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解刘桐担心她知道自己情况后,控制不住情绪,使身体更加吃不消的心情,但她既然知道了自己的状况不好,她就不希望继续当个睁眼瞎。
她打算亲自问一问刘桐,哪怕是不好,她也能有个心理准备。
不是有句话说,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吗?
如果这一胎注定保不下来,在得知她怀孕的时候,刘桐完全可以做主拿掉这个孩子了。但他没有这样做,说明这个孩子,是可以活下来的。
只要一切准备妥当。
刘桐上朝去了,常润之下定决心,等刘桐回来,就与他说说这件事。
此时刘桐刚上完朝会,正与瑞王、岑王、南平王、十四皇子出宫。
十四皇子嚷嚷着说要去京郊跑马,撺掇着瑞王等人和他一块儿去。
岑王应了会同去,十四皇子马上接话道:“六嫂子就不用去了!”
岑王冷哼了声,阴沉道:“放心吧,她不会去。”
十四皇子松了口气,又看向瑞王,却见瑞王与他九哥已经拉开了一段距离,似乎正在说什么。
他好奇地要过去听听,被南平王拉住。
“咦,十二哥,你也要和我一同去跑马?”
南平王无奈道:“我这身子,跑马?你也不怕我被颠散架了。”
十四皇子不服:“你之前不是还去平定南蛮暴乱了吗?那么远的路你都能赶着去,怎么就怕骑马了?”
“我是坐马车去的,还是坐的减震水平最好的马车。”南平王摇了摇头,叹道:“你啊,多了解了解民生常识吧,多大人了,别那么愣头青。”
说着,南平王拽着十四皇子走了。
岑王回头看了瑞王和刘桐一眼,也跟着走了。
都是兄弟,都不同母,但亲疏远近,且仍旧是有区别的。
“……这么说,直到弟妹平安生产,你都不会出来做事了?”瑞王淡淡地问道。
刘桐点头,低垂着眼。
瑞王看了他一会儿:“决定了?”
“是。”刘桐低声应道:“决定了。”
瑞王便叹了一声:“借着江东侵地案的东风,你明明可以在刑部成就铁腕手段。这般急流勇退的,落在有心人眼里,怕又是一场无端猜疑。”
刘桐笑了笑:“五哥料得准,必定不会怕这些阴诡小人的鬼蜮伎俩。”
瑞王低应了声,片刻后道:“那你就暂且歇上半年吧,不过,刑部你还是得去,一些大案、重案的,你必须过问一二才行了,别让人以为你以后就是个闲散宗室。”
“是。”
瑞王定定看了他一会儿,半晌后叹息一声,道:“小九,没想到,你是个情痴啊。”
刘桐面上一红,嗫嚅着不知该说什么。
“除了弟妹,难道你这辈子就不打算再纳旁人了?”瑞王问道。
刘桐愣了下:“五哥此言何意?”
“没有旁的意思,就问问你。”
刘桐便道:“那弟弟也没什么不可说的。是,除了润之,弟弟不打算再有旁的女人。”
“那……”瑞王话刚起了个头,便咽了下去。
“罢了。”瑞王细细想了半晌,才道:“这样也好。”
刘桐不知瑞王这番心里思量到底都想了些什么,他也无意追究,但心里却松了口气。
五哥的态度,摆明了对他“独宠”润之的事情,没有反对。
那想必今后五哥登基为帝,也不会下旨逼着他纳侧妃、侍妾了。
至于其他人怎么说……他才懒得去管呢。
刘桐心情愉悦地回了府,正好看到常润之喝完药。
“今儿身体怎么样?”刘桐笑眯眯地坐到了她床边,望着她隆起的肚子问道:“孩子乖不乖啊?”
常润之挥退身边伺候的下人,脸带笑意,语气却有些哽咽地答道:“乖。”
第三百一十四章 阿陶
润之的情绪不对。
刘桐敏感地从妻子的语气中,察觉到她心情的变化。
他顿时紧张地探身,伸手拉住常润之的手问道:“这是怎么了?身子不舒服吗?哪儿难受?”
