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几个逼近身边的士兵,那几个伙计都是把目光投向了掌柜,可到最后他们都没有看到掌柜打出动手的手势,一个个都是束手就擒。
“带走看着那几个在最后关头没有动手的伙计,百人长看向身旁仍旧一副谦恭模样的掌柜,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些人都是礼部尚书府上派来的探子,等他们去了军中,便知道厉害了。
除了这一处地方,涿郡城中好几处地方,都发生了同样的一幕,只不过在一处客栈,那些死士和缝骑交了起来,不过面对全副武装,携带了弓弩的堤骑,他们的反抗就像是垂死挣扎的困兽,最后没有一个人活下来。
午时之前,名单上的人一个不漏地被带回了城外的大营,其中有十七具尸体。
帅帐前的广场上,郭孝恪看着地上的十七具尸体,还有站在面前,装扮各异的二十六人,满意地笑了起来。张出尘给他的名单上,没有一个漏网之鱼,既然李密敢来招惹他,就得做好承受一切后果的准备。
“你们都是礼部尚书大人府上的死士吧?”郭孝恪看着那些站在自己面前,身形大小差不了太多的二十六人,缓缓开了口,他的声音不大。可是那些站着的死士一个个都是眼中闪过了绝望之色,他们没想到郭孝恪竟然对他们的底细一清二楚。
“蒲山郡公派你们来,无非是想借本帅之手除去你们。”郭孝恪看着那些死士,面不改色地说道。杨玄感虽是个猛将,也有足够的人望。但是和他的老子越王杨素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当初司空府上,是何等舟况,要不是当时的杨广是不世的英明之主,杨素也不会落的个被逼而死的下场。
听到郭孝恪的话,那几个当年司空府上剩下的死士都是惊疑不定地看向了郭孝恪,他们此时心里已是惊涛骇浪一般,不知道郭孝恪究竟知道多少秘密。
“郭将军,究竟是什么意思?”死士中,一今年纪最长的中年大汉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他们都曾受杨素大恩,杨素死后他们便效忠于杨玄感,护卫这位少主,心中自是把杨玄感放在第一位,要不是有杨玄感的命令,李密是指挥不动他们的。
“蒲山郡公亦是名门之后,而且素有大志,你觉得蒲山郡公肯屈居礼部尚书之下吗?。郭孝恪看着那中年大汉,声音不紧不慢地说道,杨玄感被人称为再世项羽,不但是他武艺勇猛,便是他的性格也有些像那位西楚霸王,有妇人之仁,有刚慢自负,更像一个英雄而非一个能争天下的人。
听着郭孝恪的话,那些死士中,有人皱紧了眉头,他们如何不了解自家那位少主,想到这几年李密和少主交往过密,不少人心中也都是猜测起来,不过面上却没有一个人肯承认。
“礼部尚书心中所欲之事,本帅多少知道一些。”郭孝恪接下来这句话,真正让那些死士勃然色变了。自从司空大人死后,少主无时无刻都想要杀了昏君为司空大人报仇。只是一种没有良机,而且昏君防范甚严,才隐忍至今。
“我要你们其中一人回去告诉礼部尚书,我和他是友非敌。”郭孝恪看着那些死士,脸上露出了笑意。杨玄感是开启天下大乱的关键人物,但是现在他所知道的那些历史已不足信,想要杨玄感如同历史上那般造反,就需要他来推波助澜一把。至于李密他也不介意借这件事情离间他和李密之间的关系,就算他派了人去刺杀李密,也未必一定能够成功,若是能让杨玄感杀了李密那就最好不过。
听到郭孝恪的声音说到最后时。已然带上了几分冷酷,那个中年大汉脸上一变,这时郭孝恪已是朝左右的亲兵道,“只留一人,其余的全部杀了
那些死士虽是好手,可是郭孝恪身边的亲兵又岂是等闲之辈,更何况他们不仅手无寸铁,还给绑缚了起来,不过片刻间,帅帐前的空地上,又多了二十五具尸体,弥漫的血腥味浓重,郭孝恪看了眼那个脸色发白的中年大汉道,“回去记得告诉礼部尚书,李密不该派人来刺杀本帅。而这就是你们为他付出
