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妻-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主本就是个软性子,婆母要东西,她还能不给不成?
  现在小韩氏这样问,常润之还真是一头雾水。
  魏紫在一边早忍不住,开口道:“方老太太从姑娘进门起就……”
  话还没说完,门外丫鬟便轻轻推开了门扉,“吱呀”一声,魏紫顿时止了话头。
  玉琪不悦上前,轻斥道:“怎么回事?没见侯爷和太太正和三姑奶奶说话呢?”
  小丫鬟立马赔礼,小声道:“玉琪姐姐,门房那边婆子来说,方老太太来了,也不让人等着通传,一个劲儿往府里闯,瞧着面色不好得很……”
  玉琪顿时会意,挥手让她出去,方才转回来低声禀报了安远侯夫妻。
  小韩氏听了怒极而笑:“当真是****小户出身,一点身份脸面都不顾。老爷,这样的亲家,您还要吗?”
  安远侯猛地站起,动了动嘴道:“来的是女眷,你招呼着就是。”
  他往前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道:“润之和离之事,你尽快办了。”
  安远侯甩了袖子,大步走了。
  常润之忧心道:“母亲,父亲这般,可是生我气了?可别连累了母亲……”
  “没事。”小韩氏摆手,道:“他这是恼羞成怒,气自己呢。这门亲事当初我是不怎么赞同的,是他定下的。现在瞧你在婆家不受待见,你那婆母一点脸面都不给你留就这般打上门来,可不是打他的脸?他这是觉得对不住你,没脸在这待着。”
  小韩氏安慰了常润之几句,挺了挺后背:“我倒要会会这个沈氏。玉琪,玉瑾,让丫头们都打起精神来,别堕了咱们安远侯府的名声!”
  “是,太太!”
  玉琪玉瑾应了声,请了常润之坐在小韩氏身后,等着那沈氏“大驾光临”。
  却说沈氏这头。
  昨日何妈妈回来告知她常润之要和离,沈氏顿时又惊又怒。
  在沈氏的心里,只有她儿子嫌弃常润之的,即便两人要分开,那也只能是方朔彰休妻,而轮不到常润之要和离。
  常润之不声不响地要和离,沈氏笃定,她是因为知道苏芫眉有孕而拿这件事威胁方家。
  沈氏思考过后,还是觉得现在这时候不好和安远侯府生嫌隙,少不得要把常氏哄回来。
  沈氏决定第二日亲自去安远侯府,一则看看常润之打什么主意,有什么要求,磨两句答应她便是;二则,还是要呵斥她一番。女子出嫁从夫,她这样像什么样儿?
  这样打一棒子给一甜枣,还拿捏不了常氏?
  基于这样的打算,沈氏这日便“怒气冲冲”地踢上门来了。

第六章 交锋

  沈氏没有一闯到底,玉琪前来将她劝住了。
  摆着亲家的架势,沈氏抬着下巴让玉琪去请她儿媳妇儿出来。
  玉琪对沈氏瞧不上眼,倒也笑眯眯应了,回去禀报了小韩氏后,遵照小韩氏的吩咐,晾了沈氏一会儿,方才请了她进来。
  小韩氏是侯府夫人,身上诰命加身,衣着华贵,妆容精致,坐在主位上,一个眼神就让人自觉矮上旁人一头。
  沈氏虽然有个出息儿子,但她出身不高,又因为守寡后抚养儿子,常年操劳,所以比起小韩氏的珠圆丰满来,显得瘦骨嶙峋,脸上没几两肉,加上她本就心胸狭窄,瞧上去就一副刻薄相。
  这般一进来,看到主位上的小韩氏,同辈二人看着跟差了辈分似的,沈氏不免生出自惭形秽之感。
  但这不过是一瞬间。
  沈氏敷衍地行了一礼,对小韩氏笑道:“亲家……”
  刚喊了个称呼,小韩氏就似笑非笑地打断了她:“方老太太可真是稀客啊,不过这称呼可要喊对了。”
  小韩氏微微坐直了身,从头到脚指了指自己一身首饰衣裳:“我这可是命妇朝服,论礼,方老太太得称我一声‘侯夫人’才是。”
  沈氏脸上的笑顿时僵住了。
  “要是没称呼对,我倒是没什么。可我这院儿里人多口杂的,保不齐谁嘴巴大就给说出去了。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宫中贵人耳朵里,到时候怪罪到方大人头上,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老太太,你说对吗?”
