淡寻常,刘桐真个就宅在了常润之身边儿,常润之到哪儿,他就到哪儿。
大概是历练多了,人也变得沉稳内敛了起来,与常润之说话时,刘桐也渐渐少了从前那种微有些跳脱和羞赧的时候。
更多的,他会和常润之说起办差时的趣事,也是捡一些听过的笑话、幽默故事说给常润之听。
这当中,更多的便是从姚澄西口中知道的笑话。
西行社开办之后,刘桐也去瞧过两次,觉得不错。
因常润之肚子大了,新节目单子出来后她便没有去瞧,刘桐去看过之后,回来转述给常润之听,倒也说得惟妙惟肖。
夫妻俩还一起核算了西行社管事汇报上来的收入和开支,瞧着盈余那一栏的数目,两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可能这点儿银子,在达官显贵眼中算不了什么,但对刘桐而言,这却是他在想明白西域之事之后,第一次想办法而赚得的钱,所赚得的钱是清白干净的,哪怕是一文钱,都是对他在前期的努力的认同和回报。
更何况,常润之还夸他,善用人才、安排妥当。
刘桐人虽然是沉稳了,可还是因为自己妻子对自己的赞美而感到自豪与赧然。
这一歇,刘桐便一直歇到了冬临。
常润之临盆的日子也近了。
常润之自己也算着产期,离临盆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坚持着每日要多走上一会儿,吃食上也开始更为讲究了起来。
这会儿已是冬天,新鲜的水果、蔬菜已经不多了,可偏偏常润之更喜欢吃这两类食物,说要把孩子养得白嫩嫩的。
刘桐万事都依着她,专门安排了人每日接应从温泉庄子那儿运送过来的蔬果,一切以供应常润之的需要为先。
瑞王夫妻来他们这儿作客的时候,瞧见刘桐对常润之无微不至,她说什么刘桐就听什么的模样,都不由摇头。
瑞王妃是对刘桐这样疼妻儿的模样觉得难得,摇头好笑出自善意。
而瑞王,则对刘桐此举有些微词,难免认为刘桐这样有些夫纲不振,心里更添了怀疑——九弟妹表面上瞧着柔柔弱弱的,但她聪明,难说日常生活时,不是她压制着九弟。
瑞王也就是心里这般嘀咕两句,倒也不去理会这事儿。
只要小九做事的时候能分得清轻重,在私人感情上面,哪怕他一直独宠着九弟妹,那也无妨。
常沐之知道瑞王寻刘桐有事说,与刘桐寒暄过后,便扶着常润之去休息说话。
刘桐则请了瑞王去书房谈事。
“今年回京述职的地方官,陆陆续续的都差不多到了京了。”瑞王一边斟茶,一边说道:“还记得前年钦天监说,今后三年大魏风调雨顺,燕北关那边儿的情况会好很多……去年的确如此,今年……”
刘桐面色一顿:“五哥是收到了什么消息吗?鲜卑人又蠢蠢欲动了?”
瑞王颔首,道:“燕北关今年也要换防的,据说,那边已经打过两场了。虽然是小打小闹,但难保不是开战的苗头。”
刘桐神情微凝,正襟危坐。
瑞王缓缓呷了口茶,微叹了声:“若是真的开战,兵部想必是要重视起来了。自从父皇将兵部的权力整合后收到了自己手里,这一年多两年的时间里,兵部像是规避在了我们视线之外一样。也不知道这一次……”
刘桐缓缓吸气:“父皇会将兵部之权,交给太子吗?”
瑞王闻言一笑:“多半吧。”
他叹息一声:“满打满算,我们闲着也有三个月了。这三个月,朝堂上的事情你也知道。翰林那方,太子拉拢了好些个大学士,还作诗裱了字画,与人谈经论道,让人称了他一个‘贤’字;皇亲老祖宗们那边,太子也与几位老王爷攀了交情,同他们讲古……不管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偏向了他的人,是出于真心,还是碍于父皇和太子的面子,总归,如此一来,祁王和礼王的倚仗,是少了一些。”
瑞王自嘲道:“再看看我与岑王,等同于是被父皇关了冷宫。”
“哦对,还有一个休养在府的祝王。”瑞王摇头道:“祝王已废,如今已是站在了太子一方。”
刘桐默默听着,不再像以前一样,激动愤慨地站起来表达不满。
等瑞王说完,他才道:“五哥的意思是,从种种迹象表明,太子在一点点蚕食原本祁王等人的势力,父皇既然也是看在眼里并无其余打算,那多半是在为太子铺路了?所以,这一次若是借着燕北关的事,挑起兵部权责问题,也多半会是水到渠成的交给太子处理?”
瑞王颔首,赞赏地看了刘桐一眼:“小九越发沉稳了。”
刘桐并没有因此露出喜悦或得意的表情,反而神情更加凝重。
“五哥,你打算怎么办?”刘桐问道。
瑞王面上淡笑着,视线凝在了茶盏上,久久不语。
良久后,瑞王才道:“父皇若要削我等的权,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太子正统,哪怕是让他监国行帝权,只要父皇愿意,那也无人能阻挡。只是,父皇的愿景很好理解,不过希望江山永固,兄弟和睦。但太子……却难以让人放心。”
瑞王看向刘桐:“若太子只是希望揽权、揽财,那倒还好。怕就怕,他心眼儿太小,报复心重。从前我虽无意,却委实得罪他良多,且他这样的品性,一旦尝了拥有至高权势的滋味,恐怕就会惧怕失去。我对他来说,总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