随着郭孝恪的声音落下,那中年大汉身旁的一名士兵。一刀削开了他身上绑缚的麻绳,看着边上那些静静躺在地上的同伴尸体,中年大汉脸上的神情很平静,只是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着,尽管作为死士,要学会淡漠死亡,但是当他看着这些从小长大,一起练的同伴死在自己面前,心里面充满了对郭孝恪的仇恨。他恨不得立刻杀了面前这个冷酷无情的男人,可是他忍了下来,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回洛阳,告诉少主这一切。
中年大汉走了,当他转身离去时,甚至没有多看一眼地上的同伴尸体,便是郭孝恪也不得不感叹这些死士的心性。
“将军,就这样让此人离去好吗?”帅帐前的尸体被抬走以后,裴仁基在一旁皱着眉头道,虽然他不太明白郭孝恪跟那几个死士打的哑谜。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无妨,杨玄感想要造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皇上如今不体恤民情。执意要二次征辽,便是给杨玄感造反的机会,只要皇上的圣旨一到。我军出师辽东,杨玄感必反无疑。”对于裴仁基,郭孝恪没有隐瞒的意思。
“那将军是打算?”裴仁基没有想到杨玄感竟然有造反的心思,而自家将军则好像是很清楚一般。
“我们静观其变,杨玄感一反。天下势必大乱,到时再看情形而定。
”话说到这份上,便是裴仁基是个傻子,也明白了郭孝恪心中的念想。不过裴仁基也早已不是在山东跟着张须陀的小小押粮官,他如今一身的功业都在郭孝恪身上,而他心中也未尝没有从龙的想法,郭孝恪表现得实在是无懈可击,绝对是争天下的霸主。
裴仁基离开了,他知道郭孝恪这次便是故意向杨玄感示好,只要杨玄感一反,到时候是趁机起事,还是回师救驾,都在郭孝恪的一念之间。到时那天下走向的大势便握在郭孝恪手中。
回到帅帐。魏征已经赫然在帐中等候,放那活口回去,便是魏征的主意,魏征虽然不知道郭孝恪为什么能够那么肯定杨玄感会造杨广的反。但他还是为之出了这一计。
“玄成,你说杨玄感会信我的话吗?”尽管在裴仁基面前,郭孝恪胸有成竹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也是有些隐忧。
“将军,那死士不过是带个口讯。表明将军的态度,以将军做到现在这一步,杨玄感不管信与不信,都是会想办法让将军出征辽东,调走将军。”魏征答道,杨玄感要是造反的话,的确是得天独厚的条件,越王杨素当年可是部将故旧满天下,而且杨玄感又是关陇世族里的领袖人物,如今杨广又“倒行逆施”把关陇世族逼到了对立面,只要杨玄感有机会得掌兵权,只要登高一呼。必然应者云集。
“不知道杨玄感到时如何起兵?”郭孝恪喃喃自语道,如今因为他的强势崛起,杨广已是把二次征辽之事托付给他,杨玄感未必会像历史上那样被调去督运粮草,给他掌握兵权的机会。
听着郭孝恪的话,魏征不由皱起了眉头,在杨玄感会否造反这件事情上,他觉得郭孝恪太过肯定了,虽然他从长孙无忌那里听说过杨玄感的事情。
怀远镇,从辽东城赶回的长孙无忌,趁着换马歇息的空,在驿站里一个人沉思了起来,那个蒲山郡公的眼光可真是毒辣得很,不过他不该招惹惹不起的人,想到郭孝恪派人送来的密信中有关李密的事情,长孙无忌的脸色变得有些阴冷,他如今一身的的前途都在郭孝恪身上,而李密竟然派人刺杀郭孝恪,这等于是在断他的前程,叫他如何心中不怒。
翌日,只是在怀远修整了一夜的长孙无忌便带人匆匆离开了怀远,如今魏征已经先回了涿郡,再加上郭孝恪又娶了木兰,长孙无忌已是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让魏征完全盖过自己的。