  小韩氏笑眯眯地望着沈氏,沈氏心中气愤,更有些不知所措。
  这怎么和她设想的不一样?侯府夫人这是在为常氏立威?
  沈氏有些浑噩地给小韩氏行了礼,倒也恭敬地称了声“侯夫人”。
  小韩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让人“赐”了座。
  这让沈氏更加气恼,心里暗暗决定,等常润之回了方家,定要好好整治她一番不可。
  沈氏正想着要如何整治常润之,却听小韩氏说道:“方老太太来得正是时候,你若不来,我也要让人去请了你来。”
  小韩氏顿了下,仍旧是笑容满面地对沈氏道:“方老太太想必也已经听你家那仆妇说了吧,那咱们正好就谈谈和离之事。方大人在朝为官,我府上又是开国封侯,最好别伤了和气,影响方大人仕途。老太太回去让人将我儿的嫁妆归置归置,我这儿也把当初方家的聘礼打点好,交换回来,再去府衙上档和离书,一别两宽,再各自嫁娶。老太太看,可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小韩氏一番话,将和离之事说了个干净。沈氏面上一僵,扯了个笑道:“亲……侯夫人,这、这小两口闹别扭……”
  “哦?老太太是觉得,这不过是小两口闹别扭的事儿?”
  小韩氏失笑,扶额摇头道:“老太太呀,咱们两家好歹做了一场亲,就这点儿,我可要提点你两句。后宅诸事老太太管着倒也罢了,可妾室什么时候可以不尊主母了?正妻过门不过两年,还未有孕也属正常,妾室在这个时候有了身孕,竟妄想以腹中儿女为嫡子女,诅咒主母今后无嗣……老太太,妻妾倒置,后宅不稳,御史要是听了一耳朵,说到皇上那儿……我看,方大人这官儿,也就做到头了。”
  沈氏听得后背一身冷汗,忙不迭道:“那都是玩笑话……润之要是不同意,自然是不会让她把孩子记在名下的。”
  小韩氏赞同道:“这话说得在理。”
  沈氏正要松一口气,小韩氏却道:“可谁让方大人就是宠爱妾室,冷落嫡妻呢?听我儿说,这两年,老太太对她冷嘲热讽可不少。我是个护短的,断断不会让我儿在这样的婆母手下讨生活——还是个听点儿风声,就打上我儿娘家门的婆母。”
  沈氏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小韩氏仍旧笑眯眯道:“听我儿说,方大人诸事也都是以老太太你的意见为主。为了方大人的前途,老太太回去还是好好和方大人说一声,趁早清点清楚嫁妆聘礼,各归各家。时候拖长了,御史的耳朵可长着呢。”
  沈氏再坐不住,忍着怒气站了起来,胸口上下起伏,没挂多少肉的脸上微微颤动着,半晌后才憋出一句话道:“一直都是侯夫人在说话,我要和我儿媳说。”
  小韩氏也不拦着,侧头吩咐玉琪去叫常润之来。
  常润之就等在厅后耳房,闻言便走了出去,冷淡地对沈氏行了个礼。
  沈氏瞧着年轻时也是个美人儿,可如今看来,却是个比同龄人要老迈些的妇人。常润之不得不承认,沈氏培养方朔彰确实是下了苦功夫,对沈氏从前那些年的辛苦,常润之倒也佩服。
  可佩服归佩服,总不能因为佩服,就把自己这辈子给搭进去。
  她又不欠方家母子的。
  “润之,婆婆知道你是好孩子,别置气了,跟我回去。”
  沈氏伸手要来拉常润之,常润之迅速躲开,低着头退到小韩氏身后,方才道:“我要说的话,方才母亲都已经说了,老太太也听见了吧……咱们两家还是趁着未过年,把事情办了,也好过个好年。”
  “你这是什么话!”面对小韩氏,沈氏还有些忌惮。但面对这个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生活了两年的儿媳,沈氏自认为她是不敢忤逆自己的,激动起来,说话的口气就很是强横,面上也狰狞了起来。
  “女子出嫁从夫,你嫁到我们方家,就要安心相夫教子!你自己不讨彰儿喜欢,现在还借着娘家身份拿乔……”
  教训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护短的小韩氏冷声截断:“我儿便是借着娘家身份拿乔,那又如何?”