常润之连摇了三次头,方才低声道:“阿桐,告诉我,我身体到底怎么了?”
刘桐心下一沉,面上却还是保持着关切,闻言还适时笑了笑:“没怎么啊,就是有些体弱。”
“那为何我一直要喝药?”
刘桐正要回答,常润之抬手道:“别说是因为我要补身子,哪有为了补身子,一直喝药的?这都喝了快两个月了。要补身子,不食补偏要喝药,谁听了不说是庸医开的方子?你别败坏太医院的名声。”
刘桐无意识地摸了摸鼻子,常润之从他这个小动作看出了他心虚。
对自己身体的情况,她更肯定了。
“说吧阿桐。”常润之道:“我这都怀四个月了,还得见天儿卧床,下床活动都得把时间控制精确……要是我身体就只是有些体弱,我不信。”
刘桐素知自己妻子聪慧,更何况怀孕的是她,自己身体的不妥,她哪儿察觉不到?
但听到润之这般询问,刘桐还是第一时间低声道:“谁在你跟前乱嚼舌根子了?”试图把祸水东引。
常润之无奈地笑叹一声:“你当我傻吗?还需要别人嚼舌根子才知道自己身体有问题?”
刘桐便不吭声。
瞒不过了。
他清楚地知道瞒不过……但怎么说,他也还得斟酌斟酌。
常润之瞧他不直说,料到他还在“润色”自己将要说的话,不由道:“你若是不明说,那我就问太医院要我的脉案。”
太医院为皇族、宗室请脉,都会记录脉案医案,留作存档。常润之的身体如何,存档上面一定会写得清清楚楚。
刘桐无奈地看着她,半晌后败下阵来,垂头丧气道:“好,我说。”
常润之便望着他。
刘桐道:“太医说的那些掉书袋的话,我也听不大明白,就不与你说了……总之,太医的意思是,你这胎怀相弱,要是养不好,孩子容易掉不说,对你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损伤。如今你身体养回来了些,胎相稍微稳了点儿,但仍旧不好,所以太医院开的药,你得继续喝。另外……”
刘桐犹豫了下,看常润之的脸色并没有什么不好,便把太医的嘱咐都一块儿说了:“另外,即便这胎保住,孩子估计不足月就会出生。关键就要看,能保到什么时候。”
常润之的脸色有些白。
“润之……”刘桐担心地看着她:“你……”
“我没事。”常润之低了低头,手覆在已经隆起的肚子上,勉强笑了笑道:“难怪……你不让我和别人接触,也限制着阳阳和陵儿对我的亲近。是怕冲撞到我?”
刘桐点头,没有否认。
常润之默了默,又轻声问道:“太医有没有说,我现在这样子,能……保孩子到几个月?”
刘桐道:“太医说,若是调理得好,孩子能提前一个月出生。”
“那要是出了岔子呢?”常润之抿抿唇:“出了岔子,什么时候都可以生?”
