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品三国-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后两年多,曹操开始了征马超和韩遂的军事行动。那么,马超和韩遂好打吗?
    但是马超和韩遂不好打,为什么不好打呢?马超和韩遂是朝廷命官,就是他们的这个官职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又没有什么造反的举动和嫌疑,你莫名其妙去打他,这个事情没有道理啊。但是马超和韩遂又是曹操必须消灭的,怎么办?曹操就想了一个鬼主意,逼马超和韩遂造反,因此他在建安十六年的春天命令钟繇西征张鲁。张鲁也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那么张鲁在哪儿呢?张鲁在汉中,那么曹操出兵去征张鲁,必然要路过马超和韩遂的地盘,因为马超和韩遂在关中。所以曹操这个命令一下,马上就有人反对,很多人就去找曹操说,不能这样搞啊。他们说,你去征张鲁,必然要路过马超和韩遂的防地,张鲁是个什么人呢?这个张鲁是一个深山老林里面的,成不了气候的一个人;而马超和韩遂这些人他也胸无大志,他就是想守住他那块地盘就算了,你现在去打张鲁不是把他们两个惹急了吗?他们两个惹急了起来造反怎么办呢?曹操听了以后肚子里面好笑,我就是要他造反,他不造反我没理由打他呀,狡猾狡猾的。
    总而言之钟繇的军队开过去了,开过去了以后马超和韩遂那么一伙人就反了,当时联合了十路诸侯号称十万人马,驻守在潼关,准备和曹操拼个鱼死网破。这么一打呢,当时就有人来提醒曹操了,说这个马超和韩遂恐怕不好对付,他们是关西兵,关西兵“习用长矛”,这个长兵器啊,你要注意了。曹操倒说不用没关系,他们不就是有长矛吗,我让他的长矛刺不出来,军队就开过去。
    开过去以后,事情不是像曹操说得那么简单,实际上战争开始是很艰巨的。当时曹操率领军队北渡黄河,渡黄河的时候,曹操让大部队先走,自己带了几百个精兵断后,亲自断后。这个时候曹操只有几百人,马超带了一万人,杀了过来。曹操还坐那儿不动,周围的将领一看不妙,架起曹操就走,说丞相你不能再在这儿坐着了,马超一万人过来了,就把他架到船上。这个时候马超的军队已经过来了,马超下令放箭,“矢下如雨”,箭射过去像下雨似的。已经过河的部队不知道曹操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惊慌失措,等到曹操渡过黄河以后,大家见到曹操以后才抱头痛哭。曹操笑了,呵呵,是是是,今天是有点危险,差点就让一个小贼给干掉了啊。
    *马超和韩遂虽然力量较弱,但曹操要想打败他们也并不容易。在战胜开始阶段,双方互有胜负,在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曹操不仅在局部战斗中获得了胜利,还故意坚守营寨不出。马超和韩遂因为是联军作战,希望速战速决,曹操的拖延对马超和韩遂的联合军事行动不利,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到了曹操的手上。
    这个时候马超和韩遂就提出来,割地求和,就是我们愿意奉献一点地方出来,是不是就饶了我们。而且我们还愿意“质子”,就是把我们的子弟送到你那儿去做人质(手机小说站http://wap。更新最快),行不行?曹操就问贾诩,你看怎么办?贾诩说:“伪许之”。“伪许之”什么意思呢,假装答应他。曹操又问,“伪许之”以后呢?贾诩说:“离之而已”,就是把他们拆散了。曹操马上明白了,用离间计。
    *马超和韩遂联手抗曹,这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因为曹操征讨马超和韩遂,就是要把他们的势力范围——关中拿下,荡平像他们这样的割据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战场上的较量对马超和韩遂不利,但他们没有退路,肯定是要和曹操拼到底的。那么此时曹操要用离间计来瓦解马超和韩遂的联军,有这种可能吗?