  小韩氏“咚”的一声放下茶盏,微眯了眼睛道:“老太太真是好大的威风,当着我的面就这样教训我儿。在我看不到的地方,还不知道你怎么磋磨我儿呢!”
  “我……”
  “老太太,我给你三日时间,清点好我儿嫁妆,准备好和离书,三日之后,带着你儿子,去府衙上档。我儿今后就不再是你方家媳妇儿!”
  小韩氏站起身,一字一顿道:“要是我儿的嫁妆和嫁妆单子上有一点儿对不上,你们方家就等着府衙的状子吧!来人,送客!”
  小韩氏怒而甩袖,常润之机灵地跟在了她后边。
  身后沈氏的叫嚷声被她自动屏蔽了。
  常润之不由感叹。
  原主若是知道嫡母能这般维护她,她又岂能把自己逼死在那方家宅子里?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她和原主到底是有些区别的。
  她对方朔彰没感情,唯一看得上的,也不过是他一身皮囊。
  可原主,从嫁进方家起,一颗心就系在方朔彰身上了。
  当真是情深不寿。

第七章 三日

  小韩氏给了沈氏三天时间,这三天里,小韩氏让人点了当初方家送来的聘礼。
  “真寒酸。”
  小韩氏看着聘礼单子,不屑嗤笑。
  当时碍于两家要结亲,看到聘礼单子太过单薄,小韩氏是没有说过一句的。现在看到当初的聘礼单子,小韩氏是忍不住毒舌。
  “润之嫁过去,陪嫁的嫁妆加起来得有小一万两了吧?”
  小韩氏侧头问陪同她点账的玉瑾。
  玉瑾点点头道:“大姑娘出嫁时,因为嫁的是皇家,嫁妆几乎有两万两。二姑娘出嫁时,太太考虑二姑娘嫁后要陪二姑爷外任,笨重的东西不方便带着,所以多陪嫁了金银,钱姨娘自己也贴了些,总共得有一万多两。三姑娘这边要少些,多是田产房舍,打理的好的话,进项倒是源源不断的。”
  安远侯总共四儿三女,三个女儿是一妻两妾分别所生。大女儿常沐之是嫡女,嫁给了瑞王,是上了宗牒的瑞王妃;二女儿常沁之嫁给了镇国公三房庶出子李承学,李承学官拜杭州同知,常沁之如今随他留在杭州。
  小韩氏点了点头,想了想忽的冷笑一声道:“不知道那方家贪了润之多少嫁妆,三日之期,能否凑得出来。”
  原来沈氏被“送”走之后,魏紫瞅了个空,悄悄来小韩氏跟前回话。
  “太太,姑娘嫁到方家后,方老太太就以各种名目,问姑娘要银子,后来甚至打听姑娘有几间铺子,几个庄子。姑娘不设防,都一一说了,方老太太说想要瞧瞧铺子庄子是怎么运作的,让姑娘把账本和来往盖条陈的印章给她瞧瞧。老太太拿走之后,就没还给姑娘。后来姑娘去问,老太太说姑娘不孝,还说姑娘年纪太小不懂,就自作主张说替姑娘管了……”
  魏紫很是无奈:“奴婢和姚黄劝姑娘说给太太听,姑娘不肯,心里没把这当回事,估计那时想着要在方家待一辈子,要是因为计较这些和老太太有了隔阂,会让姑爷难做……”
  小韩氏听后自然是怒不可遏,让人请了常润之来,恨铁不成钢地训了她一通。
  常润之起先一头雾水,后来才听明白,暗地里翻了个白眼骂原主脑子缺根弦,面上只能低着头挨训。
  收了聘礼单子,小韩氏喝了口茶,外间丫鬟就来报,说是瑞王妃来了。
  瑞王妃常沐之是小韩氏的亲女儿,是安远侯头一个孩子,自然是掌上明珠。如今担着皇家媳妇儿的身份,自然注重名声,娘家有什么事,都要去她那儿说一声报个备。
  常沐之比常润之大上五六岁,性情温婉坚韧。见到小韩氏,母女二人相互见了礼,小韩氏让人去请了常润之过来。
  瑞王是今上的儿子,元武帝生性仁厚,为平衡朝堂势力,纳了很多妃嫔,后宫数量庞大,儿子女儿自然也很多。