当长孙无忌快马加鞭地赶回涿郡的时候,杨广第二次征辽的诏书也到了涿郡,与之一起的还有从河北各的强征的壮丁,而这时河北和山东各地原本还算在控制内的盗贼流寇一下子又呈死灰复燃之势,而且越演越烈,向天下各地蔓延,而税赋颇重的江南也是盗贼蜂起。不过杨广对此仍旧不以为意,毕竟那些盗贼流寇大者也不过千,地方上的府兵足以镇压。
天下瞩目的第二次征辽终于拉开了序幕,那些心怀不满的地方豪强和宗族依然在观望着,而和杨广离心离德的关陇世族亦是来往频繁了起来。尤其是曾经属于越王杨素麾下故旧一党的文武大臣和世家子弟,都是在等待着时机。
这个时候,杨广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今天下正在渐渐地脱离他的掌控。仍旧沉浸在自己的雄图霸业中。(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 战幕重启
更新时间:2010…8…5 1:34:33 本章字数:7132
诈郡城外营接着营的队伍拔塞,往着汀东城的方,除了郭孝恪手下的三万大军,杨广强征的十万青壮民伏也是陆续从黎阳运送粮草前往怀远镇。
骑在马上,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青壮民侠,郭孝恪也不由长声叹了口气,他本以为杨广会真地让他主持这第二次征辽,可到最后杨广还是准备御驾亲征。
“将军,杨广不体恤民力,这大隋天下不乱也不行了。”郭孝恪身旁,魏征亦是叹了口气,即使杨广要二次征辽,只要杨广不御驾亲征。这粮草物资的损耗,朝廷依旧是担负得起的,但是杨广好奢华排场。带着百官和外国使节随行,这一路的奢靡足足抵得上十万大军的
魏征的言语中已然没有了对杨广这今天子的一点敬意,他看着那些大多面黄肌瘦的民伏朝郭孝恪道,“将军,不如拨些粮草给这些民伏。以显示将军的仁德。”
“这事情,你去办吧?。郭孝恪点了点头,他要争天下,除了实力。这名声也是必不可缺的,只要给这些民供一口饱饭吃,他们便会刘他感恩戴德,他又何乐而不为。
“魏征代那些百姓谢过将军。”魏征在马上朝郭孝恪郑重地行了
礼。
临朔宫外,裴世矩看着身边的队伍,不由有些担忧地皱起了眉,他记得自己离开洛阳时,杨广分明是打算将这征辽之役交给郭孝恪主持,却没想到这才不过两个月,杨广便反悔了,而且还是如同去年那般带了诸多的官员随行,这从东都一路过来的用度可比调动十数万大军还要浪费。
“唉。”叹气间,裴世矩策动了胯下的马匹,杨广如今只剩下了野心,过去的英明神武在这些年里已经逐渐消失,现在的杨广和一个刚慎的独夫没有区别。
“这天下,要乱了。”回头看了眼前往辽东的方向,裴世矩忽地想到了郭孝恪,李渊,杨玄感很多人。不知道日后这些人中谁会第一个,发难。
数日后,黎阳,被杨广留于后方督运粮草的杨玄感在格广的行辕起驾前往辽东冉后,终于得到了他等待已久的机会。
黎阳大营,帅帐内,李密看着杨玄感,额头上也不由冒出了冷汗。他怎么也想不到郭孝恪手下的探子居然那般厉害,拔掉了他在涿郡布下的所有死士,而且更可恶的是郭孝恪居然使了离间之计,来中伤他。
“法主不必担忧,这不过是郭孝恪的离间计罢了。”正身端坐的杨玄感看着想要解释什么的李密。却是摆手道,他虽然心中也有些怀疑。不过李密和他多年相交,他还是选择了相信李密。
“杨兄,郭孝恪奸狡如狐,他此次向我等示好,未必可信。”李密见杨广并没有问罪之意,但是他知道,这事情总归让杨玄感会心有芥蒂。两人不可能再向以前那般亲密无间。想到郭孝恪这个始作俑者,说话时有些咬牙切齿。
“虽不可信,但也足以明证郭孝恪对杨广那昏君并没有多少忠心。”杨玄感看着面前李密的样子,却是沉声道。