刘桐勉强笑笑:“别想那些有的没的,我们保证孩子尽晚落地就好。”
“……嗯。”
常润之轻轻点了点头。
从那日以后,常润之就遵着医嘱,好好养胎。
阳阳的生辰到了,常润之让魏紫教着刘桐做了千层糕给阳阳,给他唱了生日歌。
今年算是暖冬,常润之却裹得一身臃肿,她自己觉得这形象好笑,但府里没人敢笑她。
紧接着的大年、元武帝寿辰,常润之都没有进宫。
府里也没有太过热闹,就怕惊吓到了她。
此时常润之已经怀孕八个月了。
太医开始每日都来给她请脉,药也让她每日都在喝,只不过药的配方、剂量都在变化着,就为了适应她的身体。
常润之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虚弱。
她知道,这是孩子在汲取她身体的营养,为出生做着准备。
这像是在透支她的生命力。
可常润之对此却甘之如饴。
如果孩子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平安出生、顺利活下来增添砝码,常润之无比乐意。
二月二这日,常润之毫无预兆地分娩了。
所幸一切都早早准备着,孩子虽然还差些日子才到九个月,但现在出生也应当无恙了。
孩子不足月,个头小是应该的。
虽然怀得艰难,但常润之好歹是生过两胎的,这一胎生起来,除了使不上太多力外,生产的过程倒是一切顺利。
傍晚时分,一个瘦弱的女婴出生了。
真的是很瘦弱,趴在常润之的身上,轻飘飘的几乎没什么重量。
但看到她呼吸,感受到她呼吸间喷出的热气,摸着她温热的身体,听着她细弱的哭声……
常润之觉得,一切都值得。
这个孩子,可以活下来。
常润之昏睡过去,乳娘将收拾好,哄睡了的小丫头包裹严实后,送到了刘桐的手里。
刘桐手足无措地抱住她。
阳阳和陵儿都凑上来要看,刘桐蹲下身,轻声道:“妹妹睡了,不要闹她。”
两个孩子便安静了下来,探头看向小妹妹。
陵儿孩子气,顿时就皱着眉小声问阳阳:“哥哥,妹妹怎么那么丑……”
“胡说!”阳阳虽然也觉得妹妹不好看,但下意识就反驳了弟弟,可嘴上却没把住关口,脱口道:“妹妹还小,长大了就好看了。”
刘桐将兄弟俩的对话都听到了耳里。
他看着新生女儿的小脸,目光柔和。
两个儿子刚出生的模样,他也是见过的,同眼前这个小丫头比起来,谁更丑还不一定呢。
刘桐心里想着,伸手轻轻摸了摸女儿的脸。
“小丫头,欢迎你。”刘桐俯身在女儿的额上落下一吻,阳阳和陵儿紧随其后,探头挨了挨妹妹的襁褓,也出声道:“妹妹,欢迎你。”
阳阳作为大哥,觉得自己更该稳重些,站直后问刘桐道:“爹爹,给妹妹取名字了吗?”
刘桐颔首道:“取了,就叫阿陶吧。”
“刘景陶,陶陶,阿陶,小陶子……”陵儿“咯咯”笑了起来:“那我以后叫她小陶子了!”
“那我叫她陶陶。”
“我带小陶子玩儿!”
“我带陶陶写字画画。”
“我把我的小玩具都给小陶子!”
“我给陶陶讲故事,说笑话。”
“我……”
“我……”
兄弟俩争前恐后,刘桐在一旁微笑着听着。
他不禁在想,女儿睁眼后,会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临慧
常润之这次生产,坐满了双月子。
出月子时,她感觉自己整个人都馊掉了。
庆幸的是,因为孩子出生顺利,虽然的确体质有些弱,但没有缺胳膊断腿儿,也没有其他任何天生疾病,常润之一直提着的心便落了地,所以坐月子时心情舒畅,怀孕时损伤了的身体好了不少。
小韩氏悄悄请来了民间的大夫给她把脉,趁刘桐不在时,小声告诉她说,因为她这一胎怀得艰难,虽然生得顺利,但最好多养几年身体,短期内千万不要再怀上。
小韩氏是有些苦恼的,一方面毕竟妇人都认为多子多孙才能多福气,润之这才两个儿子一个闺女,相比起来,数量还是少了点儿,要是能再生一两个,不拘男女,她的郡王妃位置也能更加稳固些。
另一方面,小韩氏也不忍心看着庶女因为频繁怀孕生子,拖累了自己个儿的身体。要是为了生孩子,把自己的命都给搞没了,那也没什么意义。
小韩氏担心这个现实会让常润之伤心,传达完此话后便有些忐忑地去看常润之的反应。
常润之愣了下,向小韩氏确认道:“母亲的意思是,我几年之内,要想法子避孕?”