  瑞王生母出身低,他又是个跳脱的性子,在这些皇子里并不显眼,朝堂上也没他什么地位,封王也不过是立太子那年,元武帝酌情封了好几个儿子为王爷,好堵群臣的嘴。
  如今瑞王不过是个闲散王爷,在兵部挂职。
  瑞王为人豪爽大气,喜结交民间人士,最爱的是刨木头干一些木匠的活儿。元武帝时常招了他进宫说些民间趣事,因此瑞王虽对朝事一知半解,不能为元武帝分忧,却也能在元武帝跟前讨得两分面子。
  见常润之来了,常沐之忙冲她招手,将她揽在身边,先细细打量了一番,方才叹了口气道:“妹妹受苦了。”
  常润之尴尬地笑道:“让大姐姐担心了。”
  “我是长姐,要是不担心你,那才不对。”常沐之拉了常润之的手,对小韩氏道:“刚听说此事吓了我一跳。唉,早些知道那方家是这样的人也好,免得妹妹再多受几年苦。”
  小韩氏颔首,顿了顿有些担忧道:“老太太现在还在普寿庵,润之这事儿,少不得要遣人去云寿山去和老太太禀报一番……”
  常沐之明白小韩氏担心什么,笑道:“这事儿就让女儿去和老太太说吧。”
  “沐之,你说老太太会不会不同意?”小韩氏有些苦恼:“你也知道老太太的性子,最是古板。咱们家还从来没有女子被休、寡妇再嫁这样的事。和离虽然比被休听上去好些,就怕老太太……”
  常沐之眼睛弯弯:“母亲当着方家老太太的面把话都放出去了,老太太要是不同意,岂不是让母亲自打脸?母亲放心吧,老太太那边就包在我身上了。”
  小韩氏松了口气,常沐之想了想又道:“和离虽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说出去,还是要让人嚼两句舌的。咱们不能让人挑咱们的错处。这两日,母亲还是要让人散播散播方家宠妾灭妻、以庶子女为嫡子女的事,免得到时候有人说我们常家仗势欺人。”
  小韩氏笑道:“这还用你教?母亲早就让人去办了。”
  常沐之便笑了笑,又看向常润之:“等妹妹和离了,母亲费心再给妹妹许一门好亲。我到时候也帮着相看相看。”
  常润之顿时黑线,面上却只能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低着头躲开常沐之的视线。
  瑞王府里事情多,小韩氏也没留常沐之多久,就催着她回去了。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
  常润之本以为,这三天方朔彰再怎么说也会来安远侯府挽留她一二的,没想到压根没见他上门。
  这日清早,小韩氏穿戴整齐,等着方家老太太和方朔彰上门。
  常润之陪着说了一上午的话,方家连个人影儿都没有。
  小韩氏也不急,让常润之陪她用了午膳,还小睡了会儿,方才招来玉琪问道:“方家人来了吗?”
  “回太太话,还没。”
  小韩氏哼了一声,道:“遣个人去方家给那老太太传话,就说府衙那边申时三刻下钥,过了这个点,三日之期就过了,莫以为我当日说的是戏言。”
  玉琪低应了一声,让人传话去了。
  果然,这次方家有动作了。
  不过方朔彰没来,只方老太太沈氏来了,攥了张帕子在手里,坐在厅堂里就开始哭,哭对常润之的忏悔内疚,哭她猪油蒙了心,哭她错了。见常润之不理,又对着小韩哭,说同是做娘的,小韩氏该明白她的心情云云,瞧着好不可怜。
  小韩氏就眯着眼睛看着她哭诉她养儿多么不易,哭诉方家能出她儿这么个金榜题名的读书人多么不易,耐着性子听沈氏一哭三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