“法主,如今昏君去了辽东城,你认为我当如何举兵。”楼玄感没有在郭孝恪的事情上继续纠缠下去。他等了那么多年,终于让他等到了这个大好的机会可以向杨广复仇。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的。
“杨广此番留杨兄在黎阳押粮,实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李密听到杨玄感相询,也是脸上不由振奋了起来,如今的局势实在是对他们再有利不过,杨广御驾亲征,郭孝恪挥军高句丽,如今运往前线的粮草都在黎阳,只要他们断了粮道,起兵直击辽东城,生擒杨广,行废立之事。以杨玄感的名望,未必不能和文皇帝杨坚一样,篡了这大隋的天下。
“我有上中下三莱,上策长驱入蓟,抚其咽喉,断昏君归路 中策为直捣长安,翻动杨氏根本,下策进围东都,自立为帝李密看着杨玄感,说出了他的看法。
听着李密的话,杨玄感一时间难以做出决定,直捣长安,翻动杨氏根本,他根本就没有想过,那进围东都,取之以成帝业,让杨玄感颇为动心,不过最后当他皱着的眉头展开时,看向了李密,“既有上策,行须中策下策。”杨玄感想到郭孝恪,心里那种想要和郭孝恪在战场分个高低的念头让他抵挡住了进围东都称帝的诱惑。
“主公英明。”见杨玄感取了自己的上策,李密一时间也是欣喜了起来,说话时也是改了自己对杨玄感一直以来的杨兄称呼,而是口称主公,已直接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如今昏君刚走,不宜立即起事,我身边还有昏君的耳目,就拜托法主联系各家,共同废黜昏君,解民于倒悬。”杨玄感嘴角露出了一丝矜持的笑意,很快他就可以用杨广的人头去祭奠冤死的父亲在天之灵。
带着提骑,在黎阳城内住下来的长孙无忌明显噢到了危险的味道,爪,场广留杨玄感在黎阳督谅粮草。实在是一记昏招。当鸟 故旧部下满天下,即便杨玄感一直都在那礼部尚书的位子上,难以接触到兵权,可是他的家世名望却仍在。只要他登高一呼,那些越王杨素的故旧部下,必然群起响应,此外还有那些心怀不满的关陇世族,他们也会跟这杨玄感一起起事。
客找的书房里,长孙无忌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着,他本来是带徒骑来刺杀李密的,可是现在李密不管何时出行,都有死士保护,而去行踪诡秘,显然是在暗中联系那些反隋的世家子弟和军中将领,看起来杨玄感根本就没受离间之计的影响。
一直踱着步子的长孙无忌终于停了下来,他决定立刻回辽东,这黎阳城他待不下去,杨玄感很快就会发动。到时候他一旦身份暴露,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长孙无忌虽然阴狠,但也是个惜命的人,更何况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杨玄感若是要起兵造反,必会加强对黎阳的控制,他要是现在不走,以后便没机会走了。
翌日,长孙无忌便带着带来的堤骑分批撤出了黎阳城,而这时候李密已是为杨玄感联系好了当年杨素帐下的好几个老部将。
百济,等到郭孝恪命令的贺廷玉在四月之前,就完成了麾下军队的调动,只留下五千人给尉迟文德。自己则是带着三万大军压往了和高句丽接壤的边境。
对于贺廷玉陈列于边境的三万大军,渊大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现在可不是那些见风使舵的百济人陈兵边境,而是不折不扣的大隋军队,而且还是郭孝恪那个杀星手下的人马。
平壤城内,对那些普通百姓来说。几乎是一日数惊,年初渊大诈对高氏旧臣的清洗堪称血腥,那些根本没有料到渊大作会这般做的五部贵族,在渊盖金近乎残忍的清洗下,没有几家能够幸免于难,都是在渊