小韩氏点了点头。
“哦,行。”常润之颔首道:“女儿身体弱,我和阿桐也说好了,这几年精心照顾她,等她大些了再说其他。”
小韩氏松了口气:“你能看得开就行。”
顿了顿,小韩氏道:“九殿下已经是郡王了,今后若是纳侧妃,你也别太伤心。你可有两个儿子傍身呢。”
常润之笑着点点头。
再生育,常润之的确是没那个打算的,她觉得三个孩子已经够了,看刘桐的样子,也没有想要再多几个儿女的意思,这一点常润之倒是不用担心。
至于郡王侧妃的问题,常润之也不想多提。
刘桐答应过她的事,她不认为刘桐会食言。
女儿刘景陶的名字,已经记在了皇家玉牒里,刘桐得这个女儿不易,又因为怜惜她体弱,所以对她格外疼爱。
顾忌着给女儿做满月,人太多会折了她的福气,刘桐隐忍着没有广发请帖,只在她满月的时候,请了亲近的几家人聚了聚。
满月的孩子,相貌也已经平展了,不再如同刚出生时那么皱巴巴黄兮兮的。阿陶的容貌平平,眼睛颜色介于刘桐的幽蓝和常润之的棕黑之间,在阳光下似乎总有一种流光溢彩的感觉。
身为哥哥的刘景阳和刘景陵时常因为讨论妹妹的眼睛更像谁,而发生一场辩论。
这倒是让刘景陵正常说话的能力快速提高了。
小婴儿除了吃就是睡,哭的时候声音细细弱弱的,刘桐请了太医,每日都要来给她把脉。
全府下来都知道她是郡王夫妻手心上的宝,只不过对外上,因为刘桐这个女儿的出生悄无声息的,甚至连满月酒也没请多少人,所以其他对刘桐不甚了解的大臣还以为刘桐重男轻女,而郡王妃因为生了个女儿,所以有些失了郡王的宠爱。
嚼舌根的人自然有,常润之倒是懒得去搭理。
从她出月子之后,便逐步整理起了府里的内务。
歇了大半年,她有些手生了,忙活了半个月方才将所有事情都捡了起来。
刘桐也在女儿平安出生,妻子身体状况稳定之后,听从瑞王的提醒,开始加大了对刑部的整理。
这日刘桐回府,和常润之商量着为女儿请个翁主封号。
常润之疑惑道:“为什么?”
刘桐看上不去不大高兴:“因为给陶陶办满月酒,声势不浩大,一些个蠢货便以为咱们对女儿不重视,甚至还有人猜测我对你生了个姑娘不满意,这几日明里暗里的有人说想送几个伺候你我的人……我听着烦,索性给陶陶请个封号,也让那些个蠢货知道,我对女儿有多重视。”
常润之顿时一笑:“你与那些个同长舌妇一样的权贵、臣子生什么气。”
刘桐接过乳娘怀里的女儿,抱着她轻轻晃了晃,见她咧嘴,顿时喜笑颜开的,道:“我不也是不满他们随意揣测我们女儿吗?正好我本来就有想要为陶陶请封号的打算,正好事情撞一块儿了。”
“这样会不会太高调了?”常润之犹豫道:“好像宗室皇子里头,没有专门为女儿请封号的吧?倒是为儿子请封号的,有那么几个。”
不说旁的,祁王为自己嫡子请过封号,礼王为嫡子和侧妃之子俱请过封号,祝王更是为祝王妃生的几个儿子都请过封号。
不过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比如礼王侧妃的儿子,元武帝就驳回了他的请求。
一般来说,正妻所生的儿子,其请封请求,元武帝几乎都答应了的。
为女儿请封的,刘桐这估计是头一个。
“不是你之前唠叨的,儿子粗养,女儿细养吗?”刘桐笑了笑:“我之前本来是打算给阳阳请封号的,后来想想,他们兄弟小小年纪的,就用个封号,把他们兄弟身份的高低给分了下,不大妥当,所以没说这事儿。不过陶陶不一样,她是女孩儿,咱们怎么宠都不为过。只要别把她宠成个骄纵性子就行。”
常润之想了想,也觉得没什么不好的,便也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