    有,因为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很微妙,马超的父亲叫马腾,马腾和韩遂是老朋友;但是后来两家闹翻了,反目为仇,是曹操出来居中调解,把马腾调到朝廷去做官;韩遂才跟马腾的儿子马超他又勾结起来,又联合起来。所以他们本来就是有些疙疙瘩瘩的,那么既然是疙疙瘩瘩的,那就可以使离间计。
    但是要有一个机会,机会呢,说来就来。有一天两军交战,都把阵布好了,韩遂提出来要见曹操一面,曹操说行啊,那我们两个就见一面吧。于是韩遂和曹操二人打马上前,走到两阵之间的中间地带,怎么样呢?“交马语移时”,什么叫“交马语移时”呢,就是他们两个的马马头都这样错过来,都这样碰着了,两个人骑在马上聊天,聊了多长时间呢?一个多时辰,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就是他们聊了两个多小时,说什么呢?“但说京都旧故”,因为曹操跟韩遂和韩遂的父亲都是旧人,曹操跟韩遂的父亲是同岁孝廉,就是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曹操和韩遂又曾经同朝为官,所以说是应该是老朋友,所以多少年没见了就叙叙旧,谈谈以前的那些故事。两个人谈得高兴的时候抚手欢笑,摸着手哈哈哈哈笑笑笑,谈完了,回去了。回去以后马超就问韩遂,曹操跟你说什么了?韩遂的回答是:“无所言也”,没说什么啊。本来就没说什么嘛,他不本来就没说什么,马超不相信啊,说你们两个人,跑到那个当中去,马头都这样错开了,亲亲热热谈了两个半小时,你说没说什么,谁信啊!这心里面就开始嘀咕了吧。
    过了几天,大概是第三天吧,韩遂又提出来见曹操,这次把马超带上,跟马超一起去见曹操。曹操马上就变脸了,这一次曹操不一个人来了,带了军队来,后面跟了一个横刀立马的许褚,瞪着俩眼睛,瞪着谁啊?瞪马超。然后在身前设了屏障,叫做“木行马”,“木行马”就是木头扎的那种障碍物。就是韩遂来跟我谈话呢,我就是打马上前“交马语移时”,亲亲热热;你马超来了我信不过你,我先设障碍,我后面还跟一个人,骑着马拿着刀,俩眼瞪着你,明显地表示对马超不信任。明显地表示对韩遂、对马超分别对待。
    那么这次见面很有意思,有三件事情值得说。第一,是这次见面的时候韩、马联军的那些将领们都过来在马上向曹操拱手行礼,都过来了,丞相好。这要打仗了,他还问好,这是第一个事情。第二个,马、韩联军的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往前面挤,要去看曹操,都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后面的人往前面挤,前面的人再往前面走。于是曹操就打马上前,说诸位是要看曹操吧,我就是啊,两眼睛一个鼻子,不比你们多什么,要说多就多一点智慧。这个故事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是第二件事情。那么第三件事情就是什么呢,就是曹操这个话说完了以后,这些争着看曹操的人才反应过来,然后再以看曹操身后,五千铁骑兵,所有人手上拿的都是最精良的武器,他们的武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当时马、韩联军就基本上丧失了斗志。
    那么有了这么多铺垫以后,曹操就正式用计了,曹操给韩遂写了一封信,写好以后在信上面圈圈点点涂涂抹抹,删去一些字,加上一些字,然后送给韩遂。那这封信写什么我们不知道,书上没有记载它的内容,但是可以肯定三点:第一点,就是曹操料定这封信马超必看;第二点,就是曹操写的这封信歧义甚多,含糊其辞,闪烁其辞,一句话你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还要篡改;那么第三点呢,就是让人一看就是收信人改的,不是写信人改的!全部在曹操预料之中,马超果然看到这封信,然后果然怀疑韩遂跟曹操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曹操写了一封信来了以后被韩遂篡改过了,从此马超就再也不相信韩遂。
    那么我们知道,联军作战最害怕的是主帅不和。你要知道这个马韩联军号称十路诸侯,十万人马,实际上是乌合之众,每个人都是心怀鬼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领头的就是马超和韩遂,他们两个起了猜疑了这个仗就没法打了。在这个前提下曹操开始进军,一仗就打得马超和韩遂落花流水。
    *马超和韩遂中了曹操的离间计,两个人相互猜忌,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很轻易就打败了马超和韩遂的联军。但曹操穷寇不追,放跑了二人,这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一个半途而废。接下来曹操征孙权,这应该是曹操报赤壁之战之仇的一个好机会,那么,曹操还会半途而废吗?
    那么第二件事情呢,就是征孙权。这个马超和韩遂平定了以后,曹操认为可以来打孙权了,但是打孙权之前,曹操先给孙权写了一封长信,这当然是别人代笔的,别人捉刀代笔。很长的一封文才很华丽的信,但是内容很简单,就是开出条件来,说你孙权如果答应我杀了张昭和刘备,江东这块地方永远归你,朝廷还要给你加官进爵,如果你舍不得杀张昭,单杀刘备也行。但是孙权不吃这一套,孙权已经做好了和曹操决战的准备,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的治所——因为孙权这个时候还不是一个国家,那不能叫首都,只能叫治所——把他的治所从京移到了建业,京就是现在江苏省的镇江市,建业就是现在江苏省的南京市;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濡须口,濡须在哪儿,现在安徽省的无为县,在那个地方建了一个军港,就是准备要抵抗曹操。
    这样曹操看来,是非打不可了,于是在建安十七年曹操亲自率领部队,号称四十万人征讨孙权,在建安十八年挺进濡须口。那么这一次战争曹操的准备不足,料敌不周,无功而返。孙权这边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而且对曹操不利。最后曹操只好在他的水军的军寨里面坚守不出,孙权多次挑战曹操也不出来。那么多次挑战曹操不出来以后孙权自己就去了,孙权就驾了一条船进了曹操的水军的营寨,那么进去以后情况怎么样呢?有两种说法,都是《三国志》的裴松之的注里面的,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我们在讲《赤壁疑云》这一集的时候讲过,就是孙权的船开进去以后,曹操下令放箭,然后孙权的船就倾斜过来了,孙权又下令把船调一个头,曹操再放箭,船平衡了以后孙权就回去了,这就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原型。另一种说法是孙权的船开进去以后,曹操就知道是孙权来了,就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要动,不要轻举妄动,也不准放箭,我们就来看孙权怎么看我们。于是,曹操的军队全部严阵以待,但是一根箭都没有放,看着孙权的船在曹操的军港里面转了一个圈。转完圈以后孙权下令说奏乐,然后大家滴哩哇啦滴哩哇啦,鼓吹而去,回去了,曹操点点头说:唉,孙权果然是个英雄。然后就说了一句有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仲谋就是孙权,孙权字仲谋,曹操的意思是说,生个儿子就应该生个像孙权这样的,因为孙权敢在两军交战的时候驾着船驶进曹操水军的营寨,这是需要勇气和胆略的。曹操的感慨也说明他征孙权并没有占到便宜。但在两军对峙,双方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曹操却因为牵挂自己后方的安稳,在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下撤军了,可以说是又一次半途而废。那么,曹操在下一次战争中还会半途而废吗?
    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返,而这个时候,曹操的另一个老对手刘备又从刘璋手中夺得了益州,而益州附近的割据势力张鲁军事力量薄弱,曹操如果不进攻张鲁,张鲁势必会被刘备吞并。刘备势力的扩张,对曹操实现荡平四海、一统九州的理想是一个威胁,所以在建安二十年曹操又开始西征张鲁。那么,前两次战争曹操都是半途而废,这一次曹操还会半途而废吗?
    那么第三件事情,就是平汉中,或者说伐张鲁。这个事情发生在建安二十年,当时曹操已经61岁了,还是亲自率领大军开到了阳平关。曹操的军队一到,张鲁就准备投降,张鲁是没有多少抵抗力的。但是张鲁的弟弟叫张卫,张卫不同意,说打都不打就投降,打一下吧,张鲁说那你就打一下吧。那么这一仗打得非常好玩儿,大概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是曹操去进攻平阳关,就发现阳平关不好打。那个时候曹操在张鲁那边有线人,线人跟曹操报告说这个阳平关好打得很;曹操一打发现不好打,就撤军了。撤军以后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把张卫给打败了。
    但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史书上记载它有很多很多的说法:一个说法说杀回马枪是曹操的密令,那就是曹操决定杀回马枪;那么第二种说法呢,说是刘晔的建议,刘晔主张杀个回马枪;第三种说法,是事出偶然,就是没打算杀回马枪。这个事出偶然它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曹操的部队撤退的时候稀里糊涂地开进了张卫的军营,这个张卫这个人一听说是曹操的军队来,他也不知道曹操是撤退,以为是来进攻的,一哄而散,就这么个事,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说误入张卫军营的不是曹操的军队,是什么呢,数千头麋鹿,山上的那个梅花鹿不知道莫名其妙地几千头冲到张卫军营里去了,张卫的军营就大呼小叫说,曹操来了,一哄而散,那么曹操的军队一看他一哄而散,趁机就杀回来了。反正是搞不清楚了,就是这场战争是稀里糊涂地把它打下来了。
    打下来了以后的结果呢?是张卫投降了,张卫投降,张鲁就跑到巴中去了,张鲁就跑到巴中去了以后也过了没多久,也投降了。因为张鲁本来就是要投降的,只是他下面又有人不同意,说这样投降了我们的价钱都不好讲,我们先抵抗一下,讲点价。大概抵抗一下,讲点价,他投降了,投降以后曹操给他很高的待遇,汉中这块地方就被曹操平定了。
    *曹操打下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还威胁到了刘备集团的安慰,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汉中被曹操拿下,蜀郡就直接和曹操的军事力量对峙。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慰,那么这个时候,曹操会乘胜进军吗?曹操的手下又是如何建议的呢?
    很多人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郡。提出这个建议的有两个人,一个就是刘晔,还有一个司马懿,这两个人当时都担任曹操军队里的高级幕僚。那么刘晔就跟曹操说,说刘备这个人是个英雄,但是刘备有一个小缺点,就是他的反应总是比我们慢半拍,现在他还没反应过来,而且他依靠巧取豪夺的手段从刘璋的手上夺得了蜀郡,人心不服,脚跟不稳,这个时候去打他最是时候;一旦他站稳了脚跟就不好对付了,为什么呢,他文有诸葛亮善于治国,武有关羽、张飞百战百胜,那个时候我们就搞不掂了呀,这是刘晔的说法。司马懿怎么说的呢?司马懿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就是一个聪明人,你不能跟这个天时、机遇拧着干,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你硬要干,这个是不可以的;但是也不可以说时机、机遇来了以后你不做,你放过它,也是不可以的。这些话应该说都说得非常有道理,而且非常的到位,但是曹操没有接受。根据《晋书?宣帝纪》,就是根据司马懿的传记里面记载的,说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他说人哪,唉,就是贪心不足啊,得陇望蜀,已经得了陇,还想要蜀。他的意思就是说哎呀,人何比那么贪心不足呢?得陇了就不要望蜀了吧!他决定撤军,不再往前进了。
    *从曹操最初的设想来看,他伐张鲁的战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